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目的: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前、术后Insall-Salvati指数和改良Insall-Salvati指数与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的关系。方法:采用HSS评分系统对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半年至一年的关节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等进行评价。测量81例(106膝)患者术前、术后X线片Insall-salvati指数及改良Insall-salvati指数。结果:术后HSS评分为(89±10)分,术前Insall-salvati指数及改良Insall-salvati指数分别为(1.00±0.13)、(1.61±0.21),术后Insall-salvati指数及改良Insall-salvati指数分别为(0.94±0.19)、(1.67±0.34)。关节置换术后Insall-salvati指数较置换前显著降低(P0.05),改良Insall-salvati指数显著提高(P0.05)。术后低位髌骨组(Insall-salvati指数0.8)HSS评分、活动度和屈曲畸形分值均较正常髌骨组(0.8Insall-salvati指数1.5)显著降低(P0.05)(P0.05)。高位髌骨组(Insall-salvati指数1.5)和正常髌骨组各项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改良Insall-salvati指数小于1.8的患者术后膝关节HSS评分、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显著高于大于1.8的患者(P0.05)。结论:术前改良Insall-salvati指数和术后Insall-salvati指数可作为评价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参考指标。术前、术后的膝关节高度均会影响术后关节功能,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精确截骨对术后关节功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胫骨干骨折是最常见的长骨骨折,对于不稳定的胫骨骨折,胫骨髓内钉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首选治疗方式。当前对于胫骨干髓内钉入路主要分为髌骨上入路和髌骨下入路。髌骨上入路放置髓内钉时,患肢半伸直位有利于胫骨干骨折的复位与固定,但可能会造成髌骨关节面损伤。髌骨下入路患肢屈曲位可能会造成胫骨干复位的丢失,进而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胫骨髓内钉置入不同入路可能造成不同临床结局,会对临床结局造成不同的影响。目前对于胫骨髓内钉最佳入路仍然存在争议,针对最近发表的相关文献我们对胫骨髓内钉入路及其优缺点进行讨论综述。  相似文献   

3.
对256副是国汉族成人左右侧髌骨分别观测。显示各项指标测量值的平均值都是男性大于女性,并具有显著性差异,各指标以髌骨体积判别性别效果最好,单项判别率达94%以上,运用Fisher线性两类判别分析,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得出多项指标判别性别的公式,判别率最高达96.1%,本研究还设计了髌骨体积及髌骨内外关节面高指标的测量方法,本研究为髌骨性别判别提供了简单,实用,科学,判别率较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阮希圣  韦宝堂 《蛇志》2013,(4):427-428
目的探讨空心钉结合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优势。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对17例新鲜髌骨横行骨折患者采用空心加压螺钉结合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并于术后12个月进行Neer评定。结果 17例患者均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12个月Neer评分,优15例,良2例,优良率为100%。结论空心钉及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横行骨折,内固定稳定,可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钉头暴露少,且髌骨周围软组织刺激症状轻,无并发症发生,近、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对256副中国汉族成人左右侧髌骨分别观测,显示各项指标测量值的平均值都是男性大于女性,并具有显著性差异;各指标以髌骨体积判别性别效果最好,单项判别率达94%以上;运用Fisher线性两类判别分析、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得出多项指标判别性别的公式,判别率最高达96.1%。本研究还设计了髌骨体积及髌骨内外关节面高指标的测量方法。本研究为髌骨性别判别提供了简单、实用、科学、判别率较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完全断裂和部分断裂对髌骨内外侧关节面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10例新鲜正常成人膝关节标本作为ACL完整组,在200N轴向载荷下,测试膝关节0°、30°、60°、90°髌骨内外侧关节面应变,测试完毕后随机将标本造模成前内侧束(AMB)切断组和后外侧束(PLB)切断组,各5例,在上述条件下测试,再将ACL中下1/3全切作为全切组进行测试.结果:膝伸直0°位各组应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膝屈曲30°、60°、90°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应变变化趋势为ACL完整组>PLB切断组>AMB切断组>全切组.且髌骨内侧面应变小于髌骨外侧面应变(P<0.05).结论:ACL完全断裂,在不同栽荷和角度下,对髌骨内外侧关节面的应变均有影响.ACL部分断裂在膝关节屈曲30°、60°、90°位可引起髌骨内外侧生物力学改变.ACL完全断裂,髌骨外侧应变高于髌骨内侧应变,其意义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比较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使用不可吸收线加强缝合髌骨内侧关节囊对术后髌骨倾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从2014年12月至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22例随访资料齐全的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使用不可吸收线加强缝合内侧关节囊,将患者分为普通组和加强缝合组,普通组12例,加强缝合组10例。通过患者手术前后的X线片测量髋膝踝角(HKA)、Insall-Salviti指数(ISR)、髌骨倾斜角(PTA),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KSS)评分评价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以及术后1个月、术后末次随访时HKA、ISR、PTA以及KSS评分等指标。结果:普通组患者KSS评分、ROM、HKA,术后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ROM在术后末次随访时改善更为显著;PTA术后较术前增大(P0.05);ISR手术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加强缝合组患者KSS评分、ROM,在术后1个月时无明显提升(P0.05),但在术后末次随访时提升明显(P0.05)。PTA术后较术前减小(P0.05)。HKA、ISR手术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无论在术后1个月还是术后末次随访时,加强缝合组PTA都小于普通组(P0.05)。结论:在使用内侧髌旁入路的TKA中,使用不可吸收线加强缝合内侧关节囊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术后髌骨的倾斜,提升髌骨的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距今约7000~6000年的广西灰窑田遗址是顶蛳山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其所出人类遗骸为探讨岭南地区史前时期渔猎-采集型人群的肢体活动方式、活动强度以及两性劳动分工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样本。髌骨作为膝关节的重要组成,其形态变异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个体膝关节的活动程度与特点。本文采用三维几何形态测量方法对该遗址出土的43例人类髌骨进行分析,从侧别对称性、性别二态性以及年龄差异性等三个方面考察了髌骨的大小和形态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该遗址古人类髌骨发育存在明显的左侧优势,髌尖呈右偏趋势。男性髌骨尺寸较大,但两性髌骨形态未见显著差异。该遗址个体髌骨形态随年龄增长呈现出与股四头肌力量增强、屈伸运动强度与频率增加相关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极体与极核     
金钧 《生物学杂志》2007,24(2):76-76
极体与极核是两个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共同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能正确区分,混淆使用两概念。1极体与极核的形成过程及产生场所极体是在动物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I分裂,形成一个大的细胞和小的细胞,大的叫次级卵母细胞,小的叫第一极体。减Ⅱ分裂过程中次级卵母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与此同时第一极体也分裂形成两个极体,所以在动物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共形成三个极体。极核是在植物胚囊形成过程中出现的,当孢原细胞发育成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4个单倍体细胞,比较靠近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后入路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MIPPO)肱骨远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下段骨折的疗效及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5例肱骨下段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通过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使用改良后入路MIPPO技术进行内固定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切开复位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骨代谢、肘关节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P0.05);观察组手术后2周、4周、8周时血清骨钙素(OCN)、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后入路MIPPO技术对肱骨下段骨折的内固定效果满意,具有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且有利于骨代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椎板开窗"盲视"法髓核摘除术治疗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的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4月至2009年7月经显微镜下椎板开窗"盲视"法髓核摘除术治疗的12例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分析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手术效果的长期随访结果.结果:12例病人症状改善良好,手术效果优良.结论:显微镜下椎板开窗"盲视"法髓核摘除术具有安全有效,可同时处理椎管内病变及较少的影响腰椎稳定性等优点,是极外侧椎间盘微创治疗的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和传统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横行骨折术后关节面对合的效果。方法:2007年3月至2011年9月,分别采用胥氏张力带钢丝内固定和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且随访超过1年的髌骨横行骨折的患者64例,术中分别采用胥氏张力带钢丝内固定和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随访时行膝关节X线摄片检查,观察关节面对合情况,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所致关节面台阶样错位是否大于2mm的差异。结果:6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3.2个月,骨折端均愈合,两组Lysholm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665);胥氏张力带钢丝内固定组和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组分贝出现1例(3.1%)和7例(21.9%)关节面台阶征,两组关节面台阶征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胥氏张力带钢丝固定法使髌骨骨折术后固定作用加强,关节面对合更好,能有效预防因台阶征引起的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间我院骨科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6000IU治疗,皮下注射,2次/d;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 L治疗,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为10 d。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髌骨上极上15 cm周径、髌骨下极下15 cm周径及肿胀率,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T)、D-2聚体(D-D)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检查指标。结果:治疗期间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髌骨上极上15cm周径、髌骨下极下15 cm周径均轻微增高,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髌骨上极上15 cm肿胀率、髌骨下极下15 cm肿胀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d研究组患者PT、APPT显著高于对照组,D-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0 d研究组PT、APPT显著高于对照组,D-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d、治疗后10 d研究组全血低切、全血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纤维蛋白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可以降低血液凝固性,改善血液流变学,对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37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将其分为阴式组(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组(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阴式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式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腹腔镜组,住院总费用低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全子宫切除术较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而言,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探讨极外型腰椎阃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最佳手术治疗方法。对7例根据临床表现及CT检查诊断为极外型腰椎阃盘突出症的患者行椎管内外联合入路摘除髓核组织,解除神经根的压迫。经过3个月-3年的随访,基本恢复正常,能从事原体力工作,效果满意。结果表明CT扫描是诊断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好方法。一旦确诊宜尽早手术,椎管内外联合入路是治疗极外型腰椎阃盘突出症的最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盖氐骨折术后骨不连合并下尺桡关节炎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9例盖氐骨折术后骨不连合并下尺桡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骨不连愈合率、前臂旋转活动度,采用DASH问卷评估上肢功能,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9例患者随访13-78个月,平均45.4个月所有骨不连在24周都获得愈合,愈合时间12-24周;术后前臂旋转功能平均115.56±26.74°,显著高于术前(P0.01);而DASH评分从术前48.56±8.71分降至20.11±8.08分(P0.05);根据Anderson前臂功能评分标准,优2例,良5例,中2例,优良率为77.8%所有患者均对手术效果十分满意。结论:尺骨头切除术联合桡骨切开植骨内固定术操作简单有效,可显著改善盖氐骨折术后骨不连合并下尺桡关节炎患者的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采自海南岛的异极藻属(硅藻门)中国新记录植物5种,分别为:雅德维加异极藻Gomphonema jadwigiae Lange-BertalotReichardt、假棍棒异极藻G.pseudoclavatum Lange-BertalotReichardt、假具球异极藻G.pseudosphaerophorum Ehrenberg、萨拉异极藻G.salae Lange-BertalotReichardt和乌拉圭异极藻G.uruguayense Metzeltin,Lange-BertalotGarcía-Rodríguez。对每个种的形态分类学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与相似种进行了比较,为我国藻类分类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陈静  彭春莲 《蛇志》2007,19(1):27-27
小儿颌下化脓性淋巴结炎是常见的疡科疾病,该病的治疗往往采用西医手术切开引流、换药等方法。我院自2000年10月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1例,男47例,女34例;年龄2个月~8岁,平均3岁。发病部位:右颌下43例,左颌下  相似文献   

19.
张耀印  崔慧芳 《蛇志》2006,18(2):102-102
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是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少见类型,其症状与旁侧型相似,以神经根刺激症状为主。2003~2005年我院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例1:患者,男,39岁,搬动重物时突然发生右大腿疼痛,行走困难3天,经休息、推拿、理疗等处理不见减轻,于2005年3月入院。体检:L3,4椎间  相似文献   

20.
柳林  任强 《广西植物》2021,41(5):808-812
该文综合运用形态学、解剖学和化学等方法对山东大型地衣进行分类研究,发现了两个中国新记录种,即德氏蜂窝衣(Heppia despreauxii)和多孢小极衣(Lichinella myriospora)。德氏蜂窝衣隶属于蜂窝衣属(Heppia),生于光线充足且裸露的土壤上,主要识别特征为下皮层缺失、子实层IKI+蓝色;多孢小极衣隶属于小极衣属(Lichinella),生于干燥的钙质岩石上,主要识别特征为其子实层IKI+酒红色变为蓝色。该文对这两个中国新记录种进行了详细描述,与近似物种进行了对比讨论,并且提供了其地衣体、子囊盘及其解剖特征图片。同时,该文还补充报道了白棋盘蜂窝衣(Heppia solorinoides)的有性繁殖结构特征和数据。蜂窝衣属和小极衣属均为山东新记录属。以上研究结果为中国异极衣科(Lichinaceae)地衣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