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研究有了明显的进展.1998年前,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注册药物只有标准α干扰素;1998年之后,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相继用于临床;2005年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AGasys)批准上市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这些研究的进展,一方面使临床医生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时有了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也使临床医生在决定治疗方案时面临困难.  相似文献   

2.
平衡型核苷转运蛋白(equilibrative nucleoside transporter, ENT或SLC29)作为非浓度依赖型的核苷和核碱基转运体,以低亲和性结合核苷及其类似物跨膜向相对浓度较低的一方扩散;作为真核生物体内核苷、核碱基、抗肿瘤和抗病毒感染的核苷类似物转运体,在遗传物质的合成、抗肿瘤和抗病毒感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类平衡型核苷转运体3(human balanced nucleoside transporter 3,hENT3)是溶质载体29(SLC29)基因家族中主要的细胞内转运体,该蛋白具有非常长的亲水性N-末端区域,内含溶质体、双亮氨基酸,强烈依赖于pH值。hENT3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溶酶体和线粒体中,对胞内核苷、核碱基及核苷类似物转运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但目前对于hENT3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其转运模式及其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将对hENT3及其与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期待对hENT3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有助于后期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阿糖腺苷(Ara-A)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临床上用于治疗多种病毒性疾病.同时也是合成阿糖腺苷单磷酸(Ara-AMP)的重要原料.本课题旨在寻找一种高效酶法生产嘌呤类阿糖核苷的方法.方法:以产气肠杆菌完整细胞为酶源,研究产气肠杆菌菌体培养条件对核苷磷酸化酶的影响及其诱导性.结果:胸苷磷酸化酶、尿苷磷酸化酶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均可被多种核苷、核苷酸甚至碱基诱导.胞苷或胞苷酸的添加量为15-20mmol/L,诱导时间在0-8小时均可.经胞苷和胞苷酸诱导的菌体可使酶反应时间缩短6倍,大大提高了反应效率.经诱导的菌体,在反应后仍保持较高的核苷磷酸化酶活力;而未经诱导的菌体,一次反应后即丧失大量的酶活力.结论:核苷磷酸化酶的活性可以通过诱导而提高,以此优化阿糖腺苷的生产.  相似文献   

4.
通过参与合成和转运核苷及其类似物,人体中的平衡型核苷转运蛋白在生物体内参与了细胞发育、能量代谢和信号转导等众多生理生化过程,其研究对于癌症、病毒感染等相关疾病的治疗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该文综述了该类蛋白质在人体内的发现历程、分类、结构和作用机制,并对于其在一些疾病治疗和药物开发方面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核苷(酸)类似物是一类抗病毒前药,其进入人体细胞后经过逐步磷酸化生成核苷三磷酸类似物发挥抗代谢药作用,主要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和促进侵染细胞凋亡,达到疾病治疗效果.其中,核苷类似物在细胞内经激酶活化的代谢转化过程通常是不充分的,导致最后生成的核苷三磷酸类似物浓度较低,降低了作用效果.因此,通过直接制备核苷酸类似物作为抗病毒...  相似文献   

6.
胞嘧啶核苷二磷酸胆碱(简称胞二磷胆碱)是磷脂合成代谢的重要中间体,实验室利用这一核苷酸衍生物研究磷脂代谢。在医药上,胞二磷胆碱作为生化药物,治疗脑外伤、脑震荡后遗症、神经官能症、脂肪肝等疾病,效果良好。用合成方法制备胞二磷胆碱时,以往的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7.
核苷类药物酶法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核苷类似物具有很高的抗病毒活性,因为而已成为医药工作者研究的重点。运用酶法合成核苷类似物.已经显示了巨大的优势。本文综述了酶法合成核苷类似物的产生菌种和酶系,以及它们的催化机理,并罗列了已经用于生产或较有使用价值的菌种。  相似文献   

8.
多氧霉素(Polyoxins)是高效广谱抗真菌核苷类抗生素,在农业上广泛用于防治植物真菌病害。本文综述了多氧霉素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尤其是武汉大学组合生物合成与新药发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在该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生物合成途径的阐明以及多氧霉素组合生物合成等多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与成果,并对今后以多氧霉素为代表的核苷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名词解释     
核苷、核苷酸碱基与脱氧核糖或核糖以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糖苷叫做核苷。所含的糖若为脱氧核糖,所形成的核苷叫脱氧核糖核苷:所含的糖若为核糖。则所形成的核苷叫核糖核苷。碱基有多种,组成脱氧核糖核苷的碱基主要有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四种:而组成核糖核苷的碱基主要也是四种,但它没有胸腺嘧啶(T),被尿嘧啶(U)所代替。组成核酸的碱基数量都是很大的,排列的顺序富有多样性。核替的糖上再连上一个磷酸,就成为核苷酸。很多核苷酸连接起来,就成为多核苷酸——核糖核酸(RNA)或脱氧核糖核酸(DNA)。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主要是抗病毒治疗 )已取得较大进展。尤其是α 干扰素 (IFN α)的合理应用及核苷类似物药物的开发与应用 ,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有了较大进步 ,但其疗效还不理想。如IFN α在有选择的病例中对乙肝的长期疗效仅为 30 %~ 40 %。新近开发的抗病毒药物核苷类似物如拉咪呋啶 (lamivudine)及华米可维 (fami clovir)等 ,也由于其抗病毒作用短暂及易于诱发DNA多聚酶的突变而形成耐药性和停药后易于复发等缺点 ,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因此 ,抗乙肝病毒的基因治疗被寄于新的希望。本文就…  相似文献   

11.
乙肝病毒的慢性感染是肝纤维化、肝细胞癌的重要病因,积极有效地抗病毒治疗,可显著改善HBV感染者的生活质量。干扰素、核苷(酸)类药物的抗乙肝病毒疗效已得到全球公认,本文就上述两类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生物学通报》2014,(8):45-45
<正>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科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张雁云小组在一项研究中,首次揭示了自噬调控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及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自噬》杂志。间充质干细胞(MSC)已被用于治疗重症肝病、糖尿病和神经损伤等疾病,但自噬对MSC免疫功能的调控作用及其对疾病干预的影响等目前仍不清楚,这些均涉及到MSC治疗的核心机制。  相似文献   

13.
序言 免疫复合物(ICs)在很多的不论是健康或是疾病的情况下都已被证实。在乙型肝炎,HBsAg携带者和与乙型肝炎病毒(HBV)传染有关的某些疾病中,已证明有ICs的存在。 近来,发展用于检查血循环免疫复合物(CICs)的某些技术,在乙型肝炎和CICs含HBsAg的各类人的疾病中,已应用于CICs的测定。这些技术大多是抗原非特异的。例如,放射性标记的Clq-PEG测定法和Ra  相似文献   

14.
I型干扰素(Interferons,IFNs)是一类具有免疫学活性的细胞因子。这类细胞因子广泛参与到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激活和调节过程中,从而发挥抗病毒、抑制细胞增殖、调节免疫及抗肿瘤作用。目前I型IFNs主要用于临床治疗肾癌、黑色素瘤及慢性乙肝等疾病。一些I型IFN家族成员也已用于临床治疗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猫白血病病毒及猫免疫缺陷病病毒感染,但I型IFN的临床治疗还没有广泛用于各种犬类疾病的治疗当中。主要综述了犬类动物机体中I型IFN的免疫学活性以及其激活的下游免疫信号通路的最新研究进展,旨为犬类疾病研究人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5.
单克隆抗体凭借其特异性强、副作用较小的优点,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单克隆抗体药物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经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已有六种,在临床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单克隆抗体药物主要通过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反应(ADCC)、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反应(CDC)和改变信号通路等机制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另外,将单克隆抗体与放射性核素、化疗药物和毒素等偶联,用于肿瘤等疾病的靶向治疗研究,成为生物治疗领域的热点。该文对近年来国际上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的单克隆抗体药物进行了概括和总结,讨论了治疗性单克隆抗体药物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定性分析金蝉花中核苷类成分,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6种核苷类成分含量的方法。结果定性分析出金蝉花中13种核苷类成分,腺嘌呤、尿苷、肌苷、鸟苷、腺苷和N6-(2-羟乙基)腺苷在2.34~18.67、4.77~38.13、3.48~27.87、1.13~9.07、4.76~38.04、2.84~22.76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32%~102.37%,且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良好,可用于金蝉花中主要核苷类成分的同时测定;不同产地的金蝉花中核苷类成分含量存在差异,安徽大别山和江苏句容的6种核苷类总量相对较高,浙江天目山、安徽宣城和福建三明相对较低;不同部位的金蝉花样品中,腺嘌呤、尿苷、肌苷、鸟苷、腺苷在子实体中含量均高于菌核,而N6-(2-羟乙基)腺苷则在菌核中含量较高。以上结果可为金蝉花的质量控制及深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根治是完全清除肝脏乙肝病毒,但是目前一线治疗药物恩替卡韦(ETV)和替诺福韦酯(TDF)等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乙肝病毒cccDNA持续潜伏在肝细胞核中,机体的免疫应答也不能将其清除。目前用于治疗乙肝的药物包括核苷(酸)类似物、非核苷(酸)类似物和免疫调节剂,但这些药物均有各自的局限性,因此寻找新的药物作用靶点和研发新型抗乙肝病毒药物显得极为迫切。鉴于近年来乙肝病毒cccDNA和宿主免疫治疗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本文总结了新型乙肝病毒药物研究和发展现状,并展望了未来靶向病毒和宿主免疫反应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的关键特征是葡萄糖和脂质代谢紊乱。目前,糖尿病已成为沉重的全球疾病负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腺苷系统在调节胰岛素和葡萄糖平衡中发挥关键作用。腺苷是一种重要的细胞代谢调节剂,通过激活G蛋白偶联受体和核苷转运体参与能量代谢、免疫调节、氧化应激等多个生理病理过程。然而,腺苷在肝脏糖异生调控中的角色尚未被阐明。该文从多层面验证了腺苷通过核苷转运体(equilibrative nucleoside transporter, ENT)转运入胞内后对胰高血糖素刺激引起的肝脏糖异生通路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体内模型中,外源性腺苷显著抑制小鼠血糖升高。在细胞模型中,腺苷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肝脏糖异生进而降低葡萄糖输出水平,且无细胞毒性。肝脏组织及细胞中ENT广泛表达,其中1型核苷转运体(equilibrative nucleoside transporter 1, ENT1)介导了腺苷抑制的肝糖输出。此外,腺苷介导的糖异生抑制并非依赖于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通路的激活。最后...  相似文献   

19.
5—氟尿苷的微生物转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5 氟尿苷 (简称FUR)是抗肿瘤核苷药物脱氧氟尿苷 (Floxuridine ,简称DFUR)的合成中间体。脱氧氟尿苷是一种抗代谢类抗肿瘤药 ,在体内可以部分转化为氟尿嘧啶 (简称FU) ,二者具有相似的作用途径和抗肿瘤谱。与FU相比 ,由于DFUR的抗肿瘤活性高且毒副反应小 ,主要用于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和各种类型肝癌。在国内 ,采用化学法合成的DFUR业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1]采用化学合成法生产DFUR时 ,由于反应过程中需将碱基或核糖残基的部分基团进行保护 ,而且产物为多种核苷异构体和其它副产品的混合物 ,需要进一步分离 ,…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凝胶sephadex LH-20及HPLC等方法对链霉菌FIM-080014发酵液及菌丝体中的代谢产物进行分离,得到7个核苷类化合物。通过NMR及MS等方法鉴定了上述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尿嘧啶(1)、尿嘧啶核苷(2)、2'-脱氧尿嘧啶核苷(3)、5'-C-甲基尿嘧啶核苷(4)、2'-脱氧胸腺嘧啶核苷(5)、2'-脱氧鸟嘌呤核苷(6)和次黄嘌呤(7),其中化合物4首次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活性分析表明化合物1~7对神经氨酸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3.7、2.1、4.4、1.4、3.6、2.5和2.4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