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我国海鱼孔肠科吸虫共记录到26属101种,以东海最多,48种(47.52%),南海次之,30种(29.70%),再次是渤海,23种(22.77%),最少的是黄海,仅3种(2.97%).  相似文献   

2.
3.
4.
渤海鱼类复殖吸虫Ⅵ(吸虫纲:孔肠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渤海(大连市)采集的六线鱼肠内发现大连新卷宫吸虫,新种Neohelicometra dalienensis sp.nov.,虫体大小4.8—5.5×0.5—0.6mm。口腹吸盘比1:0.7。睾丸前后排列,较大。生殖孔在咽后。卵巢分叶,在赤道线稍后。卵黄腺在体两侧,起自腹吸盘之后,不伸到体末端。卵43—58×20—33μm。  相似文献   

5.
6.
湖南鸭鹅寄生吸虫的记述(吸虫纲:复殖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中华巨囊吸虫(Megacystium sinensis)是从广西猕猴(Macaca mulatta)体内检获的一种小型枝腺科吸虫。本文运用组织形态学方法对该虫形态特征作进一步观察。虫体的排泄囊很大,顶部有两个长35~37 μm呈V形管状排泄管,排泄囊壁黏膜单层柱状上皮。卵巢、卵黄腺、梅氏腺与输卵管连接,输卵管连接子宫。阴道开口生殖孔与子宫末端连接,阴道壁具有厚的肌肉质,阴道内有虫卵。雄茎囊很大,椭圆形,雄茎囊开口生殖孔,末端位于腹吸盘背后。雄茎囊内有S弯曲射精管、U形贮精囊和输精管。射精管中段黏膜表面有条束状肌肉组织。输精管位于雄茎囊末端,在腹吸盘背面分成2支与2睾丸内侧连接。本文补充了该虫排泄囊、雄茎囊和雌性生殖器官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8.
帕米尔古称“葱岭”,多野葱,是中亚高山汇集之地,地质上称之为“帕米尔结”。2 0 0 4年5月8~2 3日,香港观鸟会一行9人由会长林超英先生率领,在新疆南部(环绕塔里木盆地)考察和观鸟,记录13 8种野鸟。5月18~19日,在帕米尔高原首次记录到纵纹角(Otusbrucei)、长脚秧鸡(Crexcre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发现白化棕背伯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2005年9月笔者在昆明巫家坝国际机场驱赶机场害鸟时,采集到一白化伯劳标本,经鉴定为棕背伯劳Lanius schach(雀形目Passeriformes,伯劳科Laniidae).标本保存于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标本室.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4月17日上午7:20时许,在攀枝花市西区格里坪镇竹林坡村(26°38′42.26″N,101°31′34.61″E,海拔1 991 m)的山坡农田边缘低矮灌丛中,观察并拍摄到一只伯劳(图1)。该鸟头顶黑灰色,到枕部转为灰色,前额、眼先、眼周和耳覆羽深黑色,形成粗而明显的贯眼纹。喉、胸及下体白色。肩、背为深栗色。尾羽黑色,但外侧尾羽为白色。飞羽为黑色,但具有褐色羽缘,且在大覆羽下方有一白色翅斑。确认为雄性栗背伯劳(Lanius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记述了尾孔科吸虫一新种——平睾尾孔吸虫,新种Urotrema parallelorchis sp.nov.。新种采自短身间吸鳅和犁头鳅的肠道。新种的睾丸左右排列而不同于该属的所有已知种。  相似文献   

12.
水螅的反口孔结构和功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汪安泰 《动物学报》1996,42(2):135-139
在230个水螅(Pelmatohydrapseudoligactis)中观察到38例反口孔排物过程。反口孔静止时,基盘附着层外表中心见不到孔迹。反口孔开启时,有废物或气体从孔内排出。连续切片检查,发现反口孔排物前,基盘腔内堆积有食泡残骸等许多废物,孔周死亡细胞和断裂废弃的中胶层在反口孔开启时脱落。非排物期,基盘附着层中心处缺少中胶层。根据观察结果,对反口孔的结构特点及其生理功能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2018年5月27日下午,在河北省乐亭县金沙滩假日酒店(118°53’35”E,39°07’33”N)的东侧绿化带内,拍摄到1只伯劳(图1)。该鸟与常见的红尾伯劳Lanius cristatus相比,但体型明显更大,头顶至背部深灰色,两胁及尾上覆羽橘黄色,亦无明显白色眉纹,经鉴定为灰背伯劳L.tephronotus。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人工感染获得的纤细背孔吸虫Notocotylus attenuatus(Rud.,1809)成虫的体被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虫体不同部位的体被有着不同的被式。口吸盘处为放射状条索;虫体腹面口吸盘后至中列第一腹腺前为无棘区,呈石板条块状,其余部分均为银杏叶和尖叶形体棘所覆盖。虫体背面边缘一圈为有棘区,其圈内为珠状突起结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描述了采自四川鱼类肠道的复殖吸虫一新属四新种,它们是:1.(鱼兆)尾孔吸虫,新种Urotrema glyptothoraci sp.nov.,2.裂腹鱼斜孔吸虫,新种Plagioporus(Plagioporus)schizothoraci sp.nov.,3.异巢斜孔吸虫,新种Plagioporus(Plagioporus)allovaris sp.nov.,4.类宫殖属,新属Hysterogonoidet gen.nov.及模式种——双囊类宫殖吸虫,新种Hysterogonoldes disaccus sp.nov.。这些新属新种分别隶于尾孔科Urotrematidae、孔肠科Opecoelidae和鳞肉科Lepocreadiidae。  相似文献   

16.
蛙心包淋巴孔的发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继承 《动物学报》2000,46(4):372-375,T004
首次报道蛙心包淋巴孔 ,揭示心包腔淋巴转归途径。本实验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心包淋巴孔的超微结构 ,并使用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对淋巴孔作定量分析。结果发现 ,正常蛙心包腔面有一些散在分布的心包淋巴孔和少量淋巴窦。构成淋巴孔的间皮细胞常出现粗大的胞质突起 ,伸入淋巴孔 ,形成瓣膜状结构。淋巴孔的平均直径为 0 72±0 33μm ,平均分布密度是 3 57± 2 0 7个 /0 0 1mm2 ;心包间皮淋巴窦的面积是 995 0 8±2 2 1 74μm2 /0 0 1mm2 。蛙心肌无血管 ,其血供仅由心腔内血液直接进入心肌的小梁间隙。心包脏层未发现有淋巴孔。结果表明 :间皮淋巴窦是心包膜正常“漏出”的形态依据。心包淋巴孔的发现 ,证明心包腔淋巴引流途径的存在。淋巴引流对于心肌组织间液的平衡 ,清除组织间液蛋白质 ,防止心肌间质水肿 ,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者于1954年描述了马米氏背孔吸虫(Notocotylus mamii Hsu,1954)。由于本吸虫是最近发现的新种,加以过去我国还没有人进行过背孔科吸虫的生活史的研究,因此作者把几年研究结果写成本报告。  相似文献   

18.
家兔肋胸膜淋巴孔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园  李继承 《动物学报》2002,48(6):797-803
为了研究成年家兔肋胸膜淋巴孔的超微结构与三维构形 ,作者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成年家兔肋胸膜淋巴孔进行观察 ,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对胸膜淋巴孔作图像数据化处理 ;NaOH溶液消化间皮细胞 ,裸露间皮下结缔组织和筛斑 (maculacribriform)。发现肋胸膜立方形间皮细胞 (cuboidalmesothelialcell)之间有圆形或椭圆形的胸膜淋巴孔 (pleurallymphaticstomata) ,其平均面积和平均密度分别为 :7 2 0± 3 6 9μm2 和 1 2 1±0 72个 / 0 0 1mm2 。扁平形间皮细胞表面未见淋巴孔。胸膜淋巴孔籍胸膜下小管与毛细淋巴管相通。仅在立方形间皮下结缔组织中发现有筛斑。肋胸膜上还可见闭合淋巴孔 (closedlymphaticstomata)和由巨噬细胞组成的乳斑 (milkyspot)。覆盖在肋骨上的胸膜无淋巴孔分布。家兔胸膜淋巴孔通过胸膜下小管与淋巴管直接相连 ,形成从胸膜腔至脉管系的惟一直接通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HPLC-ESI-MS分析白背三七醇提液经HPD-100树脂富集分离后的黄酮类化合物,并采用化学和生物模型对富集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富集物主要黄酮成分为槲皮素和山奈酚的糖苷类化合物,且以山奈酚-3 -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最高;白背三七醇提液经富集后总黄酮含量提高了6倍.在试验模型中,除螯合能力外,富集后产物抗氧化能力较富集前均有显著提高,说明黄酮类化合物是白背三七抗氧化活性的主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