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血球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了海南鳽的7项血液生理指标和33项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海南鳽像兀鹫一样具有大型的红细胞,与已报道的白鹭、池鹭、夜鹭、彩鹳、石鸡等几种鸟类相比,其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较高,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和血红蛋白浓度(HGB)均较低;尿素(Urea)含量较高.有关红细胞的生理指标揭示了海南鳽的血液携氧能力较低.生化指标与其他鸟类的差异可能是由物种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广州地区西藏小型猪、五指山小型猪和巴马小型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方法全自动血液细胞和生化分析仪测定24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 24个指标中,血红蛋白、白细胞、单核细胞、血细胞比容、葡萄糖指标的测定差异显著;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均红细胞容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清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指标的测定差异极显著。其中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容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清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指标以西藏小型猪最高,白细胞、淋巴细胞指标以五指山小型猪最高,而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葡萄糖指标以巴马小型猪最高。结论三种小型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比较,为建立小型猪生物学特性数据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圈养鹤类的血液生化指标差异,本研究对白鹤(Grus leucogeranus)、丹顶鹤(G.japonensis)、黑冠鹤(Balearica pavonina)、黑颈鹤(G.nigricollis)、灰冠鹤(B.regulorum)、蓝鹤(Anthropoides paradiseus)和白枕鹤(G.vipio)的10项血液生化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等)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国际物种信息系统(ISIS)提供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不同鹤类之间总胆固醇差异显著,而甘油三酯和血糖没有显著性差异,除了黑冠鹤和灰冠鹤的总胆固醇以及蓝鹤的血糖外,其余鹤类的常值均高于ISIS的平均值。2)不同鹤类之间的总蛋白、球蛋白和白蛋白的浓度差异显著,但总蛋白、球蛋白和白蛋白均在ISIS的正常范围内。3)不同鹤类间肌酐和尿酸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尿酸低于ISIS平均值,但仅尿素氮差异显著。不同鹤类之间血液生化指标存在差异,与圈养鹤的营养水平和环境有关。因此血液生化指标对于圈养鹤类营养状态和健康情况的判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圈养动物饲养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研究西藏小型猪在亚热带气候环境下的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方法常规方法测定原代和F1代西藏小型猪血液的9项生理和9项生化指标,比较两代之间以及雌、雄之间的不同,并与其他实验动物及人类的同类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生化指标中,原代雌雄之间AST差异显著;F1代雌雄之间TG、ALB有差异,BUN、CHOL有显著性差异。在生理指标中,原代雌、雄间无差异,F1代雌雄间MONO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西藏小型猪已经基本适应亚热带地区的环境。与其他实验动物相比西藏小型猪许多生理生化指标更接近人类,非常适合替代犬、猴用于生物医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给成年四川白兔的肉质研究、保种育种、饲养管理和临床诊疗提供依据,从血液理化特性等方面研究四川白兔的种质特征。方法:选择健康成年四川白兔20只,雌雄各半,体重1.5~3 Kg,在普通环境中饲养观察一周,试验前禁食12h,自由饮水,清晨空腹耳缘静脉采血,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仪对成年四川白兔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并将雌雄四川白兔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血液生理指标中只有血小板表现为雌雄差异显著(P0.05),其他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雌雄四川白兔生化指标中,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肌酐、差异显著(P0.05),其他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所测成年四川白兔各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雌雄间多数指标差异不显著,说明了成年四川白兔雌雄间多数生理生化值基本一致,不受性别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褐马鸡生理常数及某些血液生化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全面地了解褐马鸡的生理特点,本研究对褐马鸡的主要生理常数及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值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血沉值和血清磷、血糖、电泳白蛋白及α-球蛋白的含量在性别间存在显著地差异(P<0.05—0.01),其它各项指标性别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正动物园作为综合保护、科普宣传与公众教育的重要场所,在濒危物种的迁地保护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Kleiman et al.,2010)。然而,不同的濒危物种在生理学及生活史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加之部分物种的生物学信息匮乏,使得动物园的饲养繁育和疾病防控工作面临重大挑战。在常规体检及疾病诊断时,血液参数值有助于对动物机体的临床检查与诊断,解读动物的生理、营养和病理状态(胡翊群,2004;Etim et al.,2014),是及时发现动物  相似文献   

8.
西藏小型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西藏小型猪的生理生化指标特性。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和全自动生化仪,对1.5~5月龄西藏小型猪(♂21,♀24)血液的部分生理和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西藏小型猪血液生理指标的性别差异不显著,部分生化指标性别差异显著;但多数指标在不同月龄间差异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并有近半数项目随月龄的增长呈减少或增加的趋势,其余多无明显的变化规律。所测生理生化指标中部分与巴马小型猪相近,与普通猪差异较大,与人类水平接近。结论西藏小型猪、其他小型猪和人类的生理生化特性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9.
笼养丹顶鹤成体与亚成体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丹顶鹤(Grus japonensis)不同年龄和性别个体之间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性,对沈阳动物园42只笼养丹顶鹤(成体24只,亚成体18只)的15项血液生化指标和13项血液生理指标进行了比较。所测得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在不同性别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血清肌酐成体(37.05±17.03)mmol/L、亚成体(22.57±11.68)mmol/L,血清尿酸成体(878.22±514.41)mmol/L、亚成体(426.17±207.74)mmol/L,血清甘油三酯成体(7.73±4.75)mmol/L、亚成体(3.51±4.07)mmol/L,这3项指标均为成体高于亚成体,差异性显著(P0.05)。这几项指标的变化表明,丹顶鹤在成体和亚成体时期采取了相同或不同的生态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10.
红腹锦鸡、石鸡和雉鸡的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陈玉琴  俞诗源 《动物学报》2007,53(4):674-681
为了解红腹锦鸡、石鸡和雉鸡的血象、血液生理生化参数正常值及其特点,为人工饲养繁殖与健康检测提供参考资料,采用改良纽巴氏法、沙利氏比色法、离心法、瑞氏染色等方法和全自动血液生物化学分析仪对红腹锦鸡、石鸡和雉鸡的血象和16项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通过SDS-PAGE分析了血浆蛋白质。结果表明:红腹锦鸡的平均红细胞体积、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血浆总蛋白、血浆白蛋白、血浆钠和血浆氯在性别之间有显著差异,所测其它生理生化指标在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红腹锦鸡的红细胞、平均红细胞体积、凝血细胞、尿素氮和肌肝与石鸡和雉鸡存在显著差异,红腹锦鸡与石鸡的白细胞存在显著差异,所测其它生理生化指标在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种属不同可能是导致3种雉科鸟类血液生理常值差别的主要原因,而采样时的机体状况、营养状况及测试操作方法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About a third of microsatellite primers designed for common carp (Cyprinus carpio) was successfully amplified in silver carp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and bighead carp (Aristichthys nobilis). These markers, inherited in Mendelian mode, are of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cypinid genetics.  相似文献   

12.
2009年5月31日-6月20日在广东省大沙河水库利用微型生态系统比较不同放养密度的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和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对水体氮、磷及浮游植物的影响,探讨两种蚌在控制南亚热带水库富营养化水体藻类水华上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在褶纹冠蚌和背角无齿蚌处理组中,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浓度显著增加,而铵氮的浓度显著下降;褶纹冠蚌和背角无齿蚌导致了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结构的改变和数量的增加,实验过程中绿藻所占的比例迅速上升。两种蚌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只是在不同的作用强度下,时间上的响应不同。综合实验结果,褶纹冠蚌和背角无齿蚌难以有效地运用于我国华南地区水库的水质改善与富营养化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项目检测结果的影响,并使用溶血指数对影响程度进行量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总蛋白(TP)、尿酸(UA)、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总胆红素(TBIL)均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制定的评价方案EP7-A2文件的标准程序,每个项目收集20份新鲜混合血清(TBIL<17.1μmol/L和TBIL>150μmol/L分别收集),包括参考值范围内的10份、低值和高值各5份,每份新鲜混合血清用3~4份入选血样混合成约8 mL。每份新鲜混合血清分成若干份,分别与洗涤好红细胞配制的溶血液制成5个不同浓度的溶血模型(试验组)及与之配对的无溶血模型(对照组),然后分别测定试验组、对照组及分出的1份混合血清原样的血红蛋白浓度,并在罗氏cobasC50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3次所需项目和溶血指数,计算血红蛋白浓度与溶血指数之间的关系,以及溶血对TP、UA、CK、LDH、TBIL检测结果影响的大小。参考EP7-A2文件的统计方法,计算最大允许偏差对应的干扰物浓度,以每份测试混合血清的溶血指数为x轴、其对应的检测项目变化值(干扰值)为y轴绘制干扰曲线。结果:对每项目20份混合血清的660个测试、5个项目3960检测结果用假设检验统计,TP、CK、LDH、TBIL(<17.1μmol/L和>150μmol/L)的μ值分别为4.42、2.34、2.20、2.76、2.93,P值均小于0.05,说明溶血对TP、UA、CK、LDH、TBIL均存在显著干扰。通过回归分析统计出不同溶血程度的溶血指数值对应的干扰变化值的干扰剂量反应曲线。TP、CK、LDH、TBIL的干扰剂量回归方程分别为y=0.0099x-0.065、y=0.1001x-2.42、y=1.1406x-1.3303、y=1.78×10-5x2-0.011x-0.235、y=1.88×10-5x2-0.048x-4.169。从干扰剂量反应曲线可看出溶血对LDH、CK、TP检测产生正干扰,对TBIL检测产生负干扰。同时发现溶血对UA结果的干扰很不稳定,即溶血对尿酸检测结果存在正干扰及负干扰,这一结果得到相关文献印证。结论:溶血指数可作为标本是否合格的客观指标,避免主观判断的误差;利用测得的溶血指数,可从干扰剂量曲线或回归方程求出检测结果的变化值,使临床通过干扰曲线判断溶血对检测项目产生的影响,从而做出准确客观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以抗倒伏品种‘南粳44’、‘武运粳7号’与不抗倒伏品系‘宁7412’为试验材料,通过对水稻不同生育期茎秆硅、钾、钙、镁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结合氮钾肥配比试验,研究了水稻不同生育期茎秆硅、钾、钙、镁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茎秆的硅、钙、镁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随生育进程呈上升趋势,而茎秆的钾含量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在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水稻茎秆的硅、钾、钙、镁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抗倒伏品种‘南粳44’和‘武运粳7号’茎秆基部抗折力较强,施肥对水稻茎秆基部抗折力有一定的影响。水稻生殖生育期茎秆的硅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与茎秆基部抗折力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强弱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研究林蛙卵酶解液对去卵巢大鼠血清生化指标及子宫内膜形态的作用,确定林蛙卵的功能价值,一定时间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林蛙卵奠定基础。通过切除大鼠双侧卵巢,模拟更年期绝经妇女模型,灌胃林蛙卵酶解液后处死,检测大鼠体重及脏器系数的变化,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并扫描电镜观察子宫内膜形态。结果显示,对大鼠进行卵巢摘除,灌胃林蛙卵酶解液后,与模型对照相比,体重,血清中TG、TC、LDL-C含量和ALP、ALT及AST水平显著下降,HDL-C含量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胆红素吸附对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80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血浆置换术治疗)和研究组(给予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胆红素吸附治疗)各4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包括肝功能指标[血清谷草转氨酶(serum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GO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GPT)、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血浆白蛋白(plasma albumin,Al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及球蛋白(globulin,GLO)]、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8、IL-8、IL-10]、T细胞亚群[CD4+、CD8+]及HBV-DNA载量。统计两组治疗后血浆用量及治疗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92.5 % vs 72.5 %,P<0.05);两组TBA、AST、ALT、TBiL、GLO、TNF-α、IL-6、IL-18及IL-8水平,CD8+含量及HBV-DNA载量均有所下降,而Alb、IL-10水平及CD4+含量均上升(P<0.05),其中研究组上述指标的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研究组血浆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50 % vs. 27.50 %,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胆红素吸附在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效果明显优于与血浆置换,可调节血清生化指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联合血清三叶因子3(TFF3)对宫颈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76例,随访3年根据是否出现复发转移将宫颈癌患者分为复发转移组(38例)和无复发转移组(138例)。计算术前PNI、SII和检测术前血清TFF3水平。宫颈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NI、SII、TFF3单独及PNI、SII联合血清TFF3预测宫颈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结果:随访3年,176例宫颈癌患者复发转移率为21.59%(38/176)。与无复发转移组比较,复发转移组PNI降低,SII和血清TFF3水平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分化、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Ⅱ期、盆腔淋巴结转移、切缘阳性、鳞状细胞癌抗原升高、SII升高、TFF3升高为影响宫颈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NI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NI、SII联合血清TFF3预测宫颈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为0.906,大于PNI、SII、TFF3、PNI+SII、PNI+TFF3、SII+TFF3预测的0.795、0.785、0.772、0.860、0.874、0.860。结论:术前PNI降低和SII、血清TFF3水平降低与宫颈癌术后复发转移密切相关,术前PNI、SII联合血清TFF3对宫颈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者血清氨基酸谱发生了显著性变化,但目前并无不同病因的CKD患者血清氨基酸谱的比较研究。本研究主要探究不同病因CKD患者血清氨基酸谱的差异,以及差异氨基酸与肾疾病发生发展的相互关系。选取79例确诊慢性肾病的成年患者,根据其病因,分糖尿病肾病组、高血压肾病组及慢性肾小球肾炎组。另选取25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成年人为正常对照组。收集及处理清晨空腹血清标本,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everse-phas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RP-HPLC)测定血清中22种游离氨基酸的水平。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3组CKD患者血清赖氨酸、丝氨酸、甘氨酸、伽马氨基丁酸(GABA)、色氨酸、亮氨酸以及酪氨酸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而血氨水平显著升高(P<0.05)。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清苏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5),而血清天冬氨酸水平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异亮氨酸水平显著低于糖尿病肾病及高血压肾病患者(P<0.05)。上述结果证实,慢性肾病患者血清氨基酸谱较正常对照发生显著变化,且不同病因CKD患者部分血清氨基酸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色氨酸水平的差异可能是不同病因CKD患者肾功能恶化速度不一致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王氏连朴饮对脾胃湿热证大鼠的行为学、肾上腺指数及血清皮质醇(Cort)的调控作用。方法:将4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王氏连朴饮(高、中、低剂量)组。利用复合因素复制脾胃湿热证动物模型。通过旷场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称量法计算肾上腺指数,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Cort的水平。结果:造模成功后大鼠行为发生改变,王氏连朴饮各剂量组对大鼠行为均有恢复作用,但各剂量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大鼠肾上腺指数增高,血清Cort升高(P<0.05),王氏连朴饮各剂量组对其均有降低作用,以中剂量组效果最好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王氏连朴饮对脾胃湿热证大鼠行为、肾上腺指数和血清Cort有干预作用,这可能是王氏连朴饮清热祛湿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讨右室Tei指数、血清醛固酮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发生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根据房颤的发生情况,将200例COPD患者分为房颤发生组和无房颤发生组。比较两组的病程、COPD严重程度、血清醛固酮(ALD)水平及右室Tei指数、肺动脉压、右心室横径的差异,分析右室Tei指数和ALD预测房颤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截断值、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房颤发生组病程(8.48±1.3和7.59±1.75)、右心室横径(40.52±2.74和36.27±2.4)、血清ALD(137.64±42.77和98.61±15.39)、右室Tei指数(0.37±0.12和0.31±0.07)、COPD、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与无房颤发生组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D、右室Tei指数、病程、和肺动脉高压程度为影响COPD患者发生房颤的独立影响因素。右室Tei指数预测房颤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645,截断值为0.420,灵敏度为38.0%,特异度达到93.33%;ALD预测房颤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2,截断值为122.72 pg/mL,灵敏度为66.0%,特异度可达到98.0%。结论:右室Tei指数和血清醛固酮水平可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发生房颤的预测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