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苹果园二斑叶螨种群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种群空间格局的研究是昆虫生态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揭示出种群的空间结构特征,而且还是确定抽样技术和资料代换的基础,二斑叶螨是苹果园的重要害螨,应用4种聚集度指标和Iwao法分别考查了该螨在苹果树内的空间格局及动态规律,结果表明,二斑叶螨在树内不同方向和高度上均以个体群的形式存在,个体群的分布为聚集分布,其中上层和南面树冠的聚集度最高,而下层和内部树冠的聚集度最低,造成这种差异与该螨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条件的异质性有关,不论螨体在上层,中层或下层树冠,都明显地表现出前期高聚块,6月中旬以后聚集强度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王文娟  贺达汉 《昆虫知识》2006,43(6):851-853
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近几年在葡萄园内暴发为害,通过室内饲养,组建其取食葡萄叶片时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室温(21~28℃)下,该虫的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净增殖率(R0)、种群世代平均周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t)分别为0.2066,1.2295,39.5929,17.8d和3.35d。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智利小植绥螨Phytoseiulus persimilis对茄子上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的控制效果,探索智利小植绥螨控制茄子二斑叶螨的最优释放数量。【方法】在1︰10、1︰30和1︰50不同益害比及10、30和60头/叶二斑叶螨不同猎物密度下,研究了智利小植绥螨捕食二斑叶螨的效果以及智利小植绥螨的增殖率。【结果】随智利小植绥螨释放比例的提高,防治效率明显提高,益害比1︰10、1︰30和1︰50的防效分别在释放后第14、22和26天达100%;在不同猎物密度下,按益害比1︰30释放智利小植绥螨,防效均随时间延长而提高,且6 d后不同猎物密度下防效差异不明显,第20天时3种密度下的防效均达100%,表明其捕食作用受到益害比影响较大而受猎物密度影响不明显。随着捕食螨释放比例的降低和二斑叶螨密度的提高,智利小植绥螨的增殖率增加,在益害比为1︰50、二斑叶螨种群密为60头/叶时,智利小植绥螨的最高增殖率分别达643%和893%,表明智利小植绥螨具有较高的种群增殖力。【结论】智利小植绥螨对茄子二斑叶螨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推荐在二斑叶螨发生早期时按益害比1︰10~1︰30释放智利小植绥螨,以保证较快的防控效果和较少的捕食螨释放量。  相似文献   

4.
关于区分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两个近似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匡海源  程立生 《昆虫学报》1990,33(1):109-116
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和二斑叶螨T. urticae Koch存在完全的生殖隔离,属于两个不同的种;二斑叶螨的北京地理种群和英国地理种群经过杂交能产生正常的F1代,不表现生殖隔离,应属同一种.这两个种的幼、若螨体色均为黄绿色,体背两侧具有褐斑,但发育到成螨(非越冬型)时,朱砂叶螨变为锈红或红褐色,而二斑仍为黄绿色.朱砂叶螨的足Ⅰ胫节刚毛数有变异,分别为10、12或13根,它们的变异概率分别为70%、15%和15%;二斑叶螨为10根,个体间无变异.朱砂叶螨的阳茎端锤大,钩部较宽,端锤的近侧突起钝圆,远侧突起尖锐,端锤背组隆起点靠近远侧突起;二斑叶螨的阳茎端锤小,钩部较窄,端锤的近侧突起和远侧突起均尖锐,端锤背缘隆起点近中部.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雌成螨第二、三对背中毛之间的肤纹突起密度存在显著差异,前者平均为7.00±0.39个/10微米,后者平均为5.80±0.24个/10微米.我们用聚丙烯酿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测定了非越冬型群体的几种同工酶,结果这两个种的苹果酸酶同工酶及MDH2、MDH3同工酶(苹果酸脱氢酶)的基因型不同.还测定了这两个种的非越冬型雌成螨的过冷却点,结果二斑叶螨远比朱砂叶螨低  相似文献   

5.
二斑叶螨滞育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诱导滞育实验表明 :短日照和低温是诱导二斑叶螨发生滞育的主要因子。测定我国天水种群 ,在 15℃条件下 ,诱导其滞育的临界日照长度为 9小时 4 2分 ,在每日 8小时光照条件下 ,诱导其滞育的临界温度为 15.5℃。解除滞育实验表明 :在每日 13小时的光照条件下 ,温度越高 ,解除越冬雌成螨滞育的速度越快 ;低温处理滞育雌成螨的时间越长 ,解除其滞育的速度也越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是世界性重大农业害螨,葫芦科作物是其重要寄主植物。为明确不同葫芦科作物对二斑叶螨生长发育的抗性/适合性,开展了二斑叶螨在葫芦科作物上的产卵和取食选择性研究。【方法】选择苦瓜、葫芦、南瓜、丝瓜、西瓜、甜瓜和黄瓜作为供试寄主植物,室内采用离体叶片和室外采用活体植株比较了二斑叶螨对7种作物的取食选择性及其种群生存与繁殖动态。【结果】供试7种葫芦科作物中,二斑叶螨对黄瓜的选择率最高,为35.49%,其次为甜瓜和西瓜;二斑叶螨在南瓜和黄瓜叶碟上的生存率和繁殖率高,12 h单雌产卵数分别为9.72粒和7.83粒;在葫芦和苦瓜叶碟上,二斑叶螨48 h螨口减退率达47.5%和32.5%,表现为较低的取食和生存适合度,同时葫芦和苦瓜活体植株上二斑叶螨繁殖率显著低于其他5种葫芦科作物。【结论】二斑叶螨在黄瓜、西瓜和甜瓜上的种群发育适合度高,在葫芦和苦瓜上适合度低。这一结果可为田间防控二斑叶螨生态措施的制定及开展葫芦科作物抗螨性机理和抗螨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桃园山楂叶螨、桃一点斑叶蝉及其主要天敌生态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山东桃园山楂叶螨、桃一点斑叶蝉及其主要天敌的时间、空间和时间一空间二维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天敌异色瓢虫、七星瓢虫、龟纹瓢虫、大草蛉和蜘蛛与该2种害虫在时间上的同步性和空间上的同域性均较强,为保护利用天敌控制该2种害虫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二斑叶螨对六种植物的选择性及生长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Y”形嗅觉仪研究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对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 Hance)、苹果(Malus pumila Mill.)、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 Koehne)、苦楝(Melia azedarach L.)、火炬树(Rhus typhina Torner)、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a Thunb)6种植物的嗅觉选择性差异。结果表明,该螨对苹果叶片的气味表现明显的趋向性,对木瓜叶片的气味表现明显的忌避性,而对其余4种叶片无趋向性或者表现中性。采用海绵水盘法研究在6种植物上的生长发育差异,该螨在接骨木、苹果、苦楝、火炬树上均能正常生长发育至成螨,且具有一定的繁殖力。但在木瓜和大叶黄杨上发育状况较差,繁殖力较差。  相似文献   

9.
10.
二斑叶螨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于1994—1995年对生活在花生和苹果叶上的二斑叶螨的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花生叶片为食科,该螨在25℃、30℃恒温条件和26.5℃-29.1℃变温条件下,其发育历期分别为11.04天,7.96天和8.64天。雌成螨在25℃、30℃恒温条件和23.8℃-30℃变温条件下,寿命分别是13.14天、10.5天和12.43天;产卵量分别是37.75粒、60,42粒和54.62粒。以苹果叶为食科,该螨在25℃、28℃和30℃恒温条件下,其发育历期分别是11.48天、9.56天和8.63天;雌成螨在25℃、30℃恒温条件和24.4℃-28.1℃变温条件下,其寿命分别为16.75天、14.78天和11.56天;产卵量分别是20粒、31.08粒和33.21粒。在花生上,该螨卵发育的起始温度是6.44℃,有效积温是69.79日度;虫期发育的起始温度是14.65℃.有效积温是74.98日度。在苹果上,卵发育的起始温度是4.61℃,有效积温是82,67日度,虫期发育的起始温度是12.41℃,有效积温是93.99日度。  相似文献   

11.
考察了山楂叶螨成螨在树内的三维空间格局及其聚集与扩散的趋势,并用聚块性指标研究了其聚集强度的时序变化。结果表明,在垂直和水平方向,山楂叶螨成螨在树内的空间格局均为聚集型,呈单个个体或小的个体群分布,以下层树冠的聚集强度为最高。根据种群的空间格局,给出了上、中、下3层树冠的数据代换公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丁氟螨酯是一种新型酰基乙腈类非内吸性杀螨剂,对害螨的各个螨态都有很高活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评价了丁氟螨酯对二斑叶螨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为合理用药和二斑叶螨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丁氟螨酯对二斑叶螨成螨与卵的致死中浓度、雌成螨产卵量、各螨态存活率以及各发育历期的影响.[结果]经丁氟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25±1℃、相对湿度80% ±5%和光照(L:D=16 h:8 h)条件下研究了黄瓜新小绥螨Neoseiulus cucumeris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不同螨态的捕食功能反应、捕食选择性及个体间干扰反应,以期为黄瓜新小绥螨的大田释放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黄瓜新小绥螨对二斑叶螨各...  相似文献   

14.
孙月华  郅军锐 《昆虫知识》2011,48(4):1002-1010
本文利用Y-型嗅觉仪和叶碟法测定了伪钝绥螨Amblyseius fallacis(Garman)对不同处理菜豆植株的选择性,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别对菜豆健康植株、被机械损伤过的菜豆植株和被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Koch)危害过的植株挥发性物质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相对含量进行了比较.结...  相似文献   

15.
二斑叶螨为害对菜豆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是为害菜豆的重要害虫。本文研究了二斑叶螨不同密度和不同时间为害对菜豆各种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二斑叶螨2头·叶-1的低密度和为害少于5 d的短时期内,菜豆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含量变化不大,但随着二斑叶螨为害时间的延长和密度的增大,叶绿素含量下降明显增加;总糖和还原糖的含量与二斑叶螨的为害程度关系密切,即为害时间越长、受害程度越严重,还原糖降低幅度越大,总糖的含量则先升高再降低;随着二斑叶螨为害程度的加重,菜豆叶片中全磷、全钾损失显著,全氮含量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徐学农 《昆虫知识》2011,48(3):579-587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和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是温室花卉与蔬菜上的重要害虫(螨)。植物常被两者同时危害。黄瓜新小绥螨Amblyseius cucumeris(Oudemans)是世界上广泛应用的温室蓟马的生物防治物,有时也被用来防治二斑叶螨。本研究中,在人工气候室盆栽条件下利用黄瓜新小绥螨防治西花蓟马和/或二斑叶螨。结果显示,当每豆株上接入10或20头二斑叶螨时,按照1∶4的益害比释放黄瓜新小绥螨可有效控制二斑叶螨。同样密度比的情况下,5和10头黄瓜新小绥螨的释放量可显著控制西花蓟马的接入量。二斑叶螨密度的增加没有显著影响到黄瓜新小绥螨对西花蓟马的控制作用。西花蓟马可捕食黄瓜新小绥螨的卵,日捕食量达1.2粒。本文对利用黄瓜新小绥螨防治温室中西花蓟马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二斑叶螨对七种杀螨剂的抗药性测定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室内测定了相对敏感种群(S)和抗性种群(R)对常用7种杀螨剂的敏感性,并测定了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3种酶的比活力。结果表明: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 R种群已对甲氰菊酯和哒螨灵产生了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5.45和105.47。其中,甲氰菊酯对雌成螨的毒力最低(>3000mg/L),已远远超过田间推荐剂量,不宜继续使用。酶活测定结果表明:谷胱甘肽S-转移酶解毒活性的提高是二斑叶螨对甲氰菊酯产生抗性的原因之一;二斑叶螨对哒螨灵抗性的增强可能与羧酸酯酶有关。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二斑叶螨实验种群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妍  周玉书  刘洪敏 《昆虫知识》2007,44(6):837-840
采用大樱桃叶片饲养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组建其在15,20,25,30和35℃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分析温度对二斑叶螨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的温度范围内,二斑叶螨的发育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并符合Logistic模型。二斑叶螨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1.85℃和170.39日.度。计算出在不同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m)、净增殖率(R0)、周限增长率(λ)、世代平均周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t)等种群参数。  相似文献   

19.
火炬树为我国于1959年引进的速生绿化观赏性植物,其生长快,长势旺盛,抗病虫害和抗螨能力强,但还未见到其抗螨性和抗螨机理的研究报道.测定了火炬树叶挥发性成分及其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和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选择行为的影响,利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采集、GC-MS测定火炬树叶挥发物,"Y"型嗅觉仪分别测定挥发物对两种叶螨选择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火炬树叶挥发性成分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4,6-二特丁基-2-甲基苯酚、4-庚醇、3,7,11-三甲基-2,6,10-二十二三烯-1-醇、丁基化羟基甲苯、α-法呢烯、十八烯、4-甲基-1-丙烯-3-醇、水杨酸甲酯和苯甲酸乙酯等;在两组气味源(火炬树叶与苹果树叶、火炬树叶与空气)中,二斑叶螨对火炬树叶的选择率分别为9.3%和28.9%,山楂叶螨则分别为5.6%和28%,与对照差异显著,但种间差异不显著.因此可以看出,火炬树叶挥发物对叶螨的选择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调控的重要机制,在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荧光标记的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技术(F-MSAP,fluorescence-labeled 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 4个龄期(卵、幼螨、若螨、成螨)基因组DNA中CCGG位点的胞嘧啶甲基化水平和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3种甲基化模式:无甲基化(TypeⅠ),半甲基化(TypeⅡ),全甲基化(TypeⅢ)在4个龄期均有出现,扩增的总甲基化位点共有641个,其中半甲基化率(TypeⅡ)均高于全甲基化率(TypeⅢ),各个龄期的平均总甲基化率(TypeⅡ+TypeⅢ)为16.01%,平均半甲基化率为10.24%,平均全甲基化率为5.77%。F-MSAP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时期的二斑叶螨基因组DNA的甲基化水平和模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