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2.
内蒙古乌兰察布地区鸟类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学杂志》2017,(1)
为了解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地区的鸟类群落结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固定半径样点法和样带法对该地区6种生境类型的鸟类进行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7目45科153种,其中夏候鸟76种,旅鸟38种,留鸟34种,冬候鸟5种。春、夏、秋季均以夏候鸟为主,冬季则留鸟占优势。非雀形目鸟类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雀形目。鸟类多样性指数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均匀性指数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聚类分析表明,春季和秋季鸟类群落结构最为相似。不同季节各生境鸟类群落结构亦存在差异,春、夏、秋季的湿地鸟类群落多样性均最高,而农田和居民区的鸟类群落较为相似。栖息地类型、食物资源及候鸟迁徙是该地区鸟类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海北州典型高寒草甸土壤质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青海省海北州的典型高寒草甸(金露梅灌丛草甸、矮嵩草草甸、高山嵩草草甸)为研究对象,以7种土壤微生物活性指标和10种土壤理化性质指标组成的土壤生物肥力性质为评价指标,对不同利用方式下草甸的土壤质量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高寒草甸土壤综合质量可用3个主成分(PC)来表征,其中PC1上有13个指标的载荷较高,PC2上有3个指标的载荷较高, PC3上只有全磷的载荷较高.结合Norm值的方法,筛选出微生物生物量碳、脲酶、碱性磷酸酶、蛋白酶、有机碳、全氮、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容重和阳离子交换量(CEC)等11项指标,建立了海北高寒草甸土壤综合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MDS).通过主成分和对应的权重系数分析, 对3种草甸的土壤综合质量进行排序,0~10 cm层为矮嵩草草甸>金露梅灌丛>高山嵩草草甸;10~20 cm层为金露梅灌丛>高山嵩草草甸>矮嵩草草甸. 相似文献
4.
根田鼠 (Microtusoeconomus)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小型哺乳动物[1 ] ,在海北高寒草甸地区 ,根田鼠是优势小型啮齿动物之一 ,主要分布于植被较好的草甸和灌丛中 ,有关其自然以及实验状态下种群数量动态的研究相对较多[2~6] ,但是对该地区冬季恶劣自然条件下 ,其种群动态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研究冬季根田鼠种群特征的变化有助于对其整个生活史过程的全面理解 ,也便于了解冬季恶劣气候条件对其越冬留存率的影响进而又是如何影响翌年的种群数量。为此 ,作者于 2 0 0 0年 1 0月和 1 2月在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地区对根田鼠种… 相似文献
5.
大别山山地次生林鸟类群落集团结构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年12月—2008年12月,在大别山鹞落坪,对落叶阔叶次生林鸟类的集团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采用连续取样法采集鸟类取食行为数据,用聚类分析法对繁殖和非繁殖季节鸟类群落进行集团划分,通过无倾向对应分析(DCA)对32种森林鸟类的两个季节资源利用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鸟类群落在非繁殖季节可以分为地面、灌丛、树干(枝)、冠层等4个取食集团,而在繁殖季节还出现空中取食集团;候鸟影响鹞落坪次生林鸟类群落取食集团的结构,产生新的取食集团。DCA的第一轴主要代表鸟类取食高度信息,第二轴主要代表鸟类取食位置信息,第三轴代表鸟类取食方式和取食基质信息;用DCA前两轴对32种鸟类排序表明,有6种鸟主要在第一轴发生变化,有4种鸟主要在第二轴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海北高寒灌丛草甸蒸散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蒸散是陆地生态系统水分循环的重要分量,研究典型生态系统的蒸散规律有助于认识水分循环过程,进而为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本研究基于涡度相关法研究了2003-2011年海北高寒灌丛草甸生态系统的蒸散量变化特征及水分收支状况.结果表明: 2003-2011年,研究区蒸散量的季节变化明显,最大值一般出现在生长旺季的7-8月,达4.4~5.7 mm·d-1;最小值多出现在1月或12月(0.09±0.04 mm·d-1).蒸散量的年际动态明显,为451.3~681.3 mm,其中,生长季占70%以上.年蒸散量与年降水量之比的平均值为1.06±0.17,表明该生态系统的年水分收支状况基本平衡,几乎所有的降水都以蒸散的形式消耗. 相似文献
7.
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是中国科学院定位站之一,在1986年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会议上,荣获先进台站的光荣称号.定位站建立于1976年5月,目的在于研究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发展高原生态学理论,提高高寒草甸的经济效益,为发展高原畜牧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定位站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隅祁连山南麓风匣口地区,地处北纬37°29′—37°45′,东经101°12′—101°33′,在行政区划上属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马场管辖.定位站地形开阔,低山丘陵滩地相间,海拔高度3250—3450m,是著名浩门马的生产基地.气侯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0℃,最冷月(1月)-18.0℃,极端低温-35.0℃;最热月(7月) 相似文献
8.
在植物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之间关系的研究中,多以物种丰富度和生产力作为双变量,常常忽略在同一物种丰富度水平下可能影响群落生产力的其他因素,例如物种组合与组成等。该研究采用盆栽法,以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物种丰富度水平(1、2、3、4),并在最高物种丰富度水平下,保持总种植密度不变,改变各组成物种的相对比例(10%、20%、30%、40%),探讨群落物种组合、组成及物种所属功能群对群落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较低物种丰富度下,群落生产力随物种丰富度增加而增加,在较高物种丰富度下,群落生产力随物种丰富度的增加不再显著变化。2)群落物种组合及组成对群落生产力具有显著影响,配置垂穗披碱草的群落及垂穗披碱草占比大的群落具有更高生产力。3)混播物种所属功能群对群落生产力具有显著影响,豆科植物对其他混播物种生产力表现出促进或抑制作用,禾本科物种垂穗披碱草对群落生产力有正效应,中华羊茅和鸭茅对群落生产力影响不明显。由此推测,物... 相似文献
9.
10.
渭河平原地区夏季鸟类群落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渭河平原咸阳地区选取有代表性的7种生境,采用样带法取样,选用Shannon-Wiener、Pielou指数和多元变量分析法进行鸟类群落结构分析。共发现63种鸟类,隶属于13目29属47科。7个样区的鸟类组成表明水域面积是影响特定鸟类(水鸟)分布的重要因子。α多样性指数和干扰程度呈线性关系(Y=2.945-0.352X)。而中等偏上的均匀度表明不同样区种群的分布较为均匀。进一步对鸟类群落结构进行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以及主分量分析后表明:按照人为干扰程度的大小将7个样区划分为3-4个群落组合;多维尺度分析的结果比聚类分析的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在人为干扰的前提下,类似生境(相同高程或相近水域面积)鸟类群落的相似性程度并不高。 相似文献
11.
12.
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演替对鸟类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固定面积法调查了青林三个主要演替阶段森林(阔叶林、混交林和针叶林)的鸟类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混交林中鸟类物种数、鸟类物种多样性和种团多样性最高,阔叶林最低。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均表明,三种演替阶段森林的鸟类群落组成差异显著。所记录到的35种鸟类中有11种差异显著。其中,山雀科和科在阔叶林中占优势,而柳莺亚科在混交林和针叶林中占优势。食性种团中,阔叶林以食虫鸟和食果食虫鸟为主;混交林和针叶林均以食虫鸟、食果食虫鸟、食谷鸟和食果鸟为主。鉴于阔叶林和混交林有向顶级群落(针叶林)演替的趋势,建议采取人为干扰来维持三种演替阶段森林的面积,以便从景观水平上保护鸟类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北京小型湖泊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与营养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1987年间逐月调查分析了北京6个小型湖泊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特征。通过指示种、优势种、种类、数量、生物量、Shannon多样性指数及其与水质的关系分析,前3个湖相当于中营养湖泊,后3个湖相当于中-富营养湖泊。梨形环稜螺(Bellamya purificata)和粗腹摇蚊幼虫(Pelopia sp.)可作为北京6个小湖环境质量的指标生物,前者指示水质较好,后者指示水质较差。Shannon多样性指数值(H′)与湖水BOD、COD、TP、TN含量之间关系比较密切,用该指数并参考指示生物特征评价此类型浅水小湖营养状况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张家口土壤蜘蛛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1996年8月中旬,在张家口地区4种生境中共捕获土壤蜘蛛461头,隶属于12科54种(属)。研究表明:4种生境中的土壤蜘蛛群落相似性很小,群落结构组成不同,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优势度也不同。植被类型、疏密程度是影响群落结构的主要生态因子,农事活动是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贡嘎山东坡鸟类群落垂直多样性格局在繁殖季与非繁殖季的变化,本研究分别在繁殖季(2012年3至6月、2016年3至5月及2017和2018年两年的3至6月)、非繁殖季(2012年9和10月、2017及2018年两年的11和12月)用样线法对贡嘎山东坡海拔1 200 ~ 4 400 m区域开展了鸟类多样性调查。结果表明,繁殖季与非繁殖季的鸟类α多样性指数具有明显差异,季节变化对鸟类α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有重要影响,且夏候鸟的迁徙、气温和植物花果期的季节性变化可能是影响鸟类α多样性分布格局的重要因子。尽管贡嘎山的山地季节性气候明显,但繁殖季和非繁殖季鸟类β多样性的垂直格局比较稳定,并与植被群落的垂直多样性格局有极显著正相关性,表明植被群落多样性是影响贡嘎山东坡鸟类β多样性的重要因子。繁殖季鸟类多样性热点在中海拔,而非繁殖季鸟类多样性热点则出现在中低和中高海拔。因此,山区不同季节的鸟类多样性变化与全海拔段的栖息地保护状况需要在今后的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管理中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Summary Effects of forest plant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physiognomy on bird and invertebrate communitie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ree discrete, relatively undisturbed forest types along a dry-wet soil moisture gradient. Using discriminant function analysis, a 100% floristic and a 78% vegetation structural discrimination were obtained between the three forest types. However, the bird communities of these different forest types were very similar in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had much lower densities than those normally encountered in other, superficially similar forests. Although an 81% discrimination between forest types was attained through analysis of ground surface invertebrates, measures of litter and aerial invertebrate abundance were also of limited use as discriminators. Historical and biogeographic factors, as well as the low nutritional levels in the soil and vegetation may be the causes of low bird and invertebrate density and diversity. It is concluded that floristics and vegetation structure have, at best, a minor influence on bird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possibly also on invertebrate community structure in the Knysna Forest.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取样调查方法获得长白山阔叶红松混交林蒙古栎+红松+云杉群落、红松+色木槭+蒙古栎群落、红松+假色槭+糠椴群落、红松+花楷槭+紫椴群落、长白松+红松+山槐群落中的大型真菌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的基本数据,分析不同植物群落中大型真菌的丰富度指数R1、R2、多样性指数N1、N2和H′、均匀度指数E。大型真菌标本鉴定采用形态学分类方法,凭证标本保存于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多样性研究结果:(1)共采集鉴定大型真菌238种,隶属于90属44科,其中外生菌根菌100种;腐生菌135种;其他3种。(2)在不同的植物群落中大型真菌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指数有所差异,其中蒙古栎+红松+云杉群落中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最高,而红松+色木槭+蒙古栎群落中的均匀度最大;(3)大型真菌子实体的发生在1a中出现2次高峰,即7月中下旬和9月上旬,第1次高峰期的优势类群为腐生菌,外生菌根菌较少;第2次高峰期优势类群则以外生菌根菌为主,腐生菌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8.
Population Ecology - The distribution of nests of the swallows was investigated in 1957, 1962 and 1963 at Koriyama, Nara Prefecture. Roughly speaking, the nest ofHirundo rustica was located in the...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1月至2006年2月对上海市区绿地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34种,隶属5目16科。研究发现冬季鸟类群落结构相对稳定,优势种为麻雀(Passer montanus)和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冬季鸟类群落多样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绿地面积、乔木盖度和栖息地类型多样性是影响鸟类多样性的关键因子。聚类结果表明,面积大、生境类型丰富及人为干扰相对较少的绿地,鸟类多样性高。因此提出如下建议:(1)增加城市中植物种类,特别是乡土物种,适当提高冬季常绿乔木以及乔、灌、草的比例;(2)在绿地中尽可能多地保留自然生境;(3)在城市绿地中适当开辟湿地生境,以吸引水鸟栖息。 相似文献
20.
2007年及2009年3~8月期间,对绿洲城市代表——奎屯市的8类生境(依据其城市功能划分)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61种,隶属于9目23科30属。留居型中夏候鸟29种、冬候鸟7种、留鸟24种、旅鸟1种。区系组成:广布型27种、古北型17种、全北型5种、中亚型12种。8类生境的鸟类多样性指数(H’)由大到小依次是:公园>苗圃果园>市区间农田>学校校园>工厂区>交通用地>居民区>商业区。公园的鸟类多样性指数最高,达1.421 2;而商业区的鸟类多样性最低,仅有0.413 7;公园的鸟类均匀度指数最高0.859 7,商业区的鸟类均匀度指数最低,仅0.319 0。以上数据显示:鸟类在城市中的分布极不均匀;在绿洲城市中,区域内鸟类种类数量与其林木覆盖率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