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探索新的体外获得毛细血管样网络结构来解决工程化组织预血管化的问题,该研究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mesenchymalstemcells,hMSCs)以9×10^4/cm。细胞密度体外连续培养形成细胞膜片,将培养的脐静脉血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s,HUVECs)v25x104/cm2细胞密度接种到上述间充质干细胞膜片上,并培养在内皮细胞培养介质中。在设计的时间点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发现内皮细胞在膜片上迁移,细胞重排,膜片上的基质蛋白也发生重排.导致微槽和空泡出现。CD31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到进行性管腔形成的过程;CD90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膜片上的hMSCs围绕着HUVECs周边排列,说明hMSCs作为周细胞支持了HUVECs的生长;在培养第10d可见少量的α-SMA的表达,暗示着在此种培养模式下,hMSCs具有较低的向肌细胞分化的潜能。这些结果表明,将内皮细胞接种在未分化干细胞膜片上,可以在体外形成具有血管网络结构的预血管化膜片,为构建血管化工程化组织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Liu DD  Wang YZ  Zhao DH  Li YL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6,22(4):423-428,I0003
目的:分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和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基因表达差异,探讨体外基因转染诱导内皮分化的可行性以及作为血管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的应用前景。方法:分别从人骨髓和脐静脉分离间充质干细胞(hMSCs)和内皮细胞(hUVECs),扩增培养后进行流式细胞仪、免疫细胞化学,免疫荧光鉴定和超微结构观察。通过BiostarH-40S表达谱芯片分析,选择两者的差异表达基因,导入hMSCs,经RT-PCR、ELISA鉴定该基因的转染和表达,并分析hMSCs的内皮分化程度。结果:hMSCs表达内皮细胞的多种特异性mRNA,经VEGFl65基因瞬时转染后RT-PCR有明显条带,ELISA定量检测VEGF165蛋白表达为(707.9±11.3)ng/L,同时CD44表达明显下调38.80%,CD31则明显上调达56.82%,FI-1,FVⅢAg和CD34的表达也有不同程度升高。结论:hMSCs具有内皮分化潜能,体外基因转染诱导hMSCs产生功能性内皮细胞和组织工程化血管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在体外缺氧环境下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增殖和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收集分离成人骨髓血MSCs并进行体外培养扩增,传代至4代进行实验,流式细胞仪鉴定MSCs表面标志.BMSCs缺氧培养0h(对照组)、12h、24h和48h后,RT-PCR检测SDF-1和VEGF基因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SDF-1和VEGF蛋白含量.HUVECs传代培养后分成三组进行实验:对照组、BMSCsCMN-HUVECs组,BMSCsCMH-HUVECs组,MTT检测三组细胞增殖能力,体外血管形成实验分析三组细胞在Matrigel上管腔样结构形成情况.结果 (1) BMSCs呈旋涡状长梭形即纤维母细胞样生长;(2) 人BMSCs阳性表达CD29、CD44和CD90,而CD34、CD45和CD106为阴性;(3) BMSCs缺氧培养后SDF-1和VEGF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均较常氧培养显著增高(P均<0.05);(4) BMSCsCMH明显提高HUVECs增殖能力(P<0.05),显著增加HUVECs在Matrigel上形成管腔样结构的能力(P<0.05).结论 人BMSCs在缺氧环境下通过旁分泌SDF-1和VEGF提高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管腔样结构形成能力,促进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将健康人体尿液中分离培养的肾源细胞与人源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以3∶3∶2的比例混合,并移植到NOD-SCID免疫缺陷小鼠皮下而构建人源化嵌合小鼠模型。方法 (1)体外培养MSCs、HUVECs,同时从健康人体尿液中分离培养肾源细胞,并对该细胞进行免疫荧光鉴定。(2)将上述3种细胞以3∶3∶2的比例混合后与Matrigel基质胶一起注射到NOD-SCID小鼠皮下形成人源组织,通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对移植模型进行鉴定。结果 (1)成功地从尿液中分离培养出肾源细胞,并检测鉴定了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集合管细胞;(2)将3种细胞混合后注射到NOD-SCID免疫缺陷小鼠皮下可初步形成小管结构以及与小鼠血管相连通的人源血管结构。结论 具有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集合管细胞的肾源细胞与HUVECs和MSCs皮下移植入NOD-SCID免疫缺陷小鼠体内可形成嵌合的人肾血管单位小鼠模型。该模型可为肾病个体化治疗和相关病毒感染研究提供一个人源化动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免疫学机制方面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hMSCs)、成骨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Osteogenic cells differentiated from mesenchymal stem cells,DOC)免疫调节作用的可能机理。方法:hMSCs、DOC(成骨诱导6天、12天、18天),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ACS),分别检测CD40、CD154、CD80、CD86、HLH-Ⅰ、HLA-Ⅱ在诱导前后其表达水平的变化。hMSCs和DOC(诱导18天),分别作混合淋巴细胞反应(CCK-8法),检测不同数量级hMSCs、DOC体外对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同种异体PBMCs增殖的影响,以及不同数量级hMSCs、DOC对经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后同种异体PBMCS增殖的的影响。结果:hMSCs、DOC低水平表达CD40、CD154、CD80、CD86和HLA-Ⅱ,高水平表达HLA-Ⅰ。不同数量级hMSCs、DOC均可不同程度抑制同种异体PBMCs的增殖反应,其抑制效果大体与细胞量成正比,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在体外实验中,hMSCs、DOC可能通过低免疫原性和降低T细胞的免疫应答从而维持其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并建立稳定可靠的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BMSCs)体外分离和培养方法.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利用MSC易黏附塑料贴壁生长的特性,分离MSC并进行体外扩增培养,观测其形态学特征,绘制不同代数hUCBMSC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34、CD105、HLA-DR等表达情况.结果:本法可成功、可靠地在体外自hUCB中分离培养出粘附细胞,该细胞在体外培养呈梭形或成纤维样,其指数生长倍增时问约为36h,其细胞表面表达β1整联蛋白CD29、CD105(endoglm),不表达造血细胞标志物CD34以及HLA-DR.结论:人脐带血中存在问充质干细胞,采用优化的实验方法可以提高培养成功率,稳定获得MSC并体外扩增培养.人脐带血可以作为获得间充质干细胞稳定充足的来源.  相似文献   

7.
茂丹通脉片含药血清体外诱导 S 分M化C为 内皮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芪丹通脉片含药血清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内皮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灌胃法制备芪丹通脉片含药血清和对照血清。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和培养大鼠MSCs,取第三代MSCs,采用10wg/LVEGF预诱导24h后,分别加入15%芪丹通脉片含药血清与对照血清体外时MSCs诱导分化,至第7天,利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内皮细胞特异性表面标志CD31、Ⅷ因子的表达。结果:至第7天,合15%芪丹通脉片合药血清组诱导后的MSCs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呈“卵石样”改变,透射电镜下细胞胞浆内可见Weible-Palade小体,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CD31、Ⅷ因子阳性细胞。对照血清组MSCs形态仍呈长梭型,电镜下胞浆内无Weible-Palade小体,共聚焦显微镜下无CD31、Ⅷ因子阳性细胞。结论:益气活血复方芪丹通脉片含药血清具有体外诱导大鼠MSCs向内皮细胞定向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血管的发生和发育不仅对胚胎形成中各器官的发育分化十分重要,并且对成体的创伤修复和生殖功能也具有重要意义.血管内皮细胞是形成心血管封闭管道系统的形态基础,体外多种细胞可经诱导分化产生出内皮祖/内皮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endothelial cells,EPCs/ECs),但是存在一些不足.鉴于人类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ESCs)诱导分化的全能性和长期增殖能力,为EPCs/ECs提供了新的来源.现有文献报道,hESCs诱导分化为EPCs/ECs的比例较低,为了提高该诱导分化效率,我们使用分阶段的二维诱导方法,首先将细胞接种在超纯层纤连蛋白(Matrigel)上,之后通过在不同阶段添加不同的因子,最终获得CD31+KDR+细胞的比例可以达到16%.进一步内皮诱导分化的结果显示,获得的EPCs/ECs的比例可以达到约32%,这些细胞具有在Matrigel上形成血管样结构的能力,可结合植物凝集素.实时定量PCR的结果显示,诱导分化所得的细胞表达众多内皮相关基因,并且免疫荧光的结果也表明部分细胞表达内皮细胞特异性表面标志CD31.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与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已成为当今生命科学、药学领域的重要的研究对象。体外分离获得血管内皮细胞以及鉴定对于研究血管功能和为心脑血管疾病建立细胞模型极为重要。该研究通过了一种简便快捷、分离纯度高的人脐带动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artery endothelial cells,HUAEC)和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的分离及培养体系,同时从形态特征、增殖活力、成管能力、表面抗原和特异基因的表达等方面检测了二者在体外相同培养环境下的动态变化与差异。该研究发现,HUAEC和HUVEC在体外连续传代培养过程中形态特征、成管能力、表面抗原(CD144、CD31、CD309、CD133、CD34)这几个方面作为内个皮细胞的基本特性没有明显差异,尽管HUAEC相对于HUVEC增殖活力更高。对于新鲜分离的HUAEC和HUVEC,二者特异性基因表达水平具有显著差异(HUAEC高表达EFNB2、DLL4、NRP1、CXCR4;HUVEC高表达EPHB4、COUP-TF II),然而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传代次数的增加),HUAEC丧失其特异性基因(P6)的表达之后,HUVEC仍保持其特异性基因的高表达。因此HUVEC特异性表达基因EPHB4、COUP-TF II可以作为区分体外培养的人脐带动脉或者脐带静脉来源的内皮细胞的可靠鉴定标志基因。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探讨尿素水解产物氰酸盐(cyanate)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和功能障碍的作用。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通过CCK8法检测氰酸盐对内皮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DCFH-DA法检测ROS水平;用比色法测定NO水平;分别用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ICAM-1(intercelluar adhesion molecule-1)、e NOS(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表达。氰酸盐呈浓度依赖性影响内皮细胞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当氰酸盐浓度为1.00 mmol/L时,细胞活力受到明显抑制(P0.05);与正常组和阴性对照组(甘露醇组)相比,氰酸盐诱导内皮细胞内ROS水平明显升高;NO水平明显减少(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氰酸盐作用内皮细胞24 h后,ICAM-1荧光明显增强,e NOS明显减弱(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内皮细胞内ICAM-1水平随氰酸盐浓度升高和负荷时间延长上调,而e NOS水平下调(P0.05)。氰酸盐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产生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
人胚胎干细胞(hESC)是具有体外无限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一类亚全能干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可被诱导分化为机体的各种细胞包括间充质干细胞(MSC)。该研究以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为对照,对hESC衍生间充质干细胞(hESC-MSC)在体外血管生成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包括其条件培养上清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的功能和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潜能的影响。研究发现,hESC-MSC的条件培养上清可显著促进HUVEC的增殖和迁移,其促进HUVEC增殖的作用显著高于UC-MSC的条件培养上清;hESC-MSC经不同血管内皮细胞诱导方案诱导后均具有体外类血管网络生成的能力,其网络长度均显著高于ADSC和UC-MSC经单一血管内皮细胞诱导方案诱导后的长度。因此,hESC-MSC可显著促进体外血管生成,提示该细胞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新型心血管疾病的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犬牙囊干细胞(Dental Follicle Stem Cells,DFSCs)构建细胞膜片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取4至6月龄犬尖牙牙胚,分离培养DFSCs,鉴定。用含抗坏血酸的培养基诱导2周构建细胞膜片,并通过倒置显微镜、HE染色、茜素红染色、油红染色、扫描电镜(SEM)对膜片进行形态学检测,检测成骨、成脂能力。结果:DFSCs于体外被成功分离、纯化、培养,细胞克隆形成率约为5.1%。流式鉴定为CD29+CD44+CD34-,增殖能力及克隆形成能力较强,并能成功构建成细胞膜片。光镜和电镜显示膜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基质分泌多,油红O染色后可见细胞内有大量脂滴形成。(B)茜素红染色后可见大量清晰的钙结节形成。结论:成功构建犬DFSCs膜片,并证明其具有较强的成骨能力,为进一步利用犬DFSCs膜片修复牙槽骨缺损的研究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3.
脐带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B-MSCs)不仅可以作为滋养层细胞支持造血干细胞在体外的大规模扩增,在造血移植过程中还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加速造血重建功能的恢复.但是,目前UCB-MSCs的原代分离培养成功率一般只有30%左右,为进一步提高该成功率,利用正交实验方法对UCB-MSCs体外培养的主要影响因素:细胞的接种密度、细胞因子的组合及用量、是否添加血清和滋养层细胞,进行逐层筛选,并对培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了流式细胞分析和向成骨、软骨及脂肪方向的诱导分化检测,以期获得UCB-MSCs培养的最佳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细胞的接种密度是UCB-MSCs培养最显著的影响因素(P〈0.1),接种密度越大,MSCs越容易生长,能够培养出MSCs的几率就越大,其次为细胞因子,添加细胞因子能有效地刺激MSCs的生长.在高接种密度的基础上,添加细胞因子IL-3(15μg/L)和GM-CSF(5μg/L),可大大提高UCB-MSCs体外原代培养的成功率,从30%左右提高到90%以上.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所分离培养的细胞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的抗原(CD13^+、CD29^+、CD44^+、CD105^+、CD166^+),不表达造血细胞的抗原(CD34^-、CD45^-、HLA-DR^-),并能够向成骨、软骨及脂肪方向分化,这与源于骨髓的间充质干细胞相一致.所建立的培养方法能够为UCB-MSCs的临床应用提供大量优质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4.
用一种杂交瘤皿,根据内皮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colony-forming units,EPCs-CFUs)的形态特征和EPCs表面特异性标记物分离EPCs.取大鼠股骨、胫骨骨髓,将全骨髓接种在聚苯乙烯制作的杂交瘤皿上,培养4~7天后出现CFUs,将这些集落分别挑选出来后,取单个集落的部分细胞免疫荧光鉴定EPCs表面特异性标记物CD133/VEGFR-2.CD133/VEGFR-2双阳性即为EPCs-CFUs.与此对应的余下一部分继续传代增殖,流式细胞术鉴定CD133/VEGFR-2/CD34,并把此方法命名为微孔法.发现接种后第4天,显微镜下可见明显的CFUs.免疫荧光鉴定大约7%的CFUs为CD133 /VEGFR-2 ,进一步传代培养,流式细胞术鉴定CD133 /VEGFR-2 /CD34 细胞纯度达70%以上.传代细胞可在体外形成血管样结构,并表达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vWF.结果表明通过微孔法能成功地从大鼠骨髓分离到EPCs.  相似文献   

15.
Xing Y  Bai RY  Yan WH  Han XF  Duan P  Xu Y  Fan ZG 《生理学报》2007,59(3):267-272
本研究探讨Noah信号通路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体外增殖及向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采集健康自愿者骨髓,体外培养获得hMSCs,取第3代hMSCs,在诱导剂(β-ME,DMSO,BHA)作用下向神经细胞分化。诱导后用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和尼氏体的表达以确定诱导效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生长周期时相的变化。在诱导前后,用免疫荧光和RT-PCR方法检测Notch通路中Notch1受体蛋白、配体Jagged1(JAG1)、调节蛋白活化相关物早老素1(presenilin 1,PS1)、靶基因hairy and enhancer of split1(HES1)信号分子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诱导前,处于G0/G1期的hMSCs占58.5%,S+G2/M期的细胞占41.5%;诱导后,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而S+G2/M期细胞比例下降,NSE阳性细胞率达(77±0.35)%,细胞质中可见深蓝色的块状或颗粒状尼氏体。免疫荧光显示,诱导前后hMSCs内Notch1和JAG1均呈阳性表达,但RT-PCR检测发现诱导后Notch1、JAG1、PSl和HES1 mRNA表达量较诱导前明显降低(均P〈0.05)。结果表明,诱导h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能抑制Notch信号分子表达,低水平的Notch信号激活可能有利于神经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诱导分化的血管内皮细胞永生化。在体外培养系统中,以维甲酸(R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的拟胚体(EB)分化为“圆形细胞”和由这些“圆形细胞”组成的血管样结构。经光学和扫描电镜及免疫荧光等法分析检测,证明组成血管样结构的细胞具有专一性vWF荧光染色,表明是血管内皮样细胞。利用脂质体将人端粒酶催化亚基逆转录酶(hTERT)基因转染诱导分化中的“圆形细胞”。应用Dot-blot,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分析、观察和证明了诱导分化的组成血管样结构的园形细胞和被hTERT基因转染的“圆形”细胞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携带hTERT基因的从ES细胞分化来的圆形细胞在体外可大量增殖,持续传代,95%具有血管内皮细胞的一些特有标志和管道化生长特性。因此,通过人端粒酶基因的转染途径可解决由ES细胞诱导分化而来的内皮细胞扩增和永生化问题,为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及其它人工血管的内皮化提供种子细胞来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探讨从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患者的关节冲洗液中获取滑膜间充质干细胞(synovi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SMSCs)并进行体外培养,研究其间充质干细胞特性。采用离心、贴壁培养法从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患者的关节冲洗液中提取并分离细胞,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生长及周期的分析,细胞表面物标志物流式细胞术检测,间充质干细胞标志物免疫荧光检测,成骨、成脂、成软骨多向分化能力检测,促血管分泌因子检测。结果显示,通过离心、贴壁培养法可稳定地从患者颞下颌关节冲洗液中获取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呈对数生长。SMSCs表达间质源性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CD73、CD90、CD105、波形蛋白(Vimentin)以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特异性标记物α-SMA。经诱导培养基诱导,SMSCs可分化为骨、软骨和脂肪细胞,细胞分泌液中可检测到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angiopoietin、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等10余种促血管生长因子。以上结果表明,该研究成功建立了以微创的方式获取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患者的滑膜间充质干细胞,有望为组织工程应用于骨软骨修复提供良好种子细胞的来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胰蛋白酶对IL-8释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倒置显微镜观察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内皮细胞标志和蛋白酶活化受体-2(proteinase-activated receptor-2,PAR-2)表达,ELISA检测HUVECs培养上清中IL-8水平。结果:HUVECs表达内皮细胞标志和PAR-2。刺激16 h,1 g/ml胰蛋白酶和100M PAR-2激活肽组HUVECs单层均匀性降低。胰蛋白酶能够显著刺激HUVECs释放IL-8,PAR-2激活肽也诱导IL-8水平升高。蛋白酶抑制剂和PAR-2抑制肽均能够显著抑制胰蛋白酶诱导的IL-8释放。PAR-2激活肽和胰蛋白酶诱导升高的IL-8水平之间成正相关性。结论:胰蛋白酶很可能通过PAR-2激活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IL-8。  相似文献   

19.
为了从儿童腘窝囊肿液中分离滑膜间充质干细胞(synovium-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SMSCs),进行体外培养,鉴定其干细胞特性。本实验采用抽取囊肿液、细胞贴壁培养法从腘窝囊肿患儿的囊肿液中分离出滑膜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生长曲线绘制及周期的分析,成骨、成脂、成软骨分化能力检测,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免疫荧光检测干细胞标志物。实验结果显示可采取本方法稳定地从儿童腘窝囊肿液中获取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外观梭型状,体外成指数生长,高表达滑膜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73,CD90,CD105),表达胚胎间质细胞标记物波形蛋白(vimentin)和成纤维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经定向诱导培养基培养,可分化为骨,软骨和脂肪细胞,我们可以确定所分离出的细胞即为滑膜间充质干细胞(SMSCs)。本研究证明可从儿童腘窝囊肿液中获取滑膜间充质干细胞,是间充质干细胞有价值的来源。  相似文献   

20.
建立禽类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体外培养体系,探索其生物学特性和多分化潜能。通过酶消化法分离18日龄鸭胚ADSCs,绘制生长曲线,通过RT-PCR、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阳性率检测对ADSCs进行鉴定,诱导ADSCs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结果表明,鸭胚胎ADSCs体外增殖能力良好;阳性表达CD29,CD44,CD105,表达率分别为95.39%、94.53%和98.19%;经体外诱导后可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研究认为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体外培养的ADSCs能够稳定增殖并具有多分化潜能,可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进行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