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
分析对比了4个剖面(稻田、旱地、城墙岩群组林地、蓬莱镇组林地)Zn形态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稻田各形态Zn的剖面分布比旱地复杂,农地土层深厚,Zn各形态分配在层次间的变化较林地复杂.DTPA-Zn(有效态锌)在表层分配的相对较高,说明作物根系层及林木根系层缺Zn突出.对各种形态在不同剖面中的分配进行了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农地的碳酸盐结合态锌(3.65%)、紧结有机结合态锌(2.81%)、晶形氧化铁结合态锌(22.04%)显著大于林地(1.86%、0.84%、11.59%).  相似文献   

2.
小麦锌营养状况对锌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论锌的供给形态是无视态(ZnSO_4),还是螯合态(ZnEDTA 或 Zn—PS),小麦锌吸收率均随供锌浓度的提高而增加。缺锌小麦锌吸收率明显高于对照。供ZnEDTA的小麦锌吸收率低于供ZnSO_4和 Zn—PS的小麦。无机态Zn~(24)在根自由空间内累积多,而 ZnEDTA态锌在根自由空间中累积少,缺锌小麦根分泌的有机物质对前者活化量大于后者、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数量也就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3.
金针菇营养保健作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对金针菇的营养成份进行了综述,对其生理活性物质、富锌菌丝体、富锗菌丝体及其制剂的生理功能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采用尼龙网袋田间填埋培养法探究了外源施锌条件下石灰性土壤Zn有效性及形态转化对不同有机物料(作物秸秆、生物菌肥、黄腐酸和腐熟鸡粪)的响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Zn肥单施和与有机物料配施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全Zn含量(7.2%~13.8%)和DTPA-Zn含量(2.1~2.8倍).在施Zn条件下,有机物料对土壤全Zn和DTPA-Zn的贡献量表现为腐熟鸡粪>生物菌肥>玉米秸秆>黄腐酸,但外源锌的DTPA-Zn转化率以添加秸秆和生物菌肥处理最高.与单施Zn肥相比,有机物料与Zn配施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了松结有机态Zn的形成,进而提高了土壤Zn转移因子,降低了Zn分配指数.不同物料与Zn肥配施土壤Zn有效性及形态转化之间存在差异,这可能与有机物料自身性质如腐熟度和含Zn量有关.尽管秸秆与Zn配施对DTPA-Zn含量的提升效果不及生物菌肥或腐熟鸡粪与Zn配施,但综合考虑环境和经济效益,其仍是改善缺锌石灰性土壤Zn有效性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锌(Zn)是生命代谢中重要的微量金属元素,但锌过量会对细胞造成毒害作用。细菌通过一些特有的机制来解除重金属离子对它们的毒害。该文重点介绍了细菌对高浓度Zn2+的抗性机制,主要包括外排机制(RND蛋白家族、CDF蛋白家族和P-型ATPase)、螯合机制和外排后结合机制。通过这些机制细菌能有效控制胞内Zn2+浓度,保护其不受过量Zn2+的毒害,但抗性机制往往不依赖单一的抗性系统,而是多种系统协调作用的结果。细菌Zn2+抗性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生物是如何应对高浓度金属离子的胁迫及相应的适应性规律。  相似文献   

6.
锌-65从三角褐指藻向紫贻贝传递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65)Zn为示踪元素,进行了~(65)Zn从褐指藻到贻贝的传递实验。实验进行了5天。结果表明:(1)贻贝从藻中累积锌的能力比直接从海水中累积锌的能力高41.5~72.0倍;(2)~(65)Zn从褐指藻到贻贝有明显的传递,实验第5天时的传递比率为6.18%;(3)在实验过程中,贻贝体内锌的贪量从未超过藻中的锌含量。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浓度的硒、锌对卫星灵芝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初步探讨卫星灵芝菌丝体生物富集硒、锌的效应。采用平板培养法及液体发酵法研究锌、硒对卫星灵芝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及富集效应。培养基中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对菌丝体生长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灵芝菌丝体的富硒量随着硒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当亚硒酸钠浓度为40 mg/L时,菌丝体中的生物量、富硒量及富硒转化率最高,分别为1.54%、2 131.55 mg/kg、32.91%;培养基中硫酸锌浓度低于150 mg/L的范围内对卫星灵芝菌丝体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硫酸锌浓度为60 mg/L时菌丝体中的锌含量和富锌转化率最高,分别为1 142.91 mg/kg、1.76%。培养基中同时添加40 mg/L的亚硒酸钠和60 mg/L硫酸锌,菌丝体生长量1.60%,富硒量301.85 mg/kg,富硒率4.84%;富锌量为540.41 mg/kg,富锌率为5.72%。  相似文献   

8.
用~(65)Zn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不同年龄LACA小鼠体内血锌与肝脏锌、骨骼锌及肌肉锌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血锌的代谢与骨骼内锌及肌肉内锌的代谢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而与肝脏内锌代谢无相关关系;骨骼及肌肉中锌含量占全身锌含量的90%,上述结果提示血锌的监测可反映体内锌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南旭阳  戴灵鹏 《四川动物》2012,31(2):240-244
以浙江省温州市瓯海茶山某河内的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为受试生物,研究了不同浓度Zn2+胁迫下,铜锈环棱螺的致死效应、铜锈环棱螺对锌的富集性以及锌对铜锈环棱螺体内的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Zn2+对铜锈环棱螺具有较大的毒害影响.当Zn2+浓度达到3.0 mg/L时,就会引起个别铜锈环棱螺死亡,死亡率为2.66%.随着Zn2+浓度的增大(0.3 mg/L到2.4 mg/L)和处理时间的增加(2d到8d),除个别组外,铜锈环棱螺对锌的累积量均随之上升,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铜锈环棱螺在锌胁迫下,肝胰腺的CAT和SOD活性受到较大的影响.当Zn2+浓度较低时,CAT和SOD活性均有较大的升高,但当Zn2+浓度较高时,CAT和SOD活性则受到一定的抑制.  相似文献   

10.
从某锌尾砂坝土壤中筛选分离、纯化得到一株对锌具有较强抗性的菌株,命名为CTB430-1.对菌株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采用ITS基因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该菌为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研究其对Zn(Ⅱ)抗性和富集特性.结果表明:Zn(Ⅱ)对该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为800 mg/L;菌株对Zn(Ⅱ)的富集量在250 mg/L时达到最大,为40.37 mg/g;采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富集前后菌丝体表面形态和内部结构变化,表明Zn(Ⅱ)毒害作用可能导致生长中菌丝表面结构破坏,CTB430-1富集Zn(Ⅱ)由表面吸附和胞内富集两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1.
金针菇在淀粉工业废水中发酵的生理生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辉  何国庆   《微生物学通报》1999,26(3):168-168
以经液化处理的淀粉工业废水作金针菇液体深层发酵的培养基,研究发酵过程中菌球形态、生物量、pH总糖、还原糖、氨态氮、糖化酶、蛋白酶的变化规律,描述了菌体的生长曲线,得到了菌丝体生长的动力学模型。第1~2d为延滞期,第3~8d为快速生长期,第8d后为衰老期。其中第3~6d菌丝体生长最为迅速,酶活力最高,基质消耗最快。发酵过程中pH呈上升趋势。对生理生化各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The anti-complementary activity (immuno-stimulating activity) was tested for the endo-polymer (intra-cellular polymer) produced from submerged mycelial cultures of 21 types of higher fungi. Anti-complementary activity of endo-polymer from Lentinus edodes showed the highest (85%) followed by Flammulina velutipes (77%) and Phellinus linteus (71%). © Rapid Science Ltd. 1998  相似文献   

13.
金针菇优良品种液体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杂交育种的手段,获得了6个性能优良的金针菇杂交种。经液体发酵及菌丝体的营养分析,最终确定406号菌株为最优良的品种。  相似文献   

14.
金针菇栽培基质组分的降解及相关酶活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国平  袁生  虞光华   《微生物学通报》1999,26(4):237-241
研究了金针菇三明1号、16号、杂交19号在棉籽壳-麦麸基质上生长期间基质中主要化学组分及相关酶活的变化,以及低温刺激对子实体形成生长阶段胞外酶活性、菇的发生及菇外观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明1号具有微弱的降解木质素的能力;基质组分降解速率的变化与胞外酶活性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菇外观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与菇蕾发生后菌的代谢活动能力的强弱有关;低温刺激增加了三明1号菇曹发生后胞外酶活性、使之表现出良好的诺外观,而对杂交19号的菇外观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The compositions of free fatty acids (FA) in the mycelia of oyster cap (Pleurotus ostreatus (Jacq. ex Fr.) Kumm.) and honey mushroom (Flammulina velutipes (Curt. ex Fr.) Sing.) and the effect of mycelium cultivation conditions on the composition and proportions of individual FA were investigated. Palmitic and linoleic acids were found to be major acids produced by P. ostreatus growing on solid agar medium and in a submerged culture with a synthetic medium. The composition of minor FA in P. ostreatus was dependent on cultivation conditions. Surface cultivation of its mycelium yielded pentadecanoic, octadecenoic, and stearic acids. Submerged cultivation additionally yielded undecanoic, myristic, hexadecenoic, and lignoceric acids. The composition of free FA in F. velutipe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rom that of P. ostreatus. Variation in the C/N ratio in the cultivation medium affected both the FA composition in P. ostreatus and F. velutip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aturated and unsaturated FA.  相似文献   

16.
金针菇栽培基质替代原料初步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针对近年金针菇栽培主要原料棉籽壳价格大幅度上涨,导致栽培成本不断增加、栽培经济效益不断下滑的现实问题,在以棉籽壳为主要栽培料配方(CK1)的基础上,用新型基质花生壳、木屑、玉米芯、油菜杆、黄豆杆、猕猴桃枝、桑枝屑、高粱壳等资源部分替代棉籽壳,设计了8个金针菇栽培料配方,并以常用配方CK2为辅助对照,进行金针菇(川金3号)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配方6(花生壳)的产量虽未超过对照CK2,但其产量显著高于对照CK1(高33.11%),转化率达到对照CK2的水平,其栽培效益超过对照CK1(高629.03%)和CK2(高15.90%),且子实体品质好,所以在成都平原冬末早春季出菇时,用30%的花生壳替代棉籽壳栽培金针菇,可以显著降低材料成本,增加栽培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一种金针菇核糖体失活蛋白的分离纯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获得一种为研究其他菌类核糖体失活蛋白的对照品,并论述一种金针菇核糖体失活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活性的研究结果。实验中采用了DEAE和CM-离子交换纤维素与Bio-Gel 100柱层析方法。从1 000 g新鲜金针菇中得到5.58 mg的核糖体失活蛋白-Velutin,并证明其具有明显的抑制蛋白质的翻译作用,同时简要介绍了它的应用及展望。分离纯化到具有活性的Velutin,分子量为13.8 ku。  相似文献   

18.
钙对金针菇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CaCO3粉末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子实体的富钙作用。结果表明,钙能显著刺激金针菇菌丝体和子实体的生长,缩短出菇时间,提高产量和子实体含钙量。这些生理生化变化与钙浓度密切相关,低质量分数(0~5%)和高质量分数(5.5~10%)的CaCO3粉末造成了相似的变化。初步分析认为,这可能与金针菇细胞内存在两种不同的钙信号转导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9.
聚类分析在金针菇杂交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2个金针菇菌株两种生化标记(酯酶和可溶性蛋白)进行了筛选研究.采用多元统计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可分为四个类群。按照亲本的遗传相似系数,对各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进行了检测,实际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的产量与预测结果基本一致。群内组合为低产组合,群间组合杂种优势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