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1年冬,本溪市卫生二队在一项施工中,于一个石灰岩的山洞里发现了脊椎动物化石碎片。随着工程的进展,发现的化石愈多,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去年7月份,本溪市科技局来函,我所立即派笔者前往观察。本溪市革委会科技局、卫生局、特别是文化局的领导和同志对此项工作予以高度重视,提供了许多极为方便的条件,卫生二队的领导和群众,积极、热情、细致地参加化石的发掘工 相似文献
2.
吉林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吉林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前人研究很少。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明镇等对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做了综合研究。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吉林省博物馆对吉林境内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进行了一些调查和发掘工作,又获得了大量资料,并开展了初步的研究工作。据几年来的野外调查和对已出土的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的初步整理,笔者试图探讨一下吉林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分布的特点,供研究本区的古地理、古气候以及第四纪地质等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3.
4.
甘肃榆中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述了甘肃榆中上苦水大沟发现的几种哺乳动物化石:Microtusgregalis,Ochotonasp.,Felistigris,Equusprzewalskii,Coelodontaantiquitatis,Cervus(Sika)sp.,Antilopinaegen.indet.,Ovisnahoor,Bovinaegen.indet..含化石地层的时代应为晚更新世中晚期。这是甘肃中部地区新发现的一个层位确切、化石门类较多的第四纪哺乳动物群。 相似文献
5.
6.
1983年夏,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古脊椎动物专业组,于横断山区北段四川省(钅卢)霍县境内虾拉沱一带(亚巴村)发现了古人类化石,其海拔高度为三千多米。化石产在鲜水河的阶地上, 埋藏在黄土层中。发现的人类材料计有四个门齿,上下各两枚。除左下第二门齿外,其余牙齿的石化程度均较浅。经鉴定属于晚期智人,它的大小和形态与现代人的十分相似。在这个地区尚未发现骨器和用火遗迹等,在动物骨骼上也未见有任何人工打制的痕迹,这表明上述化石是经过水流作用从别处搬运后再沉积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简要梳理了晚更新世华北地区石片石器发展历程;进而探讨石片石器与南邻的砾石工业,北部边疆地区新发现的莫斯特文化遗存,以及更晚来自西北方向的石叶/细石器技术的交流互动。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晚更新世华北石片石器与现代人在该地区出现与发展历程之间的关系,提出石片石器是华北地区旧石器文化发展的主流,亦是追溯该地区现代人出现与发展课题至关重要的考古学证据。 相似文献
8.
9.
台湾海峡晚更新世人类肱骨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自台湾海峡海底的人类右肱骨石化程度高; 个体大而粗壮 ,三角肌粗隆发育 ,骨干上下两半段不在同一纵轴上 ,形成 6 5°的夹角 ,这些显示不同于新石器时代和现代人的原始性状 ,其演化水平和日本的港川人及欧洲的克罗马农人相当。与人化石一同捞出的哺乳动物化石有古菱齿象、野马、最后鬣狗、达氏四不像鹿等 ,表明其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10.
乳齿象、大角鹿、剑齿虎,这些哺乳动物曾在地球上构成一道壮观的风景线,类似这些体重大于44公斤的动物群体被称之为大动物群。57万年前,大陆上栖息着的大动物群超过150属,然而到了1万年前,至少已有97属绝灭了。解释这场绝灭有着不同的学说;较占优势的分别有: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变化以及两的相互作用。现今,来自最新的气候学、生态学、考古学、古生物学的证据又是如何解释史前这场对大动物群发动的“政变”呢?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东北地区更新世野牛化石的发现已有近一个世纪历史, 尽管先后有不少零星报道, 但至今无一篇专门文献, 并且前人报道的头骨化石材料无一是完整的。本文记述了保存基本完好的2件野牛头骨和3件下颌骨; 化石来自吉林省乾安县大布苏地区, 地质时代为距今约2万年。基于其形态特征和测量数据, 本文将其归入草原野牛Bison priscus(Bojanus, 1827)。前人将东北平原晚更新世野牛归入Bison exiguus Matsumoto, 1915的做法存在诸多问题, 因为后者在模式产地、地质时代及形态特征等方面都与东北晚更新世的野牛差异甚大。我国东北平原晚更新世的野牛应归入草原野牛种, 该种是中-晚更新世广泛分布于全北区的种类, 也是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的最主要成员之一。 相似文献
12.
桑干河流域晚更新世介形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河北涿鹿县桑干河南岸二级阶地上更新统吉家营组的介形类化石,描述5科9属12种,其中1新种、1未定种。本文对介形类的生态环境也作了初步探讨,认为晚更新世此区属淡水、浅水环境,气候偏冷。 相似文献
13.
14.
<正> 人们在河北省东北部的平泉县双洞和吕家营村等地的石灰岩洞穴中,发现了野猪、羊和獾化石。此外,平泉县文物保管所也收集到一些动物化石,经初步鉴定为野马的臼齿、象的骨骼和安氏鸵鸟蛋化石。该文物所还收 相似文献
15.
2014~2015年在江西萍乡上栗县长平乡发现的杨家湾哺乳动物化石点,是江西省为数不多的更新世化石点中出土化石最为丰富多样的:目前已在杨家湾1号洞发现数千件哺乳动物牙齿化石,初步鉴定出40个属种;在化石数量上,野猪占绝对优势,其它常见种类还有鹿类、豪猪、黑熊、小型食肉类、鬣羚、水牛、犀牛及猴类等,而长鼻类及貘相对较少;在本地区同时代化石点中,猴类化石最丰富,食肉类属种也更多样。灭绝种类有巴氏大熊猫、最后斑鬣狗、德氏狸、剑齿象及巨貘等。从动物群组合来看,杨家湾1号洞与湖南道县福岩洞古人类化石点最为相似,其时代也应当属于晚更新世。 相似文献
16.
通过黄海中部陆架浅海区QC_2孔岩芯的孢粉分析,证明晚更新世以来此区存在暖—冷—暖三个大的气候期,各期中还间有数个气候亚期。这种气候变化模式可与北欧和加勒比海地区进行对比。其中,距今约120 000—70 000年的第一气候期,该地区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沿岸适合阔叶林生长,此时为全球性海侵时期。距今70 000—10 000年,气候变冷,该地区只海退后被草原植被所覆盖,阔叶林植被基本消失。全新世气温回升,该地区又被海水淹没,阔叶林又回到沿岸地区,但在全新世的晚期,可能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阔叶林大面积减少,松和芒萁等次生植被大面积生长,而使其孢粉含量在沉积物中迅速增长。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本文是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晚更新世有孔虫的首次报道。在本区西施河谷和珍珠河谷内的晚更新世晚期地层中发现有孔虫13属17种。根据有孔虫种类、组合、古生态以及化石保存状况等特征,推测在晚更新世晚期随着区域性相对海面上升,本区两个谷地遭受海侵,并形成滨海边缘浅水环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