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饥饿和再投喂对鲇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室内可控条件下,对鲇(Silurus asotusLinnaeus)进行7d、14d和21d的饥饿处理,随后各组恢复投喂20d,研究饥饿和再投喂对鲇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饥饿过程中,鲇血液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14d内上升,血红蛋白上升显著(p〈0.05),21d后两项生理指标开始下降;饥饿7d后血糖浓度显著下降(p〈0.05),饥饿14d和21d后趋于相对稳定;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均呈下降趋势,分别在饥饿的14d、7d和21d后与饥饿前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分别在饥饿7d和21d后显著下降(p〈0.05);饥饿14d后Na+和Cl-浓度显著下降(p〈0.05),21d后Na+浓度却又显著上升(p〈0.05),Cl-浓度有所回升;Ca2+浓度在饥饿过程中逐渐下降,且差异显著(p〈0.05)。饥饿对K+浓度和碱性磷酸酶活力没有明显影响。恢复投喂20d后,测定的血液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采用二元三次方程(CUB类型)就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对饥饿时间(d)进行的回归分析表明,Ca2+与饥饿时间的决定系数(R2)最大,为0.964,因此将鲇血液的Ca2+浓度作为其饥饿的评价指标则相对可信。  相似文献   

2.
通过人工接种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对受到细菌侵染的鲤鱼两个品种松浦鲤和德国镜鲤的病生理进行检测和分析,并采用DDRT-PCR方法对两种鲤的明显的抗感病个体基因差异进行初步分析。对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血小板(PLT)、白细胞(WBC)记数,尿素氮(BUN)、白蛋白(ALB)、总蛋白(TP)、谷丙转氨酶(ALT)、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血糖(GLU)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检测。人工接种试验表明,松浦鲤具有较强的抗病性,而德国镜鲤抗病性很差而感病性很强。DDRT-PCR结果表明,抗性基因在不同的鲤鱼群体之间及同种鲤鱼群体的不同抗感病个体之间表达水平不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反映出这两种鲤的抗性差异,在外来致病菌的刺激下,实验鲤体内的生理生化水平发生了变化,其中一些生化指标如谷丙转氨酶和总蛋白大幅度下降,其它生理指标表现出上升的趋势。总之松浦鲤在面对致病菌的侵染时从表型到生理生化水平上均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3.
扎龙自然保护区雌性丹顶鹤血液生化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1月至2005年9月,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扎龙自然保护区10只雌性成体丹顶鹤在越冬期、繁殖期和迁徙期的20项血液生化指标(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血糖、尿素氮、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肌酸肌酶、羟丁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钙离子、无机磷和镁离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总蛋白、球蛋白和血糖外,研究区雌性丹顶鹤血液中的其他指标均在不同时期之间表现出显著(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总蛋白、球蛋白和血糖可作为雌性丹顶鹤血液生化指标的可靠参考值,其他17项血液生化指标的年变化动态体现出雌性丹顶鹤在不同生理时期的生理特征和生态适应性.如果以这17项血液生化指标作为雌性丹顶鹤血液生化指标的参考值,就必须考虑不同生理时期对其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饥饿是一种主要的环境胁迫因子,会对水产动物的生理生态产生广泛影响.本文探讨了饥饿对黄鳝消化器官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规律.在水温(20±0.5) ℃条件下,将黄鳝饥饿30 d,并分别测定了饥饿第0、3、5、10、15、20和30天其胃、前肠、后肠和肝脏的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结果表明:饥饿对黄鳝胃、前肠、后肠和肝脏的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有一定影响.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4种消化酶的活性均不断下降,且在饥饿的第5~10天内活性下降幅度最大;饥饿继续加深,则其活性下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不同周龄的BWEL-SPF种鸡生理和生化指标,并对测定值进行t-检验。方法分别采用计数板法、血涂片法、血液全自动分析仪测定法、双缩尿法、溴甲酚绿法、酶比色法和硫氰酸汞比色法等测定了10、40和60周龄的雌、雄BWEL-SPF种鸡的生理生化指标,并对雌、雄差异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所测定的生理生化指标中,不同周龄雌雄之间差异显著性表现项目不同,其中在10周龄时,只有总胆固醇(CHO)在雌、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40周龄时,甘油三酯(TG)、在雌、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总胆固醇(CHO)为雌、雄之间差异显著(P〈0.05);60周龄时,出血时间(BT)、嗜碱性粒细胞(B)、单核细胞(M)、谷丙转氨酶(ALT)、葡萄糖(Glu)在雌、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而凝血时间(CT)和甘油三酯(TG)在雌、雄之间差异显著(P〈0.05).除此以外,其它生理生化指标在雌雄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BWEL-SPF种鸡的生理和生化指标随周龄不同,在雌、雄之间的差异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6.
温度和饥饿对鲤鱼幼鱼静止代谢率及自发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在15和25℃条件下对鲤鱼(Cyprinus carpio)幼鱼[体重(10.36±0.22)g,n=88]进行2周的饥饿处理(饥饿组)或持续投喂(对照组),然后对实验鱼的静止代谢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RMR)进行了测定,同时以活动期的胸鳍﹑尾鳍摆动频率,观察期(10 min)胸鳍﹑尾鳍平均摆动次数,和运动时间比为指标对实验鱼的自发运动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温度和饥饿均显著影响鲤鱼幼鱼的静止代谢率(P0.05);在15与25℃条件下饥饿分别导致静止代谢率下降了19%和20%;温度由15℃上升至25℃,对照组与饥饿组静止代谢率分别增加了83%和80%。在15与25℃条件下,饥饿对鲤鱼幼鱼的自发运动具有显著不同的影响(P0.05),且胸鳍和尾鳍的结果十分相似;在15℃饥饿组与对照组的胸鳍、尾鳍摆动频率(活动期,以下类同)均无显著差异,而饥饿组运动时间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导致饥饿组的胸鳍、尾鳍平均摆动次数(观察期,以下类同)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25℃饥饿组的胸鳍、尾鳍摆动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运动时间比无显著差异,导致饥饿组的胸鳍、尾鳍平均摆动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提示,在15℃下鲤鱼幼鱼通过降低自发运动以降低能量消耗来适应饥饿,而在25℃条件下,鲤鱼幼鱼通过增加自发运动来增大获取食物的机率以应对饥饿,这可能与野外环境中不同温度下食物丰富度及鲤鱼幼鱼的生理状况有关,但静止代谢率并未呈现与自发运动相关联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在水温(22±1)℃条件下,研究了短期饥饿胁迫对鮸鱼幼鱼生化组成、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影响。幼鱼分别饥饿0d(S0)、饥饿3d(S3)、饥饿6d(S6)、饥饿9d(S9)、饥饿12d(S12)和饥饿15d(S15)。结果表明:鱼体内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糖类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而水分和灰份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显著下降(p<0.05);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呈先上升趋势。鮸鱼幼鱼短期饥饿胁迫过程中,首先利用饱和脂肪酸,然后利用低不饱和脂肪酸,最后才动用高不饱和脂肪酸。双键位置不同的脂肪酸在饥饿过程中的损失速度也有差异,具体为n-9 PUFA>n-6 PUFA>n-3 PUFA。S0主要氨基酸为天冬氨酸、谷氨酸、蛋氨酸、亮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经过不同时间饥饿后,氨基酸总量和必须氨基酸总量显著下降,与S0组均差异显著(p<0.05),但S9、S12和S15的基酸总量和必须氨基酸总量差异性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山医群体近交系中国地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山医群体中国地鼠近交A、E家系主要血液生理、生化和血清电解质指标进行检测分析。方法对山医群体中国地鼠近交A、E家系成年动物进行空腹采血,常规方法测定13项血液生理、12项生化以及4项电解质指标,分别对相同性别不同家系间和同一家系不同性别间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相同性别A、E家系间动物血小板(PLT)、中间细胞数(MID)、谷丙转氨酶(ALT)、总胆固醇(TC)、总胆红素(TBiL)、肌酐(Cr)和血钾(K)差异有显著性;相同家系雌、雄动物间PLT、TBiL和尿酸(UA)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A、E家系动物间产生了一定的血液生理、生化性状的分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刺猬的血液生理生化参数正常值及其季节性差异。方法采用BC-3000 Plus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和BAYER-ADVIA-165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对刺猬的13项生理指标和15项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比较分析了春季、夏季和秋季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刺猬雌体和雄体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在夏季均显著小于秋季,雄体夏季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小于秋季,说明刺猬秋季的血液载氧能力高于夏季。白细胞数目(WBC)没有季节和性别的显著差异,说明刺猬在三个季节的免疫能力差别不大。在血液生化指标中,刺猬(雌雄)春季和秋季的葡萄糖(GLU)含量均显著高于夏季;雌性刺猬春季的谷草转氨酶(AST)显著大于夏季和秋季;雄性刺猬的总胆固醇(CHO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表现为秋季的显著高于春季和夏季的。结论生理生化指标的不同反映了刺猬在活动能力、代谢水平、营养状况、健康状况等方面存在性别和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室内研究了不同摄食方式下的黄鳝排粪活动以及摄食对黄鳝排粪量的影响.饥饿5d的黄鳝饱食2h,以后不再喂食,其排粪活动分5批完成,排粪时间为38-134h;饥饿5d的黄鳝按照0.5%体重投饵,则其排粪次数减少到2批,排粪时间为64-106h;1d饱食一次的黄鳝排粪活动分3批完成,排粪时间为28-92h;2d饱食一次的黄鳝排粪活动分4批完成,排粪时间为32-90h.换水和摄食极显著地刺激黄鳝排粪活动(p<0.01).每天的摄食量(X)和摄食后15h内的排粪量(Y)存在极显著的直线回归关系:Y=0.1502X 0.0017(p<0.01).这些研究结果将为人工养殖黄鳝的摄食管理和水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2005年4月至2006年11月,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鱼类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保护区共有鱼类35种,隶属4目10科30属.该区的鱼类多数为适应于山区溪流生活的种类,鲤科鱼类是其中最大的类群,构成鱼类区系成分的主体.该区有一定经济价值的鱼类包括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ndatus)、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鲤(Cyprinus carpio)、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黄鳝(Monopterus alb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刺鲃(Spinibarbus caldwelli)、南方白甲鱼(Onychostoma gerlachi)、月鳢(Channa asiatica)等.通过实地调查,对保护区内两条主要水系(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物种相似度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2.
草鱼生长激素非竞争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建立及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松林  陈细华 《动物学报》1996,42(4):386-393
应用草鱼生长激素(gcGH)单克隆抗体及多价兔抗血清建立了草鱼GH非竞争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系统。用正辛酸法对腹水单抗进行了分离纯化,获得了高纯度的单抗制备物。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表明纯化的单抗由分子量分别为55kD和25kD的两条蛋白带组成。用纯化单抗铺底,用兔抗血清作后续抗体建立了一种测定草鱼GH的非竞争式双抗夹心ELISA方法。交叉试验表明该测定系统只与草鱼GH和基因重组鲤生长激素(rcGH)具有剂量依存的结合反应,而与大马哈鱼生长激素(sGH)、牛生长激素(bGH)、大马哈鱼促性腺激素(sGtH)、及黑鲢促性腺激素(bscGtH)等均无交叉反应。该 ELISA方法的灵敏度可达0.8ng/ml,组内变异系数为 5.9 %,组间变异系数为7.6%,回收率达90%以上。初步应用表明,鲤和团头鲂垂体抽提液、草鱼血清、鲤血清及鲫血清在该测定系统中有剂量依存的反应曲线,而大口鲶、黄颡鱼、中华鲟及黄鳝鱼垂体抽提液及大口鲶、胡子鲶和罗非鱼血清在该测定系统中没有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3.
Cai X  Gou X  Zeng F  Zhang T  Jiang L  Fan D  Pu D  Zeng X 《Biochemical genetics》2008,46(9-10):583-589
Genetic diversity of Monopterus albus in a wild population in the Sichuan Basin was investigated by employing mtDNA polymorphisms. The mitochondrial control region was sequenced for a total of 59 individuals collected from four localities. These sequences (553 bp) belonged to 13 haplotypes defined by eight polymorphic sites. The haplotypes were clustered into one lineage, suggesting that Monopterus albus from the Sichuan Basin might originate from a single ancestor in maternal lineages. The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the population from Zhongxian in Chongqing city and the other three populations, from Mianyang, Longchang, and Ya'an in Sichuan province (F (ST): 0.29167-0.55126), was higher than that among the latter three (F (ST): -0.04196 to 0.05984). Little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was found in the three populations from Sichuan province (Nm: -6.21 to 3.93), and the Zhongxian population also showed lower genetic heterogeneity (P (i): 0.00077 +/- 0.00027; H (d): 0.404 +/- 0.130). The combination of limited variation and weak phylogenetic structure revealed that the Monopterus albus from the Sichuan Basin exhibited lower mtDNA diversity and should probably be treated as a monogroup genetically.  相似文献   

14.
作者采用三种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雌雄黄鳝6种组织的乳酸脱氢酶(LDH)、酯酶(EST)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DH同工酶谱为细带型,可分为3区8条带,其迁移率为A>B>C,其中C_4仅出现在心、脑和肌肉中。LDH在肝中表达甚微。EST同工酶显示3区7条带。黄鳝的同工酶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在两性中的表达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EST比LDH明显;肝、肾和性腺比其它组织较明显。这两种同工酶在雌性中的表达均比在雄性中强。以上反映了差别的基因活性。本文还讨论了黄鳝同工酶的遗传基础,亚基的组成以及LDH迁移率和黄鳝演化地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不同性别黄鳝六种组织中LDH同工酶电泳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了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研究不同性别黄鳝的血清、心肌、骨骼肌、肝、肾和生殖腺等六种组织器官中LDH同工酶。结果表明六种不同组织中LDH同工酶谱各不相同,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在不同性别中某些同一种组织的LDH同工酶谱也发生变化,这说明决定黄鳝LDH同工酶表达的因素在不同性别中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鲤鱼遗传资源保护及利用提供较为准确的基础数据,利用10对微卫星标记分析了黄河鲤(Huanghe Cyprinus carpio,人工养殖群体)、长江野鲤(Changjiang wild Cyprinus carpio,安徽段)、安徽养殖鲤(Anhui cultured Cyprinus carpio,宿州市)群体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分析实验表明:3个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水平,且长江野鲤群体遗传多样性高于黄河鲤、安徽养殖鲤;卡方检验表明:3个群体在较大程度上受到人类活动及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30个位点中76.67%的位点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遗传距离、遗传相似度、非加权组平均法(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s,UPGMA)聚类树及贝叶斯聚类分析均显示,长江野鲤与安徽养殖鲤亲缘关系较近,研究情况与实际生产中养殖户从长江里获得鲤鱼亲本用于繁殖苗种的现象相符。突变-漂移平衡分析显示,在TPM模式下,Wilcoxon符号秩次检验中黄河鲤群体显著偏离突变-漂移平衡,需进一步扩大选育群体。总体来说,黄河鲤、长江野鲤、安徽养殖鲤群体遗传多样性均较高,具有进一步的选育空间。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中下游黄鳝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野生黄鳝(Monopterus albus)的种质资源现状,利用黄鳝微卫星分子标记分析我国长江中下游4个黄鳝野生群体(湖北群体、安徽群体、江苏群体和浙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通过磁珠富集法获得50个黄鳝徽卫星序列,设计并合成了30对微卫星引物,经筛选得到8对多态性稳定的引物,均为高度多态位点.每对引物扩增得到等位基因数12 -26,平均等位基因数17.4个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804、0.864、0.824和0.736,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9.13、11.00、9.00和7.25,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865、0.918、0.882和0.813,表明4个黄鳝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其中安徽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浙江群体相对较低.4个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31 2-0.096 5,6.28%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群体间,表明4个群体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聚类分析显示,浙江群体与安徽群体先聚在一起,再与江苏群体聚为一支,湖北群体单独聚为一支.  相似文献   

18.
黄鳝体内寄生虫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对黄鳝体内寄生虫的种类、种群组成及其分布的差异、寄生虫寄生部位及危害、在黄鳝种群中的感染分布、感染的关联程度和生活史等生态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就黄鳝体内寄生虫生态学研究的若干重要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鱼类胚胎发育过程中主要营养物质消耗利用的规律,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了瓯江彩鲤(Cyprinus carpio var.color)胚胎发育过程中7个发育期的主要生化成分.结果表明,(1)瓯江彩鲤受精卵期水分含量达70%以上,随着发育的进行,胚胎的含水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2)胚胎发育过程中脂质的利用主要集中在胚...  相似文献   

20.
除草剂精禾草克对黄鳝细胞遗传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畸变的方法,研究了除草剂精禾草克对黄鳝细胞的遗传毒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精禾草克作用30小时,红细胞微核细胞率没有明显变化,核异常细胞率和总核异常细胞率均有所上升,部分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染色体数目畸变率均有所上升,有的组甚至与对照组差异级显著,染色体结构畸变率也显著上升,各组与对照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表明一定浓度范围内的精禾草克作用一定时间对黄鳝在明显的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