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稻田蜘蛛优势种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中介绍了中国稻田蜘蛛26个优势种在全国117个样点中的发生现状;论述了稻田蜘蛛优势种在中国稻区的地理分布概况;分析了稻田生态系统主要生态因子对稻田优势种蜘蛛发生发展的影响;重点探讨了稻田蜘蛛优势种的成因,提出了稻田蜘蛛优势种形成的主要条件和关键因子,为有的放矢地保护利用蜘蛛优势种群控制稻早效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3.
闽粤琼稻田蜘蛛的优势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2000年在广东、海南、福建3省的3个稻作亚区选取27个样地,调查早、晚稻田蜘蛛群落,分析各种蜘蛛的优势度。结果表明:食虫沟瘤蛛和拟水狼蛛是闽粤桂台平原丘陵双季稻亚区(Ⅰ_1)早稻田的优势种,四斑锯螯蛛、拟环纹豹蛛和一些地区的拟水狼蛛是晚稻田的优势种。江南丘陵平原双季稻亚区(Ⅱ_3)的食虫沟瘤蛛和拟水狼蛛是早、晚稻田的优势种,四斑锯螯蛛和锥腹肖蛸是部分地区的优势种。琼雷台地平原双季稻多熟亚区(Ⅰ_3)的拟环纹豹蛛、四斑锯螯蛛是晚稻田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贵州稻田蜘蛛的多样性及优势种,为利用稻田蜘蛛防治水稻害虫的绿色防控技术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五点取样法对贵州省水稻种植区内的黔东南州丙妹镇(A)、黔东南州凤城镇(B)、遵义市官仓镇(C)、黔南州毛尖镇(D)、贵阳市禾丰乡(E)、安顺市双堡镇(F)、盘州市新民镇(G)的水稻分蘖盛期和灌浆期的蜘蛛多样性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5.
巢湖蓝藻水华形成原因探索及"优势种光合假说"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探索蓝藻水华的形成原因,从2007以来对巢湖西区浮游藻类种类、优势种季节变化、初级生产力、水质参数及优势种的光合生理生态学特性作了观测。关于蓝藻水华形成过程中迅猛发展的原因,近80a已提出了10种假说,但对解释巢湖形成的蓝藻水华,尚显不足。本文基于我们对蓝藻水华的了解,提出了如下“优势种光合假说”:(1)蓝藻水华包含各种藻类,蓝藻水华发生不仅与藻细胞浓度有关,还与水体初级生产力直接有关。巢湖中这两者在夏季最大,在冬季最小。但无定量关系。(2)水华藻类中生长最快、细胞密度最大的是优势种,含有多个优势种时可能随季节更替。巢湖几乎整年发生蓝藻水华,已检测出4种优势种都是蓝藻,从早春起先是水华鱼腥藻,以后有绿色微囊藻、惠氏微囊藻和铜绿微囊藻。(3)各种环境因子都影响优势种生长,其中少数主导因子影响较大。在巢湖富营养条件下,光强、温度和pH值是主导因子。(4)主导因子对优势种光合活性的影响,可决定其能否处于优势。巢湖的温度和pH值变化可能促进了惠氏微囊藻取代绿色微囊藻,铜绿微囊藻取代惠氏微囊藻,而光强变化可能调节冬季时水华鱼腥藻取代了绿色微囊藻,春季时正好是相反的取代。  相似文献   

6.
本文记述了我国瓦蛛属三新纪录种,即突褶瓦蛛Walckenaeria sounkyoensis、钉角瓦蛛Walckenaeria claviornis、霍氏瓦蛛Walckenaeria holmi。本文量度单位:mm。标本保存在长春市白求恩医科大学生物教研室。  相似文献   

7.
森林植被中优势种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森林多是天然植被(人工林除外),它经历了千百年的演化,在改造环境和适应环境过程中,形成了物种与外界环境的高度吻合,最后形成了多种稳定的森林植被类型,因而研究森林植被中优势种的形成和分布规律,较之农田生态系统等人工植被具有更多的便利条件。森林树种的分布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搞清  相似文献   

8.
几种化学农药对稻田优势种蜘蛛杀伤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自强  王洪全 《蛛形学报》2000,9(2):112-115
用5种化学农药对稻田优势种蜘蛛杀伤力的盆栽与田间进行测试。结果表明,5种化学农药对稻田4种优势种蜘蛛都有较大的杀伤力,总的杀伤率达62.1%-91.7%,盆栽施药比田间施药对蜘蛛的杀伤力大。田间试验结果应当比较符合实际;田间试验对照组蛛虫减退的民政部进一步说明,蜘蛛对目标害虫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在晚稻后期,如果蛛虫比在1:5以下,用不着使用化学农药防治。  相似文献   

9.
三种微蛛酯酶同工酶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红  晏建章 《四川动物》1992,11(2):13-14
本文对农田常见三种微蛛的酯酶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微蛛的酯酶同工酶共有18条Rf值不同的酶带,但同种不同发育阶段、不同性别的酯酶同工酶带数不同,而对种间来说其酯酶同工酶谱具有种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生态系统优势种演替模型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1.
稻田蜘蛛群落优势种群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稻田蜘蛛群落优势种食虫沟瘤蛛Ummeliata insecticeps Boes.et Str.和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Boes.et Str.)种群的重建过程。食虫沟瘤蛛种群的重建过程基本上体现过程基本上体现了由近而远、由稀而密的规律;拟水狼蛛种群则只能观察琉由稀布密的现象。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种库,增加种库中食虫沟瘤蛛和拟水蛛的数量,将有助于稻田蜘蛛群落优势种群的重  相似文献   

12.
中国稻田蜘蛛群落结构研究初报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通过近30a的调查研究,中国稻田蜘蛛群落的物种组成,经不断分类鉴定,有22科、108属、375种,其中已定出种名的有337种,未定种名的38种。22科中有优势科8个,优势属13个,及17个优势种,但优势科中不一定都含有优势属或优势种。  相似文献   

13.
黑胸散白蚁新群体的建立和发展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源智  潘演征 《昆虫学报》1996,39(4):375-382
在实验室进行了温度、水湿、食物、土壤、活动空间与新群体建立和发展关系的实验,野外又观察收集了相关资料。结果表明:在20℃-28℃和含水量为50.5%-69.6%的基质中,配对饲养的新群体几乎全部正常发展;30℃以上或基质含水量低于38.2%,新群体难以建立;25℃时工蚁取食的净增量最大;工蚁含水量为79%、构成蚁巢的白蚁排泄物和木材含水量分别为54.8%和52.3%;7种木材饲养新群体,以刺槐饲养的发展最快,香樟和马尾松次之;群体的发展还与土壤和活动空间有密切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白蚁建巢的限制条件,认为迁巢活动和群体分裂是长期适应环境条件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固定家畜多个不相连锁显性性状的半同胞家系选择体制,并从群体基因型频率、配子频率及表型频率等方面分析了该体制的育种进展.研究证明,半同胞家系选择效果取决于每头公畜交配母畜数K、母畜产仔数N及群体育种水平;K、N越大,群体育种水平越低,选择效果越好.当K=1时,半同胞家系选择就退化成全同胞家系选择;当K=1且N=1时,退化成“理想型横交固定”;当K较大且群体育种水平较低时半同胞家系选择效果与“多元测交”相当.最后讨论了半同胞家系选择在家畜育种实践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黑石顶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群的重要值与环境因子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先锋种马尾松、杉木和荷术与环境因子的关联度受群落透光度的影响最大,阳生性种鸭脚木、泡花树、罗浮柿和腺叶山矾与各环境因子的关联度差别不大,中生性种小叶胭脂、硬叶稠、短花序桶、陈氏钓樟和黄果厚壳桂与环境因子的关联度受物种丰富度和群落密度的影响最大,而中生性种粘木和阿丁枫与群落透光度的关联度最大。环境因子对演替各阶段优势种群的影响由强到弱的顺序为群落透光度>物种丰富度、群落密度>土壤条件,在各优势种群受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中,中生性种受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6.
稻鸭共育对稻田水体藻类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稻鸭共育技术是我国传统稻田养鸭技术的继承和发展,鸭子全程露宿放养赋予稻田养鸭新的稻鸭共育机制,形成了以稻田为基础、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这种养殖方法,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子不间断的活动产生中耕浑水效果,刺激水稻生长,同时鸭的粪便可作为肥料1,稻鸭共育技术具有控虫防病、除草松土、培肥土壤、 改善水稻群体结构、甲烷减排等方面的作用1,2。    相似文献   

17.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研究培养液的浓度、盐度、pH值及环境温度对旋毛蟹栖拟阿脑虫在单因子和综合因子作用下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证明:在单因子作用条件下,随着培养液浓度的增加,其虫体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m)随之增加,达一定浓度时则停止增加,盐度在8—55g·L-1时,虫体可繁殖生长,35g·L-1时,rm最大;温度在4—32℃范围内可生长繁殖,25℃时rm最大;pH为5—9时,虫体可生长繁殖,pH为7时,rm最大。综合因子作用分析表明:温度与盐度对rm的影响显著,pH值在实验范围(5—9)无显著影响。当pH=5—9、温度22.1℃、盐度22.4g·L-1时,旋毛蟹栖拟阿脑虫的rm最大,而盐度和温度间具明显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