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从延边地区婴幼儿腹泻病例的粪便所得到的14株轮状病毒,用单克隆抗体对其进行血清型和亚组鉴定的结果。1985年5株和1986年3株均属于血清型1型和亚组Ⅱ;1987年6株中3株属于血清型2型和亚组Ⅰ,3株属于血清型1型和亚组Ⅱ。  相似文献   

2.
将我国6个省(区)、13个主要狐场分离的145株狐阴道加德纳氏菌,进行抗原性、免疫原性测定,从每场分离菌中选出1 ̄3个优良株进行血清型研究。凝集素交叉吸收试验证实,选出的26株菌可划分为3个血清型,以此3个血清型代表株制备因子血清,余下119株菌中,108株在所划分的3个血清型内,11株未能定型。在3个血清型中,I型菌株数占定型菌数的79.1%,因而确定,I型菌是国内狐场狐阴道加德纳氏菌主要流行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CR-测序法在啮齿类动物汉坦病毒临床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Genbank 7种血清亚型24株汉坦病毒代表性毒株为基础,从病毒基因S片段序列设计引物,采用邻位相连法进行系统进化分析,以该方法对浙江省近年从野生啮齿类动物中临床分离的汉坦病毒毒株进行分型鉴定。结果所建系统发育树将所分析的毒株分为5个区域,引起HFRS的四种血清型具有较稳定的拓扑结构,且能与引起HPS的血清型进行区分。11株实验毒株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结果表明该引物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中9株浙江省分离的血清型未知毒株的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其包含引起HFRS的3株HTN和1株SEO血清型,其他5株属两种未知血清型。讨论所建立的PCR-测序法具有用于临床检测汉坦病毒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揭示从我国部分地区仔猪腹泻或水肿病病猪体内分离到的300个大肠杆菌分离株所属病原型(pathotype)、毒力基因及其与O血清型的关系.[方法]O血清型采用常规的凝集试验进行测定,毒力基因采用PCR方法检测.[结果]通过对这300个分离株的O血清型及其毒素、紧密素和黏附素基因进行鉴定,结果显示除50株未定型、17株自凝外,测定出233个分离株的血清型,这些分离株覆盖了45个血清型,其中以0149、0107、0139、093和091为主,共133株,占定型菌株的57.1%;拥有est Ⅰ、estⅡ、elt、stx2e和eae A基因的菌株分别为102(34.0%)、190(63.3%)、81(27.0%)、57(19.0%)和54(18.0%)株;分离株中有51株K88基因阳性(其中菌毛表达率为100%),75株F18基因阳性(其中菌毛表达率为50.7%),在K88菌株中,0149血清型与est Ⅰ或estⅡ elt密切相关,在F18菌株中,0107血清型与est Ⅰ或estⅡ、0139血清型与stx2e紧密相关.依其毒力特征可将这些分离株分为以下6种类型:ETEC、STEC、AEEC、ETEC/STEC、AEEC/ETEC和AEEC/ETEC/STEC,分别拥有190、24、36、32、17和1个菌株,占分离株的63.3%、8.0%、12.0%、10.7%、5.7%和0.3%.通过分析这些分离株的O血清型、毒素类型和黏附素型之间的相关性:猪源ETEC以0149、0107、093和098等血清型为主,0149:K88菌株主要与estⅡ或estⅡ elt肠毒素相关,0107:F18菌株主要与estⅡ相关,093和098血清型菌株主要与estⅡ肠毒素相关;STEC菌株以0139:F18血清型为主,拥有stx2e;AEEC菌株拥有紧密素,无明显优势血清型;ETEC/STEC菌株以0107:F18和0116:F18血清型为主,主要与est Ⅰ stx2e或estⅡ stx2e密切相关,ETEC/AEEC菌株以091和0107血清型为主,全部拥有肠毒素est Ⅰ和紧密素基因.[结论]我国至少存在6种病原型的猪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其中ETEC为我国部分地区猪大肠杆菌病的主要病原,同时其病原型日益复杂.  相似文献   

5.
将我国6个省(区)、13个主要狐场分离的145株狐阴道加德纳氏菌,进行抗原性、免疫原性测定,从每场分离菌中选出1~3个优良株进行血清型研究。凝集素交叉吸收试验证实,选出的26株菌可划分为3个血清型,以此3个血清型代表株制备因子血清,余下119株菌中,108株在所划分的3个血清型内,11株未能定型。在3个血清型中,Ⅰ型菌株数占定型菌数的79.1%,因而确定,Ⅰ型菌是国内狐场狐阴道加德纳氏菌主要流行型。试验还明确了从貉分离的5株、水貂分离的4株、犬分离的2株阴道加德纳氏菌也属于血清Ⅰ型。将3个血清型代表菌株制成超声抗原,经免疫琼脂扩散试验证实,各型抗原与同型或异型免疫血清均可形成一条明显的融合沉淀线,表明各型菌间有共同抗原成分。同型菌免疫琼脂扩散试验表明,各株菌形成的沉淀线完全融合,从而证实了血清分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将我国6个省(区)、13个主要狐场分离的145株狐阴道加德纳氏菌,进行抗原性、免疫原性测定,从每场分离菌中选出1~3个优良株进行血清型研究。凝集素交叉吸收试验证实,选出的26株菌可划分为3个血清型,以此3个血清型代表株制备因子血清,余下119株菌中,108株在所划分的3个血清型内,11株未能定型。在3个血清型中,Ⅰ型菌株数占定型菌数的79.1%,因而确定,Ⅰ型菌是国内狐场狐阴道加德纳氏菌主要流行型。试验还明确了从貉分离的5株、水貂分离的4株、犬分离的2株阴道加德纳氏菌也属于血清Ⅰ型。将3个血清型代表菌株制成超声抗原,经免疫琼脂扩散试验证实,各型抗原与同型或异型免疫血清均可形成一条明显的融合沉淀线,表明各型菌间有共同抗原成分。同型菌免疫琼脂扩散试验表明,各株菌形成的沉淀线完全融合,从而证实了血清分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G1-G4型人轮状病毒地方株VP7编码基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李国华  钱渊  熊朝晖  靖宇 《病毒学报》1998,14(2):126-132
本文报告了北京地区流行的4个轮状病毒地方株(G1-G4)VP7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4个地方株的该基因核苷酸全长均为1062bp,读码框架和已往的研究一致。地方株和相同血清型的标准株之间VP7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92%-94%),而不同血清型间则变异较大(69%-80%)。不同血清型间氨基酸序列的变异主要存在于高变区内,高变区以外的区域在不同血清型轮状病毒间保守。这一序列分析结果进一步从分子水平分析了地方流行毒株的血清型别,揭示了轮状病毒地方流行毒株和标准株之间VP7序列的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8.
采用形态、生化、血清学的方法对国外引种的15株巳知菌和本国51株未知菌进行了变种的分型研究。结果表明: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作为有益的细菌资源在藏国分布较广。51株菌中属于血清型H1苏云金芽孢杆菌苏云金变种(Baeillus thuringiensisvar. Thuringiensis)有11株,血清型H50-5b苏云金芽孢杆菌蜡螟变种(B.Thur.Var.Galleriae)31株,血清型H4-4b苏云金芽孢杆菌松蜩变种(B.thur. Var. dengrolimut)3株,血清型H4-4a。苏云金芽孢杆菌肯尼亚变种(B. thur. Var kenyae) 5株,同时发现血清型H.苏云金芽孢杆菌玉米螟变种(B. thur var. ostrinia,)一株。玉米螟变种不同于该菌群的巳知菌株,认为是一个新变种。实践证明,利用血清学抗原抗体具有高度特异{生的凝集反应来鉴别苏云垒芽孢杆菌变种,简便,快速,准确。而该群噬菌体却不能作为区分变种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南方食品中沙门氏菌污染调查及分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摘要:【目的】系统调查我国南方代表性地区食品中沙门氏菌污染情况,并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和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ERIC-PCR)分型研究,为溯源和控制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提供数据。【方法】采用定性法和最大可能数(Most Probable Number,MPN)法对七大类食品(肉与肉制品、水产品、速冻食品、熟食、蔬菜、乳制品和食用菌)中的沙门氏菌进行检测。利用血清分型和分子分型确定南方沙门氏菌血清型的分布和优势血清型,研究分离株的遗传多样性。【结果】从400份食品样品共检出75 份沙门氏菌阳性样品,污染率为18.8%(75/400)。其中,97.3%(73/75)的阳性样品污染水平均低于10 MPN/g。对93株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分属9个群、29种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德尔卑沙门氏菌(Salmonella Derby)和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利用ERIC-PCR对96株沙门氏菌(包括93株分离株和3株标准株)进行分型研究发现,在相似系数为0.75时可分为15个聚类簇,56种型别,分离株的基因型别呈现多样性。【结论】南 方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率较高,但污染水平低。S. Derby和S. Typhimurium为优势血清型。初步建立了沙门氏菌ERIC-PCR指纹图谱数据库,南方食品中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和基因型呈现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李国华  钱渊 《病毒学报》1998,14(2):126-132
本文报告了北京地区流行的4个轮状病毒地方株(G1-G4)VP7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4个地方株的该基因核苷酸全长均为1062bp,读码框架在已往的研究一致。地方株和相同血清型的标准株之间VP7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92-94%),而不同血清型间则是较大(69-80%)。不同血清型间氨基酸序列的变异主要存在于高变区内,高变区以外的区域在不同血清型轮状病毒间保守。这一序列分析结果进一步从分子水平分  相似文献   

11.
对从辽西分离的7株刺槐根瘤菌进行了血清学特性的研究。根据免疫扩散试验的结果,7株刺槐根瘤菌可分四个血清型。菌株339、355为第一血清型,菌株359、347为第二血清型,菌株325为第三血清型,菌株329、344为第四血清型。第二血清型菌株的抗血清与花生根瘤B_(27)能形成一条沉淀带,与豇豆根瘤菌NC_(92),与快生型大豆根瘤菌113都能形成一条沉淀带。第四血清型菌株的抗血清能与豇豆根瘤菌NC_(92)快生型大豆根瘤菌113形成一条沉淀带。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2012年上海地区副溶血性弧菌人源株和食源株的优势血清型及其毒力基因携带状况,本研究收集了2012年从上海市15个区(县)腹泻患者和食品监测中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株,进行血清分型,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tdh和trh基因。结果显示,854株副溶血性弧菌中,88.1%为血清可分型,89.8%为产毒株。O3∶K6、O4∶K8、O1∶K25、O4∶K68、O4∶K9、O1∶K36、O3∶K29为上海地区可分型人源株的优势血清型(93.8%),其中O3∶K6最多,达56.2%。副溶血性弧菌全部分离株的月份分布显示出聚集趋势,7~8月为高峰期。O4∶K9和O1∶K36血清型菌株的月份分布与其他优势血清型菌株不同,未表现出明显聚集趋势。食源株无明显优势血清型,且与人源株分布不同。人源株产毒株构成(95.6%)高于食源株(5.5%)。人源株优势血清型产毒株构成(99.9%)高于非优势血清型(71.1%)。血清可分型人源株的tdh携带率(97.5%)高于不可分型人源株(67.6%),血清可分型人源株的trh携带率(0.8%)低于不可分型人源株(42.6%)。结果提示,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分布与历史数据相比变化较大,血清型与毒力基因携带呈一定程度关联,且人源株与食源株在血清型和毒力基因携带上具有分离现象。因此,在副溶血性弧菌的监测与检测中应充分考虑血清分型和毒力基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黑土土壤中有丰富的土著大豆根瘤菌,为了稳定和提高大豆根瘤菌在黑土区的接种效果,我们从1988年起,对吉林省黑土土著大豆根瘤菌的类型、血清型、固氮酶活性、快慢生型的分布、结瘤竞争能力以及与不同大豆品种的共生效应等进行了测定,并提出了吉林省黑土区高固氮力和低固氮力种质。以菌体本身的固氮酶活性来看,榆树黑土为24.816C2H4μmol/克干瘤·小时,公主岭黑土为24.827C2H4μmol/克干瘤.小时.榆树黑土用40株进行土著大豆根瘤菌血清型的测定,其中34株属于447-28血清型,6株为其它血清型。公主岭黑土用164株进行测定的,有143株属477-28血清型,17株属113血清型,有4株属其它血清型。榆树黑土和公主岭黑土中以慢生型大豆根瘤菌为主.共生效应测定结果,吉林23固氮力最强,固氮量为4.24908g/盆;其次是长8210—4,固氮量为2.0098g/盆;长农5最低,为0.5419g/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辽宁省2018年沙门菌血清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及耐药特征.方法 对2018年辽宁省分离到的35株沙门菌菌株进行鉴定后,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及药物敏感试验对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及耐药性分析.结果 经鉴定35株沙门菌分布于13种血清型,数量居前3位的血清型为肠炎沙门菌(37.14%)、鼠伤寒沙门菌(14.2...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肺炎克雷伯菌强毒性血清型K1、K2、K54和K57型菌株在我国重庆、北京、深圳三地的分布及流行趋势。方法:采用PCR对310株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血清型K1、K2、K54和K57检测。结果:310株菌中,K1、K2、K54和K57血清型分别占14.2%、9.4%、6.5%和4.2%;来自呼吸系统标本分离株中的K1血清型菌株在4种检测的强毒血清型中占首位,为呼吸系统总数的17.4%。结论:310株肺炎克雷伯菌的4种强毒性血清型中,K1血清型菌株所占比例高,较为流行。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研究辽宁省近三年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携带、血清型分布及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副溶血性弧菌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多重荧光定量PCR对2014?2016年共计317株食品中和临床分离出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毒力基因tdh、trh和tlh检测,同时进行血清分型,并用肉汤稀释法测定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317株分离菌中均携带tlh基因,其中有50.5%的菌株携带tdh基因。167株临床分离株中158株携带tdh基因,检出率为94.6%。317株副溶血性弧菌中85株不能进行K分型,其他菌株共分为29个血清型,167株临床分离株中71.3%为血清型为O3:K6。150株食品分离株中8%为血清型O2:K28,6%为血清型O2:K3。317株副溶血性弧菌对头孢唑啉耐药率达36.9%。结论 辽宁省副溶血性弧菌临床分离株多携带tdh毒力基因,食品分离株毒力基因tdh、trh携带率低。临床分离株中O3:K6血清型菌株均携带tdh基因,且更易产生耐药。辽宁省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菌株以携带tdh基因的O3:K6型菌株为主。食品分离株血清型分布比较分散,O2血清群为主要流行血清型。辽宁省地区副溶血性弧菌主要对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江苏、安徽分离株的优势血清型,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对分离自病禽的细菌进行鉴定,采用玻片凝集法测定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PCR方法检测14种毒力基因的分布,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的方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改良结晶紫半定量法检测分离细菌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 [结果]共分离到禽致病性大肠杆菌56株,血清型检测结果表明,O78血清型占64.29%,为主要血清型.毒力基因检测显示,fimC、pfs、ompA和luxS的阳性率超过90%.药物敏感性检测显示,58.93%的菌株对8种以上的药物耐受.生物被膜检测显示,有16株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为中等以上,其中68.75%的菌株耐8种以上的药物.[结论]O78为主要流行的血清型.fimC、pfs、ompA和luxS基因为APEC保守基因.多重耐药性仍很普遍,细菌生物被膜与耐药性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钩端螺旋体rRNA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DigdUTP标记的16SrRNA及23SrRNA基因为探针,分析了八个血清群54个血清型64株国内外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参考株和27株野生株染色体经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消化后的rRNA基因限制性图谱。结果发现,91株菌中共有56个核糖核酸型(Ribotype,简称RT),除部分血清群中少数不同的血清型有相同的RT型外,大部分血清型都有独特的RT型,同一血清群往往拥有共同的核心片段;除黄疸出血群的黄疸出血型外,同一血清型的国内和国际参考株的RT型不相同;大多数野生株的RT和相应血清型国内参考株相同,差异也只表现为谱形上个别带型的缺少和增加,所研究的波摩那型野生株的RT型和国际参考株相同而和国内参考株不同  相似文献   

19.
研究沙门菌食物中毒分离株invA基因、血清型和基因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收集2011至2012年发生于石家庄地区6起食物中毒分离出的16株沙门菌,参照GB 4789.4-2010方法确定其血清型;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分离株侵袭蛋白A(invA)基因;应用中国细菌性传染病分子分型实验室监测网络(PulseNet China)推荐的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对分离株进行基因型研究。16株沙门菌食物中毒分离株共分为5种血清型,分别为都柏林沙门菌2株、鼠伤寒沙门菌2株、肠炎沙门菌8株、圣保罗沙门菌3株、依麦克沙门菌1株;所有分离株invA基因均为阳性;血清型不同的分离株基因型也不相同,其中2起食物中毒分离株的基因型相同,相似性系数为100%,符合同一起暴发的一般规律。石家庄地区沙门菌食物中毒分离株致病性较强,某些血清型存在暴发的风险,应加强措施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安徽省合肥地区动物源性大肠埃希菌的血清型分布和耐药状况,以期筛选出菌苗株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46份疑似大肠埃希菌病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编码鉴定和致病性测定。采用玻片凝集试验对分离到的46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进行血清型鉴定。同时分别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和双纸片增效法检测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和ESBLs阳性菌株。结果46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中,除7株细菌未能定型外,其余39株细菌分布于10个血清型,O127:K63血清型为优势血清型,占定型菌株的33.33%。46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21种抗菌药物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15个ESBLs阳性菌株表现为多重耐药,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ESBLs阴性菌株。结论O127:K63血清型为优势血清型,可作为菌苗株。合肥地区动物源性大肠埃希菌耐药性较为严重,尤其是产ESBLs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