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可育的抗除草剂溴苯腈转基因小麦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报道了采用微粒轰击(Microprojectile bom bardm ent) 幼胚将除草剂抗性基因导入小麦(Triticumaestivum L.)的转化研究。实验共使用了13 个小麦品种, 从开花后14~18 d 的籽粒中剥取幼胚, 植物表达质粒含有CaMV 35S启动子控制的除草剂溴苯腈抗性基因bxn 以及筛选标记基因NTPⅡ。采用高压放电基因枪,用质粒DNA 包被的钨粒轰击预培养3 d 的幼胚。在含有卡那霉素类似物geneticin G418sulphate 的MS培养基上, 经过多步骤筛选和分化, 从800 多个幼胚中获得了16 株转化苗。除草剂抗性鉴定和Southern 杂交分析证明, 其中4 株为转基因植物,具有溴苯腈抗性, 并且自交可育。转化工作从分离幼胚到转化苗鉴定完毕, 最短时间为6 个月, 因此, 该方法是一项快速有效的基因导入技术  相似文献   

2.
腈水解酶基因bxn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期研究发现腈水解酶基因bxnRD127表达产物无功能,测序证明该基因结构中存在4处突变。本文对4处突变逐点进行结构与功能回复突变研究,发现其中2处突变能使基因表达产物丧失功能,1处使基因表达产物活性降低,1处对基因表达产物活性基本无影响。进一步将完全回复突变的bxn基因转化烟草,获得的转基因烟草具有抗溴苯腈除草剂特性,结果证明结构中的3处突变与活性中心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对十字花科杂草的基因漂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Q3为花粉供体材料,油菜远缘杂草为花粉受体材料,在自然传粉和人工辅助授粉条件下研究甘蓝型油菜与十字花科杂草间的基因漂移频率。结果表明,以转基因油菜为父本,十字花科杂草荠菜、碎米荠、播娘蒿、诸葛菜、风花菜、遏蓝菜和菜为母本,杂交高度不亲和,基因漂移率为0 % ,无生态风险,但对野芥菜的基因漂移率高达0 .885 %。野芥菜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常见杂草,种类繁多,分布范围广,大面积种植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对野生芥菜的基因污染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对近缘作物的基因漂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 Q3和 HCN- 19为花粉供体材料 ,油菜近缘作物为花粉受体材料 ,在自然授粉条件下研究甘蓝型油菜与芸薹属近缘作物间的基因漂移频率。结果表明 ,油菜对芸薹属 6个种甘蓝、黑芥、埃芥、芥菜型油菜、白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的基因漂移率分别为 0、0 .0 2 4 %~ 0 .2 4 3%、 0 .0 2 8%~ 0 .0 92 %、 0 .10 9%~ 0 .95 1%、 0 .4 79%~ 0 .879%、 1.2 5 2 %~2 .191%。且基因漂移频率受多种因素影响 ,其中与杂交亲和性、花期同步率、种植面积等高度相关。通过花粉将抗除草剂基因漂移给近缘作物 ,油菜是需要特别关注的作物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抗草甘膦油菜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检测田间转基因抗草甘膦油菜的方法。方法:用CTAB法提取DNA,经PCR分别扩增内参基因BnACCg8,及抗草甘膦外源基因CP4-EPSPS、FMV 35S启动子和E9 3’终止子等4种基因的片段,以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扩增产物进行分析比对。结果:抗草甘膦油菜中分别扩增出与外源基因FMV 35S启动子、E9 3’终止子和CP4-EPSPS大小一致的片段。结论:该方法能有效地用于转基因抗草甘膦油菜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油菜转抗草甘膦、抗虫基因获得双抗植株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王景雪  赵福永  徐培林  田颖川 《遗传学报》2005,32(12):1293-1300
以草甘膦为筛选剂,用农杆菌介导法将编码5-烯醇式丙酮酸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EPSPS)的aroA—M12基因和编码苏云金杆菌毒蛋白的Btslm基因导入到甘蓝型油菜优良品种湘油15号中。在用草甘膦对转化体进行筛选的基础上.对转基因再生植株进行了PCR检测、Southern blot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证明外源基因确已导入到该油菜品种中,而且表达了相应的蛋白。对转基因植株进行抗草甘膦、抗虫性鉴定的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具有抗草甘膦、抗虫的双重特性。研究结果还表明抗草甘膦的aroA—M12基因在植物基因转化中,既可以用作抗除草剂基因,又可以代替常用的抗生素标记,用作植物筛选标记基因。  相似文献   

7.
油菜抗裂果性研究简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简述了油菜易裂果性的危害、抗裂果性研究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也介绍了我国现有的主要抗裂果性油菜资源,并提出国内应开展油菜抗裂果性遗传机理研究和转基因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利用DNA直接导入法将含有SARS S1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S1导入农杆菌LBA4404中,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法得到12株再生小苗。PCR、Southern杂交检测结果证实,有6株为真正的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9.
用天花粉蛋白基因转化小麦获得转基因植株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取普通小麦品种京411未成熟胚诱导愈伤组织,10天左右,对820个胚性愈伤组织用含有35S启动子的天花粉蛋白(trichosanthin,TCS)基因轰击。2周后,将这些被轰击的愈伤组织转到含潮霉素50mg/L的筛选培养基上,经分化和生根,获得了33棵再生植株,经接饲毒蚜虫抗病性鉴定和PCR,Southern杂交分析,从中筛选出4株含有编码TCS的转基因小麦植株,转化频率为0.49%。  相似文献   

10.
利用转基因技术进行植物遗传改良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生物技术的发展为植物遗传改良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论述了转基因技术在植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及其与传统育种方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Using hypocotyls and cotyledons as transformed materials, an efficient transformation system of oilseed rape (Brassica napus L.) was established. Bxn gene (bromoxynil-resistant gene)was introduced into these plants, and bromoxynil-resistant transgenic oilseed rape was obtained. Themolecular monitoring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se transgenic plants contained bxn gene. The herbicide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se transgenic plants had resistance to 10-3 moL/Lbromoxynil.  相似文献   

12.
通过人工去雄授粉和田间隔行种植试验,研究了抗草丁膦和抗草甘膦转基因油菜(Brassica napus)中的bar基因和EPSPS基因向野芥菜(B. juncea var. gracilis)流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人工授粉的情况下,以野芥菜为母本,分别以两种转基因油菜为父本,亲和性指数都很高,达13以上,与野芥菜自交或开放授粉条件下的亲和性指数没有明显差异,说明两种转基因油菜和野芥菜的亲和性较好。经两次除草剂筛选,人工杂交获得的所有F1对相应的除草剂都表现出了明显的抗性,且经PCR检测扩增出了各自的特异性条带,说明人工杂交获得的所有F1都携带了相应的抗性基因。F1的适合度研究表明,两种F1种子萌发率和母本都没有明显差异,营养生长明显好于母本。但花粉活力和结实率明显下降,携带抗草丁膦基因F1的花粉活力和每角果粒数分别是32.4%和0.59粒,携带抗草甘膦基因F1的花粉活力和每角果粒数分别是35.1%和0.58粒。经两次除草剂筛选和PCR检测,表明野芥菜和抗草丁膦油菜或与抗草甘膦油菜田间隔行种植分别能产生0.02%和0.014%的携带抗性基因的F1杂种。以上结果表明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的抗性基因具有向野芥菜流动的可能性,且barEPSPS基因向野芥菜流动的可能性类似,但对其可能引起的环境后果需要做进一步地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14.
西瓜基因转化及其转基因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瓜味甜汁多,营养丰富,能消暑、解渴,是夏季重要水果。主要危害是马铃薯Y病毒组(Potyviring group)的西瓜花叶病毒一号(WMV-Ⅰ)和西瓜花叶病毒二号(WMV-Ⅱ)。WMV-Ⅰ和WMV-Ⅱ发病严重,农药防治效果差且存在农药残留问题。目前尚未选育出抗病新品种。近年来,国内外广泛采用植物基因工程方法来选育抗病毒的良种,其中利用外壳蛋  相似文献   

15.
根癌农杆菌对甘蓝型油菜的转化及转基因植株的再生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 efaciens)共培养法把外源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L.)主要栽培品种“云北2 号”,获得转基因植株。所用外植体为带有1—2 m m 子叶柄的完整子叶,根癌农杆菌为A208SE(pTiT37-SE, pROA93)。Ti质粒pROA93 带有NPTⅡ及GUS嵌合基因。共培养2 天后转到附加25 m g/L卡那霉素的分化培养基(MS+ 4.5 m g/LBAP)上。AgNO3 和羧苄青霉素促进芽的分化,头孢霉素则有抑制作用。最高转化频率为27% 。把分化出的茎芽切下,插入含有25 m g/L卡那霉素的生根培养基中。羧苄青霉素不利于根的形成。把完整抗性植株移入盛土壤的盆中,生长状况良好。测定β-葡糖苷酸酶活性,84% 明显高于对照。以NPTⅡ基因作探针进行Southern blot分析,证实外源基因已插入到植物细胞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6.
TA29—Barnase基因导致油菜雄性不育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利用杂种优势可以使作物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而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作物雄性不育性的利用。由于传统育种方法的费时费力,所以通过基因工程法来快速获得作物雄性不育系,已被国内外学者广为重视,并有了相关的报道[1~3]。但这些转基因不育系很少是生产品种,其不育性稳定情况也少有探讨。本文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TA29-Barnase雄性不育基因转化到油菜生产品种中,并就其分子学和生物学检测及其不育性稳定情况作一简要报道。1 材料和方法1.1 植物材料及农杆菌菌株植物转化材料为优质高产的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生产品种“浙…  相似文献   

17.
通过PEG处理把外源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原生质体。转化介质中二价阳离子的种类和浓度、携带DNA及PEG溶液的pH值都会影响基因导入效率。以潮霉素抗性和卡那霉素抗性作标记,均成功地筛选到了抗性愈伤组织。相对转化频率分别为1.3%和0.2%。前者明显高于后者。把抗性愈伤组织转到分化培养基上,分化出芽。诱导生根后移栽到土壤中,生长状况良好。酶活性测定和Southern blotting分析表明外源基因已插入到植物细胞基因组中。该遗传转化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抗性愈伤组织分化频率较低。本文对其原因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19.
20.
通过PEG法转化甘蓝获得转基因植株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PEG法将外源基因导入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下胚轴原生质体。以潮霉素和卡那霉素进行筛选,均成功地得到了抗性愈伤组织。对于潮霉素抗性愈伤组织,其绝对和相对转化频率分别为4.1×10~(-4)和1%~3%,在分化培养基上,抗性愈伤组织能够分化出芽。诱导生根后进行移栽,生长状况良好。Southem blotting分析表明外源基因已插入到植物细胞基因组中。对影响转化的一些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