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亚致死剂量对舞毒蛾幼虫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翠  马可 《昆虫学报》1993,36(3):272-276
用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亚致死剂量1.3X104-1.3X106多角体/毫升对舞毒蛾(Lymantri dispar)五龄雌雄幼虫分别进行感染后发现,除获得死亡率的不同外,存活个体化蛹数及雌雄比例亦发生变化。雌雄比例倾向于雄性。电镜照片显示在雌性幼虫中被侵染的组织包括脂肪、气管基底膜、腹神经节、胸腺、卵巢及大脑,而胸腺、卵巢和大脑被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的报道很少。使用免疫金颗粒标记技术测得细胞核中的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与其抗体间具有强烈的亲和性。  相似文献   

2.
《环境昆虫学报》2014,(5):853-859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亚洲型舞毒蛾末龄幼虫口器的下颚和下唇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下颚和下唇须上共存在5种感器和1种角质齿,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钟形感器和刺状角质齿,其中毛形感器最发达。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一组酸性氯仿甲醇溶剂体系和碱性较强的硅胶薄板,经单向薄层色谱能将制备脂质体用的大豆磷脂多种磷脂组分很好地分开。在同一色谱条件下用标准磷脂进行检测,用薄层扫描进行定量,从而解决了只用微量样品(约30微克)即可直接对多种磷脂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鲁艺芳  严俊鑫  李霜雯  严善春 《生态学报》2013,33(22):7125-7131
为了探讨舞毒蛾对光照环境变化引起的落叶松抗性的变化是如何响应的,分析了不同光照强度处理的兴安落叶松对舞毒蛾幼虫生长发育状况和生理指标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取食50%和25%光照强度下生长的落叶松后,舞毒蛾幼虫平均体重、蛹重、化蛹率和羽化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幼虫体内保护酶SOD、POD、CAT和解毒酶ACP、AKP、CarE、GSTs、MFO活性与对照组(100% 光照)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且除CAT外在50%光照强度下降低最为显著(P<0.05);4龄和5龄幼虫取食同一光强处理的落叶松后,SOD、POD、CarE、GSTs和MFO活性5龄显著低于4龄(P<0.05),ACP和AKP活性5龄却显著高于4龄(P<0.05),表明昆虫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启用不同的排毒酶系。光照差异对取食人工饲料的舞毒蛾生长发育和排毒代谢酶活性均没有显著影响,说明舞毒蛾生长发育和酶活性的变化是因寄主植物抗性的影响而非光照强度的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采取适当的营林措施调节林分内的光照条件,可以提高落叶松的自主抗虫性,增强其抵御害虫危害的能力,有效控制害虫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5.
周洲  李永丽  源春彦  曲良建 《昆虫学报》2014,57(12):1361-1367
【目的】为了探究滞育激素经昆虫取食的生物效应, 需设计一种能够加速跨膜运输的融合蛋白, 克服经昆虫消化道的降解作用。【方法】本研究以分月扇舟蛾Clostera anastomosis滞育激素基因Cloan-DH和TAT穿膜肽编码序列为基础, 构建TAT-Cloan-DH融合基因; 然后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GFP)为标签, 构建在pET-22b载体中。在0.2 mmol/L IPTG诱导下, 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 Rosetta(DE3)中表达出TAT-Cloan-DH-EGFP融合蛋白。 再分别将表达有TAT-Cloan-DH-EGFP和EGFP融合蛋白的大肠杆菌BL21菌体拌入人工饲料,经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幼虫持续取食0, 8, 24, 48, 72和90 h后, 随机挑选试虫进行组织固定并制作石蜡切片, 选取中肠所在体段切片进行组织荧光分析。【结果】37℃ 0.2 mmol/L IPTG诱导条件下, 表达的TAT-Cloan-DH-EGFP融合蛋白的分子量为61 kD, 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 融合蛋白约占细胞总蛋白含量的18.1%; 随着试虫取食含TAT-Cloan-DH-EGFP融合蛋白饲料的增加, 虫体组织的绿色荧光强度逐渐增加, 取食72 h后, 组织荧光强度达到最高。【结论】实验结果说明融合蛋白TAT-Cloan-DH-EGFP可以通过消化道横向跨膜运输, 到达虫体其他组织, 且该过程与蛋白的摄入量成比例。  相似文献   

6.
大豆磷脂组成的研究 Ⅰ.磷脂组成的薄层色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一组酸性氯仿甲醇溶剂体系和碱性较强的硅胶薄板,经单向薄层色谱能将制备脂质体用的大豆磷脂多种磷脂组分很好地分开。在同一色谱条件下用标准磷脂进行检测,用薄层扫描进行定量,从而解决了只用微量样品(约30微克)即可直接对多种磷脂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探讨外源茉莉酸(jasmonic acid, JA)诱导的青杨 Populus cathayana Rehd.抗性对舞毒蛾 Lymantria dispar (L.)幼虫食物利用的影响。【方法】在室内对青杨苗木喷施0.001和0.1 mmol/L两种浓度的茉莉酸,对照喷0.2%的丙酮水溶液,喷施后1, 5和10 d分别采集叶片,分析其初生和次生物质含量的变化。另选喷施0.1 mmol/L茉莉酸的青杨苗木,喷施后1, 5和10 d分别接舞毒蛾2龄幼虫,单头饲养,测定其取食量、体重和排粪量及发育历期,统计分析其食物消化率、转化率和利用率。【结果】两种浓度茉莉酸处理均使青杨叶片中的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而木质素、单宁、黄酮和酚类物质含量增加。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在处理第10天时含量最低,其中高浓度茉莉酸处理较对照分别降低46.5%和49.1%,低浓度处理分别降低30.6%和22.8%。叶片中酚类物质含量在高浓度处理第10 天时增幅最大,较对照增加102%。木质素、黄酮和单宁酸在处理第5天时的含量最高,其中高浓度处理分别较对照增加113%, 75%和57%。用0.1 mmol/L茉莉酸诱导处理后,舞毒蛾2龄幼虫对叶片的消化率、转化率和利用率均有所降低, 取食处理后1, 5和10 d的青杨叶片的食物利用率较对照分别降低了29.4%, 27.6%和28.2%,且幼虫体重降低、发育历期延长。【结论】结果提示外源茉莉酸诱导青杨可对舞毒蛾产生明显的生化抗性,实践中可利用这种生化抗性防治舞毒蛾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大熊猫的组织学研究III.消化道显微结构的年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平  陈茂生 《动物学报》1989,35(1):33-40
  相似文献   

9.
观察了初生、幼仔、亚成体和老年大熊猫的食管、胃和肠的石蜡切片。与成体的对比,生长发育阶段的主要变化发生在两个主要机能层:粘膜层和肌肉层;衰老的变化则主要出现在粘膜层,尤其是上皮组织的变化最显著,内分泌亲银细胞的数量在生长期似略有增多,成年到老年数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植食性昆虫对受重金属胁迫的寄主植物的生理生态响应机制,本研究用Cd胁迫下银中杨的叶片饲养舞毒蛾幼虫,分析舞毒蛾幼虫对食物的利用情况以及其对Cd的排毒代谢机制.结果表明: 取食Cd胁迫下银中杨的叶片后,舞毒蛾3~6龄幼虫体内的Cd浓度和Cd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但随着幼虫龄期增长,其体内Cd浓度显著降低,而Cd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舞毒蛾幼虫粪便和虫蜕中的Cd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舞毒蛾3~5龄幼虫的食物消耗率显著高于对照,而转化率显著低于对照;3~4龄幼虫的食物利用率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在5龄时显著低于对照.说明在Cd胁迫下,舞毒蛾幼虫能通过有效的排毒代谢途径将体内富集的部分Cd排出体外,且高龄幼虫的排毒代谢能力强于低龄幼虫;舞毒蛾幼虫体质量的增加会对体内的Cd浓度形成一种稀释效应;舞毒蛾幼虫能通过调整食物消耗率和转化率之间的比例,来维持其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食物利用率,但超过一定限度后仍会造成食物利用率降低.  相似文献   

11.
于杰  迟德富  李晓灿  宇佳 《昆虫学报》2012,55(4):386-394
为了探明20-羟基蜕皮甾酮对昆虫蜕皮过程中体壁的表皮层、 皮细胞及其细胞器的具体影响过程, 本研究利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20-羟基蜕皮甾酮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innaeus)5龄幼虫体壁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 用高浓度20-羟基蜕皮甾酮溶液浸过的白桦叶片饲喂幼虫, 处理6 h, 摄入约400 μg 20-羟基蜕皮甾酮后, 幼虫停止取食; 处理12 h时表皮细胞顶膜上的微绒毛减少, 在皮细胞与旧表皮之间形成蜕皮间隙, 旧头壳从幼虫头部脱离; 处理24 h时蜕皮间隙继续增大, 旧表皮与皮细胞进一步分离, 新表皮质层开始形成; 处理36 h时皮细胞顶膜形成较短的微绒毛, 胞质区域出现数量较多的电子疏松泡, 新表皮由上表皮、 外表皮及8层左右内表皮片层组成; 处理48 h时顶膜与内表皮界限模糊, 内表皮继续合成至16层左右; 72 h时细胞内出现大面积电子疏松泡, 内表皮合成至20层左右。 处理96 h时, 与对照组相比, 皮细胞细胞器较少, 核仁周围出现小部分空白区域, 胞质区域内含物减少; 虫体发黑缩小, 即将死亡; 内表皮层数仍旧保持20层左右。对照组幼虫6-96 h虫体活跃, 正常取食, 外部观察及透射电镜结果均未显现蜕皮现象; 表皮层由上表皮、 外表皮及内表皮组成; 皮细胞顶膜微绒毛密度高; 表皮细胞分泌活动旺盛, 胞质区域细胞界限明显, 内含物丰富; 细胞器典型而且活跃; 内表皮片层随时间不断增加至50层左右。结果提示, 外源20-羟基蜕皮甾酮能够导致舞毒蛾5龄幼虫的致死性蜕皮。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外源茉莉酸对青杨Populus cathayana的诱导抗性及其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的影响, 室内对青杨扦插苗喷施不同浓度的茉莉酸(对照为0.17%丙酮), 分别在喷施后1, 5和10 d采集叶片分析其保护性酶活性的变化, 并接舞毒蛾幼虫于青杨苗木上观测其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 0.1 和0.001 mmol/L两种浓度的茉莉酸(JA)处理均使青杨叶过氧化物酶(POD)、 多酚氧化酶(PPO)、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CI)和胰蛋白酶抑制剂(TI)活性较对照增加(P<0.05)。取食茉莉酸诱导的青杨苗木后, 舞毒蛾幼虫的发育历期延长, 体重降低。0.1 mmol/L茉莉酸诱导的青杨苗木5 d后接虫, 使舞毒蛾幼虫的发育历期显著延长, 较对照长8 d; 接虫21 d后称重时, 取食茉莉酸诱导的青杨叶片的幼虫体重较对照组降低了50%~100%, 该结果说明外源茉莉酸诱导青杨产生了对舞毒蛾明显的抗虫性。  相似文献   

13.
广西蝗虫研究Ⅰ.蝗虫的区系组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国芳 《动物学研究》1995,16(3):223-231
广西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和广西植物研究所1962-1993年对广西壮族自治区进行蝗虫调查和采集,共采获蝗总科标本计3万余号,经鉴定有6科26亚科71属139种。文中分析了各蝗种的区系地理成分、科属分配。结果说明,广西蝗虫区系成分为以东洋和占绝对优势,广布种、古北种两者仅占有较小一部分,而特有种却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相似文献   

14.
王晓伟  姬兰柱  刘艳 《生态学报》2006,26(10):3166-3174
利用开顶式气室研究了1年生小青杨绿叶、细根、粗根和树皮内营养成分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并检验了上树取食的舞毒蛾幼虫的生长反应.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环境下小青杨绿叶、细根、树皮和粗根中的氮含量显著降低,绿叶、树皮和粗根中的碳氮比显著增加,但细根中碳氮比增加未达到显著水平;CO2浓度升高对所有杨树组织的总碳含量均无影响;CO2浓度升高显著增加了绿叶中总可溶性糖和总非结构碳水化合物的浓度,而绿叶淀粉含量仅在部分采样日期发生显著增加,除细根可溶性糖含量在CO2浓度升高处理下降低外,根系和树皮中各碳水化合物指标的浓度均未发生显著变化;CO2浓度升高环境下2龄舞毒蛾幼虫上树取食13d后体重显著低于自然CO2浓度处理下幼虫的体重,但幼虫继续在各自的实验处理下取食11d后,体重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杨树各组织内的营养成分含量均有影响,绿叶营养品质变差可能是导致低龄舞毒蛾幼虫生长受抑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家蚕一化性品种“巴格达”的脑以 Susa液固定,制成5微米的连续切片,用 Mallory三重染色对脑神经分泌细胞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脑神经分泌细胞的分群除过去学者所记载的脑间部中央群及侧群外,还有后群及腹侧群(这是过去所未曾记载过的)。脑间部神经分泌细胞的类型,过去学者认为只有A、B两种细胞,根据我们的初步观察,由于其大小及染色性的不同可分为 A、B、C、D、E五种类型,用 Mallory三重染色(改良法),除染成紫色的大型A细胞及染成深紫红色的B细胞外,还有染成淡蓝灰色的C细胞,染成蓝色的D细胞及染成淡蓝紫色的长型E细胞。无滞育多化性“越南”品种脑间部神经分泌细胞与一化性“巴格达”品种所存在的差异初步观察为“越南”品种脑间部缺乏嗜复红的“B”细胞。  相似文献   

16.
獐牙菜属生药形态组织学的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较系统地研究了国产獐牙菜属生药和形态组织学特征。对其进行了详细描述并给出了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的检索表、比较表以及组织特征图。首次测量了叶的栅表比、气孔指数与气孔数。研究结果为该类生药的准确鉴定、质量评价及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详实的科学依据。本文首先报告其中的5种,即:獐牙菜Swertia bimaculata;西南獐牙菜S. cmcta;狭叶獐牙菜S. angustifolia;紫红獐牙菜S.punicea;以及显脉獐牙菜S. neruosa。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圆顶珠蚌、鱼尾楔蚌、中国尖嵴蚌、卵形尖嵴蚌育儿囊的特点和钩介幼虫的形态。应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四种蚌的钩介幼虫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四种蚌的育儿囊均为外鳃类的同生型,钩介幼虫为有钩型,幼虫的大小、形状、壳表面、壳钩、棘刺、幼虫丝、感觉毛等在不同种之间存在着差异。文中对这些特征在分类上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1):55-60
采用DNSA法研究家蝇3龄幼虫各消化器官中纤维素酶的组成及特性。结果表明,家蝇各消化器官均含有内切β-1,4-葡聚糖酶(endo-β-1,4 glucanase,EC 3214,EG)、外切β-1,4-葡聚糖酶(exo-β-1,4-glucanase, EC3.2.1.91,CBH)和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 EC 3.2.1.21,BG)。家蝇消化器官中EG、CBH和BG的最适反应时间均为60 min,最适反应温度为50℃,这些酶在体外的热稳定性较好,在50℃以下处理1 h能保持较高的活性。这三种纤维素酶在不同消化器官中的配比关系和活性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中肠的酶活性最高,在最适反应条件下,EG、CBH和BG的酶活性分别达到1.02±0.033 IU/mg、1.57±0.070 IU/mg和1.2±0.048 IU/mg。  相似文献   

19.
在25℃中,相对湿度为20—100%的范围内,卵的孵化率受湿度的影响不明显,在32℃中,相对湿度为40-100%的范围内,湿度对卵孵化率的影响亦不显著,但当相对湿度降至20%时,孵化率即有明显的下降;在25℃及32℃中,相对湿度对卵的发育速度有明显的影响,随相对湿度的增加,发育加快,二者呈直线正相关。 卵期湿度对一龄幼虫的成活及发育有明显的影响,在32℃中,随着卵期湿度的增加,幼虫成活率提高,二者呈正相关;在25℃及60%以下的相对湿度中,亦获得了相似的结果;25℃及32℃中,一龄幼虫的发育速率与卵期相对湿度呈正相关,随卵期湿度的增加,发育加快。 一龄幼虫期的湿度条件,对一龄幼虫有明显的影响,在25℃中,幼虫的成活率和发育速率与相对湿度均呈正相关,在32℃中,这种影响更为显著,当湿度降低到40%时,全部幼虫均不能存活,在60%以上的相对湿度中,成活率和发育速率均随湿度的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中华鳖的稚鳖(体重11.5-18.0g)、一龄鳖(体重100.0-125.5g)、二龄鳖(体重220.0-263.0g)和三龄鳖(体重450.0-480.0g)的肌肉、背甲、裙边和油脂块等不同部位中的水分、灰分、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及其肌肉中的脂肪酸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华鳖的肌肉、裙边和背甲中的蛋白质的含量高达18.33%-23.44%,脂肪含量较低。肌肉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32.69%,DHA(C22:6)与EPA(C20:5)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8.30%和6.97%左右。本研究在分析与比较的基础上评价了中华鳖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为中华鳖配合饲料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