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Ⅲ型泌出效应因子在丁香假单胞大豆致病变种中的作用,利用反向PCR技术,首次从丁香假单胞大豆致病变种全基因组中克隆得到两个效应因子HopAB1和HopAF1基因的同源物,分别命名为HopAB1s和HopAF1s。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HopAB1s基因全长是1 572 bp,编码523个氨基酸;HopAF1s基因全长是855 bp,编码284个氨基酸。即基因的登录号分别为JF826562和JF826563。保守功能区预测显示HopAB1s在N末端包含一个E3泛素连接酶功能区。将这2个基因克隆到PVX二元表达载体并转化农杆菌,利用农杆菌介导的瞬时侵染技术在本生烟中表达,发现2个效应因子均能抑制由鼠凋亡因子激发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将烟草疫霉接种在表达效应基因的区域,发现效应因子能促进烟草疫霉侵染烟草,因此本研究得到的两个效应因子是免疫抑制因子,为进一步研究该菌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通过了解湘西地区猕猴桃溃疡病致病菌分类地位和基因类型,初步探讨其致病的分子机理。采用纯培养法分离猕猴桃溃疡病菌;基于16S~23S 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序列进行病原菌的系统发育分析;通过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解析其致病的分子机理。从“米良1号”和“红阳”猕猴桃感病枝条中分离获得5株溃疡病菌,编号为L211、L212、L321、L322、L323;通过形态特征和16S~23S 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序列分析,鉴定5株细菌均为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ae,Psa)。以菌株L211为代表进行体外猕猴桃枝条接种实验表明能引起典型溃疡病症状。通过菌株L211的全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5 741条基因数目,长5 412 072 bp;基因功能注释发现菌株L211携带121种毒力因子、71个植物互作因子和77个耐药基因;同时,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发现病原菌L211为基因Ⅲ型Psa。引起湘西地区猕猴桃溃疡病的病原菌是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基因Ⅲ型,与国内外报道的引起猕猴桃溃疡病大流行的致病菌一致。猕猴桃溃疡病发病...  相似文献   

3.
铜绿假单胞菌致病力和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铜绿假单胞菌是在临床上引起多种感染的重要的致病菌 ,其致病机理复杂而多样。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研究铜绿假单胞菌的结构、胞外产物的致病机理。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机理对预防及治疗其引起的感染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明确陕西省猕猴桃主产区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Psa)的变型,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猕猴桃溃疡病的综合防治策略,采集陕西省猕猴桃主产区周至、眉县、灞桥、渭南、长安和鄠邑不同年份发病样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对病原菌进行初步鉴定后再应用特异性PCR进行分子鉴定,并进行回接实验。从鉴定出的Psa菌株中选出16株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的代表性菌株应用7个管家基因进行MLSA分型分析。共分离鉴定出86株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的Psa菌株,并通过回接实验验证了其致病性。MLSA分型结果表明16株代表性Psa菌株均属于Psa3,且Psa3与Psa6的遗传距离最近。陕西省猕猴主产区的Psa变型为Psa3,近十年未发生变异。研究结果为今后Psa的检测鉴定及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是引起许多作物病害的一种革兰氏阴性病原细菌。该细菌入侵寄主植物细胞主要通过其III型分泌系统(type III secretion system,T3SS)将效应蛋白转入到寄主真核细胞内,抑制寄主免疫功能,以达到成功侵染和定殖的目的。III型分泌系统的主调控因子RhpR/S通过感受环境信号的变化直接调控hrpR/S及其他毒力相关通路。同时III型分泌系统基因的表达也受到其他调控因子的影响,包括σ因子HrpL、双组分系统GacA/S、Lon蛋白酶、第二信使分子和环境信号等。本文在简要介绍丁香假单胞菌III型分泌系统组成和功能的基础上,综述丁香假单胞菌III型分泌系统调控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探究病原菌的致病机制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高必达 《生物工程进展》2000,20(4):55-59,43
综合评述了近10年来在丁香假单胞菌脂肽毒素生理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上的发现。这些毒素依肽部AA数目可分两组。丁香假单胞霉素组(syringomycuns)已报告4个成员,肽部有9个AA;丁香假单胞肽毒素组有2个成员,肽部分别有22个和25个AA。肽部C-端羧基与分子内羟基氨基酸残基(AA)的羟基酯化闭合成环,再由羟基脂肪酸酰化。两组毒素都诱导植物电解质渗漏、人和动物红血球溶解,其机制在于在细胞膜上形成  相似文献   

8.
序列比对与结构预测显示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野生型菌株MB03的冰核基因inaQ启动子为一种在细菌中罕见的变速箱型启动子。通过克隆长度为522bp的inaQ基因启动子区(P522)并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构建融合基因P522gfp后,在恶臭假单胞菌AB92019菌株中进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包含结构模块A-Box和B-Box的P522在该菌株中具有启动子活性,且在寡营养条件和较低温度下具有更高的活性,是一种可调控启动子。  相似文献   

9.
综合评述了近10年来在丁香假单胞菌脂肽毒素生理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上的发现。这些毒素依肽部AA数目可分两组。丁香假单胞霉素组(syringomycuns)已报告4个成员,肽部有9个AA;丁香假单胞肽毒素组有2个成员,肽部分别有22个和25个AA。肽部C端羧基与分子内羟基氨基酸残基(AA)的羟基酯化闭合成环,再由羟基脂肪酸酰化。两组毒素都诱导植物电解质渗漏、人和动物红血球溶解,其机制在于在细胞膜上形成二价阳离子可通过的寡体通道。对酵母菌的抑制作用受固醇的种类影响,以胆固醇的保护作用最强。丁香假单胞霉素的合成涉及一个多酶系统,有些负责肽合成,有些负责运输或调节,除受内源调节蛋白调节外,也受外源信号分子调节,尤其是受植物酚糖苷诱导。这些毒素具有抗真菌活性,对人和动物的一些病原霉菌有明显效果,在试验剂量无副作用,在医药上应用的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0.
应用定性和定量药物敏感性试验与诱变相结合,筛选出荧光假单胞菌56-12-10菌株的遗传标记为链霉素抗性,二元融合子AM-1菌株的遗传标记为环丙沙星抗性,确定了在这两种细菌原生质体融合试验中,选择培养基中链霉素的应用浓度为300Iu/ml,环丙沙星应用浓度为100Iu/ml。  相似文献   

11.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藻酸盐成分的致病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芳  俞加林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7,19(4):400-400,F0003
生物膜(biofilm,BF)是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为适应生存环境而吸附于惰性或活性材料表面形成的一种与浮游细胞相对应的生长方式。由细菌和自身分泌的胞外基质组成。近年来,随着内置式医疗器材(如导尿管,气管插管,人工心脏瓣膜等)的广泛应用,临床上BF相关感染日益增多。研究发现,BF细菌群体耐药性极强(甚至可以达到其浮游状态的1000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PA)在临床感染中的分布、耐药性变化、血清学分型及相关疾病特点,以配合院内感染监控工作的开展,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株产生与传播,保护易感人群.方法回顾分析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1995~2002年感染菌的实验室与临床病历资料.结果临床分离2 050株感染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首位为65.5%,其中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为35.0%.PA位居第1位,分别占全部革兰阴性杆菌的15.8%和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45.1%.PA主要来自呼吸道(53.0%)与尿道(22.0%),以ICU病房多见(36.8%).在临床分离的感染菌中,PA检出率为0.35%,排列于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克雷伯菌属之后,位居第4位.PA对抗菌药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常用广谱抗生素耐药已升高至19.0%~42.9%,敏感率较高的抗菌药依次为亚胺培南(81.0%)、阿米卡星(78.6%)、头孢他啶(77.4%)、哌拉西林(77.4%)、妥布霉素(76.2%)、头孢哌酮(75.0%)与环丙沙星(72.6%).PA血清型以1、3、6型为主,11型次之.感染者多有原发病及诱发因素,入侵途径以呼吸道与创伤为主,临床表现与预后随入侵途径与基础疾病不同而有异.结论 PA是医院感染主要致病菌,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医疗器械消毒与医院环境卫生,控制易感人群感染,是预防PA感染、延缓菌株耐药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对分离自新疆巴里坤盐湖和达坂城盐湖的179株放线菌进行拮抗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筛选,从中筛选到8株具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其中ZBW8-1、E14-3和ZB5-6抗菌活性最显著,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7.5 mm、23.6 mm和26.2 mm。针对这3株放线菌进行菌落形态观察,16s rRNA扩增、测序及系统进化分析,并对其进行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的PCR鉴定。结果表明,放线菌ZBW8-1、E14-3和ZB5-6分别与糖霉菌属(Glycomyces)的Glycomyces fuscus TRM 49117、原小单孢菌属(Promicromonospora)的维也纳原小单孢菌(Promicromonospora vindobonensis)V45T以及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的Nocardiopsis terrae YIM 90022T 16s rRNA序列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9.86%、99.10%和99.86%。在系统进化关系上,这3株菌也分别与上述菌株聚类在同一个分支上。ZBW8-1、E14-3和ZB5-6菌株中均携带有NRPS基因,其中ZBW8-1和ZB5-6菌株中还含有PKS-II基因,且ZBW8-1菌株中还含有PKS-I基因。对这3株抗菌活性放线菌进行进化地位分析及抗生素合成相关功能基因的鉴定,将为研究这些菌株中的活性次生代谢产物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从桔汁矿化水饮料中分离到一株编号为9191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其形态、生理生化特性与假单胞菌属已报道的种均不相同.该菌株具极生单鞭毛,氧化酶和触酶均阳性;O-F葡萄糖为非发酵型,不产生荧光色素,不产生脓菌素,不产生类胡萝卜色素,对葡萄糖呈碱反应.经类脂粒染色后细胞内可见PHB颗粒积聚.脲酶阳性,硝酸盐还原阳性,反硝化阴性;不水解淀粉和明胶,精氨酸双水解酶阴性;41℃下不生长,在麦康凯和SS平板上不生长.在0.85%CaCl_2的牛肉汤中不生长;利用β-羟基丁酸作为唯一碳源;DNA中G+C含量为65.15mol%.因此定为假单胞菌属中的一个新种.根据其对生理盐水敏感的特性,命名为盐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halosensibilis Zou & Cai nov.sp.).  相似文献   

15.
作者从血、尿标本中分离出12株荧光假单胞菌,在研究生物学性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本菌的条件致病性问题,结果显示,凡能使机体免疫力下降的各种原因均可导致本菌感染。治疗本菌感染,必须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张琇  陈海魁  张学贤 《微生物学报》2019,59(8):1411-1418
假单胞菌铁载体(Pvd)的产生是社会微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模式系统:产生菌是合作者,而不产生菌是欺诈者。欺诈者可以不用付出Pvd合成的能量代价,而利用其他细菌产生的Pvd来获取生长所需的铁离子,因而处于竞争优势地位。合作与欺诈成为了当前解释自然界广泛存在的Pvd不产生菌进化形成的主要原理。本文将阐述荧光假单胞菌Pvd不产生菌形成的多条进化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剖析合作与欺诈原理的普遍适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几株红假单胞菌属细菌的表观特征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变性梯度胶电泳(DGGE)分析方法和传统的表型特征研究方法、化学方法、核酸杂交方法等技术对14株紫色非硫细菌进行了多相研究。它们均具有红假单胞菌属(Rhodopseudomonas)的基本特征:具片层状光合内膜结构,出芽分裂,含细菌叶绿素α和正常的螺菌黄素等。根据形态大小、黑暗条件下能否形成好氧菌落及碳源利用上的差异可将14株菌分为T群和gc群两群。用一对引物341f~906r扩增3株标准菌株Rps.palustris ATCC 17001、Rps.rutila R1、Rps.julia ATCC 51105和14株分离株的16S rRNA基因片断,作DGGE分析,结果发现,17株菌中有5个遗传型:gc型、R1型、T型、pal型、jul型。3个标准菌株分别是R1型、pal型、jul型,而14株分离菌株除包括R1型外,另有2个新的遗传型:T型和gc型。几个代表菌株的总DNA的杂交结果表明,T型和gc型可能代表2个新的种群。  相似文献   

18.
脂肪酶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用酶,来自于假单胞菌的脂肪酶较来自其它菌株的具有更强的温度、有机溶剂耐受性等比较优势,在有机合成、食品工业、药物制造、油脂深加工等工业应用方面应用潜力巨大。对假单胞菌脂肪酶的分类及性质、结构、表达调控和分泌机制等进行了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19.
灭活铜绿假单胞菌适体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指数富集配基的系统进化(SELEX)技术,以灭活的铜绿假单胞菌为靶标,从体外合成的96 nt随机ssDNA文库中筛选与铜绿假单胞菌特异结合的适体.在第12轮和第14轮与其它假单胞菌属进行反筛策略,并进行了适体的结合亲和力的测定,再分别利用ClustalX、Mega2和Mfold sever软件分析适体的一级和二级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5轮筛选,随机ssDNA文库与铜绿假单胞菌结合的A值从0.022上升到0.448.反筛与未反筛的结合A比值最高比为53倍.经过第15轮反筛后的24个阳性克隆子测序,根据软件分析,其可分成10个家族.每个家族都有其共同的保守序列(除第10个家族),其中有2条序列几乎完全一致(F23和F47),同源性达到97%,A值分别高达1.598和1.508,Kd为14.55和77.46 nmol/L,间接说明适体与铜绿假单胞菌的结合力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20.
自急性腹泻病人分离鉴定腐败假单胞菌及其病原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1982—1985年,我们对1792例急性腹泻患者的粪便进行10多种肠道致病菌的检查,其中检出腐败假单胞菌98株,检出率为5.47%,对分离的菌株除做生物化学鉴定外,还进行了致病性检查,结果表明:腐败假单胞菌能使实验小白鼠在短时间内发病与死亡,对豚鼠眼角膜有较强的侵袭性,部分菌株(6/14)还能产生LT肠毒素。此外,对8例患者的双份血清进行了抗体测定,证实病人恢复期血清中有较高的抗腐败假单胞菌的相应抗体。因此,可认为本菌是致人类腹泻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