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话说人们会用袋子把食物提回家,动物们也会用自己的"袋子"运送食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喉囊派和颊囊派。喉囊派多是捕鱼高手,成员有鹈鹕、鸬鹚、褐鲣鸟等;颊囊派则喜欢"塞"肿脸充胖子,成员有花栗鼠、松鼠、猕猴等。今日,两派分别派出代表——鹈鹕与花栗鼠一决高下。  相似文献   

2.
<正>马上就是圣诞节了,糖妹我挂在床头装礼物的袜子,还没准备好。我想我需要一双蓝色的袜子,这样圣诞老人将云朵装进去的时候,才会有蓝天白云的恬淡感觉。但是,现在我正在加拉帕戈斯群岛考察,这里的"特产"除了海鬣蜥,还有蓝脚鲣鸟……等一等,我看着蓝脚鲣鸟的蓝脚丫,突然有了个好主意:"请问,你能把脚上的蓝袜子借给我吗,蓝脚鲣鸟?"  相似文献   

3.
我们于1974年11月至1975年1月在祖国的西沙群岛的永乐群岛和宣德群岛的主要岛屿分别进行了生物考察。特别对和五岛(东岛)盛产的红脚鲣鸟的生活环境及习性作了一些考察,兹报道如下: 一、红脚鲣鸟的生活环境与习性 红脚鲣鸟 Sula sula rubripes是我国西沙群岛最常见的一种海鸟(见图1、2)。成千上万只居住在西沙群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6月28日,笔者与宁波市镇海区农林局工作人员在镇海区兴丰村渔塘(121°37′45″N,29°58′24″E)救助大型鸟类1只,经鉴定为红脚鲣鸟(Sula sula),通过查阅《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郑光美2011)和"浙江鸟类名录更新"(Chen et al.2012),确认为浙江首次发现。该鸟为红脚鲣鸟亚成近成鸟,初级飞羽和覆羽呈暗褐  相似文献   

5.
<正>鹗,鸟纲隼形目鹗科鹗属仅有的一种动物。鸬鹚,鸟纲鹈形目鸬鹚科的动物。鹗和鸬鹚都是捕鱼高手,而且都有"鱼鹰"的别称。究竟哪种"鱼鹰"捕鱼本领更强,更能配得上"鱼鹰"称号,咱们比比就知道。鹗的秘密武器鹗捕鱼有三宝:利爪、会飞、游得好。利爪鹗的爪子十分锋利,而且脚上有很多粗糙的突起。捕鱼的时候,它的四个脚趾会分成两组,前后各两个,可以像钳子一样牢牢地抓住滑溜溜的鱼。  相似文献   

6.
封面说明     
红脚鲣鸟Sula sula(Red—footed Booby).隶属于鹈形目Pelecaniformes鲣鸟科Sulidae,为同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全长约71cm。雄鸟身体基本白色,两翅黑褐色。嘴粗壮,为圆锥形.脸部裸皮黄色,尾白,雌鸟上体灰褐色杂有白色,其他特征与雄鸟相似跗踱短,四趾朝前,趾间蹼发达,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8月17日16时在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辛庄乡高小营村获得一只伤亡鸟类个体,经鉴定为红脚鲣鸟(Sula sula)亚成体(图1)。标本现存放于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形态特征:嘴粗壮,长直而尖,呈圆锥形,上下嘴缘具齿突;嘴蓝灰色沾粉红,尖部褐色。眼黑色,眼周、  相似文献   

8.
驯养鸬鹚捕黄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春三月,江南水乡展示一幅渔民放鸬捕鱼的图景:一叶扁舟盘旋水面,舷侧整齐地蹲伏着一排乌黑闪亮的鸬鹚。渔民用长长的竹竿在水面轻轻一击,伴随着悠扬飘忽的一声韵歌,鸬鹚立即扑拉扑拉地跃入水中,一次又一次地潜入深水,把捕捉的鱼儿送入小舟,……唐代诗人王维在《鸬鹚堰》诗中赞曰:“乍向红莲没,复出青蒲飏;独立何褵褷,啣鱼古查上。”把鸬鹚捕鱼的矫健姿态描绘得攀声绘色,历历在目。鸬鹚,性喜捕食鱼类。所以人们给它起名叫鱼鹰儿,水老鸦,捕鱼公。古籍中还有鹈、(壹鸟)的名称,是渔民家养的重要捕鱼水禽之一。  相似文献   

9.
磁的新应用     
磁性拖网拖网捕鱼是一种古老的海洋渔捞作业方式,不久前,国外学者试验成功一种磁性拖网,用它来捕鱼,比常规的拖网捕鱼量提高了80%。磁性拖网结构非常简单,就是在普通的拖网的边沿,系上一些小型的永久磁铁,用它来代替沉子。磁铁在网中周围产生的磁场,吸引了鱼群,鱼儿便会自动往拖网网口涌动,结果被前进的拖网捕获。这一方法,利用的是鱼类在海洋中自身的趋磁特性。目前,一些国家正在研制磁性发生器,用它来诱集鱼群,以达高捕鱼量。超高频磁场除草其实除了磁网捕鱼之外,前苏联军里雅宾斯克机械化和电气化研究所还提出一种除草…  相似文献   

10.
李映灿  陈治文  黄广传  彭超  张洪茂 《生态学报》2021,41(18):7189-7203
对海岛动物资源的本底调查和研究,可为更好地保护海洋和海岛生态系统提供重要的依据。2018年4月-2019年12月,利用样线法、铗夜法等对西沙群岛东岛、永兴岛等岛屿的鸟类、小型兽类资源进行了4次调查,结合历史记录数据对其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变化进行了分析。调查共记录到小型兽类3种,臭鼩(Suncus murinus)见于林灌丛,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和黄胸鼠(R.flavipectus)见于房舍区;共记录到鸟类13目26科65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4种,新记录到鸟类29种;广布型鸟类34种,古北界鸟类20种,东洋界鸟类11种;冬候鸟28种,留鸟23种,旅鸟6种,夏候鸟5种,迷鸟3种;东岛鸟类物种数高于永兴岛,但多样性和均匀度均较低;雨季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均高于旱季;东岛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红脚鲣鸟(Sula sula)中国唯一的繁殖地,应加强保护。与1974年和2005年报道的数据对比,本次调查记录的鸟类物种丰富度最高,留鸟物种数最多。结果反映西沙群岛小型兽类种类较少,主要分布在房舍区及其附近的林灌从;暗示小型兽类带入、扩散等可能与人为活动相关,其生态效应予以重视和长期监测。西沙群岛鸟类物种有丰富度较高、候鸟占比高、季节和年份间差异明显、留鸟物种数有所增加、为红脚鲣鸟唯一的繁殖地等特点。西沙群岛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对候鸟和留鸟的保护,尤其是红脚鲣鸟的保护十分重要,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图片故事     
以渔为生 历史上,赫哲族捕鱼只限于自行消费,自己可以掌握和控制捕鱼的季节,大体是在春、秋、秋季进行. 每年11月中旬江面封冻后,是凿"冰眼"、拉大网的冬季捕鱼期.  相似文献   

12.
冰下拉大网     
拍呼伦湖捕鱼,有无比的感慨。明水捕捞自不必说,而冬季冰下捕鱼则更显大气,那是人与冰雪斗争的壮举,是劳动艺术的彰显。  相似文献   

13.
福建东山有一种独特而古老的民间习俗:“万福公”。它,由来已久,传说众多。那里是地处沿海的一个岛屿,渔民们长年生活在海上。过去因渔船设备简陋,加上海面风急浪大,渔民生命毫无保障,常葬身鱼腹。因此,在渔民中渐渐产生一种求天保佑的善良愿望,迷信思想非常浓厚。每当他们住海上捕鱼时,打捞到的人、兽骨骸,都要虔诚而妥善地收集起来,存放在一个地方,并专门为它盖个小庙,供以香火。年积月累,骨骸无数,遂成众神,即所谓“万福公”了。“万福公”就是表示享受民间千万人香火的有福众神,在小庙之前,还挂有“福德正神”之匾。民众祀其目的是要让这些流散于海底的骨骸有个安妥的归宿,并福荫本地之生灵。  相似文献   

14.
2011年1月18日清晨6时,在距太阳升起还有一个半小时的时候,我们驱车从海拉尔出发,前往吉林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境内查干湖拍摄冬季捕鱼。城市还在沉睡之中,天空飘起了小雪,  相似文献   

15.
<正>在我国几十万年前的原始人类社会,人们就已经以鱼类为食,并开始把鱼类作为猎取的对象。捕鱼的工具,最先是鱼鳔、弓箭,后发明网具。古代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先祖伏羲教先民捕鱼,使我国渔业有了快速发展。我国古代人们就把鱼类作为一种肉食,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孟子说:"鱼我欲也,熊掌亦为我所欲,二者不可兼得",把鱼和熊掌并列为珍品,特别是肉中之珍品。  相似文献   

16.
<正>阅读本文之前,大家要先弄清楚一件事。此蜘蛛精跟《西游记》中那些修炼多年、得道成"人"的蜘蛛精没有半毛钱关系,说的是一群会捕鱼的奇特蜘蛛。比起其他织网捕虫的普通蜘蛛,这些另类的小渔夫可精明多了——一条鱼的肉明显比一只昆虫多嘛!当然了,一只蜘蛛要想成为渔夫,必须满足一些必备条件。首先,它得适应半水生生活,栖意在小溪、池塘或者沼泽的边缘地带——鱼可不会主动跳到高高的树上让它捉;其次,它最好能掌握一些游泳、跳水,甚至水上行走的特殊  相似文献   

17.
萤光聚魚     
记得在一九五六年的时候,“新民晚报”曾报导过苏联的灯光聚鱼法。其网作漏斗状,电灯系于网口处,捕鱼时,将网没入水中,并将电灯打亮,鱼性喜光,见之必游入网内。这的确是一个很科学而有趣味的设计。关于在水下以灯光捕鱼的方法,早在我国古籍里就已经有了以萤光代灯聚焦的记载。“古今秘苑”萤光聚鱼条载:“夏日,取羊尿胞(即羊膀胱——笔者)一个,柔软如纸,吹胀,入荧火(即萤火虫——  相似文献   

18.
正鲸鲨,是世界上最大的鱼,大得让人们总以为它是鲸,不是鲨。可是,这么大的鱼想要的幸福却很小、很小……尽情地吃吃,是鲸鲨的最爱。大嘴一张,磷虾小鱼,海藻乌贼……都随着一口海水吸进去;大嘴一闭,多余的海水又从鳃裂哗哗地排出来。这一开一合间,鲸鲨尽享美味,快乐似神仙。只要有吃的,鲸鲨毫不在意被胆小的人说可怕,更不在乎被捕鱼的人喊小偷。在它  相似文献   

19.
一般人钓鱼使用鱼饵,而大规模工业捕鱼有时使用光源做“诱饵”.这种捕鱼方法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鱼类的习性,在深入研究了各种鱼类的习性特点以后,认识可能发生变化. 苏联生物学家在研究后得出结论说,黑海西鲱鱼(是一种鲱科小鱼)只在春秋两季才有良好的趋光性.它们在2-3月产卵后特别积极到处找食,补充营养,加强储备,以便等待照顾鱼卵孵化发育.等到仲夏时,鱼体内脂肪大量积聚,体壮身肥,光反应(对光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以渔为生     
《人与生物圈》2007,(5):56-64
历史上,赫哲族捕鱼只限于自行消费,自己可以掌握和控制捕鱼的季节,大体是在春、秋、冬季进行。每年11月中旬江面封冻后,是凿"冰眼"、拉大网的冬季捕鱼期。如果是钩捕,1人即可,鱼群常游的地方,凿冰眼就可以钓鱼。规模较大的是打"冰淌子"或"鱼涡子"。所谓打"冰淌子",是在冰面每隔5—6丈凿一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