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获得草鱼生肌因子5(Myf-5)基因序列,分析其在草鱼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阶段中的表达规律。方法:根据鲤鱼Myf-5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用草鱼肌肉组织总RNA,经RT-PCR扩增其Myf-5基因序列;利用半定量RT-PCR分析草鱼Myf-5基因在草鱼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阶段的mRNA表达特性。结果:获得了草鱼Myf-5基因开放读框序列723 bp,GenBank登录号为GU290227;该基因编码由24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具有MyoD家族基因的典型性碱性螺旋-环-螺旋(bHLH)结构,其氨基酸序列与斑马鱼、鲤鱼、虹鳟、大西洋鲑等的同源性较高(74%~97%),与哺乳动物和禽类如人、小鼠、大鼠、猪、牛和鸡的同源性较低(56%~60%);在草鱼红肌、白肌、肝胰脏、肾脏、脑和肠中均检测到Myf-5基因的表达,红肌、白肌和脑组织中Myf-5基因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草鱼Myf-5基因的表达随着其生长发育呈下降趋势,在较大规格试验鱼(500 g)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其他2种规格(50~60 g、120~130 g)的试验鱼(P<0.05)。结论:获得了草鱼Myf-5基因序列,其在红肌、白肌和脑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并随生长发育呈下降趋势,为研究Myf-5在草鱼肌肉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干扰素调节因子家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扰素调节因子(IRFs)是调节干扰素(IFN)、干扰素刺激性应答基因(ISG)及其它相关基因表达的重要转录因子,通过调节IFN、ISG和其它密切相关基因表达而发挥多种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3.
任伟  周国平 《生命的化学》2007,27(6):541-544
干扰素(interferon,IFN)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作用,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基因工程生产的干扰素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肿瘤。干扰素调节因子(IRF)家族在IFN的诱导表达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已发现了9个IRF成员,其中IRF-1和IRF-2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乳腺癌等有关;IRF-3与食管癌、宫颈癌等密切相关;IRF-5可以抑制B细胞淋巴瘤;IRF-7与乳腺癌相关;IRF-8和IRF-4参与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4.
&#  &#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3,37(6):1184-1188
{{@ convertAbstractHtml(article.abstractinfoCn, "cn")}}    相似文献   

5.
病毒诱导草鱼产生干扰素活性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邵健忠  钱凯先 《病毒学报》1998,14(4):346-351
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了病毒诱导前后草鱼外周血中干扰素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经病毒诱导的草鱼血清中出现明显的干扰素抗毒活性,25℃水温下诱导3天,其活性达到高峰,在草鱼细胞中的效价可达11.08±0.58以上。  相似文献   

6.
干扰素调节因子家族和免疫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扰素(IFN)是一类能够抵抗病毒感染、抑制细胞周期和行使免疫调节功能的细胞因子。干扰素调节因子家族(IRF)成员因在病毒感染时能够结合到IFN启动子上诱导、调节IFN的表达而得名。最近的研究表明:IRF是一类多功能的转录因子,在干扰素转录调控,病原体免疫反应,细胞因子信号转导,细胞增殖调控;以及造血干细胞的发育、淋巴细胞的分化,自稳平衡,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调控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IRF的功能及其分子机制的揭示将对抗病毒,免疫疾病和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靶向策略。  相似文献   

7.
干扰素调节因子7是诱导玉型干扰素表达的最主要的转录因子。寻找IRF7新的剪接异构体,研究其结构及功能,为探索IRF7参与调控玉型干扰素机制的多样性提供基础。通过PCR和Sanger测序获得了IRF7一种新的剪接形式IRF7-e,并通过RACE获取了IRF7-e 基因全长。IRF7-e全长为1994 bp,含5'-UTR 410 bp,3'-UTR 120 bp,开放阅读框1464 bp,编码487个氨基酸的蛋白,预测其等电点为6.659,蛋白分子量为52.8 kD。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表明过表达IRF7-e能够提高玉型干扰素IFNα和IFNβ启动子的活性,其中对IFNα启动子活性提高了12.18倍,对IFNβ的启动子活性提高了2.99倍。表明IRF7-e可能参与玉型干扰素的调控。  相似文献   

8.
内膜增生是血管损伤后动脉重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的增殖、迁移、表型转换是血管损伤性疾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等的共同病理生理学过程。干扰素调节因子(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s,IRFs)是一类能对干扰素基因表达起到免疫调节作用的转录因子。近来研究发现,其在血管损伤病理过程具有调节作用,其中IRF1与细胞生长、分化和损伤密切相关,IRF3与IRF7可以抑制新生内膜的形成,而IRF8和IRF9则促进VSMCs增殖、迁移及血管内膜增生。本文重点介绍了IRFs的结构特征、信号途径及在血管重塑过程中作为新型调控因子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草鱼干扰素的免疫调节功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邵健忠  项黎新 《动物学报》2001,47(4):404-411
首次对草鱼干扰素(grass carp interferon,GcIFN)的免疫调节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胆,GcIFN对草鱼巨噬细胞(Wψ)具有显著的激活作用,它能提高Mψ内O^-2,H2O2和ACP的活性含量,促进Mψ的吞噬和杀菌作用,GcIFN对Mψ的激活效应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激活所需要的时间则随剂量的增加而减少,与调节Mψ的规律不同,GcIFN对草鱼淋巴细胞无直接的激活作用,但可以调节由PHA,ConA引起的T淋巴细胞转化以及由SPA,LPS引起的B淋巴细胞转化,GcIFN对淋巴细胞的调节作用具有正负两方面的效应,当GcIFN浓度为250-500U/ml和50-500U/ml时,分别对T,B淋巴细胞转化表现为促进作用,而当浓度提高至50000U/ml时,则对两种淋巴细胞的转化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病毒感染的草鱼细胞产生类干扰素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一种简便高效克隆微卫星序列的方法。这一方法的实施步骤包括小片段基因组文库构建、三螺旋捕获、磁珠分离和PCR 扫描。草鱼AG 重复文库的冗余率为7.2%, 富集效率为60.25 倍, PCR 扫描的准确率达100%, 采用这一方法克隆到的AG 重复序列中完美型、非完美型和混合型的比例分别为66.87%、17.17%和15.96%, 不间断重复序列长度大于30 bp 的微卫星座位占51%。34 个微卫星座位中有25 个表现出多态性,PIC 值0.50—0.91, 进一步分析表明AG 重复序列的多态信息含量(PIC)与不间断重复序列长度相关, 不间断重复序列长度大于30 bp 的座位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较高的富集率和有效引物获得率证明此方法在分离草鱼微卫星中的成功应用, 并将为草鱼养殖品系的优化、遗传多样性的检测及遗传图谱的构建等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草鱼免疫球蛋白IgM 四聚体的分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 convertAbstractHtml(article.abstractinfoCn, "cn")}}    相似文献   

13.
胃肠道是一个复杂的消化系统, 每一部分都具有独特的生理特征。酸碱度(pH)是消化道重要的生理指标之一, 其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肠道微生物的生长等具有重要影响。为了研究草鱼在食物消化过程中, 肠道的酸碱度变化, 测定了草鱼肠道食物糜、肠液和黏膜的pH。结果显示, 随着食物的消化, 它们的pH都有下降的趋势。肠道食物糜pH在6.86±0.24到8.43±0.10之间, 肠液pH在7.14±0.22到8.63±0.02之间, 相同时间点相同肠段两者之间的pH差异很小, 并且在实验期间两者的pH变化趋势相同。黏膜pH在6.23±0.04到6.7±0.13之间, 为弱酸性。除了时间点12h外, 相同时间点和相同肠道部位黏膜的pH与食物糜、肠液的pH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析发现草鱼摄食食物的pH与上述三相的pH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研究结果为草鱼消化生理及营养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双氟沙星(Difloxacin,DIF)在草鱼(Ctenopharynodon idellus)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以及在各组织中的残留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在15℃水温状态下单次给草鱼灌喂20 mg/kg剂量的双氟沙星后,得出双氟沙星在各组织以及血液中的药时曲线均都符合二室开放性模型,双氟沙星能够在草鱼体内快速吸收,并且血液及各组织中均有分布,双氟沙星在草鱼体内的药物动力学方程为C=5.056e-0.012t+19.041e-0.011t,其中双氟沙星在血液、肌肉、肝脏、肾脏中吸收半衰期(T1/2α)分别为0.176h、0.562h、4.562h和1.477h,消除半衰期分别为(T1/2β)69.492h、65.303h、218.412h和163.937h,总体消除率(CL)分别为0.495、11.181、10.789和7.102 L/(h·kg),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1.550、1277.55、807.470和1432.150 μg/(L·h)。根据相关规定肌肉中双氟沙星最大残留量300 μg/kg为标准,建议休药期26d以上。  相似文献   

15.
二龄草鱼肠炎病发病机理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本文通过对患肠炎病的二龄草鱼病鱼和正常草鱼的肠道及血液中的产气单胞菌(Aeromonas)的数量和毒力的比较,病鱼肠道、血液和其他内脏中的产气单胞菌所出现比率的调查,不同水温对该菌致病力的影响和用菌体提取液接种鱼体,以及用鲎试剂(鲎变形细胞溶解物Tachypleus Amebocyte Lysate“TAL”)对病鱼和正常鱼体内的内毒素进行测定等一系列的试验和观察,从而推断出二龄草鱼细菌性肠炎病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16.
二龄草鱼肠炎病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本文从细菌学、血清学、鱼体免疫以及药物治疗等几个方面,阐明了点状产气单胞菌是二龄草鱼肠炎病的病原菌。另外还对这种细菌特性及其致病方式进行了讨论,并对该病的诊断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成年草鱼外周血细胞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林光华 《动物学报》1996,42(2):123-128
用透视电镜技术研究了成年草鱼外周血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在外周血细胞中可区分出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白细胞,嗜酸性白细胞和血检细胞;嗜碱性白细胞无论在血涂片上或超薄切片上都没有发现。电镜图像显示,在红细胞中,仅能看到少数线粒体和液泡。淋巴细胞以短的伪足,较多的游离核糖体和滑面内质网为其特征。单核细胞的特征是具有较多的伪足和胞质液泡以及偏位核。在外周血液中发现了嗜中性白细胞生长、发育、功能成熟和衰退的全过程,描述了嗜中性白细胞的幼稚型、成熟型和衰退型细胞的超微结构。在成年草鱼外周血中,还发现了一种新型的颗粒细胞,它的特殊颗粒为大的六角形或棒状致密结晶颗粒,对上述特殊颗粒细胞的属性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草鱼不同组织胆汁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胆汁酸是由胆固醇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在肝细胞中合成的,根据侧链羟基数目的多少胆汁酸分为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随食物到达肠道,在肠道微生物的作用下脱羟基形成次级胆汁酸~([1])。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都可与牛磺酸或者甘氨酸结合形成结合型胆汁酸。肝脏中合成的以及经由肠肝循环回到肝脏的胆汁酸都被储存在胆囊中。胆汁酸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帮助脂溶性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高脂肪的摄入刺激胆汁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