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较多足部畸形同足弓塌陷或不稳定有关,尤其是足纵弓塌陷.关于跖腱膜松解对足弓高度的影响已有许多研究,但对跖腱膜松解后足部的应力分布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足底韧带损伤后对足弓生物力学的影响.通过CT图像数据建立人体足踝部三维有限元模型,包括足踝部骨骼、主要关节、关键韧带结构及足底软组织.在模型上模拟跖腱膜和其他跖侧韧带松...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的足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文报道了安徽省芜湖地区372例青少年11项足纹参数正常值。在左右足问、男女性间以及民族和人种间进行了比较。为记录足心部的花纹,作者在蹠部分区中补增一足弓区。  相似文献   

3.
瘤足蕨科是一个自然的群,但由于各类群之间的形态差异及种内变异比较大,其分类和系统位置一直有争议。该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瘤足蕨科10种及其近缘类群桫椤科2种、蚌壳蕨科1种共13种植物,即瘤足蕨(Plagiogyria adnata)、耳形瘤足蕨(P.stenoptera)、镰羽瘤足蕨(P.falcata)、峨嵋瘤足蕨(P.assurgens)、密羽瘤足蕨(P.pycnophylla)、灰背瘤足蕨(P.glauca)、华东瘤足蕨(P.japonica)、华中瘤足蕨(P.euphlebia)、日本瘤足蕨(P.matsumureana)、美洲瘤足蕨(P.pectinata)、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西亚黑桫椤(A.khasyana)和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的叶表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探讨其分类学意义,并据此编制了供试10个种类的分类检索表。结果表明:13种瘤足蕨科及其近缘类群植物气孔均仅分布在叶下表皮,气孔微下陷,气孔器椭圆形至圆形;叶上下表皮角质层纹饰复杂,类型多样,少数类群叶下表皮具毛状物;多数类群气孔外拱盖凹陷;气孔外拱盖内缘浅波状或齿状;保卫细胞两极大多数有明显的"T"型加厚。不同种间叶表皮扫描电镜特征表现出一定差异,对种的划分有一定的分类学鉴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足丝蛋白是贻贝科(Mytilidae)所特有一种在水环境中也能表现出强黏附功能的蛋白,也是目前开发新型生物黏附剂的主要候选分子。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沿海,是我国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贻贝,其足丝粗硬,黏附力强,关于厚壳贻贝的足丝蛋白的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通过醋酸抽提结合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从厚壳贻贝足丝盘中分离纯化到数种低分子量足丝蛋白,经质谱鉴定和氨基酸序列测定,其中三种足丝蛋白(分子量6 kD左右)属于贻贝足丝蛋白-3(mytilus foot protein-3,mfp-3)家族,且序列中富含DOPA,另有三种足丝蛋白为未知新型足丝蛋白。石英晶体微天平分析表明,厚壳贻贝低分子量足丝蛋白在金表面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这与其黏附功能是直接相关的。以上工作为深入了解厚壳贻贝低分子量足丝蛋白的分子多样性以及黏附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新足螨属Neopodocinum Oudemans,1902的种类最早发现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其模式种为Neopodocinum jaspesi(Oudemans,1900)。Krantz(1965)对该属做过整理,至今,全世界共报道了23个种和亚种,多分布于亚洲、非洲等地。我国过去曾记录4种,即:拟埃本新足螨Neopodocinum emodioides Krantz,1965(西藏)、哈门新足螨N.vanderhammeni Krantz,1965(福建)、德宏新足螨N.dehongenseLi et Chang,1979和贾氏新足螨N.jaspesi (Oudemans,1900)(云南)。  相似文献   

6.
我国对少足动物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近10年才渐有起色。目前,国际上对少足动物的研究仍集中于形态分类学,不过,随着物种描述和系统分类研究成果的积累,也陆续有区域性少足动物区系和分布的报道。本实验室自2006年起开展少足动物形态分类学研究,已报道少足动物1新属、19个新种和16个中国新纪录种。迄今,已记录和描述分布于我国的少足动物共计36种(包括3个未定名种),隶属于1目4科11属,即四少足目(Tetramerocerata),少足科(Pauropodidae)、广少足科(Eurypauropodidae)、短少足科(Brachypauropodidae)和球少足科(Sphaeropauropodidae),少足属(Pauropus)、别少足属(Allopauropus)、十别少足属(Decapauropus)、东泽络少足属(Donzelotauropus)、针少足属(Stylopauropus)、宋氏少足属(Songius)、广少足属(Eurypauropus)、三宝垄少足属(Samarangopus)、婆罗洲少足属(Borneopauropus)、短少足属(Brachypauropus)以及球少足属(Sphaeropauropus)。本文对我国现有少足动物的形态特征、分类和分布进行了综述,以期促进我国少足动物新种和新类群的发现,普及我国少足纲的系统分类学知识。  相似文献   

7.
在昆虫采集中,用水网在池沼、稻田中捞捕水生昆虫,常见的主要是鞘翅目和半翅目少数科(属),且一般可用肉眼观察鉴定其性状和生态特征,使用下列简易检索表不难识别,种名可依其科(属)名称呼也是允许的。 1(8)前翅角质,其内缘在体背中央合成中缝,后翅膜质。(鞘翅目) 2(3)中足和后足特别扁短,整形(图A);常在水面作快速旋转游泳………………………………………豉甲科Gyrinidae (常见为鼓甲属Dineutus) 3(2)中、后足不如上述;无回旋游泳习性。 4(5)触角短,不超过9节,端部3-4节膨大且具绒毛。常潜水中,不时露头呼吸…………水龟虫科(牙(?)科)ydrophilidae(常见为水龟虫属Hydrophilus) 5(4)触角细长,10-11节,端部不膨大且无毛,常栖水底。 6(7)后足粗扁,有长毛如刷(图B);后足基节正常………………龙虱科Dytiscidae (常见为龙虱属Cyhister) 7(6)后足细长,无刷状长缘毛;后足基节成平板状(图C),盖住大部腹部………………………………沼梭科Haliplidae  相似文献   

8.
介绍一种水产资源——蝲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蝲蛄(crayfish)隶属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螯虾亚目(Astacidea)。由于它头胸甲较大,螯足粗壮,而腹部相对短小,壳稍厚而肉较少,与水产品中知名的虾、蟹相比则较为逊色,因此在我国从不把蝲蛄作为渔业资源看  相似文献   

9.
雪足按蚊Anopheles nivipes(Theobald),1903隶属于环斑按蚊种团,曾被视为菲律宾按蚊的问种异名。Reid(1967,1968)和Klein等(1984)研究证明是两个独立种。作者从海南岛的成蚊和幼虫标本中发现有雪足按蚊,该蚊种为我国新记录。雪足按蚊成蚊和幼虫与近缘种非律宾按蚊和An.pallidus形态特征很近似,其主要鉴别特征如下表:表雪足按蚊与近缘种主要鉴别特征特征雪足按蚊菲律宾按蚊An.pallidus成蚊Ⅴ1分脉前黑斑较长,伸达或超过前缘脉的肩黑斑末端短,与前缘脉的等长或稍长常有变异Ⅴ3端部黑斑较长,为其附近缘缨长的2倍较长,约为附近缘缨长的2倍较…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东亚飞蝗骨骼肌肉系统研究的第二部分,详细记述和讨论胸部的骨骼及肌肉,包括足及翅;并且与非洲飞蝗( Locusta migratoria migratorioides (Reiche et Fairmaire))、卡罗来纳蝗( Dissosteiracarolina (Linnaeus))及沙漠蝗( Schistocera gregaria (Forskal))等作了比较。根据第五龄蝗蝻翅芽的气管分布及成虫翅脉基端与翅关节片的关联,我们对于前、后翅的肘脉及臀脉等作了探讨。我们看到有六对肌肉为以往有关蝗虫解剖的文献中所没有报导过。它们是:前足基节前旋肌(77)、前足转节腹提肌(83)、中足转节第二背提肌(117)、中足转节前腹提肌(118)、中足转节后腹提肌(119)、后足转节背缘后提肌(150)。我俩认为前足基节前旋肌的发现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这一肌肉对于前足的活动是非常重要的。胸部肌肉的总数是103对,其中38对属于前胸,35对属于中胸,和30对属于后胸。文章的最后部分讨论了16对肌肉,其中9对属于中胸和7对属于后胸。作者将这些肌肉统称为初羽肌,因为这些肌肉仅出现于各龄蝗蝻及初羽化的成虫,而在成虫的发育过程中很快消失。  相似文献   

11.
<正> 笔者1986年观察蝈蝈(螽斯科的一种,学名未订)生活习性时,发现了1头2龄雌若虫,在形态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昆虫正常的足是由基节、腿节、胫节、附节所组成。而这头畸形昆虫的2个前足各有2个胫节。2个后足在腿节后的胫节部分又分成2个弯曲部分,好似各有2个胫节,其相连处关节活动自如(见照片)。其前后足各节长度如下表。前足胫节_2上的刺比正常的蝈蝈大得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不同强化饵料对匙吻鲟(Polyodon spathala)仔鱼生长和发育的影响,实验采用蛋黄或鱼油强化卤虫无节幼体或桡足幼体为饵料的共6个实验组,即未强化卤虫组、蛋黄强化卤虫组、鱼油强化卤虫组和未强化桡足幼体组、蛋黄强化桡足幼体组、鱼油强化桡足幼体组,对匙吻鲟仔鱼开口驯化14 d,动态监测和统计不同饵料组匙吻鲟仔鱼的生长和存活情况,并对消化酶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体重、体长、日增重和存活率4个指标,均为桡足幼体组显著高于卤虫组(P0.05),尤其在存活率方面,鱼油强化卤虫组不足50%,而未强化桡足幼体组最高可达86.59%;不同饵料组生长模式方程都获得较好的拟合,从体重和体长生长曲线看,桡足幼体组从饲喂8天起体长和体重进入快速生长期,而卤虫组生长一直相对缓慢;胃蛋白酶活性在未强化桡足幼体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不同饵料组对仔鱼的淀粉酶活性无显著性影响。结果表明,在匙吻鲟仔鱼开口期以桡足幼体开口饵料驯化效果较好,特别是未强化桡足幼体组仔鱼的存活率高,鱼油强化桡足幼体组仔鱼生长速度较快,而以卤虫饲喂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3.
胎盘心足螺Cardiapoda placenta(Lesson,1830)属于中国海洋浮游软体动物的少见种,《中国海洋生物种类与分布(增订版)》和《中国海洋生物名录》均未见收录。2005年7月14日在台湾海峡南部采得一个雄性胎盘心足螺标本,现对其外部形态特征进行详细的描述,并拍摄照片以资对照,文中还讨论了胎盘心足螺与长尾心足螺C.richardi Vayssiere,1903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同足亚纲Tuzoia在华南的初次发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潘江 《古生物学报》1957,(4):523-526
在中国已发现的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化石有三叶虫纲(Trilobita)、昆虫纲(Insecta)和甲壳纲(Crustacea)。在华南甲壳纲中已发现的有介形虫亚纲(Ostraco-da)、古介形虫亚纲(Archaeostracoda)和鳃足亚纲(Branchiopoda)。其它,如Xeno-poda、蔓足亚纲(Cirripedia)以及本文所描述的同足亚纲(Homopoda)还未见到正式的报导。至于同足亚纲仅在我国東北烟台附近的中寒武纪地层内发现过,与三叶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拇长屈肌腱(FHL)病变的超声特点及二者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因足部疼痛于我院就诊的60例(120足)RA患者资料。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查拇长屈肌腱,根据超声探查拇长屈肌腱病变情况的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肌腱完整组(A组,45足),肌腱周围炎症组(B组,49足),肌腱断裂组(C组,26足)。对拇长屈肌腱病变的特点及部位进行描述,并将拇长屈肌腱病变严重程度与患者年龄及病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45足肌腱完整,49足出现不同部位的肌腱周围炎症(内踝转折处17足,henrry’s结节处11足,第一跖趾关节跖侧21足),26足发生肌腱断裂(9足发生于内踝转折处,17足发生于跖趾关节跖侧)。肌腱病变的发生率71%。A组平均年龄49.9±9.2岁,病程4.7±2.6年;B组平均年龄56.2±9.2岁,病程16.2±7.4年;C组平均年龄54.7±8.0岁,病程20.9±4.4年。三组间上述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拇长屈肌腱是类风湿关节炎足部结构的常见受累部位,其病变多发生于内踝转折处,henrry's结节处及第一跖趾关节跖侧,但henrry’s结节处的断裂少见。在对类风湿关节炎平足患者进行肌腱转位手术时,应充分考量拇长屈肌腱的病变。  相似文献   

16.
毛茛科鸭跖花属的核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毛茛科鸭(足石)花属Oxygraphis Bunge 3种植物的核形态。其间期核均为复杂中央染色微粒型,前期染色体为中间型,染色体基数为x=8。脱萼鸭(足石)花O.delavayi的染色体明显大于鸭(足石)花O.glacialis和细叶鸭(足石)花O.tenuifolia的染色体。结果支持鸭(足石)花属是毛茛科毛茛亚族subtrib.Ranunculinae的一个自然成员以及脱萼鸭跖花可能是该属的原始种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简述Claraia tumida(Patte)的研究历史,依据共模标本再度描述研究其右壳的足丝凹口特征。《中国的瓣鳃类化石》一书中曾描述的本种的半轮状"足丝凹口",实际上是完全依照裂缝或破口的痕迹修剪而成,与真正的足丝凹口并无关系。这一虚假的"足丝凹口"近年来曾被广泛引用,企图借以证明本种和克氏蛤属也发育了Claraioides型足丝凹口。凡是由这个虚假的"足丝凹口"派生而来的观点和推论都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8.
裸肉足虫作为联结微生物和大中型土壤动物的重要环节, 在土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探明裸肉足虫群落沿海拔梯度的分布特征及其主要驱动因子, 作者在长白山北坡选择不同海拔梯度(700 m、1,000 m、1,300 m、1,600 m、1,900 m和2,200 m), 采用最大可能数法对裸肉足虫进行了培养计数, 并采用平板培养、标记、分离再培养的方法进行了分类鉴定, 分析比较了不同海拔梯度裸肉足虫的群落组成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 长白山北坡裸肉足虫物种丰富, 不同海拔梯度裸肉足虫丰富度指数存在显著差异, 且与土壤酸碱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林分较为单一的岳桦(Betula ermanii)林带(1,900 m)裸肉足虫丰富度最低, 位于植被交错带的针阔混交林带(1,000 m)裸肉足虫丰富度最大,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不同海拔梯度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但变化趋势与丰富度一致。聚类分析结果显示, 1,300 m、1,600 m和1,900 m海拔带以及700 m和2,200 m海拔带裸肉足虫群落组成较为相似。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显示, 裸肉足虫群落组成和结构主要受土壤酸碱度、铵态氮以及碳氮比的影响, 而海拔和土壤含水量对其没有显著影响。综上, 裸肉足虫群落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增加并未呈现递减或单峰的变化趋势, 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是驱动裸肉足虫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 此外, 地上植被也可能通过凋落物和根系分泌物间接影响裸肉足虫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肌足蛋白(myopodin)是新近发现的突足蛋白(synaptopodin)家族的第二个成员。除了突足蛋白外,它和其他已知的蛋白质没有明显的同源关系。肌足蛋白可以直接与肌动蛋白相互作用,因此它也是一种结构蛋白。研究发现,肌足蛋白在细胞中的分布受到细胞分化及胁迫的调控,并且它在细胞核中的定位对抑制膀胱癌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发现肌足蛋白基因在细胞中的部分或全部缺失与前列腺癌的发生有关,因此它也有可能作为前列腺癌的临床检测标记。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中华稻蝗形态特征与地理特征的关系,选取中华稻蝗体长(LB)、头长(LH)、前胸背板长(LP)、前胸背板宽(WP)、前胸背板侧片长(LLP)、前胸背板侧片高(HLP)、前翅长(LEL)、后足股节长(LF)、后足股节宽(WF)和后足胫节长(LT)等10个性状,采用电子游标卡尺测量其长度进行比较,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体长方差分析、各个性状在不同种群间的多重方差分析以及各性状间与海拔高度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9个中华稻蝗种群分为南方组、北方组及一个过渡种群,雌雄虫中北方种群的体长均明显小于南方种群;各性状测量值呈现出随纬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10个性状中除前胸背板长、前翅长、后足股节长和后足胫节长与海拔高度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之外,其余性状均与海拔高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结果表明,秦岭的分隔是造成南北方种群形态特征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体型较大、后腿股节较宽的中华稻蝗更有利于在高海拔环境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