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翡翠贻贝Mytilus viridiws Linnaeus主要分布在我国至菲律宾等地,是热带、亚热带海区的重要养殖贝类之一。但因我国翡翠贻贝的野生苗产量不足以供应养殖生产发展的需要,用天然亲贝进行人工育苗,往往又受到自然繁殖期的限制,所以,为了大量增殖翡翠贻贝苗,扩大养殖生产,人工培育亲贝是受到生产单位重视并迫切要求研究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2.
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和紫菜(Porphyra)均为经济价值较高的海藻。是人们喜爱的美味食品,海带还是提制碘、甘露醇和褐藻胶的主要工业原料。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海带和紫菜的全人工养殖。海带产量居世界首位,产品不仅满足了我国人民生活的需求,还远销世界五大洲。我国先后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褐藻胶提制工业和第二大紫菜生产工业,在世界上产生了举世瞩目的影响。究其原因,这是与对海带和紫菜的基础理论研究同养殖生产紧密结合分不开的。其中特别是和深入研究海带、紫菜的生活史及其各阶段的生活条件密切相关。下面分别谈谈海带和紫菜的生活史及其与人工养殖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虾夷扇贝的多态性微卫星座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虾夷扇贝(Patinopectenyessoensis),为冷水性贝类,是世界最重要的养殖经济贝类之一。原产于俄罗斯千岛群岛的南部水域,日本北海道及本洲北部。中国80年代初从日本引种,并开始养殖,目前已经在黄海北部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养殖,其中以大连长海养殖规模最大,近10年来创造出了数十亿  相似文献   

4.
海带遗传育种及育苗生物技术历史及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海带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海藻,我国海带养殖生物学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使我国海带养殖生产出现了新的高峰,概述了海带的遗传育种,人工育苗技术,分析了传统的海带育种及育苗技术存在的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动态,今后的发展趋势及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5.
鳗鲡的生活史和人工育苗技术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鳗鲡是逆和海的洄游性鱼类,一个多世纪以来,其生活史问题一直是不解之谜,早已成为一道世界名题。随着鳗鲡养殖业的发展,人们正努力探索鳗鲡的人工育苗技术。本文总结了鳗鲡的生活史、种类、分布、产卵地、人工育苗技术等问题的研究情况,并分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在批林批孔斗争中,我县水产养殖场职工用人工养殖对虾的事实,深批林彪、孔老二“上智下愚”的反动谬论,进一步发扬敢想敢干的精神,取得了人工养殖对虾育苗成功的经验。 为了积极开展人工养殖对虾生产,达到就地育苗,就地放养。1974年县水产养殖场在各级党委、科研部门的支持和协助下,在对虾人工控制越冬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鳗鲡(Anguillajaponica)人工育苗技术研究进展马海飞(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100080)一、鳗鲡人工育苗技术研究的意义鳗鲡养殖是我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水产动物养殖业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水产养殖的主要创汇项目之一。我国周边地区和国家鳗鲡养殖中使用的鳗鲡苗主要产自我国,全部为天然苗。鳗鲡的产卵场在我国沿海附近。每年春季鳗苗进入我国河口水域。由于自然资源自身的产量有限,加上工业污染造成资源破坏,现 在天然苗的捕获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日趋增长的市场需求,因此人工繁殖鳗苗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海水经济贝类在海水养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开展贝类育种、育苗对提高重要经济贝类的产量和质量意义重大。多倍体育种作为贝类育种的方法之一,研究者希望通过这种方法,诱导出个体大、生长快、肉质好的三倍体贝类,以提高群体生长速度,改善经济性状,增强养殖生物的抗逆性。对多倍体贝类的亲贝培育、育种原理、诱导方法、检测技术,以及生物学性状作了综述,最后探讨了多倍体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养殖产量高于捕捞产量的国家,淡、海水养殖产量占世界养殖总产量的50%以上。从20世纪50年代的海带自然光育苗技术开发成功开始,60年代紫菜育苗养殖技术的成功,70年代解决贻贝采苗养殖技术,80年代开发对虾工厂化育苗以及海湾扇贝的引种成功,到90年代初,中国对虾、扇贝养殖总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实现了藻、虾、贝三次产业浪潮。  相似文献   

10.
娃娃鱼(大鲵的俗称)是3亿年前古生代泥盆纪时期由鱼类演变而成的古老两栖动物,是我国特有珍稀动物。它在地质学、仿生学、动物学、古生物学和动物进化上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也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等经济价值。在港台市场上被视为珍稀补品。近年来,国内娃娃鱼产区人工滥捕成风,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因而,开展对娃娃鱼人工絮养的研究有利于资料保护和增殖。本研究是针对娃娃鱼不能在南方和花岗岩地区养殖的理论禁区进行初步实验,目的在于探讨娃娃鱼人工养殖的生物学特性,从而在理论和技术上进一步提高娃娃鱼研究水平,为今后开展大规模人工养殖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1.
鲍苗的饵料——底栖硅藻培养试验初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饵料生物的人工培养是水产养殖工作的一个关键,在经济贝类的人工育苗过程中,依据贝苗幼体的摄食习性,选择和培养适宜的饵料生物,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鲍是一种珍贵的海产贝类,其幼体在变态发育中从面盘期进入匍匐期之后,即以吻部舐食附着基面上的单胞藻,其他微小生物和有机碎屑。国外如Croft(1937)、梅林(1961)、酒井(1962)、菊地(1965)、今井(1967)等的报告,都曾指出过采用硅藻来培育鲍苗。几年  相似文献   

12.
贝类免疫生物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60,自引:1,他引:60  
贝类,即软体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的一大类。贝类的免疫生物学研究,作为无脊椎 动物免疫学研究的一部分,在探索物种的起源与进化,以及免疫系统的发生等方面有着重 要的意义。另一方面,贝类在生产上也有很高的经济价值1。贝类免疫学是贝类病虫害 研究的基础课题。尤其重要的是,人工珍珠养殖技术要求育珠蚌接受由另一只蚌移植来 的外套膜组织小片,这一独特的异体移植过程涉及到免疫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比如石安静等2,3证实插片手术中普遍存在着细胞识别和排斥现象。但除此之外,国内几乎再没有 其它关于贝类免疫学研究的报道。本文主要从瓣鳃纲(双壳纲)的角度,就已有的成果作 一综述,为国内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3.
鳗鲡( Anguil la) 是逆河降海的洄游性鱼类, 一个多世纪以来, 其生活史问题一直是不解之谜, 早已成为一道世界名题。随着鳗鲡养殖业的发展, 人们正努力探索鳗鲡的人工育苗技术。本文总结了鳗鲡的生活史、种类、分布、产卵地、人工育苗技术等问题的研究情况, 并分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鳗鲡的生活史和人工育苗技术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鳗鱼丽(Anguila)是逆河降海的洄游性鱼类,一个多世纪以来,其生活史问题一直是不解之谜,早已成为一道世界名题。随着鳗鱼丽养殖业的发展,人们正努力探索鳗鱼丽的人工育苗技术。本文总结了鳗鱼丽的生活史、种类、分布、产卵地、人工育苗技术等问题的研究情况,并分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我国沿海常见牡蛎种类及太平洋牡蛎的生物学知识,人工育苗技术,北方海区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6,26(8):I0003-I0003
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是由著名藻类学家曾呈奎院士等一批享誉国际海洋生物领域的泰斗于1987年7月研究创建的,是我国第一个海洋科学研究方面的院级重点实验室,也是我国海洋生物技术与开发的重要基地。以海带为代表的藻类养殖,以对虾为代表的海水池塘养殖和以扇贝为代表的贝类养殖等我国海水养殖的三次产业化浪潮.正是在以该室为代表的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秦岭细鳞鲑(野生种群)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为了揭示野生种群与人工养殖种群的性状差异,科学区分秦岭细鳞鲑野生种群与人工养殖种群,本实验探究了秦岭细鳞鲑野生种群和人工养殖种群肌肉营养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野生种群和人工养殖种群的肌肉一般营养成分占比、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等均存在显著差异,而氨基酸组成及含量总体上无显著差异;野生种群肌肉中水分、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人工养殖种群(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人工养殖种种群(P<0.05);C12:0仅在野生种群中被检测到,野生种群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人工养殖种群(P<0.05),K、Na、Ca、Mg、P、Zn含量显著高于人工养殖种群(P<0.05)。综上,肌肉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差异较大,可作为野生种群与人工养殖种群鉴定的依据,为秦岭细鳞鲑的保护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白鹇的人工养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鹇是我国南方山区有人工养殖前景的羽肉型经济野禽。本文总结了8年多养殖结果,证实白鹇能在人工条件下顺利生长、繁殖。种群产卵期延长至3个半月,个体平均产卵达到19.5枚,卵的量衡度明显增加,受精率达到91.4%,孵化率达到87.3%,1月龄雏成活率达到93.7%。本文还提供了规范化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9.
海参属棘皮动物门,海参纲。一般均可食用,其中刺参(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是最好的品种。我国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北部的沿海均有分布。但年产量很低,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很需人工增殖和养殖。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河北省水产科学试验站曾成功地进行过刺参的人工育苗和人工增殖、养殖试  相似文献   

20.
应用资料收集法和实地调查法,调查、评估并分析了东北林蛙养殖区域自然生态变化趋势、东北林蛙养殖业从业人员行为的影响及养殖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结果表明开展林蛙半人工养殖的区域几乎全部是自然生态状况良好、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区域;林蛙半人工养殖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区域性森林生态系统中林蛙的数量,进而将导致自然生态系统发生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对自然生态状况的影响有利有弊,并存在不确定性;林蛙养殖从业人员的从业行为或行为倾向,既有有利于当地自然生态保护的一面,也有不利于当地自然生态保护的隐患.在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建议:加强林蛙资源本底调查,坚持对林蛙半人工养殖区域自然生态变化的监测和研究,统一林蛙半人工养殖区域各经营活动的经营权,研究制定东北林蛙半人工养殖技术规范,引导从业人员规范操作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