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性诱剂和黄板对设施蔬菜烟粉虱诱集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背景】烟粉虱是设施茄果类蔬菜上的重要害虫。【方法】在温室辣椒和黄瓜田中,研究3种方式(悬挂性诱剂、黄板和性诱剂+黄板)对烟粉虱的诱集作用。【结果】性诱剂和黄板对烟粉虱均有较好的诱杀效果,在黄瓜田悬挂性诱剂和黄板4 h后,性诱剂、黄板、性诱剂+黄板上分别诱集到烟粉虱成虫13.80、7.40和31.20头;随着悬挂时间的延长,诱虫量逐渐增多,悬挂24 h后,3种方式的诱集量分别达到32.20、31.80和52.80头。在48 h以内,性诱剂诱虫量明显多于黄板,但48 h后黄板上的诱集量明显多于性诱剂。对黄瓜上残留成虫的性比调查发现,诱集处理24 h后,悬挂性诱剂和性诱剂+黄板的黄瓜上烟粉虱性比分别为4.05∶1和3.31∶1,而悬挂黄板的黄瓜上烟粉虱性比接近1∶1。不论是性诱剂还是黄板,1 d中以10:00~14:00之间对烟粉虱的诱集量最大。性诱剂不同悬挂高度对烟粉虱的诱集效果不同,在辣椒田,性诱剂白板的下端与辣椒顶部冠层叶相平时对烟粉虱的诱集量显著多于白板下端高出辣椒顶部冠层叶上部10 cm与50 cm的处理。诱集处理4 d后,性诱剂、黄板和性诱剂+黄板对蔬菜烟粉虱的校正防效分别为68.18%、60.42%和77.40%。【结论与意义】性诱剂对烟粉虱雄虫有强烈的专性诱集作用,黄板和性诱剂联用对烟粉虱的诱集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
不同性诱剂诱芯对小菜蛾引诱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是我国为害最严重的蔬菜害虫之一,为提高检测和诱捕效率,2009年在广东广州、云南通海和浙江上虞3个试验点测试了5种性诱剂诱芯对小菜蛾的引诱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研发的性诱剂诱芯在广东试点对小菜蛾诱捕效果最好,持效期在1个月以上,日平均诱蛾量21.3头/盆,是荷兰Koppert公司诱芯的5.3倍,适合应用于广东菜区小菜蛾田间种群的预测预报和综合控制;北京中捷四方商贸有限公司提供的性诱剂诱芯比较适合云南试点的应用,日平均诱蛾量13.6头/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发的小菜蛾性诱剂诱芯对浙江试点小菜蛾日平均诱捕量13.6头/盆,效果最佳,适合浙江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动态的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3.
棉铃虫性诱剂在测报和防治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付根  王凤良 《昆虫知识》1998,35(6):347-351
1993~1996年对棉铃虫性诱剂在测报和防治上的应用效果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3种不棉铃虫性诱剂中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产的性诱剂诱蛾效果最好,其效果与进口性诱剂相当。在第1代,性诱剂诱蛾效果好于杨树把。在第2代,其效果与杨树把接近。在第3、4代,其效果差于杨树把。性诱剂与杨树把诱蛾的蛾量消长基本同步并且两者与田间卵量消长基本一致。因此,在第1、2代应以性诱剂取代杨树把,在第3、4代应以杨树把进行测报和防治。  相似文献   

4.
中国柑橘园柑桔潜叶蛾雄虫对性诱剂趋向的昼夜节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桔潜叶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 Stainton是柑桔重要害虫之一.本文研究了从美国引进的性诱剂对柑桔潜叶蛾雄虫的引诱活性和引诱的日节律,结果表明该性诱剂对广州、深圳和江西新余地区的柑桔潜叶蛾雄虫有显著的引诱活性.性诱剂对柑桔潜叶蛾雄虫的诱捕数量日节律明显,4:00~6:00诱集到的雄虫数量最多,3:00~4:00和6:00~11:00诱集到少量雄虫,其它时间没有诱集到雄虫.  相似文献   

5.
性诱剂在沙棘木蠹蛾监测和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性诱剂在全国7个省9个地区对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 Hua,Chou,Fang etChen进行连续3年的野外监测和控制,结果表明:沙棘木蠹蛾性诱剂具有较好的野外监测和诱集效果,其中,平均诱蛾量最高的达26.6头/诱捕器,日诱蛾量最高的为45.9头/d,诱捕器之间的最佳设置距离为120 m,诱捕效率达50%以上。沙棘木蠹蛾性诱剂已成为沙棘木蠹蛾控制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不同灯光与性诱剂或杨树枝把的复合配置处理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成虫均具有较明显的诱杀作用,其各自的田间控制效果各不相同,且明显与棉铃虫田间实际发生的相对程度有关。在一定范围内,棉铃虫发生量大的世代或年份,控制效果较好,发生量超常大时控制效果有所降低。综合分析比较该几种复合配置诱集源处理的诱蛾量、田间百株卵量、幼虫量及其对棉铃虫有效态天敌量的影响等因素,结果显示:在不同灯光与性诱剂或杨树枝把的复合配置处理中,以高压汞灯和性诱剂复配效果最好,双波灯与性诱剂的复配效果稍差。高压汞灯与性诱剂、双波灯与性诱剂复配处理区的百株卵量在160 m内分别比对照降低34.5%、28.6%。性诱剂宜设置于高压汞灯区外围80—160 m外,以形成两者空间和时间上的互补。  相似文献   

7.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昆虫性诱剂的群众性科学实验活动蓬勃开展,粮食作物大害虫玉米螟性诱剂的分离纯化和合成工作发展很快,形势喜人。为了深入了解性诱剂的分离组分和合成样品的活性,我们72届工农兵学员结合生产需要,自己动手试制成功两种小型室内性诱剂测定器,经试用,操作方便,效果良好。此测定器还可用于某些小型昆虫交配时间的观察。  相似文献   

8.
两种性诱剂混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桃小食心虫Co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和枣粘虫Ancylis(Anchylopera)sativa Liu均是枣树主要害虫,而且两者的发生期又有相当长时间是一致的,如能使用一组性诱剂诱捕器同时进行两种害虫的发生期预测,在生产上则很有实用价值。但是,桃小食心虫性诱剂和枣粘虫性诱剂能否混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是一个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一、试验方法 试验于84年6月中下旬在河北省唐县军城枣产区进行,正是枣粘虫当年一代成虫高峰期和桃小食心虫越冬代成虫始现期。试验设置三组处理,10个枣粘虫性诱剂水盆诱捕器;10个桃小食心虫性诱剂水盆诱捕器;10个以上含有两种性诱剂的水盆诱捕器,  相似文献   

9.
加拿大杨树枝把田间诱蛾试验,单把日平均诱蛾4.17头,雌性比为1.72;在加拿大杨树枝把中加入棉铃虫性诱剂诱芯后,单把日平均诱蛾5.5头,雌性比为1.86.鲜加拿大杨树叶粗提物对棉铃虫刚羽化处女雌蛾引诱效果为26.67%;经过堆放2天的杨树叶粗提物对棉铃虫刚羽化的处女雌蛾引诱效果为44.44%.  相似文献   

10.
为了澄清中国玉米螟的种名,1979年8月,我们用一种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èe)和三种欧洲玉米螟O.nubilalis(Hübner)不同配比的性诱剂,在河南许昌作了田间诱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性诱剂顺12-和反12-十四烯醇乙酸醑及醋酸十四(烷)醇34∶39∶27,11天132盆次共诱到71头蛾,效果良好:欧洲玉米螟性诱剂顺11-和反11-十四烯醇乙酸酯97∶3和3∶97,前者共诱到3头蛾,后者共诱到2头蛾,有一定活性:而欧洲玉米螟性诱剂顺11-和反11-十四烯醇乙酸酯35∶65没有诱到蛾,无话性。因此,初步证明:(1)河南许昌的玉米螟主要为亚洲玉米螟,至于是否有欧洲玉米螟存在,须进一步作试验和对标本进行鉴定后才能确定:(2)性诱剂装在橡皮塞内的效果优于装在毛细管内的效果;(3)用诱蛾水盆比用“非洛康”捕蛾器纸盆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应用扩展的均匀设计,探讨了不同蔬菜种类、不同小菜蛾卵量基数和不同性诱剂诱盆数量等条件下小菜蛾性诱剂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小菜蛾卵量基数和诱盆数量的变化是影响控制效果的主要因素,而蔬菜种类的作用较小;同时建立了控制效果与这些因素之间变化的动态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分析和模拟,建立了田间不同条件下性诱剂的定量化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为优化大豆食心虫Leguminirora glycinioorella(Mats.)Obraztsov生物防治策略,探究不同防治策略的最佳防治时期和最佳使用量,最终达到提高防治效率及保护环境的目的。【方法】选取哈尔滨和黑河两个地区进行试验,通过比较不同措施防治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效果,以及在大豆食心虫不同发生期单独使用性诱剂和性诱剂-赤眼蜂协同防治的防治效果,寻找最佳防治方法及最佳防治时期。通过比较在不同配比下性诱剂与化学药剂(敌敌畏)协同防治效果,寻找最适配比。【结果】结果表明:(1)性诱剂-赤眼蜂协同防治效果为60.89%,明显优于单独使用性诱剂或赤眼蜂单独防治大豆食心虫。(2)性诱剂单独使用和性诱剂赤眼蜂协同防治大豆食心虫最佳防治时期都为其盛发期前5 d,防治效果最高可达62.42%和66.08%,其次是盛发期防治,盛发期后5 d防治效果最差。(3)性诱剂-化学药剂协同防治研究发现,从防治效果、经济效益、生态保护等多方面考虑,放每667 m2放1个诱捕器和3/4药量的敌敌畏熏蒸剂效果更佳,与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效果差差异不显著,并能减少农药使用量。【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生物防治策略为在大豆食心虫盛发期前5 d利用性诱剂-赤眼蜂协同防治大豆食心虫,每667 m2放1个诱捕器和3/4药量的敌敌畏熏蒸剂,可作为从化学防治向生物防治过渡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梨的小食心虫雄蛾对性诱剂趋性的田间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诱蛾比较,筛选出诱蛾力强的性诱剂配比,该配比为Z18-12AC:E8-12AC:Z8-12OH:n-12OH=95:5:5:300微克.经持效期测定,有效期在80天以上.在田间对雄蛾趋向于性诱剂的行为观察,看出雄蛾的趋性受诱芯配比、暴露天数影响显著,雄蛾的着陆受活动期风速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4.
水盆式性诱剂诱捕器对苹果园昆虫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有机苹果园和常规苹果园的系统调查,调查分析了果园释放性诱剂对园内目标害虫、天敌及中性昆虫的诱集作用.结果表明:无论在有机苹果园还是常规苹果园,性诱剂均对天敌昆虫和中性昆虫具有一定的诱杀作用,且益害比在有机园中为2∶1和2∶3之间,在常规园中则在3∶1和1∶10范围内.水盆式性诱剂诱捕器的使用对自然天敌在果园中的控...  相似文献   

15.
枫杨枝把在田间对棉铃虫的引诱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枫杨枝把和性诱剂在田间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 的引诱作用。结果表明,枫杨枝把在田间对棉铃虫成虫有较强的引诱作用,所诱雌蛾略多于雄蛾。枫杨枝把上所诱雄蛾量与上把的雌蛾量呈正相关。棉铃虫性诱剂对枫杨枝把的诱蛾作用没有显著的影响。讨论了枫杨枝把在田间引诱棉铃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性诱剂调查江苏无锡地区三个水蜜桃Prunus persica种植区梨小食心虫Gtapholitha molesta成虫的年发生动态,并比较不同时间挂放诱芯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在无锡地区,梨小食心虫年发生5代,部分发育较快的五代幼虫在越冬前发育为成虫,但因无法找到合适的产卵场所而成为无效虫口。越冬代成虫和一代成虫发生较为整齐,可以使用性诱剂集中诱杀,但从二代成虫开始,发生呈现多个高峰,田间世代重叠明显。对梨小食心虫的性诱剂防治试验表明,在无锡地区,需高密度放置诱芯并2周更换1次诱芯方能达到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迁飞性害虫稻纵卷叶螟成虫的卵巢发育与性诱剂诱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迁飞性昆虫的生理发育比较复杂,这影响了其对性诱剂的行为反应,造成了田间性诱效果的较大波动。本研究旨在明确性诱剂诱捕对不同迁飞时期田间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种群的监测效果以及性诱剂诱捕与雌蛾卵巢发育之间的关系。【方法】从2015年9月开始,在浙江宁波和温州、广西宾阳及江西宁都4地,利用性诱剂和网捕法监测稻纵卷叶螟田间种群动态。解剖雌性卵巢并拍摄卵巢分级特征图。利用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性诱剂诱集和雌蛾卵巢发育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016年6月下旬-7月中旬宾阳县稻纵卷叶螟为迁出代和本地繁殖代的混合种群,各级别卵巢均能解剖到,但是Ⅰ-Ⅱ级卵巢的比例最高;7月上旬宁都县稻纵卷叶螟为迁入代,卵巢以Ⅳ级为主(70%),雌蛾交配率达91.3%;9月下旬宁波北仑稻纵卷叶螟为迁出代,虫量逐渐减少至消失,卵巢处于未成熟状态,无交配发生;10月上旬温州市瓯海区稻纵卷叶螟为宁波南迁代的过境代,卵巢以Ⅱ和Ⅲ级为主,部分雌蛾完成交配,但未见雌蛾产卵。对于迁入代、过境代和本地繁殖代,网捕法和性诱法对种群动态的监测结果类似。对于迁出代,由于成虫未性成熟,性诱法不能引诱到雄蛾,但能网捕到大量成虫。相关性分析表明,对于迁入代、过境代和本地繁殖代性诱剂引诱的雄蛾数量与网捕成虫数量、网捕性成熟雌蛾数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P0.05),其中与后者之间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结论】性诱集可以用于准确监测迁入代、过境代和本地繁殖代田间稻纵卷叶螟种群动态。由于性诱剂监测的种群数量与稻纵卷叶螟的卵巢发育级别极显著相关,在进行防治适期或发生量预测时,性诱法可能比田间赶蛾法更有利于指导防治措施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湖北高海拔地区性信息素对小菜蛾的诱捕和防治效果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002年应用性诱剂对海拔1 200 m山区甘蓝田小菜蛾的发生及防治进行了研究。在第一茬蔬菜生长期有2个诱蛾高峰,诱蛾量(头/盆)分别为11.7±2.4和9.2±1.0;第二茬蔬菜生长期有3个诱蛾高峰,诱蛾量(头/盆)分别为70.9±8.0、16.1±2.5和11.1±1.9。应用性诱剂诱捕山区甘蓝田小菜蛾时,第一茬田间蛾密度与单盆诱捕量相关性不显著,而第二茬菜生长期田间蛾密度与单盆诱蛾量相关性显著(y=0.0116x+0.1614, r=0.9213, P=0.0011)。性诱剂在光期与暗期都可诱到小菜蛾雄虫, 没有明显的诱蛾高峰。应用性诱剂可以使菜田的农药使用减少3~5次,降低田间子代幼虫密度。  相似文献   

19.
悬挂高度和位置对性诱剂诱集柑桔潜叶蛾雄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红心蜜柚园和新余蜜橘园中诱捕器悬挂高度、设置距离对性诱剂诱集柑桔潜叶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 Stainton雄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诱捕器悬挂的垂直高度明显影响性诱剂对柑桔潜叶蛾雄虫诱集量,同时这个影响随着高度相对树干的水平位置变化而变化.诱捕器最佳悬挂位置是三分之二树高的树冠底部边...  相似文献   

20.
植物气味化合物对棉铃虫产卵及田间诱蛾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利用触角电位技术(EAG)研究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对17种植物气味物质的嗅觉反应,实验结果表明:棉铃虫雄蛾、雌蛾对所试各种植物气味物质均无明显的嗅觉反应差异,不同种类的气味物质能引起不同的EAG反应。对其中的几种植物气味物质进行了引诱产卵实验及田间诱蛾实验,结果表明:某些寄主植物的挥发性次生物质显示出较好的引诱产卵活性,且对棉铃虫性诱剂具有增效和协同作用。田间实验数据显示,增加了植物气味物质的棉铃虫性诱剂与单一的棉铃虫性诱剂相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