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碧珍 《蛇志》1997,9(1):21-22
缺血性脑血管病78例,应用蝮蛇抗栓酶治疗46例,常规法治疗32例,有效率分别为91.3%和84.3%。认为蝮蛇抗栓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韦汐 《蛇志》1998,10(1):40-40
我院1997年3月至7月应用蕲蛇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28例,治疗前后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观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8例均为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脑血栓形成17例,脑梗死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7例;男...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型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外血管搭桥术(EC-IC bypass)的治疗效果,探讨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于LA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LA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36例,语言功能障碍8例,单侧肢体轻瘫4例。根据临床症状结合术前影像学资料,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根据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对比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的变化,对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TIA病人中,1例术后出现卒中事件,其余35例术后TIA症状消失;语言功能障碍和单侧肢体轻瘫病人术后半年症状均有改善;40例LA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术后影像学复查均获满意效果。结论: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对于LA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张伟光  朱丹  王来藏  王超  李晨光  王智 《生物磁学》2011,(22):4322-4324,4343
目的:评价大动脉粥样硬4E(Large.arteryatherosclerosis,LA)型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外血管搭桥术(EC—ICbypass)的治疗效果,探讨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于LA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LA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36例,语言功能障碍8例,单侧肢体轻瘫4例。根据临床症状结合术前影像学资料,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根据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对比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的变化,对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TLA病人中,1例术后出现卒中事件,其余35例术后TIA症状消失;语言功能障碍和单侧肢体轻瘫病人术后半年症状均有改善;40例LA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术后影像学复查均获满意效果。结论: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对于LA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清栓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95例疗效报告(摘要)第168医院李光林,袁祯祥本文报告清栓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95例,男53例,女42例,年龄48~76岁,脑血栓90例,有58例经颅脑CT检查证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例。清栓酶常规用药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  相似文献   

6.
清栓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护理体会(摘要)解放军第401医院管玉玲,高淑霞本文报告对4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清栓酶治疗护理体会,其要点为用药前作皮肤过敏试验,本组患者均为阴性,用药时,静滴速度开始控制于每分钟15滴左右,待观察5分钟后来出现不良反应则...  相似文献   

7.
蝮蛇抗栓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29例疗效观察(摘要)广东汕头市达濠华侨医院林炎镇,王辉本文报告自1991年5月以来,应用蝮蛇抗栓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29例,其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44~76岁;病程:起病3天以内24例,1个月内2例,超...  相似文献   

8.
蕲蛇酶对7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流变学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玫 《蛇志》1999,11(4):71-72
我科从1996年5月至1999年2月应用蕲蛇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75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患者情况 7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为我院1996年至1999年2月住院病人,其中男46例,女29例,年龄40~80岁,平均61.5岁,其中脑梗死5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3例。1.2 诊断依据 按照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标准确诊。1.3 治疗方法 用福建三明制药厂生产的蕲蛇酶10u加入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10天为1疗程,休息3~5天,再进行第2疗程,全部治疗2个疗程,治疗中每7天作1次血常规及…  相似文献   

9.
6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42例为蝮蛇抗栓酶治疗组,20例为速效溶栓清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别用经颅多普勒血流仪(TCD)检查脑血管(大脑中动脉MCA、前动脉ACA及后动脉PCA)血流平均值Vm。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被治疗后脑血管血流Vm均明显增高(P<0.05或P<0.01),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两种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相仿,但速效溶栓清价格较高  相似文献   

10.
陈春晖  何进宇 《蛇志》1993,5(2):22-24
本文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1治疗组(清栓酶组)36例。用清栓酶0.5~u 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 中静滴.每日一次.Ⅱ对照组(复方丹参组)36例。用复方丹参16ml,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 中静滴。每日一次,疗程均为十五天。治疗前、后分别行经颅多普勒脑血流分析(简称 TCD)。结果发现两种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均有效。其总有效率清栓酶组为:94.4%,复方丹参组为61.1%。前者优于后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介入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5例,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管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情况,并比较治疗前、治疗6个月、1年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病变血管Vs、V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治疗6个月、1年后观察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治疗1年后观察组脑梗塞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率以及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颅内血管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同时降低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微栓子监测技术(Microemboli monitoring technology,MMT)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1990年,Spencer等定义了微栓子信号(Micro embolus signal,MES)。1992年,Russell等明确提出了微栓子监测的概念,并结合实验数据,对微栓子的监测进行了初步总结。1995年,第九届国际脑血流动力学会议确定了MES的判断标准。近年来,微栓子监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心脏、血管外科和神经科领域,并取得了一些进展。目前,不仅在理论上证实了应用TCD技术监测微栓子的可行性,而且大量的临床观察表明这项技术可以为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机制、治疗效果、预后判断及疾病预防提供客观的依据。本文将对下述问题进行综述:微栓子监测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研究中的应用(颈源性、颅内动脉源性、心源性、其他病因所导致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微栓子监测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药物治疗疗效的评估;微栓子监测对卒中复发的预计;以及微栓子监测对临床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治疗的监测。综述近年来微栓子监测在临床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预防中取得的新进展、面临的问题以及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徐玉华  苏常娥  宁越仁 《蛇志》2002,14(2):44-45
我院应用抗血栓新药普恩复 (蚓激酶 )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3 4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 4例均为住院病人 ,并经CT证实为脑梗死 ,其中梗死灶最小 0 .6cm×0 .3 cm,最大 3 .2 cm× 2 .2 1 cm,排除脑出血。凡具有出血倾向者及活动性溃疡病 ,近期有手术史者均不入选。1 .2 治疗方法 确诊后给予普恩复 40 0 mg,每日3次于饭前 3 0 min口服 ,4周为 1个疗程。其中 4例应用 2 0 %甘露醇 ,不使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其他药物 ,并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第 7天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1 .3 疗效判定 根据 1 99…  相似文献   

14.
东菱精纯克栓酶(DF─521)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匡培根,郎森阳,于生元,王国平,朱克,李永昌缺血性脑血管病为临床常见的疾患,近年来更有发病率上升及发病年龄年轻化的趋势。东菱精纯克栓酶(DF─521)注射剂为新型强力溶血栓...  相似文献   

15.
王继凯  柳标 《蛇志》1997,9(3):53-54
6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42例为蝮蛇抗栓酶治疗组,20例为速铲溶栓清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别用经颅多普勒血流仪(TCD)检查脑血管(大脑中动脉MCA、前动脉ACA及后动脉PCA)血流平均值Vm。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被治疗后脑血管血流Vm均明显增高,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表明两种药物治疗缺血性脑性血管病疗效相仿,但速产溶栓清价格较高。  相似文献   

16.
张尔红  李红 《蛇志》2000,12(1):18-19
目的 对常用的3种降纤药物、东菱克栓酶、EW-速效溶栓清、精制蝮蛇抗栓酶治疗急性缺血笥脑血管病进行比较。方法 对1997年6月~1998年12月,发病1周内,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按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在可比的条件下,用东菱克栓酶治疗;乙组28例,用EW-速效溶栓清治疗;丙组28例,用精制蝮蛇抗栓酶治疗。进行与实验室观察。结果 3组疗效临床评分有效率各为:95.65%、92.86%88  相似文献   

17.
严军  罗来章 《蛇志》1998,10(4):31-32
我部自1995年6月起,用福建三明制药厂生产的蕲蛇酶制剂,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取得一定的疗效,现将记录完整的36例治疗情况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均为门诊病人,男28例,女8例,年龄40~72岁,平均51.2岁。其中脑血栓后遗症10...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2 年9 月至2013 年11 月就诊60 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组和健康体检者60 例为对照组。按照超声影像学 资料并参考患者颈动脉斑块类型把研究组分为不稳定斑块类型(18 例),稳定斑块类型(22 例)以及斑块性质介于两组之间为中间 类型(20 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血清MMP-8、IL-6 水平进行测定,探讨血清MMP-8、IL-6 表达与不同 程度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结果:研究组血清MMP-8、IL-6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P<0.01);三种不同类型斑块血清中MMP-8、IL-6 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 等级相关性分析发现,研究组患 者颈动脉斑块稳定程度与血清MMP-8、IL-6 浓度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线性相关分析发现,研究组血清MMP-8 水 平与IL-6 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MMP-8、IL-6 水平明显升高,其与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程度 相关,同样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机制方面存在相关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杨勇敏  唐桂华 《蛇志》2000,12(1):53-54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TIA)是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 ,占脑中风病人的一半左右。此病病死率低于脑出血 ,但致残率高。如能在早期去除血栓 ,使血管再通 ,则能避免软化灶的形成 ,极大提高治愈率。CT、MRI的出现 ,溶栓药物的进步 ,使早期溶栓治疗成为可能。我们自1 997~ 1 999年用国产蛇毒酶对 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早期治疗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60例 ,男 38例 ,女 2 2例 ,年龄 32~ 75岁 ,脑梗死 56例 ,TIA4例。病例选择 :( 1 )本组病例发病均不超过 1 2 h,且经 CT或MRI排除…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MMP-8 和IL-6 的表达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 年5 月至2014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80 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门诊接受体检的80 例健康人群作为对 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MMP-8 和IL-6 水平。利用Spearman 等级相关性分析方 法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稳定程度与血清MMP-8和IL-6 水平的关系。结果:研究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中 MMP-8 和IL-6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中不稳定斑块28 例,稳定斑块32 例,斑块类型介于中间20 例。不稳定斑块患者血清MMP-8 和IL-6 水平高于中间斑块和稳定斑块患者,中间斑块患者血清 MMP-8 和IL-6 水平高于稳定斑块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 等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缺血性 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稳定程度与血清MMP-8 和IL-6 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71,0.66;P<0.05)。结论:缺血性脑 血管病患者血清MMP-8 和IL-6 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