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0 毫秒
1.
枝跗瘿蜂科(Ibahidae)是个小科,所有种类均寄生蛀干害虫树蜂科(Siricidae)的幼虫。我国大陆的本科种类由杨忠岐1991年首次作了报道。现记述采自祁连山林区的另1新种。该种寄生于为害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的黄肩长尾树蜂(Xeris spec-trum spectrum)等树蜂的幼虫。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北林学院天敌昆虫研究室。至此,我国大陆共有本科种类3种,加上台湾的1个种,我国共有4种: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我国光翅瘿蜂科的种类共4种2亚种,记述了异节光翅瘿蜂属的1个新种。新种为蛀干害虫的天敌。  相似文献   

3.
中国瘿蜂科分类研究概况及一新种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瘿蜂科中国分类研究的进展,同时首次记述瘿蜂科草瘿蜂族Aylacini Ashmead的2新纪录属:菊瘿蜂属Aulacidea Ashmead.1897和近菊瘿蜂属Isocolus F(o)rster.1869及1新种,何氏菊瘿蜂Aulacidea hei sp.nov..新种被详细描述和附图.模式标本保存于浙江大学寄生蜂标本室.  相似文献   

4.
记述中国瘿蜂科犁瘿蜂属Diplolepis Geoffroy 5种,其中包括3新种,即黄腹犁瘿蜂Diplolepis flaviabdomenis sp.nov.,湖南犁瘿蜂Diplolepis hunanensis sp.nov.和小腹犁瘿蜂Diplolepis mnoriabdomenis sp.nov..详细描述新种并附图,编制了中国犁瘿蜂属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浙江农林大学和美国东伊利诺伊大学生物系寄生蜂标本室.  相似文献   

5.
异枝跗瘿属隶属膜翅目瘿蜂总科,是寄生的枝跗瘿蜂科成员。该属目前分布于中国及邻近国家。本研究发现2新种:红背异枝跗瘿蜂Heteribalia miltopronotum sp. nov.和四川异枝跗瘿蜂Heteribalia sichuanensis sp. nov.,报道了已知种H. divergens Maa(1949)的新分布区和生物学习性。并提供了该属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6.
虫瘿是植物受致瘿昆虫产卵和取食等刺激而异常生长形成的不正常组织。营养假说认为虫瘿组织营养物质的含量高于寄主植物的成瘿部位,而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低于寄主植物的成瘿部位。向川安瘿蜂(Andricus mukaigawae)属膜翅目(Hymenoptera)瘿蜂科(Cynipidae),在白栎(Quercus fabri)枝条上形成虫瘿。本文基于非靶向代谢组,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鉴定和比较向川安瘿蜂幼虫期虫瘿与寄主植物成瘿枝的代谢物。研究结果表明,向川安瘿蜂虫瘿和成瘿枝的代谢物组成存在差异;虫瘿的脂肪含量均高于成瘿枝,虫瘿的4种单宁和4种黄酮物质的含量均低于成瘿枝,这支持营养假说;虫瘿的氨基酸含量均低于成瘿枝,部分酚类物质的含量高于成瘿枝,这不支持营养假说。  相似文献   

7.
记述采自中国大陆的林匙胸瘿蜂属及其2新种:华燕林匙胸瘿蜂L.huayana sp.nov.和光林匙胸瘿蜂 L.laotudingzila sp.nov..  相似文献   

8.
栗瘿蜂生物学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树嘉  刘世儒 《昆虫知识》1992,29(5):275-277
栗瘿蜂的蛹可化分为前蛹、白蛹和黑蛹。生殖方式为孤雌生殖,平均单瘿内幼虫数与每米枝条瘿数为正相关关系。自然种群密度呈周期性猖獗发生,其主要原因是寄生天敌的作用,研究中查获我省寄生蜂28种,主要天敌有10种。发生期的预测可根据板粟的物候期进行。发生量的预测可用有效基数预测式的简式“(1-d)(1-M)”,进行种群数量变动趋势的估测。采用早春人工修剪,邻地助迁、枯瘿挂笼等保护利用寄生蜂的方法,并适当辅助以化学防治:涂环内吸防治瘿内幼虫及成虫期喷雾等综合防治措施。使防治区比对照区当年虫口减退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9.
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Platygaster robiniae Buhl and Duso(膜翅目:细蜂科)是我国外来有害生物刺槐叶瘿蚊Obolodiplosis robiniae(Haldeman)(双翅目:瘿蚊科)十分重要的寄生性天敌,为卵-幼虫跨期寄生蜂,专化性强,在自然抑制害虫虫口密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摸清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在我国的地理分布,探讨其与刺槐叶瘿蚊的相互关系,本文根据寄主刺槐叶瘿蚊在我国的分布范围,采用踏查的方法,对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29个地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在其寄主分布区都有分布,分布范围在26°35.451′-43°53.482′N,103°51.816′-125°15.969′E,海拔4-1 097 m。  相似文献   

10.
外来入侵害虫刺槐叶瘿蚊Obolodiplosis robiniae (Haldemann) 原产北美洲东部, 2006 年在中国发现, 危害刺槐叶片, 严重影响刺槐的健康生长, 已经列入我国检疫性害虫名单。在河北省秦皇岛市野外调查, 发现了一种广腹细蜂科天敌--叶瘿蚊广腹细蜂Platygaster robiniae Buhl and Duso, 该寄生蜂属中国新记录种。野外观察表明其对刺槐叶瘿蚊最高寄生率达84.8%, 具有良好的生物防治应用前景。本文对该广腹细蜂的外部形态和初步观察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1.
记录了3种中国双带草螟属Miyakea昆虫,包括1新种:郑氏双带草螟M.zhengi sp.nov..文中给出了新种和金双带草螟M.raddeellus(Caradja)的成虫和外生殖器特征图,提供了该属世界已知种的名录、检索表和分布图.研究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2.
记述凹唇跳甲属Argopus Fischer von Waldheim的中国种类,共计16种,其中含2新种:似双齿凹唇跳甲A.similibidentata Wang et Ge,sp.nov.,产自浙江天目山及陕西宁陕火地塘;粗背凹唇跳甲A.foveolata Wang et Ge,sp.nov.产自黑龙江带岭、虎林;另黑胸凹唇跳甲A.miyakei Kimoto,1991,仅记录中国台湾,本文记载了来自福建、广西、贵州的6头标本(3♂♂,3♀♀),扩大了该种的分布范围.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  相似文献   

13.
西双版纳龙脑香林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朱华 《云南植物研究》1993,15(3):233-252
  相似文献   

14.
广西野生淡水鱼类的物种多样性及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西地形复杂,河流众多,适于不同鱼类的栖息和繁殖.经对分布于广西境内的各水系鱼类资源的调查、对相关馆藏标本的进一步鉴定以及对相关文献的整理,目前已知广西淡水鱼类15目37科143属290种和亚种,其中很多种类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对广西及其邻近省区鱼类多样性指数的计算、比较和分析表明,广西地区G指数最高,F指数和G-F指数除低于云南外,高于广东、海南、贵州和湖南.广西野生淡水鱼类的显著特点是物种多样性高,特有属、种多,很多物种分布区狭窄,区系成分表现出明显的东洋界特点,不同水系鱼类组成各具特色.近年来,广西自然水域的野生鱼类资源的破坏较为严重,本文对广西野生淡水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研究旨在利用传统形态学与DNA条形码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进一步探讨中国布氏鲾属Eubleekeria Fowler 1904鱼类的分类与鉴定问题。2014—2016年从广东湛江和广西北海、防城港和东兴近海采集了153尾鲾科鱼类样品, 经形态学鉴定为布氏鲾属种类: 琼斯氏布氏鲾Eubleekeria jonesi (James, 1971)。该种主要鉴别特征为: 眼位于口裂的水平线之上, 颊部无鳞, 两臀鳍之间区域裸露无鳞, 颈部有半圆形裸露无鳞区域, 背鳍上黑斑色淡, 略呈灰色。将其鉴别特征与相关文献记录比较, 表明之前中国大陆记录的黑边布氏鲾Eubleekeria splendens (Cuvier, 1829)可能为琼斯氏布氏鲾。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结合GenBank中布氏鲾属鱼类的同源序列, 采用邻接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 此研究中采集自中国大陆的布氏鲾属鱼类标本与中国台湾记录的黑边布氏鲾Eubleekeria splendens (Cuvier, 1829)明显地分为两支。基于Kimura双参数模型(K2P)计算, 支系间遗传距离为0.130, 远大于支系内平均遗传距离(0.005和0.006), 支持将二者作为独立物种的观点, 与此研究传统形态学方法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A skull and mandible of the new species Dicerorhinus gwebinensis sp. nov. of Rhinocerotidae (Mammalia, Perissodactyla) is described. The material is collected from the upper part of the Irrawaddy sediments (Plio‐Pleistocene) in central Myanmar. D. gwebinensis sp. nov. is morphologically more similar to the extant species D. sumatrensis (Sumatran rhinoceros) than to other species of the genus but differs from D. sumatrensis in having the comparatively shorter nasal, the more concave dorsal profile of the skull, the more elevated occiput and presence of molar crista in M3/. This is the first discovery of Dicerorhinus in the upper Miocene to lower Pleistocene of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and Mainland Southeast Asia, and fills the chronological and geographical gap of this lineage in Asia. The Dicerorhinus clade probably migrated into Southeast Asia from East Asia by the Pliocene or early Pleistocene. This hypothesis is supported by the scarcity or absence of this clade in the Neogene mammalian fauna of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台湾蔬菜有害生物的入境风险,阐明加强口岸检验检疫的对策措施。【方法】对全国口岸2014—2019年6月台湾新鲜蔬菜和蔬菜种子的入境口岸、截获的有害生物及寄主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入境台湾新鲜蔬菜仅有3批次,均没有截获疫情。入境台湾蔬菜种子截获各类有害生物48种496种次,其中真菌454种次,病毒2种次,细菌1种次,害虫2种次,杂草37种次,携带土壤1种次。【结论】入境台湾蔬菜种子携带有害生物种类繁多,但检疫性有害生物种类集中,应加强入境台湾蔬菜口岸检验检疫的对策措施,包括加强法规宣传、了解疫情动态、强化检疫工作等。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大陆的摩蜂麻蝇属Amobia Robineau-Desvoidy已知种类进行了修订。我国大陆记载的Amobia distorta(Allen)应为A.quatei Kurahashi。提供了大陆已知摩蜂麻蝇属A.signata、A.quatei与台湾分布的A.oculata区分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19.
傅星  高谦  李乾  房家声 《植物研究》1995,15(1):57-60
作者在研究中国西南地区苔藓植物时, 发现了中国大陆一新记录属一大叶苔属(Scaphophyllum), 并首次报导了大叶苔(S. speciosum(Horik.)Inoue)的孢子体. 同时发现了中国藓类植物一新记录种一棕色原丝藓(Tetrodontium browniamum(Dicks.)Sohwaegr.).  相似文献   

20.
描述了暗色丝孢真菌一中国大陆新记录属———拟虫囊孢属(Listeromyces),其中腐木拟虫囊孢(Lis-teromyces insignis)在中国大陆首次报道。该种菌采自湖南岳麓山地表枯枝表层,根据采集材料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和显微照相。研究标本保存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