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7和2018年每年的4至8月在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人工巢箱中黑冠山雀(Periparus rubidiventris)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共悬挂100个巢箱,两年共计招引到15巢黑冠山雀。此外,还记录到4个自然巢,分别位于干枯的糙皮桦(Betula utilise)树洞(1巢)、土坡的缝隙(1巢)和路边水泥护坡的出水管中(2巢)。黑冠山雀雌雄亲鸟共同筑巢,巢内壁为兽毛夹杂少量绒羽,外壁为草茎须根和苔藓。5月中下旬为黑冠山雀的产卵高峰期,清晨产卵,日产1枚,产下最后1枚卵后开始孵卵。平均窝卵数为6枚(4 ~ 7 枚,n = 15),平均卵重(1.12 ± 0.02)g,卵长径(15.30 ± 0.10)mm,卵短径(12.09 ± 0.11)mm(n = 86)。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卵期为15 d(14 ~ 16 d,n = 5)。产卵期,雌鸟离巢时有用巢材盖卵的行为,开始孵卵后则不再盖卵。双亲共同育雏,育雏期为16 d和17 d(n = 2)。所记录的18巢黑冠山雀的繁殖成功率为83.3%,人工巢箱(15巢)中繁殖成功率为86.7%,巢捕食者主要为鼠类。  相似文献   

2.
2004年5月~2005年7月,在湖北省兴山县龙门河村,对灰林(Saxicola ferrea)的繁殖习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灰林在湖北兴山龙门河地区的繁殖时间为4月中旬至7月下旬。主要在农田边、公路旁、河岸边、山间小路旁等山坡草丛中营巢,巢址选择在牲畜较少光顾的、较陡的土坡上,上方往往有茅草等遮挡,较为隐蔽。筑巢工作全部由雌鸟承担,一般需要5~7 d即可完成。雌鸟每天产一枚卵,产卵时间一般在清晨。窝卵数5枚(n=15),第4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化,孵卵工作全部由雌鸟承担。雌鸟的孵卵行为有明显的节律性。孵化期13~14 d。雏鸟晚成性,雌雄共同育雏,育雏期12~13 d。雏鸟离巢前体重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红角鸮(Otus scops)的繁殖状态,2009年5~8月,在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直接观察法对红角鸮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观察的4个巢址全部是以柳树为主干的树洞巢,巢内铺垫物较少或无铺垫,巢距地面的平均高度为91.3cm,巢内径平均为13.5cm,巢外径平均为15.0cm,巢深平均32.0cm(n=4)。平均窝卵数为3.75,对其中一窝进行测量,4枚卵平均量度是28.9mm×24.6mm,重量9.5g。雏鸟孵出后,雌性亲鸟承担主要育雏任务,雄性亲鸟日间停歇于离巢不远的树上负责警戒工作,夜间与雌鸟共同哺育雏鸟。小型鼬科动物的捕食可能是干扰红角鸮繁殖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灰头麦鸡Vanellus cinereus在江西吉安地区是夏候鸟.2010 ~2011年对当地灰头麦鸡的繁殖生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当地灰头麦鸡最早2月20日迁入,最晚9月17日迁离,居留时间约为7个月;3月初开始产卵,平均窝卵数3.8枚(n=14),平均卵大小48.0 mm×34.5 mm,平均卵重28.8 g(n =38);产满窝卵后即开始孵卵,孵卵由雌雄鸟共同承担;孵卵期为28 ~31 d;孵化率为90.15%.  相似文献   

5.
纵纹腹小鸮繁殖生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2-1991年的3月到9月,在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对纵纹腹小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繁殖前(3月)种群密度为0.100(只/km),繁殖后(8月)为0.118。4月初产卵,窝卵数3-5枚,孵化期22天左右,巢内、巢外育雏抚幼35-40天,食物以鼠类为主。  相似文献   

6.
人工巢箱条件下白眉姬鹟的繁殖参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2006年,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的次生林中,对人工巢箱条件下白眉姬鹟(Ficedulazanthopygia)的繁殖参数开展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巢箱中自眉姬鹟的窝卵数为5~7枚,平均6.0枚;卵重平均为1.6 g.卵大小平均为17.0 mm×13.1 mm.孵化期平均为13.1 d,每巢平均出雏5.4只,育雏期平均为12.8 d,每巢平均出飞雏鸟5.3只.白眉姬鹟的营巢成功率为70.0%,繁殖成功率为81.3%.  相似文献   

7.
2003年3月~2004年5月在四川省南充市区的校园和公园内对红头长尾山雀(Aegithalosconcinnus)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头长尾山雀在2月上旬开始求偶、配对。2月中旬开始营巢,巢多筑于圆柏、凤尾竹等上,营巢期10~11 d,影响巢址选择主要因素6种。3月初产卵,窝卵数(5.17±0.41)枚;轮流昼夜孵卵,孵卵期为14~15 d;育雏高峰期每日9:00~10:00、16:00~17:00时,育雏期为14 d。从孵卵开始到育雏结束,其中3个巢均有一个帮手,与生殖鸟轮流孵卵和育雏。  相似文献   

8.
1987—1989年在太原市南郊区,灰椋鸟(Sturnuscineraceus)种群密度在繁殖前为5.34只/公顷,繁殖后为17.11只/公顷,鸟巢密度为0.7只/公顷。4月中旬产卵,窝卵数4—9枚,孵卵期13—15天,巢内育雏期13—14天,巢外5—7天。  相似文献   

9.
1998~2000年4~9月,对芦芽山自然保护区灰头的繁殖生态进行了考察.该鸟每年4月11日~14日迁来,居留期150~151天,5月下旬进入繁殖盛期.营巢期5~6天,窝卵数4~5枚,孵卵期11~12天,孵化率77.8%,离巢率85.7%,巢内育雏8~9天,巢外育雏6~7天.  相似文献   

10.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灰头Wu的繁殖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2000年4-9月,对芦芽山自然保护区灰头Wu的繁殖生态进行了考察。该鸟每年4月11日-14日迁来,居留期150-151天,5月下旬进入繁殖盛期。营巢期5-6天,窝卵数4-5枚,孵卵期11-12天,孵化率77.8%,离巢率85.7%,巢内育雏8-9天,巢外育雏6-7天。  相似文献   

11.
2007~2009年每年5~7月对四川省绵阳地区黑卷尾Dicrurus macrocercus的繁殖生态进行了观察.结果 表明,在绵阳,黑卷尾5月初迁入,5月中旬开始筑巢,巢深(6.73±1.41)cm、巢位高(6.38±1.27)m,巢内径为(9.88±1.54) cm,外径为(12.87±2.75) cm;5月底6月初产卵, 窝卵数多为3~5枚,平均卵重4.61 g,平均卵长径24.4 mm,平均卵短径17.4 mm;孵卵期(16±1) d,育雏期15~17 d,在幼鸟8~12日龄亲鸟育雏频次最高,平均为(8.23±2.13) 次/d.  相似文献   

12.
关于领角鸮(Otus bakkamoena)的繁殖习性资料,国内未见专题论述。1986年4—6月,作者在山东省徂徕山对其繁殖习性做了系统观察。1990年4—6月又在泰山做了补充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巢窝 领角鸮繁殖期不自行营巢,产卵于石墙洞和树洞内。1986年在徂徕山观察到一窝,产卵于大口井之石壁洞内。井口直径48.9cm,井周石壁厚1.6m。洞口距水面0.8m,距石壁上缘2.4m。洞口纵径65cm,横径64cm,洞深96cm。卵周无铺垫物。此处原系白鹡鸽(Motacilla alba)的巢,已产卵6枚。4月下旬被领角鸮侵占,但未损其巢,卵。1990年在泰山见到一窝,产卵于胸围13.9m古老银杏树(Ginkgo biloba)洞内。有两个洞口南向者口径9×15(cm),朝西向者28×10.5(cm),洞深31.2cm。  相似文献   

13.
2009~2010年对江西省吉安地区乌鸫Turdus merula的繁殖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当地乌鸫的营巢时间在3月9日至16日,产卵时间是3月18日至26日,平均窝卵数5.14(4~6)枚(n=14),平均卵大小29.71 mm×21.16 mm,平均卵重6.63 g(n=71).孵卵和暖巢主要由雌鸟承担,但雄鸟也有暖巢行为,孵化率为65.83%,育雏期13~15 d,离巢率高达100%.与高海拔的乌鸫相比,当地乌鸫产大窝小卵,这一特征保证了大窝雏数和高离巢率,繁殖对策属于r-选择.  相似文献   

14.
2011年3—6月,通过悬挂巢箱人工招引丝光椋鸟(Sturnus sericeus)及同域分布下的灰椋鸟(Sturnus cineraceus),并对其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研究。共设置椋鸟式巢箱40个,其中椋鸟的入住率是84.6%,营巢成功率是51.5%,利用摄像机对其中3巢丝光椋鸟与3巢灰椋鸟进行了系统的繁殖行为观察。结果显示:丝光椋鸟窝卵数为6~7枚,灰椋鸟窝卵数5~7枚,后者的卵显著大于前者;丝光椋鸟的育雏期(20d)较灰椋鸟(16d)长,且亲鸟的递食率明显较高;育雏期丝光椋鸟亲鸟的警戒频次也明显高于灰椋鸟。因此,相比于灰椋鸟,丝光椋鸟具有更完善的育雏行为机制。另外,本文还首次报道了丝光椋鸟的种内巢寄生现象。  相似文献   

15.
1998~ 2 0 0 0年 4~ 9月 ,对芦芽山自然保护区灰头的繁殖生态进行了考察。该鸟每年 4月 11日~ 14日迁来 ,居留期 15 0~ 15 1天 ,5月下旬进入繁殖盛期。营巢期 5~ 6天 ,窝卵数 4~ 5枚 ,孵卵期 11~ 12天 ,孵化率77 8%,离巢率 85 7%,巢内育雏 8~ 9天 ,巢外育雏 6~ 7天。  相似文献   

16.
灰腹噪鹛(Garrulax henrici)是中国的特有鸟种,也是噪鹛属中繁殖行为研究较少的物种之一。2016年4—7月,在西藏林芝西藏农牧学院内进行了灰腹噪鹛的繁殖生态研究,采用瞬时扫描法观察其求偶期日行为节律,用红外相机监测孵卵期3巢和育雏期2巢灰腹噪鹛的行为。结果表明:灰腹噪鹛4月中旬开始产卵,窝卵数2~3枚,卵长径29.6±0.4mm,短径20.3±0.17 mm,卵重6.66±0.12 g;灰腹噪鹛75.0%的巢树为针叶树,12.5%为阔叶树,8.3%为灌木,4.2%为禾本科;灰腹噪鹛营巢成功率为86.7%,孵化成功率为60%,繁殖成功率为43.3%,影响其繁殖成功率的因素是人为干扰和天敌捕食;求偶期灰腹噪鹛觅食行为占总时间的32.03%,移动占29.27%,上午觅食、移动及鸣唱行为达到高峰,下午休憩行为偏多;孵卵期的主要行为是卧巢孵卵,占总时间的85.31%,翻卵占5.02%;育雏期亲鸟理巢行为占39.74%,卧巢占35.92%,喂食频率平均为2.95次·h-1,灰腹噪鹛单亲喂食频次多于双亲共同喂食。  相似文献   

17.
白顶溪鸽Chaimarrornis leucoce phalus每年4—8月繁殖,一年可繁殖2窝。每窝产卵2—4枚,孵卵由雌性承担,孵化期14天。雌、雄共同育雏,育雏期15—16天。  相似文献   

18.
荒漠伯劳的繁殖及雏鸟生长发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范喜顺 《动物学杂志》2008,43(4):118-121
2006~2007年对新疆石河子市荒漠伯劳(Lanius isabellinus phoenicuroides)的巢、卵及雏鸟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荒漠伯劳窝卵数平均5.67枚,孵卵期17 d,育雏期15 d.育雏主要由雌鸟担任.采用Logistic方程对雏鸟发育过程中主要生长指标的生长方程进行了曲线拟合,相关指标生长方程的拟合度均在0.99以上.  相似文献   

19.
灰喜鹊繁殖习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2~2004年在山西历山保护区对灰喜鹊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鸟在我区为留鸟,营巢始于4月下旬,5月中旬产卵,窝卵数4-7枚,孵卵期17-18天,育雏期18~20天。食物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占88.96%,植物性食物占11.04%。  相似文献   

20.
纵纹腹小鸮的繁殖生态学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雷富民 《生态学报》1994,14(2):205-208
本文报道了纵纹腹小(Athenenoctuaplunipes)的繁殖和生活习性等,繁殖期雌雄成对活动。巢位于陡峭悬崖壁的土洞或裂缝里,内无巢材.雌鸟产卵于洞内松软的沙土上。每窝产5一6枚卵,由雌鸟孵化.卵化率平均92.7%,幼鸟成活率58.3%.雌雄共同育雏,育雏期39d.繁殖期食物以鼠和甲壳类昆虫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