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居民生态认知的非使用价值支付意愿空间分异研究——以三江平原湿地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WTP距离衰减性研究基础上,将菲什拜因理论与条件价值法相结合,假设个人对于物品的认知在空间上并不是均衡分布的,不同空间内的受访者的支付意愿存在差异,以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为应用对象,将样本分为核心区、辐射区、外围区,采用双边界二分式CVM,探讨受访者对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支付意愿水平及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建立基于居民生态认知的支付意愿空间分异模型。计算得到核心区、辐射区、外围区居民平均支付意愿分别为142.23元人-1a-1、105.01元人-1a-1、77.62元/人,总体呈递减趋势,验证了距离、认知和WTP之间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空间视角将居民的认知程度纳入支付意愿的计算,能提高CVM在环境价值评估应用中的有效性及可靠性。研究结论将为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武汉市典型城市湖泊湿地资源非使用价值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城市湖泊湿地资源的非使用价值评价,不仅可为建立区域生态账户提供基础数据,还可促进政府加大城市湖泊湿地保护与治理投资力度。以武汉市典型城市湖泊为研究对象,基于条件价值评估法对城市湖泊湿地资源的非使用价值进行了货币化计量。结果表明,88.2%受访者认为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的非使用价值很重要,但41.2%受访者对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的环境质量变化情况不了解:受访者认为湖泊湿地非使用价值3种组分的重要性程度顺序为存在价值遗产价值选择价值。受访者对武汉市典型城市湖泊严东湖、东湖、紫阳湖的支付意愿率分别为70.8%、70.1%、56.9%,人均支付意愿值分别为48.4元·a-1、49.6元·a-1、44.0元·a-1,非使用价值分别为2.84×108元·a-1、2.88×108元·a-1、2.07×108元·a-1,呈现出半自然湖泊自然湖泊人工湖泊的趋势。受访者年龄、年收入、文化程度对支付意愿有显著影响,而性别、职业、职称对支付意愿无显著影响;受访者年收入、文化程度、职称对支付值有显著影响,而性别、年龄、职业对支付值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湿地生态系统非使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使用价值是生态系统的内在属性,科学合理地评价该价值对生态资源管理和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条件价值法(CVM法),通过调查北京市居民的支付意愿,定量评估北京市湿地生态系统的非使用价值.采用分区方式,根据分区的人口数确定发放调查问卷的数量,于2008年10月分别在城区和郊区随机发放600份和300份调查问卷.采用修正的单纯随机抽样统计分析模型,提出以家庭作为抽样统计单位的思想,分别对两分区反馈回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北京市湿地生态系统非使用价值的评估总值为每年2.65亿元,其中城区为每年1.99亿元,郊区为每年0.66亿元.分析社会特征与支付意愿和WTP值的相关性得出:教育程度和年龄是影响支付意愿和WTP值的主要因素;月收入在城区样本中对支付意愿和WTP值的影响很小,而在郊区样本中的影响则相当显著;性别对支付意愿和WTP值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正确评估海涂湿地生态服务价值有助于加强人们保护海涂湿地的意识,为海涂湿地围垦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视价格"便宜"、"适中"和"昂贵"为模糊集,基于CVM法区间型数据建立了传统模糊统计模型、赋权模糊统计模型和三相划分模型,并以此评价了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单位面积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显示:3种方法得到的单价分别为10.28、10.38、9.76元m~(-2)a~(-1),三者一致程度较高,与国内沿海湿地价值比较接近。分析了"生态价值"概念客观上的"模糊性"引致模糊数学模型的合理性;采用"橄榄球"式赋权建立赋权模糊统计模型以克服传统模糊统计模型中对区间数据均匀赋权的不合理性,结果在隶属度函数的光滑性和拟合度上好于后者;第三,三相划分模型拟合出3个模糊集的隶属度函数,可以比较相同价格在不同模糊集中隶属度差异。建立的模型对于基于CVM法的生态资源价值评估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承载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湿地水资源、土地资源、水环境、生物资源等多方面入手,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采用分级评价方法,建立分级评价指标和承载模式,评价了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弹性度、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和承载压力度。利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层次分析技术确定承载模型的权重,计算得出的排序权值具有结果稳定、计算精度高的特点。应用到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承载力的综合评价中,结果表明整个三江平原大部分生态系统处于中稳、较高承载、中低压区。这说明三江平原生态承载能力比较高,人口压力不大,但要进一步提高生态承载能力,则需改善沼泽湿地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基于水文与土地覆盖的三江平原湿地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RS为数据源,GIS为数据处理和分析平台,在获得三江平原2005年土地覆盖数据和相对土壤湿度数据的基础上,确定了三江平原受保护的区域与适合进行湿地恢复的区域,再引入临近度准则、斑块面积准则,构建湿地恢复地点选择模型,分析了三江平原湿地恢复的潜力等级,依照恢复潜力的大小来确定湿地恢复的空间位置以及先后顺序。结果表明,耕地是现有湿地恢复区的主要来源,尤其是相对土壤湿度高的耕地。一级恢复区的面积为529261 hm2,占三江平原总面积的4.86%,该区域一般地势低洼,水分供应充足,恢复成湿地的潜力最大,是近期实施湿地恢复的区域;二级恢复区的面积为73724 hm2,占三江平原总面积的0.68%,该区域具有较大的斑块面积,且距离现有的湿地或水域不远,如果恢复成湿地,对于进一步增加湿地斑块之间的连通性、减少栖息地破碎化,将有很大贡献,可以作为中远期实施湿地恢复的区域;三级恢复区在整个研究区范围内都有分布,占三江平原总面积的21.11%,考虑到三江平原作为中国商品粮豆基地的重要性,以及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该区域为目前不需要进行湿地恢复。 相似文献
7.
野生物种资源的价值评估是保护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也是物种保护、生态补偿以及TEEB行动计划的理论基础和依据。运用条件价值法(CVM)对珍稀濒危鸟类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进行非使用价值评估。研究共回收有效样本503份,其中70.97%有支付意愿,通过平均值法和中位值法估算得出我国城镇人口对褐马鸡的人均支付意愿为28.39—36.88元/a,由此得到褐马鸡的非使用价值在21.89×10~9—28.44×10~9元/a之间。通过建立Logit计量经济模型对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得到受访者对褐马鸡的了解程度、见过褐马鸡次数、受教育程度及收入水平等因素对支付意愿具有正的影响,其中了解程度的影响最大,而年龄对支付意愿具有负的影响。除此以外,评估的范围、支付意愿的单位以及总样本的设定也会直接影响物种价值评估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的特点及其合理开发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江平原位于我国的东北角。北邻黑龙江南抵兴凯湖,东起乌苏里江,西到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按流域在,面积计算,土地总面积为1.088 相似文献
9.
基于CVM的太湖湿地生态功能恢复居民支付能力与支付意愿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CVM)法定量评估湿地生态功能修复保护非使用价值,力图探讨支付能力与支付意愿的相关机理.研究结果显示:(1)支付意愿调研综合置信度为2.652,处于可信程度较高的范畴,3个调研区的集中度均呈现不规则偏正态分布,WTP中位数与平均数重现性良好,中支付区域集中度达86%,符合经济学原理,说明WTP结果可信度较高.(2)公务员、教师、律师、高薪企业工人、部分高收入农民、军人支付意愿较高,两者的相关性高达0.937以上.(3)按CVM法计算,当地居民对世行工程的平均支付意愿为户均支付19.19元/月,产生区域支付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不同区域随机被访者职业构成和收入构成存在差异.(4)在估算湿地生态功能恢复项目支付意愿时CVM法是可靠的基本方法,支付能力是支付意愿的重要制约因素,中等支付能力者支付金额最高,支付能力与支付意愿之间存在不仅仅是正相关而是复杂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0.
三江平原湿地典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以三江平原分布最广的毛果苔草(Carex lasiocarpa)群落和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2个群落的植物物种及其组成特征。结果表明,毛果苔草群落以毛果苔草为优势种,以漂筏苔草(C.pseudocuraica)为亚优势种,二者的重要值之和为56.4%;小叶章群落以小叶章为优势种,其重要值为50.8%。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毛果苔草群落和小叶章群落的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有较大波动,且H与J呈显著正相关,与D呈显著负相关,与S无显著相关关系;毛果苔草群落的H、D、J和S均高于小叶章群落,但差异不显著;2群落的相似性指数为46.5%,表明二者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条件价值法评估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的可靠性检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CVM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检验在CVM研究中占据愈来愈重要的地位,国内目前该方向的研究还是空白。本文结合武夷山景区非使用价值CVM案例研究,对CVM可靠性作一些探索。案例CVM的研究结果表明:武夷山景区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32.42×108元/a(2006年价格),人均保护支付意愿16.42元/(人.a)。以全国环评工程师为目标人群,相隔半年进行了可靠性检验。PC1、PC2样本数及地域分布基本一致,可靠性检验结果表明:①样本的性别、年龄、经济收入、对旅游的热爱程度、对武夷山景区的偏爱程度及对武夷山的熟悉程度等社会经济特征与相对应的是否具有支付意愿(正WTP率)的相关性分析比照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在中国环评工程师这一特殊的目标人群中,男性、到过武夷山景区特别是近期有计划去武夷山者、对武夷山较为熟悉者对于武夷山景区非使用价值通常具有较明显的支付意愿。②样本社会经济特征对支付意愿额度的影响相关性的重现性较好,在环评工程师中具有正支付意愿这-特定目标人群中,其支付额度具有较大的随机性,与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对旅游的热爱程度、对武夷山的偏爱程度及熟悉程度均不存在显著性相关,但与收入水平呈弱相关。③WTP中位数与平均数重现性良好。PC1、PC2的中位数相差1.58元(RMB),误差很小。通过本次可靠性检验,武夷山景区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CVM调查结果可靠性得到了保证。 相似文献
12.
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生态系统硫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分室模型研究了硫在大气-土壤-植物系统各分室中的分布及循环过程。结果表明,在植物-土壤系统内,土壤是主要的贮存库和流通介质,有97.78%的硫贮存在土壤中,且主要以有机硫的形态存在,2.22%的硫贮存在植物中。在植物亚系统中,根是主要的贮库,79.60%的硫贮存在根中。湿地植物地上部分吸收的总S量为0.75gS/m^2;向地下再转移的总S量为0.24gS/m^2,向枯落物S库转移的总S量为0.51gS/m^2;根吸收的总S量为3.76gS/m^2;根向土壤S库转移的总S量为3.07gS/m^2;现存枯落物中的总S量为0.75gS/m^2;枯落物向土壤S库的转移量最低为0.52gS/m^2·a。输入和输出过程的研究表明,小叶章湿地生态系统在生长季(5-9月份)向大气排放H2S的量为1.42mgS/m^2,从大气吸收COS的量为1.83mgS/m^2;通过大气降水输入到生态系统中的硫为4.85mgS/m^2,其差值为5.26mgS/m^2,这表明硫在小叶章湿地生态系统中处于累积状态,湿地存在潜在的酸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农田开垦对三江平原湿地土壤种子库影响及湿地恢复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子库是湿地植被恢复的重要途径之一,不同时期的耕作土壤中残留的种子对开垦湿地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温室萌发法在两种水分条件下对三江平原天然湿地、不同开垦年限湿地种子库结构和规模进行了研究,以了解不同开垦年限湿地种子库特征及其在湿地植被恢复中的潜力.本次实验共萌发物种50种,随着开垦年限增加,萌发物种逐渐减少,天然湿地、开垦1年、3年、10年、20年的湿地分别为34种、31种、21种、21种和8种,萌发物种数与种子库规模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F1=8.32,F2=5.946,P<0.001).种子库密度以天然湿地和开垦1年湿地最大,分别为7624粒/m2,9836粒/m2.随着开垦年限增加,种子库规模逐渐减小,开垦3年、10年种子库密度为4336粒/m2,4872粒/m2.开垦20 a后,显著减少为432粒/m2.湿润条件下萌发物种数及种子密度显著高于淹水处理,种子库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0-5 cm土层种子库规模显著高于5-10 cm.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作为该地区优势物种,由最初的1192粒/m2,经过20 a开垦后在种子库中消失.研究表明,在一定的开垦年限范围内,开垦湿地土壤中仍然保留大量的湿地物种种子,在湿地恢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达赉湖自然保护区为例,使用条件价值法对达赉湖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非使用价值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在虚拟情景和真实情景下被调查者支付意愿的差别。采用实地调研方式,进行支付意愿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551份。同时,引入8个变量,并采用logit模型分别在虚拟和真实情景下建立各变量和支付意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在真实情景下被调查者的支付意愿(47元/a)要小于虚拟情景下的支付意愿(59元/a),可见,在虚拟情景下评估结果会夸大被调查者的支付意愿。(2)达赉湖自然保护区2010年生态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从4634×104元/a到12765×104元/a。该值仅是根据呼伦贝尔市人口来估计的支付意愿值,其总价值是有限的。但如果用全国总人口进行估计,其内在价值将成倍增加。研究表明:对于达赉湖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不仅从生态学角度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它对人类也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对其资源无序的开发既会降低达赉湖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质量也会减少其经济价值。研究结果使得达赉湖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和保护的价值对比成为可能,并为该保护区制定保护管理策略提供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三江平原孤立湿地景观空间结构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近几十年来三江平原大片连续湿地逐渐破碎化,形成了大量孤立湿地。湿地景观格局分析已成为湿地生态和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热点,因此以三江平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GIS技术和景观指数模型,在60m分析粒度下,对三江平原孤立湿地景观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中南部孤立湿地的斑块数量较多,而中东部孤立湿地的斑块面积较大,且孤立湿地斑块之间的邻近程度和连接度较高,三江、洪河自然保护区及研究区西部孤立湿地斑块的形状较复杂;2随着湿地斑块数量的递减,非孤立湿地在景观连接中起到的作用逐渐增加,孤立湿地在景观连接中起到的作用逐渐减小,但面积相对较大的孤立湿地斑块重要值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在景观连接中起着重要作用;3三江平原孤立湿地景观空间结构是地形地貌、农业开发活动、国家政策等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应加强对孤立湿地的保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