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佳  侯莉莉 《生物磁学》2011,(23):4539-4541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CP)是发生在妊娠中晚期,以皮肤瘙瘁、黄疸、血清胆汁酸升高,伴轻度肝功能损害为特征的妊娠并发症,严重影响母儿健康。ICP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有研究表明在遗传易感性妇女中,性激素及其代谢产物导致胆汁酸代谢异常与本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现就目前国内外有关ICP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一方面为探寻更深层次的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为临床治疗ICP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猝死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妊娠晚期胎儿猝死,难以预料和准确监测,具有高风险性。目前其机制不明。孕妇和胎儿高胆汁酸水平对胎盘功能的影响和对胎儿的损伤是当前研究的主要方向。特别是一系列胆汁酸对心肌细胞毒性作用的实验,提示胆汁酸对胎儿心脏的毒性作用可能是引起胎儿猝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作为一种慢性肝病,在全球的发病率逐年递增。胰岛素抵抗和脂质代谢紊乱,以及随后的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的激活,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对其认识仍很欠缺,且临床尚缺乏有效的药物。科研人员正极力探索NAFLD的相关病因及治疗的新的突破口。胆汁酸是在肝中合成的众多代谢产物之一。除帮助脂肪消化吸收外,胆汁酸还作为信号分子激活胆汁酸受体,一种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而发挥效应,对维持机体正常生理代谢至关重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胆汁酸受体的功能与NAFLD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研究其相关的作用与功能可为治疗NAFLD提供新见解和药物治疗靶点。本文就胆汁酸受体包括核受体,诸如法尼醇X受体 (farnesoid X receptor, FXR)、孕烷X受体 (pregnane X receptor ,PXR)等,和细胞表面受体,诸如跨膜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5(transmembrane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5, TGR5)、鞘氨醇-1-磷酸受体2(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 2, S1PR2)和毒蕈碱胆碱受体3 (M3 muscarinic receptor, M3R)通过调节胆汁酸稳态、脂质和糖代谢、能量代谢、肝的炎症和纤维化等参与NAFLD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进一步阐述了胆汁酸受体激动剂对NAFLD的治疗现状,以期更全面地了解NAFLD的发病机制以及为治疗找到更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最新数据表明目前中国糖尿病患者在剧增。糖尿病是以胰岛素分泌相对或和绝对不足导致的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NR1H4)是能被胆汁酸激活的转录因子,FXR能对胆汁酸的代谢进行调节,胆汁酸代谢与糖尿病相关,胆汁酸代谢在β细胞的功能是通过FXR介导的,本文回顾国内外有关法尼醇X受体通过抑制肝糖原异生、增加肝糖原储存、影响胰岛素信号、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和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等机制发挥调节血糖平衡作用的研究,意在探索FXR与糖尿病的相关性,为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dysfunction-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已成为我国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MAFLD是代谢综合征累及肝脏的表现,其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失调和代谢功能障碍等密切相关。由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依旧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肠道菌群与胆汁酸代谢密切相关,胆汁酸可靶向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信号通路负反馈调控肠道菌群,同时肠道菌群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影响胆汁酸代谢。大量研究发现MAFLD的免疫应答受损及全身低度慢性炎症可导致胆汁酸代谢紊乱。此外,MAFLD常伴随肠道菌群失调。本文就肠道菌群与胆汁酸代谢在MAF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以期探寻治疗MAFLD潜在的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患者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的生物学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40例28-40周孕妇分为ICP组(n=20)、正常组(n=20).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两组血胆汁酸浓度;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分离两组单个核细胞培养后进行EPC数量、增殖率、黏附及迁移能力测定并对胆汁酸与EPC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ICP组孕妇的EPC黏附、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受损;数量较正常组减少(P=0.00).结论:ICP患者血管内皮祖细胞功能受损,可能与高胆汁酸造成的细胞膜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7.
肠道菌群在维护人类的健康以及在疾病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对肠道菌群的逐步了解,人们发现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的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例如氧化三甲胺、短链脂肪酸、胆汁酸和脂多糖的增多被认为是影响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危险因素。本文将阐述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从"心血管-肠道-肠道菌群"的角度,为心血管疾病的个体化辨证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熊脱氧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效果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13年8月到2018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ICP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5例,对照组给予腺苷蛋氨酸治疗,研究组给予腺苷蛋氨酸联合熊脱氧酸治疗,检测和比较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2(IL-12)、甘胆酸(CG)和总胆汁酸(TBA)水平的变化及妊娠结局。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分娩,无死亡产妇与胎儿。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8.2%,显著高于对照组(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CG、TBA、IL-12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剖宫产、早产、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羊水粪染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熊脱氧酸治疗ICP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妊娠结局,这可能与其降低血清患者TNF-α、IL-12、CG、TB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并探索相对应的护理策略.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ICP患者96例,根据ICP分度标准分为轻度与重度型,分别观察其妊娠.结果:重型组患者新生儿窒息、羊水污染、剖宫产的发生率都明显高于轻型组患者(P<0.05);而两组围产儿死亡率和产后出血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ICP对孕妇妊娠结局具有重要的不良影响作用,针对其可能导致的不良妊娠结局采取针对性的护理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命科学研究》2019,(6):510-516
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胆汁酸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影响。胆汁酸主要在肝脏中合成,分泌进入肠道后不仅可以促进脂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还具有重要的生理信号和代谢调节作用,其能通过参与能量代谢和炎症反应影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进程。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如胆汁酸、短链脂肪酸、内生性乙醇和三甲胺等)对宿主的代谢表型、免疫稳态、炎症反应和病程进展等都有重要调节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胆汁酸的合成、转运代谢与肠道菌群结构变化之间的互相作用和对话交流机制,揭示了肠道菌群结构紊乱和胆汁酸代谢异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推动作用,以期为临床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提供全新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