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顾德林  施慧慧  石彩芳  沈甜 《生物磁学》2011,(23):4488-4489
目的:了解复治肺结核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L型培养情况,探讨结核分枝杆菌L型阳性与耐多药的关系。方法:选择180例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结核分枝杆菌L型培养,同时对110例复治组中培养阳性的标本行耐药监测。结果:复治组的L型阳性率为43.6%,初治组的L型阳性率为15.7%,复治组显著高于初治组(P〈0.01);菌阳复治组的L型阳性率50%,菌阴复治组的L型阳性率39.4%,菌阳组明显高于菌阴组(P〈0.05);L型菌阳性患者的耐药率显著高于L型菌阴性组(P〈0.05)。结论:结核分枝杆菌L型阳性是引起结核病复发、耐药的重要原因;MDR-TB与结核分枝杆菌L型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空洞型肺结*核组织样本与痰样本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的阳性率及检测的一致性,并基于rpoB基因及KatG基因突变检测在诊断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中的重要作用,探讨直接应用肺结核组织样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肺结核实施肺部手术患者,在术前和术后分别进行痰及手术切除组织样本利用BacT ALERT 3D快速培养系统进行分枝杆菌培养,对培养阳性者进行菌种鉴定,对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应用绝对浓度法进行异烟肼(H)、利福平(R)药物敏感性测定,比较分析二者的一致性;同时应用特异性引物对手术切除组织样本直接进行分枝杆菌rpoB、KatG基因扩增,并与其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2例进入分析的病例中,术前痰培养阳性22例,阳性率35.5%(22/62),药敏试验耐药18例,耐异烟肼16例,耐利福平13例.二者均耐药12例,术中所取结核组织培养阳性34例,阳性率55%(34/62),耐药30例,耐H26例,耐R20例,二者均耐药17例,术中所取结核组织耐药基因检测与INH耐药性相关的KatG基因突变表现有22例,与RFP的耐药性相关的rpoB基因突变18例.二者同时有突变表现的16例.所有培养为结核敏感菌的组织检测中,无上述二基因突变表现.在相关的rpoB基因突变18例病例中有16例同时表现出KatG基因突(89%,16/18).结论:厚壁空洞肺结核患者肺部手术切除组织样本病原学检测与痰样本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结核菌培养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普通痰培养.同时可直接应用组织样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KatG基因检测,可更加及时、准确地用于指导临床术后抗结核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NRS2002评分和血清白蛋白(ALB)值与门诊肺结核患者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在余姚市人民医院肺结核门诊就诊的290名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首次就诊时进行NRS2002营养筛查,NRS2002评分≥3分判定为存在营养风险。检测患者血清白蛋白(ALB)值,ALB≤35 g/L判定为营养不足。观察患者NRS2002评分、ALB值与肺结核患者痰液结核分枝杆菌阳性、肺结核空洞等情况的相关性。结果 NRS2002评分、年龄与肺结核患者的病情相关。NRS2002评分≥3分以及ALB≤35 g/L的患者痰液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和存在肺结核空洞的比例均高于NRS2002评分3分和ALB35 g/L的患者(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NRS2002评分≥3分、年龄40岁为肺结核患者痰液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的危险因素;而年龄、性别、NRS2002评分和ALB值均不是患者肺结核空洞的危险因素。结论 NRS2002评分≥3分、ALB≤35 g/L的肺结核患者更容易出现痰液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情况。肺结核患者营养状况与肺结核患者病情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该文为探讨不同毒力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对巨噬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实验用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强毒株H37Rv株和卡介苗BCG分别感染巨噬细胞RAW264.7株,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在感染后1,6,12,24 h,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巨噬细胞的凋亡率,应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Caspase-3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发现,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组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G感染组凋亡率高于H37Rv感染组,在感染后1,12,24 h凋亡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噬细胞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其Caspase-3蛋白表达增高,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组的Caspase-3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相似文献   

5.
结核分枝杆菌滤过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滤过型的生物学特性与检测方法。方法菌阴肺结核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及其L型的液体培养物经0.45μm滤膜过滤后,涂片观察细菌形态,滤液分别进行分枝杆菌及其L型培养,并采用荧光基因定量法进行结核菌DNA检测。培养物用免疫组化染色鉴定,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结果30例痰、血滤前、滤后FQ-PCR检测同时阳性为53%,同时阴性为13%,滤前、滤后FQ-PCR结果符合率为67%。滤过后液体培养9例涂片见少许抗酸颗粒或椭圆性球菌。透射电镜见细胞壁缺失的"致密体"样细菌和细胞壁缺如菌。结论菌阴肺结核痰及血培养物中存在结核菌滤过型,滤过型携带遗传信息并可自我复制,采用生物学方法可以对其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环磷酰胺-西艾克-吡柔比星-泼尼松(Cyclophosphamidum-Vindesine-Tetrahydropyranyl-Prednisone,CVTP)联合化疗方案对初治和复治、难治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化疗史将10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分为初治组59例和复治难治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CVTP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比较两组化疗效果、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毒副反应差别。结果:初治组患者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率和总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均显著高于对复治难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4~+/CD8~++、NK细胞含量均显著高于复治难治组,CD8~+水平显著低于复治难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患者化疗期间白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复治难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VTP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初治恶性淋巴瘤近期疗效优于复治难治患者。  相似文献   

7.
探讨利用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特异性γ-IFN体外释放测定评估抗结核治疗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了66例培养阳性肺结核病人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抗原特异性γ-IFN体外释放测定结果的变化,并与结核菌素皮试结果的变化相比较。结果,抗原特异性γ-IFN体外释放测定于抗结核治疗前期(满2个月)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后期(疗程满6个月)[55/66(83.3%)vs12/66(18.2%);P≤0.01],而PPD结素皮试于抗结核治疗前期及后期的阳性率分别为[50/66(75.8%)vs38/66(57.6%);P>0.05]。结论: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特异性γ-IFN体外释放测定评估抗结核治疗疗效较PPD结素皮试临床应用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HIV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抗结核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HIV感染合并肺结核初治患者53例作为A组,将同期收治的单纯肺结核患者176例作为B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治疗效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肺外结核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咳嗽发生率低于B组,但发热发生率高于B组(P0.05);A组患者斑点实验、PPD实验、痰查抗酸杆菌阳性率均低于B组(P0.05),A组患者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以及CD4+计数200发生率高于B组(P0.05);A组抗结核治疗的临床疗效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D4+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B组高于A组(P0.05)。结论:与单纯感染肺结核的患者相比,HIV合并肺结核患者并发症以及肺外结核发生率较高,实验室相关检查敏感性较低,抗结核治疗的效果较差,临床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并评价涂片抗酸染色法(涂片法)、L-J培养法和基因芯片法在分枝杆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1例需查抗酸杆菌的临床标本,采用涂片法、L-J培养法和基因芯片法检测分枝杆菌,3种方法检测结果存在分歧的标本再进行DNA测序,以培养鉴定结果阳性或DNA测序得到分枝杆菌序列为确诊标准。结果:241例标本,涂片法、L-J培养法和基因芯片法的检测阳性率依次为18.7%、12.0%、15.8%,经卡方检验三者阳性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灵敏度依次为85.4%、70.7%、93.0%,经卡方检验三种方法的灵敏度总体来说有差别(χ2=7.24,P0.05),涂片法与L-J培养法以及涂片法与基因芯片法的灵敏度差异没有统计学差异,基因芯片法的灵敏度高于涂片法(χ2=6.61,P0.05);检测特异性依次为95.6%、100.0%、100.0%。38例基因芯片检测阳性患者中有28例为结核分枝杆菌,10例为非结核分枝杆菌。结论:与涂片法及培养法相比较,基因芯片法能够鉴别分枝杆菌菌种,同时具有快速、可靠、准确度高的特点,在分枝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抗菌治疗上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利福平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Xper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rifampicin,Xpert MTB/RIF)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患者中诊断结核病的价值,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与免疫科收治的801例HIV/AIDS合并疑似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801例患者中,657例进行了Xpert MTB/RIF、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uberculosis T cell spot test,T-SPOT.TB)、抗酸染色涂片镜检和BA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等检测。以液体培养及菌型鉴定结果作为结核病诊断的“金标准”,确诊结核病92例,Xpert MTB/RIF、T-SPOT.TB、抗酸染色涂片镜检在HIV/AIDS患者中诊断结核病(包括肺结核和肺外结核)的灵敏度分别为72.8%、55.4%和69.6%,特异度分别为96.8%、90.3%和84.4%,与“金标准”行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719 (P<0.01)、0.430(P<0.01)和0.424(P<0.01)。Xpert MTB/RIF检测502份呼吸道样本,结果显示其诊断肺结核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7%和96.0%;在痰涂片阳性和阴性的患者中,Xpert MTB/RIF诊断肺结核的灵敏度分别为77.4%和35.2%,特异度分别为87.7%和 97.8%。采用Xpert MTB/RIF检测343份肺外标本,结果显示其诊断肺外结核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3.3%和95.2%。以上结果提示,Xpert MTB/RIF在HIV/AIDS患者中诊断结核病(包括肺结核和肺外结核)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诊断肺结核的灵敏度高于肺外结核,因此推荐将其作为HIV/AIDS患者疑似结核病的首选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