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3月-2010年3月应用锁定钢板(包括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或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近端骨折43例,按Neer分型2部分骨折20例,3部分骨折19例,4部分骨折4例。随访评定包括X线片、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结果:43例患者获得平均14.2个月(9-21个月)临床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愈合平均时间10.4周(8~12周)。根据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9例,良19例,可5例,优良率88.4%。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固定可靠的优点,允许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PHILOS)治疗高龄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7年10月至2010年02月间,我院使用PHILOS内固定钢板治疗高龄肱骨近端骨折45例,男19例,女26例,年龄54~75岁,平均66岁。根据Neer分型,一部分骨折4例,二部分骨折6例,三部分骨折17例,四部分骨折18例。手术采用三角肌钝性劈开入路,保护附着于大骨折块和大、小结节上的软组织,骨折复位后均行PHILOS固定。患肩功能按Neer肩关节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本组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个月。患侧肩关节评分优28例,良12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8.9%。结论:PHILOS钢板可牢固固定高龄患者骨折,使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相同步,适于粉碎性骨折和肱骨近端骨质疏松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肱骨近端骨折8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41)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对照组(n=41)用三叶草钢板内固定.随访6-36个月,平均(18.6-± 2.3)月,观察治疗后骨折愈合情况、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患肩活动度.采用Neer评分法评定疗效.观察手术并发症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满意率87.81%,对照组满意率70.73%.两组满意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76,P<0.05).治疗组治疗后外展和外旋活动度与对照组同期相应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X2=4.895,P<0.05).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熊春龙  李永清  刘晓英 《蛇志》2016,(3):309-310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骨外科门诊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钢板治疗,比较两组的Neer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Neer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治疗组提高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相比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更优,促进了患者的骨折愈合速度,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创锁定接骨板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9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给予微创锁定接骨板治疗,对照组(44例)给予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个月Neer和Constant-Murley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Constant-Murley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按Neer评分,观察组优良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68.1%,P0.05)。结论: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相比,微创锁定接骨板能更好,安全性更高,可更快更有效地促进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与解剖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2例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法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含46例。其中对照组予以解剖钢板术式治疗,观察组则予以肱骨近端的锁定加压钢板术式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治法的疗效,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肩关节活动度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onstant评分及VA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是89.13%(41/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9%(3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程、手术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和骨折的愈合时间均分别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肩关节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onstant评分及VAS评分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利用肱骨近端的锁定加压钢板术式治疗FSNH,能够帮助患者获得更为积极的临床预后,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法对肱骨近端骨折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90例因肱骨骨折入院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内固定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为44例,均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B组为46例,均采用解剖型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且采用Neer评分系统评定肱骨近端骨折治疗后的肩关节功能等级。结果:获得有效随访资料共79份,占87.8%。其中锁定加压钢板组获得有效随访的数量为39,占43.3%;解剖型钢板组获得有效随访的数量为40,占44.4%。根据Neer评定标准,A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Neer评定优良率为92%,显著高于B组87.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31,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法对肱骨近端骨折预后明显优于解剖型钢板,更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进行和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改良肩关节前上方入路结合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优越性。方法:分别采取改良肩前上方入路(A组)、肩峰下外侧入路(B组)和肩关节前内侧入路(C组)结合锁定近端肱骨接骨板固定治疗7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比较各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术后1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3月Constan-Murley评分和骨折愈合率之间的差异。结果:A组和B组手术时间无差异(P0.05),二者均大于C组(P0.05);A组和B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1周VAS评分无差异(P0.05),二者均小于C组(P0.05);术后3月,A组和B组Constan-Murley评分、骨折愈合率无差异(P0.05;P0.0125),二者均大于C组(P0.05;P0.0125)。结论:改良肩前上方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的特点,同时具备术中改变切口扩大显露的灵活性,是一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Locking plate,LP)与半肩关节置换(semi-shoulder arthroplasty,SSA)治疗老年肱骨近端NeerⅢ、Ⅳ型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骨科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61例老年肱骨近端NeerⅢ、Ⅳ型骨折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18例,女性43例,年龄60~84岁,平均69.3岁。其中采用LP治疗者40例,采用SSA治疗者2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Neer评分情况,记录手术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5个月(12~20个月)。LP组手术时间(105.6±20.4 min vs 80.6±18.2 min,t=2.650,P=0.01)多于SSA组,两组在手术出血量(188.5±25.2 ml vs 200.5±31.6 m L,t=1.666,P=0.1)、Neer评分优良率(92.5%vs 90.5%,X2=0.075,P=0.784)和并发症发生率(4.8%vs12.5%,X2=1.351,P=0.245)无明显差异。结论:在老年肱骨近端NeerⅢ、Ⅳ型骨折的治疗上,SSA手术时间短,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疗效优良率与LP相似,临床应根据病情及需要灵活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与三叶草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分别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44例,三叶草钢板治疗48例,随访观察并比较二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肩关节Neer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二种治疗方法在Neer评分优良率和住院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术后并发症,锁定加压钢板优于三叶草钢板(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法可靠,骨折愈合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06例桡骨远端骨折,分别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切开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分别对骨折复位比较及功能评分。结果:完整随访106例桡骨远端骨折病例,随访时间3~21个月。对保守治疗组与手术治疗组进行骨折复位测定及改良Garland和Werley评分,A,B型骨折无显著性差异;C型骨折中,手术组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结论:对于C型骨折,建议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于A,B型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胫骨远端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与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为其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Pilon骨折患者共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LCP组(采用胫骨远端LCP内固定治疗)和对照组(采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疗效。结果:LCP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愈合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P组患者术后疗效总优良率为89.6%高于对照组的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远端LCP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和术后愈合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疗效总优良率高的优点,是治疗Pilon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PHP)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OP-CFPH)的疗效价值。方法:抽选我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45例老年OP-CFPH患者,采用随机分层法分为对照组(n=22例,采用三叶形普通钢板治疗)和观察组(n=23例,采用LPHP+入院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参数、术后肩关节Neer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肩关节Neer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HP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OP-PHF具有创伤小、疗效好的优点,有利于骨折愈合,是目前治疗该类骨折一种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锁定钢板固定术后内侧柱的支撑能力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预后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107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内侧柱支撑重建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四组,其中A组患者48例,均接受肱骨近端内侧骨皮质解剖复位以重建内侧柱支持;B组患者20例,均使用1枚支撑螺钉置入肱骨头内下方的软骨下骨,C组患者14例,均使用2枚或2枚以上支撑螺钉置入肱骨头内下方的软骨下骨;D组患者25例,均未进行肱骨近端内侧骨皮质解剖复位亦未使用锁定螺钉固定。比较各组患者术后Constant评分、VAS(visual analogue scale)评分、骨折愈合时间、肱骨头高度丟失值、肱骨头内翻角、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二次手术率。结果:与无支撑重建组相比,骨皮质解剖复位组、单枚螺钉支撑重建组以及多枚螺钉支撑重建组的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肱骨头高度丟失值以及肱骨头内翻角均明显降低,而Constant评分明显升高,其中骨皮质解剖复位组的变化幅度最大多枚螺钉支撑重建组次之,单枚螺钉支撑重建组变化幅度最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100,22.130,7.267,68.440,47.900,均P0.001);与无支撑重建组相比,骨皮质解剖复位组、单枚螺钉支撑重建组以及多枚螺钉支撑重建组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和二次手术率均明显降低,其中骨皮质解剖复位组的降低幅度最大,单枚螺钉支撑重建组次之,多枚螺钉支撑重建组降低幅度最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938,11.904,P=0.005,0.008)。结论:锁骨钢板固定术后内侧柱的支撑能力与肱骨近端异型解剖钢板患者预后相关,内侧柱支撑能力的越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肩关节恢复越佳,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二次手术率越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切口入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了8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给予三角肌入路锁定钢板,观察组(41例)给予小切口入路锁定钢板治疗,通过观察并记录围手术期指标,术前术后3个月的Neer评分,术后24 h的凝血指标,随访3个月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小切口入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住院、骨折愈合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5),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Neer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Neer评分均明显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凝血指标无明显差异,术后24 h,两组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相比无明显变化,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Plasma fibrinogen,FIB)水平明显升高,观察组FIB术前术后24 h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PT,APTT,INR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FI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期间,两组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小切口入路锁定钢板对老年肱骨骨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对血液系统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比较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DIDPIF)与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ULPIF)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CTPF)的疗效。方法:从2010年2月至2015年11月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CTPF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访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DIDPIF术式治疗,对照组接受ULPIF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固定疗效、手术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固定的优良率是83.33%,与对照组的61.11%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的时间及下地负重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固定术后总并发症的发生率是27.78%,与对照组的38.89%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IDPIF术式与ULPIF术式均可较好地治疗CTPF患者,但DIDPIF术式在骨折愈合的时间及下地负重的时间方面均优于ULPIF术式,且不会增加安全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