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流行现状及其特点。方法 对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中心就诊的170例HIV-1感染者采集血标本,使用微粒子酶联免疫法(MEIA)检测HIV-1感染者血清的乙型肝炎二对半(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CV抗体。结果 170名HIV-1感染者中,男性146人,女性24人,最小年龄16岁,最大年龄74岁,平均年龄41±13岁;HBsAg阳性患者19人(11.2%),抗-HBs阳性者87人(51.2%),HBeAg阳性者7人(4.1%).抗-HBe阳性者49人(28.8%),抗-HBc阳性者111人(65.2%);抗-HCV阳性者77人(45.3%)。HIV-1、HBV和HCV三重感染者9人,约占5.3%。结论 HIV-1感染者HBsAg阳性率与普通人群相近,但HIV-1与HCV混合感染的比例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相似文献   

2.
初步了解HIV-1感染者全血中miRNA表达谱的变化。使用Taqman低密度miRNA表达谱芯片,分别检测10例HIV-1感染者和10例未感染者全血样本中754条miRNA的表达情况。通过BRB分析软件对样本中miR-NAs的表达情况进行比较,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RNA。使用DIANA在线工具预测差异表达miRNAs的靶基因和细胞功能。筛选结果显示有56条miRNAs显著差异表达(P<0.001),其中有49条miRNAs在感染者中下调,7条miRNAs的表达上调。差异表达miRNAs的靶基因涉及的生物学功能相对集中,主要富集在MAPK、TGF-be-ta、Wnt等信号通路。提示:HIV-1感染引起全血中部分miRNAs表达情况的改变。56条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可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这些miRNA的进一步研究有望发现新的与致病机制相关的关键分子和HIV-1感染诊断潜在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套式聚合酶链反应在HIV-1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HIV-1 gag.pol和env基因序列设计了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led polymerasechain reaction,nPCR)引物。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裂解液先用外侧引物扩增,其产物再经内侧引物扩增,直接走凝胶电泳判定结果。nPCR的敏感性。较常规PCR高100~1000倍,可检测到0.5fg质粒DNA和50μ1HIV-1感染者外周血样中的HIV基因。用本法检测63名HIV-1感染者全为阳性,而61名健康人和可疑者均为阴性,后者经追踪检测抗体排除了HIV-1感染。实验证明,nPCR是一种敏感性极高、特异性很强、操作简便易行的HIV-1基因检测技术。它已经在早期诊断和外周血病毒含量检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有着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邱勇  马晶  曾毅 《微生物与感染》2018,13(3):171-178
外泌体(exosome)是动物细胞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分泌到胞外的内生性纳米微囊,在疾病发生机制和药物运输载体等研究领域成为新宠。近年来发现,外泌体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感染者体内能转移病毒组分和病毒相关免疫分子,与HIV-1感染密切相关。本文以外泌体介导的HIV-1感染机制为重点,围绕外泌体与HIV-1感染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HIV抗体阳性血浆中的HIV-1病毒基因亚型的情况,应用逆转录PCR和DNA序列测定技术,对6份获自高危人群的抗HIV-1阳性血浆进行序列分析和基因亚型分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均属HIV-1B亚型.V3环氨基酸序列分析指出这些HIV-1B亚型病毒株与泰国HIV-1B亚型病毒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同时发现HIV-1 cDNA和氨基酸序列均相同,推测这6份标本可能来自同时感染同一株HIV病毒的感染者.本研究对了解高危人群中HIV-1流行的遗传变异和HIV-1亚型病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分析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者中超过25%表现各种形式的中枢神经系统(CNS)异常症状,研究表明-HIV-1可通过多条途径穿越血-脑屏障。本文侧重于研究HIV-1直接穿越脑组织毛细血管上皮细胞(BMEC)这一途径。鉴于以往研究显示,包括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链(HSPG)在内的多种细胞表面分子在HIV-1吸附,  相似文献   

7.
HIV-1感染可以同时活化T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所活化的免疫反应尽管对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能清除病毒,因而,HIV-1感染均形成慢性持续性感染,最终大部分个体以免疫系统功能耗竭、严重的免疫缺陷为结局,感染者可因并发感染或肿瘤而死亡.大量的研究表明HIV-1特异性T细胞在与HIV作斗争中起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就HIV-1感染过程中T细胞的免疫作用、病毒免疫逃逸、以及不同感染时期免疫反应的特征等最新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GBV-C/HIV共感染可延缓HIV感染疾病的进程,然而也有一些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本研究收集我国安徽省阜阳市HIV血清学阳性的既往献血员血浆标本,对其进行GBV-C感染的检测,研究GBV-C/HIV共感染与HIV病毒载量和CD4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的关系.用RT-PCR和酶联免疫法检测,在203人中检出GBV-C感染52例,显示该人群GBV-C的感染率为25.6%,男性感染者(35例,67.3%)高于女性感染者(17例,32.7%).分析发现,GBV-C感染与未感染两组患者的CD4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HIV病毒载量数据均无统计学差异.本研究中的HIV-1感染者均未接受ART治疗,因而排除了治疗对疾病进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HIV-1感染晚期的献血人群,GBV-C/HIV共感染对CD4细胞和病毒复制水平无显著影响.由于本研究对象中无HIV-1早期感染者,因而不能判断GBV-C在HIV-1感染的早期对疾病进展有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可使被感染者体内CD4细胞数量减少,最终导致艾滋病。关于HIV-1如何杀死免疫细胞的精确机制仍是1个争论的问题。现已知道,细胞凋亡为HIV-1诱导细胞死亡的一个重要机制。HIV可直接诱导细胞凋亡,也可以通过活化作用,同源被感染的细胞的介导,以及CD^8 T细胞诱导细胞凋亡。且细胞因子在HIV诱导细胞凋亡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综述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总结HIV-1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疆维族人群HLA-B等位基因与HIV-1感染易感性或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维吾尔族人群HLA-B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的研究,探讨HLA-B等位基因与HIV感染的易感/或抵抗性的相关性.本研究用PCR-SSP的方法对新疆维吾尔族110例无相关的健康对照者(HIV阴性)和128例HIV阳性感染者进行HLA-B等位基因分型.用POPGEN软件对健康对照者人群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测,用卡方检验分析HLA-B等位基因在健康对照者和HIV阳性感染者频率分布的差异.在HIV-1阳性感染者中,B*4901等位基因频率显著性增加(B*4901P=0.02,OR=3.06,95%CI=1.16~8.10).而在健康对照者中,B*40等位基因频率增加具有统计意义(B*40P=0.02,OR=0.39,95%CI=0.07~0.92).由此可见,B*4901等位基因可能与HIV-1感染的易感性有关,而B*40等位基因可能与与HIV-1感染的抵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会造成严重的免疫功能损伤,除引起CD4+ T细胞不断耗损和功能损伤外,体液免疫应答也受到损伤。本研究通过检测HIV-1慢性感染者和慢性感染治疗者外周血B细胞数目和亚群比例,以及活化、凋亡和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探讨 HIV-1感染者中B细胞损伤及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对B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结果显示,HIV-1慢性感染者外周血B细胞数目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其中未成熟B细胞、初始B细胞、静息记忆B细胞和浆母细胞显著降低,而组织样记忆B细胞显著增加, ART可恢复初始B细胞和组织样记忆B细胞比例,但不能恢复静息记忆B细胞比例。与健康对照组相比, HIV-1感染者未成熟B细胞、初始B细胞、静息记忆B细胞和组织样记忆B细胞中CD38的表达上调;CD95的表达在所有B细胞亚群中均上调;而Bcl-2在初始B细胞、组织样记忆B细胞和浆母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降低;静息记忆B细胞和浆母细胞中PD-1的表达上调;共刺激分子CD40在所有B细胞亚群中的表达降低,而CD70的表达在未成熟B细胞以外的亚群中均显著下调。ART仅能部分修复以上分子的表达。结果表明, HIV-1感染引起B细胞及其亚群比例异常,B细胞表现为过度活化、易凋亡及与T细胞作用受损,ART不能完全修复B细胞损伤,有效的免疫干预策略亟待开发。  相似文献   

12.
HIV-1 P24抗原国家参考品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收集正常人、HIV感染者和疑似感染者血浆以及HIV-1病毒培养裂解液,对其进行HIV抗体、HIV P24抗原、HCV抗体和HBsAg检测,对HIV P 24抗原阳性者进行HIVRNA检测,并对部分样品进行基因分型.以NIBSCP 24抗原标准品的系列稀释样品作为线性灵敏度参考品.经过实验筛选出20份阴性参考品,10份阳性参考品,10份线性灵敏度参考品,2份精密性参考品,共同组成HIV-1 P24抗原国家参考品,经多家不同的试剂进行标定,制定了相应的标准.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反复冻融三次对该参考品的稳定性没有影响.由此,初步建立了HIV-1 P24抗原国家参考品,该参考品将对HIV-1 P24抗原、HIV抗体/P 24抗原联合检测试剂的质量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收集正常人、HIV感染者和疑似感染者血浆以及HIV-1病毒培养裂解液,对其进行HIV抗体、HIVP24抗原、HCV抗体和HBsAg检测,对HIVP24抗原阳性者进行HIVRNA检测,并对部分样品进行基因分型。以NIBSCP24抗原标准品的系列稀释样品作为线性灵敏度参考品。经过实验筛选出20份阴性参考品,10份阳性参考品,10份线性灵敏度参考品,2份精密性参考品,共同组成HIV-1P24抗原国家参考品,经多家不同的试剂进行标定,制定了相应的标准。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反复冻融三次对该参考品的稳定性没有影响。由此,初步建立了HIV-1P24抗原国家参考品,该参考品将对HIV-1P24抗原、HIV抗体/P24抗原联合检测试剂的质量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采集1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感染者抗凝全血,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然后用磁珠分选纯化记忆性B细胞和体外活化记忆性B细胞,促使其分泌抗体,用ELISA法识别阳性B细胞克隆,并提取阳性B细胞的RNA,从中扩增抗体重链和轻链基因并克隆到表达载体中,再用携带重链基因的质粒和携带轻链基因的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获得HIV-1特异性人单克隆抗体,进行抗体特性的鉴定。结果从1例HIV-1感染者的记忆性B细胞中筛选出了4株HIV-1包膜糖蛋白(Envelope glycoprotein,Env)特异性人单克隆抗体,其中2株具有较好的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活性,另有1株对HIV-1假病毒有较弱的中和活性。说明我们成功地引进了利用B细胞培养和RT-PCR技术从人体淋巴细胞中筛选特异性抗体基因的人单克隆抗体技术平台。用该技术可以成功获得HIV-1Env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为将来从能产生高滴度广谱中和抗体的感染者体内筛选广谱中和抗体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国维吾尔族人群HLA-B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的研究,探讨HLA-B等位基因与HIV感染的易感 或抵抗性的相关性。本研究用PCR-SSP的方法对新疆维吾尔族110例无相关的健康对照者(HIV阴性)和128例 HIV阳性感染者进行HLA-B等位基因分型。用POPGEN软件对健康对照者人群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 测,用卡方检验分析HLA-B等位基因在健康对照者和HIV阳性感染者频率分布的差异。在HIV-1阳性感染者 中,B*4901等位基因频率显著性增加(B*4901:P=0.02.OR=3.06,95%CI=1.16~8.10)。而在健埭对照者 中,B*40等位基因顿率增加具有统计意义(B*40:P=0.02.OR=0.39.95%CI=0.07~0.92)。由此可见,B* 4901等位基因可能与HIV-1感染的易感性有关,而B*40等位基因可能与与HIV-1感染的抵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附属蛋白Nef、Vpu、Vpr和Vif在病毒复制中起着关键作用,并能被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TLymphocyte,CTL)识别。然而,对我国HIV感染者体内附属蛋白特异性的CTL应答研究比较少。本研究应用覆盖HIV-1B、C亚型附属蛋白(Nef、Vpu、Vpr和Vif)的142个肽段作为抗原,通过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nzyme-LinkedImmunospot,ELISPOT)检测61例中国HIV/AIDS患者和10例HIV-1血清阴性对照的HIV-1附属蛋白特异性CTL应答。无论对HIV-1B亚型还是HIV-1C亚型附属蛋白都能产生特异性CTL应答,特别是Nef区蛋白的反应频率和累积应答强度都较高(P<0.001),B、C亚型间的应答频率和累积应答强度都无显著差别(P>0.05),其免疫优势区也大致相同。附属蛋白特异性的累积CTL应答强度将近达到总应答的21%。这些结果表明尽管HIV-1附属蛋白的体积小,但它们在诱导特异性的CTL应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评价HIV-1免疫应答的幅度和特异性以及研发针对中国人群的HIV疫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新余市HIV-1 CRF01-AE亚型的变异特征,了解其流行特性和最适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提高疗效,本文通过提取HIV毒株的RNA,巢式PCR扩增其env基因,产物经纯化测序,获得序列;对达到抗病毒治疗标准的HIV感染者,用不同治疗方案治疗至少6个月,并每隔3个月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获得治疗方案与疗效的关系。结果发现,经异性性接触感染的CRF01-AE亚型毒株间基因距离较大(0~47.4%),分为两大支,而同性性接触感染株较集中,基因距离小(0~2.6%);CRF01-AE亚型感染者合并乙肝、丙肝和梅毒感染率较高(56.3%);该型感染者经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短期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水平都逐渐上升,但上升水平差异显著(p0.05)。可见,HIV-1 CRF01-AE亚型毒株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各自的变异特征,且在新余市成为优势株而不断扩散,其感染者合并其它病毒感染率高,机会性感染大。HIV-1 CRF01-AE亚型毒株对治疗方案具有选择性,临床尽量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少用方案AZT+NVP+3TC,以提高疗效,降低机会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本次研究分析了Ⅰ型艾滋病病毒(HIV-1)感染者血浆中miRNA表达特点,探讨了血浆miRNA作为HIV-1感染及治疗监测生物学标志物的潜在可行性。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在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HIV-1感染未经抗病毒治疗患者50例作为未治疗组,HIV-1感染经抗病毒治疗患者50例作为治疗组,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qPCR技术检测三组对象血浆miR-29a、miR-122,miR-155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IV-1感染未经抗病毒治疗组血浆miR-29a、miR-155、miR-122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治疗组与治疗组相比较血浆miR-29a、miR-155和miR-122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未治疗组的研究显示,血浆miR-29a、miR-155表达水平与HIV-1RNA病毒载量呈正相关(P<0.05),miR-122与HIV-1RNA病毒载量无显著相关(P>0.05),miR-29a、miR-155表达水平与CD4;T细胞计数呈负相关(P<0.05)。本研究提示HIV-1感染后血浆miRNA有变化,血浆miR-29a、miR-122,miR-155与HIV-1感染相关,可能是HIV-1感染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而抗病毒治疗可以诱导miR-29a、miR-155和miR-122表达降低,这些miRNA可能具有成为监测HIV-1感染抗病毒治疗效果观察指标的潜在价值。未治疗组血浆miR-29a、miR-155与HIV-1RNA呈正相关,表明其与HIV-1病毒复制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静脉注射吸毒者(IDU)体内HIV-1CRF07_BC病毒准种变异和遗传多样性特征,本文采用单基因组扩增(SGA)技术分别从6份CRF07_BC感染者血浆获得HIV-1病毒准种env基因gp120片段序列11~28条,采用构建系统进化树的方法进行聚类分析,描述感染者血浆中CRF07_BC病毒准种的变异特征;运用Simplot软件、分段系统进化树和对平均两两比对基因距离进行遗传多样性作图(Diversity plot)的方法分析病毒准种间的重组。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仅1个病例具有较高的遗传同质性,而其他5个病例的遗传异质性较高,主要表现为系统进化树上形成2~4个次级进化簇。此外,有3个病例存在病毒准种间的重组。本研究表明SGA技术能有效地分析感染者体内病毒准种复杂的变异特征。  相似文献   

20.
合成引物扩增HIV-1 p24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QE-30质粒中,使其在大肠杆菌E.coli M15中以IPTG诱导高效表达,经SDS-PAGE分析,该表达产物约占菌体总蛋白20%,并且以可溶蛋白的形式存在于细菌裂解液上清之中.经镍离子柱亲和层析一步纯化,洗脱产物中p24蛋白纯度达95%.ELISA分析表明,该蛋白可与HIV感染者血清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以此蛋白交联Sepharose 4B,亲和层析纯化HIV感染者血清中的抗体,用所得抗体与HIV确认试剂反应,发现该纯化抗体仅与确认试剂中的p24蛋白反应.上述结果表明在大肠杆菌中已经高效表达了可溶性HIV-1 p24蛋白,该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