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山毛榉科植物的系统发育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运用分支分类学方法,对山毛榉科植物进行了系统发育的分析。山毛榉科作为单元发生群包括柯属、锥属、粟属、三棱栎属、水青冈属和栎属。桦木科和南山毛榉属被选择作为外类群。对大量的性状进行评估之后,选择了25对性状作为建立数据矩阵的基本资料。性状极化以外类群比较为主,同时也采用了化石证据和通行的形态演化的基本原则。数据矩阵由7个分类群、2个外类群和25个性状组成。采用最大同步法、演化极端结合法和综合分析法对该数据矩阵进行了分析。在得到的3个树状分支图中按照最简约的原则,选出演化长度最短的谱系分支图作为本文讨论山毛榉科属间的系统演化关系的基础。关于山毛榉科植物的系统发育,作者的观点如下:(A)现存的山毛榉科的6个属形成了4条平行进化的分支路线,它们分别被处理作4个亚科,即:栗亚科,三棱栎亚科,水青冈亚科和栎亚科;(B)平行进化是山毛榉科植物系统发育过程中的主要形式。生殖过程中的一些特征,如:果实第二年成熟,胚珠通常败育等,是影响山毛榉科植物属间基因交流的主要原因。在现存的山毛榉科植物中,柯属是最原始的类群。三棱栎属和锥属的起源也较早,而栗属、水青冈属和栎属是特化的类群。  相似文献   

2.
山毛榉科植物的起源和地理分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文根据植物类群系统发育与地理分布统一的原理,讨论了山毛榉科植物起源和地理分布。划定了该科植物的分布区类型。确认东亚和东南亚区为该科植物的分布中心;而马德雷区南部和加勒比区则是该科的次生分布区中心。提出了马来西亚区、东亚区和东南亚区的多数特有种带有古特有植物种性质的观点。认为山毛榉科植物可能起源于中国南部、西南部和中南半岛北部的季节性干旱热带山地森林中,它们起源的时间很可能在晚白垩纪早期。山毛榉科植物进入北美洲的迁移路线主要有两条,即从起源地经欧亚大陆、格陵兰群岛进入北美洲,及经欧亚大陆、白令陆桥进入北美洲。南美洲的山毛榉科植物则是从北美洲经中美洲迁移过去的。山毛榉科植物的现代分布格局是由三方面因素形成的,即大陆漂移形成的海陆相应位置的变化,渐新世以后开始的赤道带的向南迁移和第四纪以来冰期与间冰期多次交替出现,以及山毛榉科植物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和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在综合各类资料的基础上,讨论了山毛榉科属间的系统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在湖北地区采集、发现的双星藻科植物的18个新种、3个新变种。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在湖北地区采集、发现的双星藻科植物的18个新种、3个新变种。  相似文献   

5.
于2011~2013年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底资源调查和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中,发现若干湖北新记录。现主要报道了湖北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金腰属(Chrysosplenium)植物4种分布新记录,分别为秦岭金腰(C.biondianum Engler)、纤细金腰(C.giraldianum Engler)、舌叶金腰(C.glossophyllum H.Hara)、天胡荽金腰(C.hydrocotylifolium H.LéveilléVaniot)。文中对这几个物种的报道增加了它们的分布范围,也丰富和加深了人们对湖北植物多样性的认识与了解。凭证标本存放于吉首大学植物标本馆(JIU)。  相似文献   

6.
李萱  宋扬 《生物学杂志》1995,12(4):33-33
橡子淀粉的脱涩增白试验李萱,宋扬(合肥三中,安徽省生物研究所)橡子是山毛榉科多种植物的坚果的俗称,橡子中淀粉含量约70%左右,常被用来提取淀粉。山毛榉科在我国分布较广,除西北和西南地区较少外,在其他地区均广泛分布,因此,橡子可作为一种广泛的淀粉来源应...  相似文献   

7.
栎属植物为“山毛榉科”常绿、半常绿或落叶乔木,稀为灌木。主产亚洲,分布于北温带和热带高山上,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本属有350种,我国约产140种。根据我们初步研究,该属对家畜有毒害的约有8种。1958年以来,耕牛采食栎属植物嫩叶中毒先后在贵州、河南、陕西、四川、湖北、山东、内蒙、山西等省区发生。仅据四川万县等18个县不完全统计1973年耕牛中毒3734头,死亡618头,死亡率为16.5%;陕西汉中地区某县1976-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桦南县中新世道台桥组孢粉植物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龙江桦南县中新世道台桥组孢粉植物群中柔荑花序植物花粉占统治地位,尤其是山毛榉科和桦科最多;胡桃科、榆科也很常见。此外,还有椴树科、槭树科、杨柳科以及一些可能和蔷薇科、豆科有关的三孔沟花粉。单子叶植物花粉较少。裸子植物以松科为主,并有少量柏科花粉。蕨类植物不多,主要为水龙骨科孢子。道台桥组孢粉植物群的主要成分都属于温带型。亚热带成分无论从类型或数量上都比较少。孢粉植物群中含有相当数量的外来属种,重要的如铁杉属、山毛榉属、山核桃属等。从习性上看,陆生木本植物远远多于水生草本植物。桦南县中新世化石孢粉植物群反映了当地中新世植被的主要成分和古气候特征与现代植被和气候有着显著不同。当时的针阔叶混交林中栎属、山毛榉属为重要成分。气候较现代温暖,可能和我国东北南部及华北北部地区的现代气候相似。我国北方自中中新世晚期以后存在一个范围相当广阔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但是桦南地区当时的气候温暖潮湿,可以归入中新世中国东部落叶阔叶林植物区。这与现代植物区系分区相似。  相似文献   

9.
植物种子上也存在着气孔。莫克路斯基在1884年首先在木兰属、百合科的药百合种子上看到了气孔,以后又在远志属、山核桃属、堇菜属、红毛七属和山毛榉属等种子上发现了气扎。1976年,康勒在研究223个科的双子叶植物时,发现了29个科的植物种子上有气孔。种子上存在气孔的现象并不普遍,甚至同属的植物也不相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调查、评价和保护湖北药姑山自然保护区药用维管植物资源,于2012至2014年对该地区开展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湖北药姑山自然保护区有药用维管植物143科498属968种,其中蕨类植物10科13属13种,裸子植物5科7属7种,被子植物128科478属948种。从生长型来看,草本植物最多,其次是灌木;从药用部位来看,全草类植物最多,其次是根类;按药用功效划分,以清热类、祛风湿类和活血化瘀类居多。湖北药姑山自然保护区内珍稀濒危野生药用维管植物共有57种,占药用维管植物总种数的5.89%。此外,在湖北药姑山自然保护区还发现了瑶族民间常用药用植物58种。在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湖北药姑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西藏壳斗科订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野外观察和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西藏壳斗科植物进行了详细的订正,描述了1个新种,报道1个中国新记录种,4个西藏新记录种,归并11种和2变种,排除无标本记录的2种。确认西藏壳斗科植物共3属32种,2变种。  相似文献   

12.
湖北新记录属植物永瓣藤种群现状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瓣藤(MonimopetalumchinenseRehd.)为湖北省种子植物区系新记录属、种,是中国二级保护植物。通山县分布的永瓣藤为次生杉、竹、阔混交林内的伴生成分,群落生活型谱以常绿高位芽植物为主,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为集群型。其生态适应为明显的偏酸性和一定的耐荫性。永瓣藤种群虽规模小,但具明显的增长型特征,有发展潜力。文中对永瓣藤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一新种毛地黄生枝孢(CladosporiumdigitalicolaZ.Y.Zhang,T.ZhangetW.Q.Pusp.nov.和二个新记录种:竹叶兰枝孢Carundinis(Corda)Sacc.和小籽枝孢C.microopermumBerkeleyetCurtis。新种附拉丁文和中文描述及形态图,模式标本保存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秦岭植物志》遗漏的26种(含3个种下分类群)植物,26种植物分属于17属,13科。其中大血藤科(Sargentodoxaceae)和铁青树科(Olacaceae)为遗漏科,大血藤科的大血藤属(Sargentodoxa)、铁青树科的青皮木属(Schoepfia)、五味子科的南五味子属(Kadsura)、樟科的黄肉楠属(Actinodaphne)和虎耳草科的钻地风属(Schizophragma)为遗漏属。  相似文献   

15.
16.
讨论了Clematis eriopoda Maxim.和sect.Atragenopsis Boiss.的地位,认为这二分类群均应成立;描述了2新种,1新变种;过去长期被归并的卷萼铁线莲C.tubulosa得到恢复;Clematisheracleifoliavar.ichangensis被转移改作卷萼铁线莲的变种;首次给出光叶铁线莲Clematisglabrifolia的果实的形态描述。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宁夏4个新记录种(变种)——对叶兰[Neottia puberula(Maximowicz)Szlachetko]、花叶对叶兰[N.puberulavar.maculata(T.Tang et F.T.Wang)S.C.Chen et al.]、岐山金丝桃(Hypericum elatoides R.Kel-ler)和小卫矛(Euonymus nanoides Loes.et Rehd.)。  相似文献   

18.
锦鸡儿属植物4个种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4种锦鸡儿属(CaraganaFabr.)植物的核型进行了分析,得出4种染色体核型:秦晋锦鸡儿(C.purdom iiRehd.)染色体数为2n=16,其核型公式为2n=16=16 m(4 SAT);小叶锦鸡儿(C.m icrophyllaLam.)染色体数为2n=16,其核型公式为2n=16=14 m(2 SAT) 2 M;中间锦鸡儿(C.interm ediaKuang et H.C.Fu)染色体数为2n=18,其核型公式为2n=18=16 m(4 SAT) 2 M;树锦鸡儿(C.arborescensLam.)染色体数为2n=20,其核型公式为2n=20=20 m(4 SAT)。由此可推测:中间锦鸡儿可能为小叶锦鸡儿和树锦鸡儿或秦晋锦鸡儿和树锦鸡儿的中间类型或杂交种,也可能是具有递增染色体基数的不同种。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reports chromosome numbers of ten species and one variety of the genus Campylotropis from China (Table 1, Plate 1 ). They are C. argentea Schindl., C. bonatiana( pamp: ) Schindl., C. henryi Schindl., C. hirtella (Franch.)Schindl., C. macrocarpa(Bunge )Rehd., C. diversifolia( Hemsl. )Schindl., C. polyantha (Franch.) Schindl., C. polyantha( Franch. )Schindl. var. leiocarpa ( Pamp. ) Pet. -Stib., c. prainii ( Coll. et Hemal. ) Schindl., C. pinetorum (kurz)Schindl. ssp. velutina (Dunn)Schindl., c. trigonoclada(Franch. ) Schindl. The chromosome numbers of these ten species are all 2n= 22 or n= 11, but a few individuals in C. polyantha(Franch. )Schindl. var. leiocarpa(Pamp. )Pet. -Stib., were found aneuploid with 2n=23. The chromosome numbers of c. polyantha and C. macrocarpa have been reported by Maw-shing (1986)andLee(1972), while those of all the other species are first reported.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Clematis eriopoda Maxim和sect.Atragenopsis Boiss.的地位,认为这二分类群均应成立;描述了2新种,1新变种;过去长期被归并的卷萼铁线莲C.tubulosa得到恢复;Clematis heracleifolia var.ichangensis被转移改作卷萼铁线莲的变种;首次给出光叶铁线莲Clematis glabrifolia的果实的形态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