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艳丽  陶新智  孙世玲 《蛇志》2015,(2):126-127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与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住院及门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6例,对其中48例有持续性心房颤动的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A组)的血浆BNP水平、左室间隔厚度(IVS)、左房内径(LA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检测,并与其中30例无房颤病史的高血压心室肥厚(B组)患者及28例单纯高血压(C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在3组患者左房内径无差异的情况下,合并房颤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无房颤病史者,且随左室肥厚程度加重而升高。结论高血压左室肥厚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的BNP水平明显升高。BNP水平可作为预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植入心脏起搏器的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再发房颤(包括无症状性房颤)发生率及左房容积指数对再发房颤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起搏器门诊长期随访且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起搏器术后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148例,记录基线特征、超声心动图参数及随访期间内房颤发生情况。分别根据左房容积指数及房颤负荷进行分组,应用Cox回归分析探讨起搏器检测的再发房颤及房颤高负荷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2.79个月,期间57.43%的患者再发房颤,22.97%的患者为房颤高负荷,15.54%的患者为无症状房颤。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左房增大分别是再发房颤及房颤高负荷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左房容积指数是预测起搏器术后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复发及房颤高负荷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与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结构重构的关系。方法:入选患者分为3组,其中持续性房颤组30例、阵发性房颤组45例,以及32例阵发性室上速(包括预激综合征)作为对照组,通过ELISA方法检测上述患者左房血清的TGF-β1、MMP-9、TIMP-1、TNF-α、IL-6、IL-10水平,超声测量左心房长径。分析上述细胞因子水平与阵发性房颤或持续性房颤的关系。结果:阵发性房颤组与对照组相比,左房内径增大、TGF-β1、TNF-α升高(P0.05),IL-10、TIMP-1降低(P0.05),MMP-9无统计学差异。持续性房颤组与对照组相比,TGF-β1无统计学差异(P0.05),MMP-9、TNF-α、IL-6均升高(P0.05),IL-10、TIMP-1降低(P0.05);阵发性房颤组TGF-β1高于持续性房颤组(P0.05),持续性房颤组左房内径及MMP-9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患者左房扩大,已出现结构重构,结构重构的血清学变化以TGF-β1升高为主;持续性房颤患者结构重构血清学变化以MMP-9、IL-6升高为主。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B型脑钠肽(BNP)、半乳糖凝集素-3(Gal-3)联合左房容积指数(LAVI)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患者术后新发房颤的预测效能。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196例拟行OPCAB患者,根据术后住院期间是否新发房颤将患者分为新发房颤组(36例)和非新发房颤组(160例)。检测两组血清BNP、Gal-3水平和LAVI,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PCAB患者术后新发房颤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NP、Gal-3及LAVI预测OPCAB患者术后新发房颤的效能。结果:新发房颤组血清BNP、Gal-3水平及LAVI高于非新发房颤组(P<0.05)。术后IABP辅助、年龄偏大、高水平BNP、高水平Gal-3、高LAVI是OPCAB患者术后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P<0.05)。联合BNP、Gal-3和 LAVI预测OPCAB患者术后新发房颤的曲线下面积为0.872,高于BNP、Gal-3、LAVI单独检测的0.773、0.711、0.766。结论:OPCAB术后新发房颤患者血清BNP、Gal-3水平和LAVI均升高,上述指标均可辅助性预测OPCAB患者术后新发房颤的风险,且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左房内径(LAD)、血清尿酸(UA)水平与老年心房颤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60岁以上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共166例,其中持续性房颤组85例,阵发性房颤组81例,选择同期无房颤的高血压、冠心病老年患者83例作对照组。通过心脏彩超检查检测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40 mm为左房内径增大。并采用生化分析检测患者血清UA水平。结果:(1)持续性房颤组LAD、LVEF、左心房增大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而阵发性房颤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持续性房颤组和阵发性房颤组患者血清U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持续性房颤组和阵发性房颤组之间血清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心房内径大小、血尿酸水平与老年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评估特发性房颤左心房左心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自2015年1月到2016年8月在医院接受诊治的特发性房颤患者100例纳入本次研究,阵发性房颤92例,记为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8例,记为持续性房颤组。另选同期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心功能正常志愿者9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TEE对受试者进行检查,对比房颤组与对照组的左心房及左心耳参数,是否含有自发性显影(LASEC)的房颤患者的左心房及左心耳参数,利用TEE分析对房颤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阵发性房颤组左心房的前后径和左右径,左心耳血流最大的排空速度(Lev)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左心耳的面积变化率及最大的充盈速度(Lfv)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房颤组左心房的前后径和左右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左心耳的面积变化率、Lev及Lfv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阵发性房颤组左心房的前后径和左右径均明显小于持续性房颤组,左心耳的面积变化率、Lev及Lfv均明显大于持续性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LASEC者左心房的前后径和左右径均明显大于无LASEC者,左心耳的面积变化率、Lev及Lfv均明显小于无LASEC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房颤患者中发现34例LASEC,占34.00%,其中有18例患者合并有左心耳血栓,占18.00%。总计有66例患者接受导管射频消融疗法,占66.00%,均未在术中及术后7d内出现血栓及栓塞并发症。结论:利用TEE对特发性房颤的患者左心房及左心耳进行评估,有利于更好的辅助患者的临床治疗,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房颤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影响菌群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例老年房颤患者作为房颤组,并选取性别、年龄与患者匹配的3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对象肠道优势菌的特点。同时收集房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总胆汁酸(TBA)、同型半胱氨酸(Hcy)、B型纳尿肽(BNP)、左室射血分数数值(LVEF)等检测结果,分析上述因素与肠道优势菌群的关系。结果房颤组患者直肠真杆菌数量为(4.66±1.62)lg copies/g粪便,低于对照组的(6.10±1.44)lg copies/g粪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6,P=0.002)。房颤组患者肠道普拉梭菌、肠球菌、类杆菌、乳杆菌、双歧杆菌、柔嫩梭菌、酪酸梭菌、Atopobium cluster(Ato)、肠杆菌数量及双歧杆菌/肠杆菌(B/E)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房颤组中,CRP升高患者肠道双歧杆菌数量和B/E值显著高于CRP正常患者,CRP升高与双歧杆菌数量呈正相关(r=0.651,P=0.002);Hcy升高患者肠道肠杆菌数量显著高于Hcy正常患者,Hcy升高与肠杆菌数量呈正相关(r=0.567,P=0.009)。BNP、TBA、LVEF与优势菌群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老年房颤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CRP、Hcy和老年房颤患者肠道菌群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谭玉莹  朱树雄 《蛇志》1994,6(4):14-17
本文对30例60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与30例60岁以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脏结构改变进行分析,发现老年高血压性心脏改变的早期征象是左房增大,并随左室肥厚和扩张的出现而加重,与左室顺应性降低有关。两组对照无明显差异,但均符合随年龄增加及高血压病引起的进行性心脏受累而显示由正常心脏──左房增大──左室肥厚──左室衰竭这个规律,超声心动图也是检测高血压性心脏病和长期追踪心脏病变进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Lu JH  Jin Q  Ge H  Zhao Z  Li JJ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11,27(2):166-7, 252
目的:探讨患者心房颤动(房颤,AF)发作时对血清脑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对照组(窦性心律)患者各30例,观察各组血清脑钠肽水平;并对阵发性房颤组中心室率≤100 beats/min与心室率〉100 beats/min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观察阵发性房颤组复律后24 h和30 d血清脑钠肽水平。结果:阵发性房颤组和持续性房颤组血清脑钠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房颤复律后血清脑钠肽水平很快下降。结论:血清脑钠肽水平在房颤发作时明显升高,血清脑钠肽水平的升高与房颤的发作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衰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167例,均使用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根据患者是否加用厄贝沙坦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一年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衰住院率、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心功能分级情况,通过动态心电图评估窦性心律维持率、房颤复发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房颤的复发率、慢性房颤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左房内径较对照组明显减小,心衰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左房内径较治疗前明显扩大(P<0.05),两组患者在心功能分级方面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之间心功能分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甲状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肺纤维化、低血压)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伴阵发性房颤的患者,能较好的维持窦性心律,降低心衰住院率,对心脏重构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前瞻性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接受CARTO指导房颤射频消融术的非瓣膜性阵发性房颤患者57例,平均年龄(53.32±9.98)岁,其中男42例,女15例。术前及术后5 d连续测定外周血hsCRP和高敏肌钙蛋白T (hs-cTnT)水平,记录体表心电图,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术后5 d内,32名患者(56.14%)为窦性心律,为未复发组,25名(43.86%)复发房颤,为复发组。结果:未复发组与复发组患者的hsCRP与hs-cTnT日均升高量显著正相关,P=0.044,r=0.268。而两组间基线临床特征、手术前后血浆hsCRP、hs-cTnT水平、血浆hsCRP及hs-cTnT的总升高量(峰值水平-术前水平)、日均升高量(总升高量/达到峰值所用天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房颤射频消融术后hsCRP升高变化与心肌损伤程度相关,与早期复发无直接关系,尚不能作为预测房颤术后早期复发的高危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探讨不同剂量胺碘酮联合氯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PAF)患者的临床疗效,为PAF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PAF患者共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分别在治疗1、3、6、1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效果、左心室功能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效果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3%和9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35;P0.05)。治疗3、6和12个月后,小剂量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有效率均高于大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08、5.271、5.688;P0.05)。小剂量组患者最大P波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和左心房直径(LAD)值均显著低于大剂量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71、-3.509、-3.998;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显著高于大剂量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5;P0.05)。治疗1、6和12个月后,小剂量组血清Hs-CRP水平均低于大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15、-10.431、-19.113;P0.05)。结论:小剂量胺碘酮联合氯沙坦能够有效提高阵发性房颤患者窦性心律维持效果,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降低Hs-CRP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13.
The dysfunction of left atrial appendage (LAA) is prone to form thrombus when atrial fibrillation (AF) sustained more than 48 h. Traditional 2D-TEE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can not accurate evaluate the function of LAA.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of LAA function parameters and thrombus formation in patients with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NVAF) by 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RT-3D-TEE). High risk patients can be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ltrasonic index in patients with left atrial appendage thrombosis, which has important clinical value and significance in the risk assessment, guiding treatment and judging prognosis. We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chocardiographic parameters of LAA func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thrombus in 102 NVAF patients. They underwent RT-3D-TEE and left atrial appendage thrombus (LAAT)/severe spontaneous echocardiographic contrast (SSEC) was found in 67 patients (thrombus group) but absent in the remaining 35 patients (non-thrombus group). After measured by QLAB software, the LAA functional parameters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LAAT/SEC formation. Univariat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AF time, LAD, LVEF, LAA-OAmax, LAAVmax, LAAVI and LAAEF demonstrated a positive association (P < 0.05). However,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identified that AF time (OR:1.73, P < 0.05)、LAAEF (OR:4.09, P < 0.01)and LAAVI (OR:3.28, P < 0.01) we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LAAT/SSEC. In patients with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echocardiographic parameters of LAA function a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LAAT/SSEC.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胺碘酮联合氯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患者复律后的窦性心律维持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65例,两组均给予氯沙坦治疗,A组给予胺碘酮600 mg/d,1-2周后改用200 mg/d维持1年;B组给予胺碘酮600 mg/d,1-2周后改用200 mg/d,1个月后改为100mg/d维持1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转复维持有效率、心率、血压、左房内径(LAD)、左房舒张末期容积(LAEDV)、左房收缩末期容积(LAESV)、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转复维持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LAEDV和LAESV均优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后两组组间心率、收缩压、舒张压、LAD、LAEDV、LAESV、LA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胺碘酮联合氯沙坦与大剂量胺碘酮联合氯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转复效果相当,但是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住院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发生心房颤动的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房颤组,n=112例),同期选取与房颤组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未发生房颤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50例为对照组(n=1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等的差异,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患者并发房颤的相关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房颤组患者收缩压(SBP)较高,高血压比例高、服用ACEI/ARB类药物偏低(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偏低(P0.05)、左房内径(LAD)长(P0.05)、甘油三酯(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Scr)、B型脑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均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提示:LAD、HbA1c、BNP、hs-CRP、尿酸是患者并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服用ACEI/ARB类药物为保护性因素。结论:LAD、HbA1c、BNP、hs-CRP、尿酸均可能是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大鼠心房颤动(AF)模型心房肌生理特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方法:80只乙酰胆碱-氯化钙混合液敏感的SD大鼠分为对照组(CTL组)、DHA处理组(DHA组)、房颤组(AF组)和房颤+DHA处理组(DHA+AF组),观察房颤持续时间;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大鼠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和双孔钾通道TASK-1电流,Western blot测定大鼠心房组织TASK-1蛋白表达。结果:大鼠尾静脉注射乙酰胆碱-氯化钙混合液后,房颤持续时间随实验天数增加而逐渐延长,DHA干预缩短房颤持续时间。与CTL组相比,AF组大鼠心房肌细胞复极50%时的动作电位时程(APD50)和复极90%时的动作电位时程(APD90)明显缩短,心房肌细胞TASK-1电流密度升高,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AF组相比,DHA+AF组大鼠心房肌细胞APD50和APD90明显延长,TASK-1电流密度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DHA具有延长房颤大鼠心房肌细胞APD的作用,可能与其下调心房肌TASK-1蛋白的表达从而降低心房肌细胞TASK-1电流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的疾病,威胁患者的生存周期及生活质量。本研究针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临床特征,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心律正常的为窦性心律组,伴有心房颤动的作为房颤组。观察并比较两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二尖瓣口舒张期流速(E/A)等心脏功能指标。结果:房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0.42±0.08);二尖瓣口舒张期流速(E/A)为(0.65±0.22);左心房内径(LAD)为(53.4±8.2)mm。窦律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0.45±0.09);二尖瓣口舒张期流速(E/A)为(0.72±0.17);左心房内径(LAD)为(46.7±7.9)mm。房颤组患者的LVEF和E/A值均低于窦律组,而LAD则明显高于窦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醛固酮、血管紧张素(AngII)、脑钠肽(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高于窦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发病与患者体内神经内分泌体液系统水平和心脏结构功能有关,具体发病机制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全因死亡、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及血栓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及慢性肾功能不全是否为其独立危险因素。方法:纳入未应用抗凝药物的中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825例,平均年龄为76.52±11.80岁,其中女性占18.91%,75岁以上患者占64.73%,记录基线特征及各终点事件发生情况。通过Cox生存分析,探讨肾功能不全对各终点事件的影响。结果:入选患者中位数随访时间为33.5个月,随访期间发生全因死亡209例、心脑血管疾病死亡61例及血栓终点事件139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房颤患者各终点事件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校正CHA2DS2-VASc评分危险因素及其他传统危险因素后,慢性肾功能不全仍是全因死亡、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及血栓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是未服用抗凝药物的中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全因死亡、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及发生血栓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