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限制性条件下药物对细菌抑制作用微量量热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微量量热计测定了福氏志贺氏菌(Shipella flexneri)中7株菌(6、2b、3b、sb、la、x、y)在合成药物抑制作用下生长的热谱图,按限制性条件下微生物生长的模型进行了数学处理,得出了比生长速率(μ),由此确定了各细菌比生长速率(μ)与药物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求出了比生长速率(μ)为零时的用药浓度,并对该合成药对各细菌的抑菌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采用红外光谱技术探讨了抗重金属细菌NTG-01对针铁矿吸附Cu2 、Cd2 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细菌细胞表面的游离羟基可以吸附Cu2 ;②加入细菌以后促进了Cu2 与针铁矿表面游离羟基(-OH)反应,使Cd2 与其表面的水合羟基(-OH2)的反应加强。  相似文献   

3.
褐煤风化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演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采自辽宁省前屯煤矿的6种不同风化程度的褐煤样品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刚采掘出来的褐煤表面几乎没有微生物存在.经5个月、1年及4年堆积风化的褐煤中也只见到休眠孢子和少量菌丝.将褐煤样品在潮湿状态下培养10天后,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刚采出来的褐煤及经5个月风化的褐煤表面有大量放线菌生长,而且菌落周围有褐煤被降解迹象.经1年风化的褐煤中除有大量放线菌及细菌生长外,真菌也有所增加.而在经4年风化褐煤中主要是真菌明显增加.平板计数结果同样说明褐煤风化过程中微生物存在演替现象:放线菌为褐煤初期降解的主要微生物,随后是细菌,在风化程度较高的褐煤中,真菌则为优势降解菌.三株优势放线菌为诺卡氏菌(Nocardia Sp.),束丝放线菌(Actinosynnema Sp.)和链霉菌(Streptomyces sp.).两株优势细菌均为节杆菌(Arthrobacter sp.).两株曲霉为栖土曲霉(A.terricola)及褚曲霉(A.ochraceous),为褐煤风化过程的优势真菌.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Penicillium janthinellum菌株GXCR对低品位黄铜矿中的Cu和Fe的生物淋滤浸出.结果表明摇浸淋滤效率优于静置浸没淋滤效率,对Cu的淋滤浸出效果最佳;在添加最佳碳源(10%蔗糖,W/V)、氮源(1.5% NaNO3,W/V)、摇浸淋滤和最佳条件组合(淋滤培养基初始pH 6.0,矿石大小200目,矿石浓度5%(W/V)和初始接种菌量3.0×105分生孢子/mL)时,Cu的浸出率达到87.31%(W/W);摇浸淋滤时影响Cu的生物浸出的主要因素是淋滤培养基初始pH(FF0.05);对Cu和Fe淋滤起主要作用的有机酸分别是柠檬酸和草酸;浸没淋滤效率低是与柠檬酸和草酸产量低有关;GXCR的生物淋滤机制有2种:柠檬酸和草酸的生化作用和菌体附着生长所产生机械压力对矿石的破碎作用.  相似文献   

5.
纱布固定丛粒藻细胞产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纱布作固相载体,研究了富含烃的群生绿藻——丛粒藻(Botryococcus braunii Kutz.)细胞的直接吸附。结果表明,纱布是固定化这类细胞维持生长(生物量)和光合话性(释放O2)的良好的新载体。固定在纱布上的B. braunii 细胞产烃速度比得上游离细胞。它们产生榴同的烃类,主要是c广c,.的奇碳数的二烯同系物。在气升式培养条件下,主要施外烃的分布不受固定化的影响。在光照摇床上培养H天,固定在纱布上的B. braunii 的O2释放量、生物量和产烃量分别为1.84μmol/min/L、1.44g/L和0.82g/L,与游离细胞的相似。扫描电镜的观察指出,固定化的丛粒藻细胞附着在纱稚的表面;在观察期间,其形态与游离细胞的相似。  相似文献   

6.
细菌群体异质性对生长动态过程的影响及其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经典的表征群体生长的Logistic方程中, 假定群体中每个个体都是同质的. 解方程时的初值仅限定为N(t0) = N0, 因此, 对N0相同而生理状态不同的接种物的生长动态不能区分. 事实上, 在菌群生长的任一时刻, 只有一定比例的细胞在进行分裂(设为θ), 这样, 不仅由N, 而且实际上由Nθ 共同决定. 因此, 解方程的初值条件还应加入θ (t0) = θ0, 而这又被在构建生长方程时所忽略, 但这一附加条件使Logistic方程的求解甚为复杂. 基于细菌生长过程的瞬时生长速率Vinst的时间过程曲线都呈Gauss分布形状这一特点, 在用瞬时生长速率成功地表征限制性条件下区分群体生长阶段的基础上, 进一步用Gauss分布近似函数表达式以求得异质性群体的生长参数, 这些参数可真实地表征不同生理状态细菌群体的生长动态, 为微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在生物工程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估算细菌群体生长延迟期和群体倍增时间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牙菌斑生物膜研究方法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物膜 (biofilm,BF)是细菌在复杂多变的环境 (如营养成分缺乏 ,特别是铁等金属离子缺乏 )下 ,通过产生外部多糖被膜多聚物 (exopolysacharde glycocalyxpolyers) ,使细菌相互粘连形成的膜状物 ,体现出与生长速率有关的表现型并伴有基因转移 [1]。在自然界、某些工业生产环境 (如发酵工业和废水处理 )以及人和动物体内外 ,绝大多数细菌是附着在有生命或无生命的表面。以 BF的方式生长 ,而不是以浮游(planktonic)方式生长。细菌在物体表面形成了高度组织化的多细胞 BF结构 ,同一菌株的 BF细菌和浮游生长细菌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通过激…  相似文献   

8.
转化三硝基甲苯(a-TNT)的细菌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长期被TNT粉尘及废水污染的土壤及生活污永中,分离筛选出93株好氧、厌氧及兼性好氧细菌。它们能将浓度为100一130毫克/升的TNT 90%以上转化。其中部分菌株能利用TNT作为生长的唯一碳源和氮源。我们对47株好氧及兼性好氧细菌进行了鉴定,分别属于柠檬杆菌属(Citr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克氏杆菌属(Klebsiella)、埃希氏杆菌属(Escherichia)和假单胞葭属(Pseudomon~)。各属选一代表菌株进行培养试验,考察它们转化TNT的生理条件及转化rNT的速度。从其中选出10株菌应用于TNT废水生化处理小型试验,取得较好效果。出水的TNT、BOD、COD等项指标均低于国家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
志贺菌福氏2a毒力大质粒DNA全序列的测定与基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志贺菌福氏2a 301株的毒力大质粒pCP301的DNA全序列进行了测定, 并进行了结构分析. 结果表明, pCP301 DNA全序列由221618个碱基对组成, 基因分析共确定了272个开放读码框架(ORF), 经过与基因数据库比较, 其中194个ORF与已知基因或编码产物具有高同源性, 61个ORF同源性较低, 其余17个为新确定的未知功能的ORF. pCP301中的基因主要包括: (ⅰ) 与细菌毒力有关的ipa-mxi-spa, ospiph基因; (ⅱ) 与调控有关的vir基因; (ⅲ) 与质粒的维持、稳定和DNA代谢有关的mvp, stb, reppar等基因; (ⅳ) 转座酶编码基因. pCP301中的插入序列总长68 kb, 占全序列的 30%, 提示pCP301在细菌生长与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多次基因重排. 研究结果对揭示志贺菌的致病机理及大质粒的遗传与进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个嗜热嗜酸细菌的新属——硫球菌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从酸性热泉地区分离出一株比较少见的无机化能自养型嗜热酸细菌,经鉴定是一新属新种,命名为硫球菌属(Sulfosphaerellus gen. Nov.),模式种为嗜酸热硫球菌(Sulfosphae-rellus thcrmoacidophilum sp. Nov.)。细胞球形,直径0.8一1.2μm,有类似纤毛的结构,革兰氏阴性,需气,在无机盐培养条件下,氧化元素硫至硫酸获得能量进行自营生长。生长最适温度70℃,范尉55—80℃。生长最适pH2.5,范围1.0—5.5。DNA中G+C含量为33—39mol%。并将该菌与国外近十多年来分离的硫叶菌(Sulfolobus)等7种高温嗜酸细菌作了比较,并对其命名和分类位置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从渔场底泥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5株紫色非硫光合细菌,根据分离菌株的细胞形态结构、光合内膜结构、活细胞光吸收特征以及生理生化特征,参照伯杰氏细菌分类学手册,5个分离株分别属于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 onas palusteris)和类球红细菌(Rhodobacter spheroides)。利用它们的纯培养物及混合培养物进行的水产养殖试验表明,光合细菌可以明显提高养殖鱼的成活率以及生长速度,罗非鱼经过2周的养殖后,加入光合细菌的试验组比没加入光合细菌的对照组(成活  相似文献   

12.
环化腺苷酸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AS 1.797)、北京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pekinense AS1.299)和巨大芽孢杆菌(Bacills megatertum AS 1.217)研究了细胞内环化腺苷酸(cAMP)浓度和外源cAMP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在不同碳源中生长时,细胞的生长量随细胞内cAMF’浓度升高而降低。在以葡萄糖作碳源时,细胞内cAMP浓度低,外源cAMP。对生长有抑制作用,而cAMP的类似物5'-AMP则无抑制作用。在以乳糖、麦芽糖和甘油分别作碳源时,细胞内cAMP浓度高,外源cAMP对生长无影响。北京捧状杆菌以葡萄糖作碳源时,细胞生长也受外源cAMP的抑制,但cAMP的抑制作用不是专一的,它的作用可用类似物5’-AMP来代替。自身不合cAMP的巨大芽孢杆菌在不同碳原(包括葡萄糖)中生长时,生长不受外源cAMP抑制,也不受5’-Amt’的影响。因此认为,cAMP不是细菌生长的必需物,而是生长调节物,但这种调节物对巨大芽孢杆菌无效。  相似文献   

13.
灰色链霉菌RX-17溶菌酶R1的纯化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CM-Sephadex C50、CM-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及Sephadex G-75凝胶过滤层析,从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RX17的发酵上清液中得到了电泳纯的溶菌酶R1,回收率6.89%。测得该酶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16.8kD和9.10,作用于变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Ingbritt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70℃和6.6。R1酶在50℃以下及pH6~9的范围内保持稳定,60℃保温1h,残存酶活20.3%。Mg2+对酶有激活作用,而Zn2+、Cu2+、Fe2+、Cd2+、Pb2+则使酶完全丧失活性,螯合剂、盐酸羟胺、碘乙酸抑制酶活,β-巯基乙醇及表面活性剂则对溶菌有部分促进作用。R1酶溶菌谱广泛,对多种卵清溶菌酶不能作用的G+、G细菌均有溶解能力,对变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乳杆菌(Lactobacillus)等则呈现高活性。  相似文献   

14.
从堆积时间为80~100 a的铅锌矿渣中分离了6株细菌,通过测定部分16S rRNA基因序列确定了它们的系统发育地位。结果表明有3株细菌属于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同A.nicotinovoransA.histidinolovorans两个种关系密切。另外3株属于壤霉菌属(Agromy-ces),同Ag.m ediolanus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总体来看,这些菌株都对检测的5种重金属有高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  相似文献   

15.
水稻根表固氮细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对水稻根表固氮细菌的生态与分布进行了研究。分别从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湖北省农科院土肥所水稻田里采集水稻根系样品。研究了水稻根系固氮活性与作物生育期的关系。检测到水稻在抽穗期根系固氮活性最高,同时在此期间分离到的固氮菌株最多。不同碳源对同一根系的固氮活性也有影响。所分离获得的20株固氮细菌的纯培养经过鉴定分别属于Azospirillum brasilenseKlebsiella pneumoniae两个种。分别以R_(39)和R_(20)为代表株。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结合曲利苯兰和荧光素钠两种染色方法的优点,从显微角度研究了尖角突脐孢菌(Exserohilum monoceras)两个菌株X-27和HN-14在稗草和水稻上萌发和侵染行为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寄主稗草上,接种4h后尖角突脐孢菌孢子开始从一端或两端萌发形成初生芽管;10h后芽管顶端膨大形成附着胞,附着在寄主表面,两端萌发的孢子约90%一端败育,仅一端形成成熟附着胞;在接种后24h内成熟附着胞形成率与接种时间成正相关,24h后趋于稳定;16h后在成熟附着胞下方受侵染的细胞内指状吸器开始形成,随后发育为掌状吸器;接种36h后菌丝在组织表面扩展形成网状,同时稗草叶片上显现叶斑病症状,部分菌丝能在细胞间蔓延扩展。在非寄主植物水稻上,同样观察到孢子萌发产生芽管,但是萌发起始时间滞后大约4h,初生菌丝分枝明显减少,且未能观察到附着胞和吸器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通过非分离培养分析方法,直接从海绵体内提取细菌总DNA。以样品总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细菌16S rDNA。用16S rDNA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ARDRA)和测序方法对南海湛江海域海绵Pachychalina sp.体内的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在细菌16S rDNA的ARDRA图谱中,大多数克隆的酶切带谱间存在差异;随机挑选22个克隆进行测序得到它们的16S rDNA部分序列,大部分序列属于γproteobacterium和αproteobacterium,但有少数克隆序列与RDP数据库中收录的16S rDNA序列间的相似性极小,不参与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研究结果表明海绵Pachychalina sp.体内细菌组成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甲烷氧化细菌的电子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冷冻蚀刻、超薄切片和负染色电镜技术,对 Methylomonas sp. 761M和Methylosinus sp.81Z两抹甲烷氧化细菌的细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在冷冻蚀刻中,缅胞从质膜和细胞壁外膜的中央劈开,暴露出四个断裂面。各个断面的结构有所不同,显示出颗粒、小杆、乳状突起、小坑和光滑区等结构。冷冻蚀刻揭示的多层结构,与超薄切片和负染色观察结果一致。此外,对甲烷氧化细菌细胞壁表面图案,细胞内膜结构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9.
由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自养型的脱氮硫杆菌 (Thiobacillusdenitrificans,硫杆菌属 ,硫杆菌科 ,革兰氏阴性化能自养细菌 ) ,该菌株的最佳生长 pH为 7 0。将此菌株与硫酸盐还原菌 (SulfateReducingBacteria ,SRB ,脱硫弧菌属 ,革兰氏阴性厌氧细菌 )混合培养 ,测定SRB的菌量变化 ,结果表明 ,脱氮硫杆菌的生长抑制了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 ,降低了SRB的腐蚀性的代谢产物硫化物的浓度 ,腐蚀速率降低 ,有利于防治SRB引起的微生物腐蚀。  相似文献   

20.
通过5个土壤Cu2+水平(0,20,50,100,150mgkg-1)的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Cu2+水平接种AM真菌对紫云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土壤Cu2+水平升高,紫云英生物量下降,与未接种相比,接种AM真菌明显提高了紫云英的生物量,接种G.intraradices对紫云英生物量的提高比接种G.mosseae更为明显,两者间呈显著性差异。(2)随着土壤Cu2+水平升高,紫云英根段浸染率下降,菌丝琥珀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也下降。(3)在相同土壤Cu2+水平接种不同的AM真菌,紫云英根段浸染率有显著差异,接种G.intraradices的紫云英根段浸染率显著高于接种G.mosseae的处理,其菌丝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及碱性磷酸酶活性也显著高于接种G.mosseae的处理。(4)接种G.intraradices能显著抑制Cu2+从紫云英地下部分向地上部分的运转,降低Cu2+的毒害,接种G.mosseae相对促进了Cu2+的运转。以上结果显示,Cu2+污染土壤中接种G.intraradices对紫云英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