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六景节甲鱼化石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正> 1973年夏,笔者在横县六景镇北釆获若干节甲鱼化石碎片,其中两件保存不全的刺体,曾以系统位置未定的窄鳞鱼类(又称北极鱼)报道过(刘时藩,1980)。1980年5月,笔者又在原来采集化石的地点和同一层位的另一地点,又采获了数十件鱼化石甲片。化石产于那高岭组的底部的黄绿色、灰色的泥岩和泥灰岩中。经初步观察,这些分离保存不全的甲片,几乎全属于节甲类,其中大多数还应隶属辐纹鱼科(Actinolepidae)。本文先将其可确认者作初步报道,同时对这些鱼化石的系统位置以及有关的地质问题也作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2.
这里記述的标本是1961年中山大学地貭地理系在广东韶关附近黃崗岭采到的。化石保存在紫紅色含云母細砂岩中,具体层位不詳。惟岩石稜角保存完好,估計距原产地不甚远。岩石表面仅出露有两胸鰭近节(proximal segment)及部分殘破躯甲,經修理后,又找到两个保存尚好的头甲,經过观察,代表沟鳞魚属(Bothriolepis)一新种。  相似文献   

3.
Zhou ZM  Zhao H  Zhang ZX  Wang ZH  Wang H 《动物学研究》2012,33(3):271-275
甲片对于穿山甲具有重要的防护功能,其形态差异反映了穿山甲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进化。该文对35只中国穿山甲和119只爪哇穿山甲甲片干重的异速生长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爪哇穿山甲较中国穿山甲的甲片干重相对于头体长具有更高的异速生长速率(P=0.005):爪哇穿山甲的甲片干重相对于头体长具有正的异速生长速率(b=3.725,P=0.001),而中国穿山甲的甲片干重相对于头体长则是等速生长(b=3.105,P=0.054)。这可能是由于较低纬度地区生活的爪哇穿山甲较较高纬度地区生活的中国穿山甲受到了更大的捕食压力影响。由于穿山甲甲片是一种重要传统中药材原料,相关违法贸易案件频发,且数量巨大。为推算穿山甲的涉案个体数量,建议这两种穿山甲甲片干重与个体数的换算标准为中国穿山甲573.47g,爪哇穿山甲360.51g,但是当两种穿山甲大量甲片混合在一起时,建议采用上述两个参数的平均值,即466.99g,以此为穿山甲甲片贸易案件的司法鉴定以及司法审判中的定罪量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潘江 《古生物学报》1962,(4):537-544
本文所描述的鱼化石,1952年斯行健教授研究我国泥盆纪植物羣时,曾认为系一植物化石的新属新种,命名为Changyanophyton hupeiense Sze。1959年有同志对此项标本是否系“植物体”,颇表怀疑,并疑其为鱼化石。1960年冬,笔者曾有机会在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见到这些属型标本,经过研究之后认为确系盾皮类的甲片,并承斯行健、李星学诸先生的同意与帮助,现作如下简要讨论与描述,以供有关方面参考,并希  相似文献   

5.
云南胴甲鱼类的新发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62年冬,刘玉海和笔者等在云南武定中泥盆世地层中采获了大批胴甲鱼类化石,其中有些保存相当完好,经初步观察,有不少是过去未会发现过的材料。本文仅系该批材料部分标本的初步研究,介绍一新科,两新属,三新种,全部材料的研究将另文发表。工作过程中,承刘宪亭、刘东生二位先生的指导,周明镇先生的热情鼓励并修改文稿;  相似文献   

6.
云南曲靖附近胴甲魚(Antiarchi)化石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云南曲靖附近产Antiarchi化石早有报导,然而关于古生物描述方面的文章迄今未見諸发表。1961年作者自曲靖附近廖角山山麓采得魚化石甲片若干,其中有两块属星鱗魚目(Asterolepiformes)的头甲保存完好,初步鉴定系一新属新种(Yunnanolepis chii gen.et sp.nov.)。該項发現对了解該类魚化石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分布和对云南泥盆紀魚化石  相似文献   

7.
水螅为腔肠动物門、水螅虫綱中淡水水螅型动物。水螅的神经細胞分布于上皮肌細胞基部,这些神经细胞都具有神經突起,有的是两极神經細胞,有的則是多极神經細胞;各神經突起在中胶层中交织而构成神經网,因此水螅的神經系統叫作网状神经系;由于神經不集中,又称为散漫性神經系。  相似文献   

8.
创刊说明     
在我們祖国广大的領土内,有分布很广的陆相沉积地层,其中保存着十分丰富的脊椎动物和人类的化石,在解决有关地层問題,研究脊椎动物与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原始社会早期的历史上,有着重大的經济和科学文化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神經分泌(neurosecretion)这一术語是指脊椎与无脊椎动物中枢神經系統中某些神經細胞羣具有类似腺細胞的分泌功能,这种神經原既是传导神經冲动的神經細胞,又是分泌胶状顆粒的腺細胞。神經分泌的概念是由Speidel于1922年在研究魚类脊髓神經細胞吋首先提出的,但在当时未被人們注意,以后在魚及两栖类的祝前核和爬行类、鳥类及哺乳类下丘脑旁室核及視上核都发現有这种神經分泌細胞,神經分泌就受到普遍的重視。最近十几年在生理、莉理、組織化学和电子显微鏡方面对神經分泌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資料,进一步闡明神經分泌在神經生理和內分泌生理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介紹脊椎动物下丘脑神經分泌的形态研究,分泌物的产生和輸送,有关神經分泌的生理实驗和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此前关于光薄甲藻Glenodinium gymnodinium Penard在西藏那错湖的记录是基于错误的鉴定, 作者在相差显微镜下对标本进行了重新检查, 发现此甲藻的细胞壁由多数甲片构成, 甲片大小相似, 多为六角形, 应属于网甲藻属Woloszynskia Thompson的微小网甲藻W. tenuissima (Lauterborn) Thompson。中型四角甲藻Tetradinium intermedium Geitler采于武汉的一小池塘, 附着于一鞘藻属Oedogonium植物的丝状体上, 属于甲藻门中的不运动种类, 营养时期不能运动。两个属种均为中国新记录。  相似文献   

11.
报道寄生于福建海水养殖鱼类高体蜥的玫氏新本尼登虫(单殖吸虫纲,分室科)的扫描电镜观察。虫体体表无棘,前吸器和后吸器盘状。副甲片、前钩和后钩位于鞘内,副甲片尖状,前钩和后钩弯钩状,边缘小钩呈辐射状排列于后吸器边缘。  相似文献   

12.
“活动肺”标本的制作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形态学的时候,常常使用經福尔马林浸制保存的标本,这种标本由于组织硬化或者变形;往往失去了自然狀态。能看到一般的形态結構,而不能观察其生理机能,在教學上很难使学生把結構和机能密  相似文献   

13.
山西榆社一蛙化石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文内所记述的材料系1955—1956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野外队在山西武乡榆社一带进行古脊椎动物化石调查发掘时采集的,在同层位中还有大量的鱼化石,已由刘宪亭、苏德造研究。这部分两栖类化石保存得相当完整,经笔者观察系属于蛙属(Rana)一新种,这不但代表蛙化石在山西省的初次发现,而在地史分布上也很有意义,故记述于此。本文在完成过程中,承刘宪亭先生给予多方面的指导;成都医学院刘承钊教授惠赠有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所描述的材料采自下列不同的两地区:(1)系赵金科及徐煜坚二先生于1948年采自广西永淳中泥盆纪郁江层;(2)系俞建章先生采自广西灵川风林山扁豆状石灰岩,该化石虽然丰富但多为内模,保存较差。  相似文献   

15.
能有機會在中國的諸位先生面前講演,我感到十分光榮。前次以郭沬若先生為首的貴國科學代表團到日本的時候,得到了舆我所尊敬的馮德培先生交談的機會,討論了研究生理学的問題。當時馮先生雖然很謙虛地說貴國條件反射的研究是剛開始,但據我了解,貴國已經具有了研究高級神經活動的各方面條件,因此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在這方面一定會作出巨大的貢献。在日本,遺憾的是,條件反射研究的重要性還沒有足够  相似文献   

16.
鯽魚广泛分布于我国淡水水域,是白洋淀的重要經济魚类,产量很大。雄性鯽魚在鯽魚的总量中占1/3,对雄性鯽魚的研究直接关系到鯽魚的繁殖。因此,我們进行了鯽魚精子的寿命、受精力、精液不同稀释度与受精力的关系,以及低溫保存精液等的实驗,目的是为合理利用有限量的精液,繁殖更多的后代,为鯽  相似文献   

17.
(一)在慢性實驗中用備有小胃的狗,我們证明組織胺引起的胃分泌能反射地为皮膚電刺激及一些其他外界刺激所抑制。 (二)這抑制現象在除去胃的迷走神經支配相交或神經支配,並隔離腎上腺的神經聯系時,仍能出現。它似有某種可以反射地形成的抑制性體液變化為基礎。 (三)但在急性實驗中我們又證明大內臟神經和注射腎上腺素均能抑制組織胺引起的胃分泌,這指示在正常動物胃分泌的反射抑制仍可能通過交感神經-腎上腺系統而得實現。 (四)本文所述的胃分泌的反射抑制現象顯然包含複雜的神經-體液機制,並且是在高級神經中樞參加下產生的。  相似文献   

18.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們報告電針刺激兩側坐骨神經能够引起紅血球沉降反應的加速並且在這個反射的基楚上還建立了條件反射,本文進一步報告有關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對於血沉的作用的試驗。以前學者對植物性神經系統對血沉的作用,多用植物性神經系藥物來試驗。增原等報告腎上腺素使血沉變慢,而和則報告腎上腺素使血沉加速,阿託品使血沉變慢。利用毛香芸果鹼(pilocarpine)和腎上腺素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对龟类起源的研究,由于缺少直接的化石证据,科学界只能通过现代龟类的胚胎发育和少数体表具有甲片的古代爬行动物化石进行推测。  相似文献   

20.
豫西中寒武世的三叶虫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6—1958年期间,笔者前往豫西宝丰、鲁山、登封等地进行寒武纪地层的研究。该区寒武纪地层分布广泛,中寒武统由紫红色、褐色、黄绿色页岩,海绿石灰岩,厚层灰岩及鲕状灰岩所组成,其中含有极其丰富和保存良好的三叶虫化石。除我国常见的标准属如:Sunaspis,Metagraulos,Bailiella,Inouyia,Inouyops,Anomocarella,Proasaphiscus 等之外,尚有若干新的种属。本文描述一些有地层意义的种属并作一简单报导,其中包括4个属和种(1个新属和2个新种)。本文承蒙孙云铸教授细心审阅文稿,卢衍豪教授及张文堂先生提供宝贵意见,吴留生同志摄制图片,笔者在此深表感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