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者1984年在湖南洞庭湖区进行蚯蚓种类调查,继1983年后,又发现腔蚓属(Metaphire)蚯蚓二新种。记述于下: 1.二孔腔蚓,新种Metaphire biforatum sp. nov. (图1) 外部特征体长121—142mm,体宽5—6.2mm,体节数97—115。体色(福尔马林浸液中)褐色,背腹一致。自Ⅻ节起,沿背中线到体末端有一黑褐色的色带,宽约0.8mm。  相似文献   

2.
栖居于名贵中药当归 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根部的蚯蚓经鉴定为线蚓科(Fnchytraeidae)的一新属新种——岷县等毛蚓 Isosetosa minxianensis。新种的主要特征:头孔位于O/I,无背孔,体白色,环带位于1/2Ⅺ—ⅩⅢ(=21/2节)。每节刚毛4束,每束刚毛4根,每根棍棒状,外端略尖。受精囊孔一对,位4/5节间沟内。雄孔一对,位第Ⅻ节。雌孔一对,位于12/13节间沟内。脑位于第Ⅲ节内。在脑和腹神经索的切面内可见到神经原的核周体。隔膜腺三对,位于4/5—6/7隔膜的后壁上。咽头顶部具有扁平板。无肠盲囊。在第Ⅳ节内有消化肾管、乳糜细胞。背血管起目环带后。精巢一对,不分叶,位于第Ⅺ节内。卵巢一对,位于第Ⅻ节内,具精囊和卵囊,阴茎球为带丝蚓型。受精囊一对,位于第Ⅴ节内,不与消化道相连,亦无盲管分支。本新属与白线蚓属 Fridericia Michaelsen、线蚓属 Enchytraeus Henle相近,但有明显差异。经与Enchytraeus barkudensis Henle进行比较,也有明显差別,本种的受精囊不与消化道相连,肠壁内有乳糜细胞,故确定为新属新种。经过调查,本种蚯蚓有时少数也在健康的当归根部生活,因此也可能直接为害健康植株。  相似文献   

3.
腔蚓属一新种(后孔寡毛目:巨蚓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采自我国甘肃省的腔蚓Metaphire Sims et Easton属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兰州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 绿腔蚓,新种Metaphire viridis sp. nov. 外部特点:体长192—230mm,体宽9.5—10mm,体节数124—128(模式:192mm长,10mm宽,124节)。口前叶为1/2上叶式。背孔自12/13节间出现。生活时背面深绿色,腹面淡绿色。环带占xiv—xvi节,长9—10mm,戒指状,无刚毛,无刚毛窝,有背孔痕迹。  相似文献   

4.
在编订中国寡毛类志的过程中,发见七种及一亚种蚯蚓未有记载过,今先予整理记述如下。1.囡环毛蚓 Pheretima nanula Chen et Yang,sp.n. 外部特点:45—50毫米长,2.3—3.0毫米宽,体节数74—88(模式:51毫米长,3毫米宽,85节)。口前叶为1/2上叶式。背孔自12/13节间起出现(首孔常常不显)。体无  相似文献   

5.
马恩沛  高建荣 《昆虫学报》1991,34(2):241-243
岩螨属(Petrobia Murray,1877)雌螨背面观椭圆形,具3对前足体背毛,9对后半体背毛和1对肩毛。背毛均不着生在结节上。足Ⅰ跗节具2对双毛。跗节爪垫状,具粘毛。爪间突钩状,具2列指向腹侧的粘毛。  相似文献   

6.
某些盔甲类是否存在侧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分析了近来发现于盔甲类背甲中的一对像似孔状的构造,认为它们不可能洞穿背甲,而是背甲背面的一对凹陷区,并为小骨片所覆盖,从而与骨甲类的侧区同源,是无颌类中只有这两个类群所共有的性状。  相似文献   

7.
蚯蚓的生态与养殖曾中平等  1 981  0 2  0 4常见的蚯蚓许智芳  1 982  0 2  2 4养殖蚯蚓岳清泉  1 983  0 4  2 0“环节动物门”一章的教法周铁铮  1 983 增刊  4 7大量采集蚯蚓的方法汪安泰  1 983 增刊  55蚯蚓采集与标本制作吴志雄  1 983 增刊  55蚯蚓麻醉的新方法曾中平等  1 983 增刊  55蚯蚓的肌肉组织与运动和振武  1 985  0 9  0 9水蛭的应用李耀东  1 985  0 9  1 1一种观察蚯蚓背孔的方法刘凤仪  1 985  0 9  3 9怎样观察蚯蚓的血液循环系统马先勇  1 985  0 9  4 0“环节动物——蚯蚓”教学…  相似文献   

8.
甘肃陆栖寡毛类一新亚种的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查兰州陆栖寡毛类的过程中,发现一新亚种,现记述如下。 河北环毛蚓兰州新亚种Pheretima tschiliensis Michaelsen lanzhouensis subsp.nov. 外部特征:体长245—310毫米,宽6~7毫米,体节数111~149(模式:长310毫米,宽7毫米,体节139节)。体圆柱形。土黄色、背中线深灰色。口前叶为1/2上叶式。背孔自12/13节间始。环带占ⅩⅣ~ⅩⅥ节,较长(7~8毫米),无刚毛和背孔(仅1条标本有背孔)。  相似文献   

9.
贝叶螨属Bakerina Chaudhri,1971,雌螨前足体背面表皮纹路呈网状,背毛13对。足Ⅰ跗节背面有2对双毛,足Ⅱ跗节有1对双毛,双毛的前毛细长,刚毛状,后毛短小。内骶毛位于后半体背面的中央部分。爪退化,呈短条状,各生有1对粘毛。爪间突短,呈简单的爪状。 贝叶螨属在我国未曾有过记载,作者(马)在南昌的桑树上采得一新种,兹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1978年11月,从湖南省芷江县的豹猫(Felis bengalensis)胆管内找到线虫5条,经鉴定,认为系节口线虫属一新种。湖南节口线虫 Arthrostoma hunanensis,新种。 模式标本 正模,配模,副模1 2。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虫体前端向背面弯曲,体表具有细小的横纹。口孔椭圆形,向着前背方,从侧面观,口囊呈梨形,深0.062—0.075毫米,宽0.049—0.061毫米,由8个板块组成,从背面观,除腹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导我国苔螨亚科中的1个中国新记录属和4个新记录种。 中苔螨属Mesobryobia Wainstein,1956 前足体背面有向前突出的檐突,两侧明显突出,突出部位各着生1根刚毛。内骶毛间距大于后半体3对背中毛间距,内骶毛未达边缘;最后3对后半体背毛部分或全部着生于明显的结节上。跗节真爪和爪间突爪状,着生有粘毛。气门沟末端缠结。背毛13对,其中前足体背毛3对,后足体背毛10对。基节毛式为2-2-1-1。  相似文献   

12.
张润志 《昆虫知识》2011,(2):434-434
<正>扶桑绵粉蚧,又称:棉花粉蚧,隶属于半翅目Hemiptera、蚧总科Coccoidea、粉蚧科Pseudococcidae、绵粉蚧亚科Phenacoccinae。雌性成虫椭圆形,长3.0~4.2mm,宽2.0~3.1mm;全身覆被白色蜡粉,背部有一系列的黑色背斑,通常头部背面1对和腹部背面3对黑斑明显;触角9节;足发达。雄性成虫体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局限蚊属一新纪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年10月采自西双版纳勐腊原始森林中。该蚊成虫中跗节2—5基端腹面白色,或背面也为白色而成一白环。雄蚊尾器与屈端局限蚊Topomyia inclinata Thurman,1959近似,但抱肢端节末段略弯,基半向内明显膨胀;抱肢基节背中区的扁刚毛9—10根,比后者多一倍以上。此外,阳茎和小抱器腹  相似文献   

14.
一、双履环毛蚓Pheretima plantoporophorata Thai,1994系Thai1984年根据越南河内的标本命名。该种在四川省分布比较普遍。马德、丁瑞华等于1962年3—6月曾在成都望江公园内采得本种成体10条,幼体2条,并作了记述,但未正式发表。其后,作者等1963年7月、1981年5月在四川宜宾,1979年6月在汉源、雅安,1982年4月在湖北巴东,1986年4月在贵州赤水均采到这种蚯蚓。主要特征如下:体长40—69毫米。体宽2—2.5毫米。体节数80—110。背孔12/13节间始。刚毛细、密。刚毛数50—60(iii),60—62(v),55—61(xiii),47—56(xx);受精囊孔之间5—6。雄孔之间无…  相似文献   

15.
头部 背面观横形。侧面观为三角形(图1)。额在两触角窝之间有一纵沟沿脸部直达唇基,有白色浓密的细毛沿沟向两侧分开,将脸和唇基金部覆盖(图2);触角21节(图3—4),第1节较粗,末端背方两侧各有1褐色小齿向外侧突出,第7节末端腹方为1大的钩刺,第1和第3节基部及第3—6节末端各有1黑褐色环纹。  相似文献   

16.
吴文贞 《昆虫学报》1988,(1):112-112
本种中足第二跗节外面在基部一半无鬃。雄蚤第八背板的棘丛区窄;可动突向端部变窄,后端角为圆弧形,其后缘鬃细,端部的鬃通常比其余的较粗。第八腹板背面的细马刀形片长在背面(端膜)。在其他国家,第八腹板端部多为1支鬃,少数为2支,但我国的标本均为2支。雌蚤腹部中部背板的气门为  相似文献   

17.
记述采自中国东北地区棘跳科1新纪录族小角棘跳族Oligaphorurini1新种,三江双型棘跳Dimorphaphorura sanjiangensis sp.nov.及1新纪录种,北极小角棘跳Oligaphoruraursi Fjellberg,1984,附详细描述及特征图。研究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三江双型棘跳,新种Dimorphaphorura sanjiangensis sp.nov.(图1~11)鉴定特征假单眼模式:身体背面32/033/333430,腹面11/000/000000,3对足第1亚基节分别具1个。拟单眼模式:身体背面不存在,腹面00/000/122203,3对足第1亚基节分别具两个。腹部第4节背面具2根中间毛(a0和m0),第5节背面不具中间毛,第6节背面具2根中间毛(a0和p0)。腹管每侧具7根远端毛,2根基部毛,不具前端毛。弹器退化为1个颗粒状的区域,后面具1+1根毛。具臀刺,乳突不明显。正模♀,采自黑龙江省洪河农场的旱田大豆地土壤层中;2010-10-01,常亮等采。副模:3♀♀,1♂,特征与正模相同,采集地点及时间同正模。词源:新种种名源自模式标本采集地三江平原。北极小角棘跳Oligaphorura ursi Fjellberg,1984中国新纪录(图12~19)鉴定特征假单眼模式:身体背面32/133/333430,腹面11/000/000000,3对足第1亚基节上分别具1个。拟单眼模式:身体背面不存在,腹面00/000/122200,3对足第1亚基节上不存在。腹部第3、4节背面具或不具中间毛,数目存在变异;第5节背面通常不具中间毛,很少具中间毛m0;第6节背面具2根中间毛(a0和p0)。腹管每侧具7根远端毛,2~5根基部毛,不具前端毛。弹器退化为一个表皮皱褶状结构,后面具2+2根毛呈两排排列。具臀刺,乳突较明显。检视标本:15♀♀,采自黑龙江省前进农场的旱田大豆地土壤层中,2010-10-01,常亮等采;11♀♀,5♂♂,采自黑龙江省前进农场的小叶章草甸湿地土壤中,2011-05-26,武海涛等采。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记述采自吉林和辽宁的秽蝇属4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沈阳师范学院生物系。薛氏秽蝇Coenosia xuei sp.nov.雄性尾器近似Coenosia apukaensis Henning 1961,但间额具明显的淡灰色粉被;中、后股节仅端部1/4背面黑褐色;中、后胫节各具1后背鬃。锥秽蝇Coenosia conica sp.nov.近似Coenosia hispaniensis Henning 1961,但至少具3对较强下的眶鬃;盾片背面粉被呈棕黄色;股节均为黄色;背面观腹部呈锥形。黑额秽蝇Coenosia nigrifrons sp.nov.近似Coenasia manschurica Henning 1961,但额高约为复眼高的1/4;盾片具明显的纵条;后胫呈棕色;中胫具前背鬃:后股具完整的后腹鬃列。脊秽蝇Coenosia carinata sp.nov.雄性尾器近似Coenosia baicalensis(Schnabl 1926),但盾片具灰色粉被;翅无棕色,基半部不狭;中股仅具1亚端位后鬃。  相似文献   

19.
记述采自中国东北地区棘跳科1新纪录族小角棘跳族Oligaphorurini 1新种,三江双型棘跳Dimorphaphorura sanjiangensis sp.nov.及1新纪录种,北极小角棘跳Oligaphorura ursi Fjellberg,1984,附详细描述及特征图.研究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三江双型棘跳,新种Dimorphaphorura sanjiangensis sp.nov.(图1 -11)鉴定特征 假单眼模式:身体背面32/033/333430,腹面11/000/000000,3对足第1亚基节分别具1个.拟单眼模式:身体背面不存在,腹面00/000/122203,3对足第1亚基节分别具两个.腹部第4节背面具2根中间毛(a0和m0),第5节背面不具中间毛,第6节背面具2根中间毛(a0和p0).腹管每侧具7根远端毛,2根基部毛,不具前端毛.弹器退化为1个颗粒状的区域,后面具1+1根毛.具臀刺,乳突不明显.正模♀,采自黑龙江省洪河农场的旱田大豆地土壤层中;2010-10-01,常亮等采.副模:3♀♀,1 ♂,特征与正模相同,采集地点及时间同正模.词源:新种种名源自模式标本采集地三江平原.北极小角棘跳Oligaphorura ursi Fjellberg,1984 中国新纪录(图12~19)鉴定特征 假单眼模式:身体背面32/133/333430,腹面11/000/000000,3对足第1亚基节上分别具1个.拟单眼模式:身体背面不存在,腹面00/000/122200,3对足第1亚基节上不存在.腹部第3、4节背面具或不具中间毛,数目存在变异;第5节背面通常不具中间毛,很少具中间毛m0;第6节背面具2根中间毛(a0和p0).腹管每侧具7根远端毛,2~5根基部毛,不具前端毛.弹器退化为一个表皮皱褶状结构,后面具2+2根毛呈两排排列.具臀刺,乳突较明显. 检视标本:15♀♀,采自黑龙江省前进农场的旱田大豆地土壤层中,2010-10-01,常亮等采;11♀♀,5♂♂,采自黑龙江省前进农场的小叶章草甸湿地土壤中,2011-05-26,武海涛等采.  相似文献   

20.
筛安粉蚧属一新种记述(同翅目:蚧总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世君 《昆虫学报》1984,(2):226-228
在皖南山区,采集竹类蚧虫标本的过程中,发现筛安粉蚧属一新种,现描述如下。 九华筛安粉蚧Serrolecanium jiuhuaensis新种(图1-5) 雌成虫 虫体呈长卵形,体长约8.5—5毫米,宽3—2.5毫米;全体褐色,体裸。充分老熟时全体硬化,尤其是腹部倒数1—4腹节高度硬化。触角2节,第1节环状;第2节长柱状,着生刚毛7—8根。盘腺有2种:即三孔腺与多孔腺。三孔腺全面分布于虫体背腹两面,但以体缘及亚缘区为多;多孔腺一般8格,不规则分布于腹末最后一节腹面。此外,虫体背腹两面亚缘区尚有少数简单盘孔分布。气门大型,气门口有不规则分布之三孔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