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准确鉴定毒品原植物大麻的种属及品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了探讨DNA条形码技术用于毒品原植物大麻种属鉴定及品种鉴定的可行性,该研究以60份大麻原植物(分别采自内蒙、黑龙江、陕西延安、陕西榆林4个地区的栽培大麻雌雄各6株及新疆玛纳斯地区的野生大麻雌雄各6株)为材料,通过从其叶片中提取的DNA为模版,利用核糖体DNA基因间隔区的通用引物ITS2和叶绿体DNA的通用引物psbAtrnH进行PCR扩增,对扩增片段进行双向测序,将测序结果进行人工矫正和比对。结果显示:所有大麻样本的ITS2扩增片段序列没有变异完全一致,但psbA-trnH扩增片段变异较大共检测出8种cpDNA单倍型,用MEGE5.1软件计算种间遗传距离,并构建NJ系统聚类树可以有效把这五个地区的大麻样本区别开来,因此证明DNA条形码技术在毒品原植物大麻的种属鉴定方面具有可行性,但其用于大麻的种属鉴定的准确性、可靠性及在其来源地鉴定及品种鉴定中的可能性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2.
大麻植物中大麻素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璇  杨明  郭鸿彦 《植物学通报》2011,46(2):197-205
大麻(Cannabis sativa)是一种古老的栽培植物, 它既是一种毒品原植物, 又是一种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的经济作物。大麻素是大麻植物中特有的含有烷基和单萜分子结构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 目前已分离出70多种, 其中包含使人致幻成瘾的四氢大麻酚(THC)。该文就大麻植物中几种主要的大麻素成分: 四氢大麻酚、大麻二酚(CBD)和大麻环萜酚(CBC)的存在特征、含量变化、生物合成途径、各关键酶及其基因、遗传方式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概括和归纳, 并展望了当前大麻素的主要研究方向, 对加快我国大麻素的相关研究及大麻育种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麻黄属(Ephedra)的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明显不同于基于雌球果成熟苞片质地的传统分类,指出麻黄属的形态特征和分子特征存在冲突。对麻黄属53种植物的种子表面微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麻黄属的种子表面纹饰包括3种主要类型,即横向片层型(T型)、乳突型(P型)和扁平型(S型)。麻黄属的种子表面纹饰特征既与宏观形态特征不相关,也与分子系统学的研究结果不相关,表明该属微形态特征、宏观形态特征和分子特征之间的更多冲突。在欧洲和东亚发现的与买麻藤类有关的几个大化石带有T型种子表面纹饰,暗示具有T型纹饰的麻黄类植物在早白垩纪就十分多样。  相似文献   

4.
黄燮才   《广西植物》1981,(1):34-37
本文对臭牡丹(Clerodendrum bungei)原植物的种类,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及资源分布的概况作了扼要介绍,附花形态特征鉴别图和分种检索表,并对开展臭牡丹原植物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报道中国蚜科Aphididae 1新纪录属-麻黄蚜属Ephedraphis Hille Ris Lambers,1959和1新纪录种-麻黄蚜Ephedraphis gobica Szelegiewicz,1963。该蚜虫取食具有重要药用价值和固沙作用的麻黄属Ephedra spp.植物。麻黄蚜在中国采自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盐池县和铜川市,国外分布在蒙古国,文中记述了麻黄蚜无翅孤雌蚜和有支孤雌蚜的形态特征及在中国的地理分布,绘制了形态特征图,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初步检测和分析中国云南和内蒙地区毒品原植物大麻的遗传多样性。方法:用CTAR法提取大麻基因组DNA,设计10个ISSR引物,扩增产物采用6%中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硝酸银染色法检测,根据出现的条带数目和片段大小等分析大麻的多样性。结果:从1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的4个引物用于2个地区的大麻基因组DNA扩增,PCR产物可以检测到51条重复性较好、带型清晰的DNA片段,其多态性总体比率为78.43%。云南地区和内蒙地区大麻样品可分别获得43和33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分别为33条(76.74%)和21条(63.64%)。结论:ISSR分子标记技术揭示了大麻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对于鉴别犯罪现场大麻检材的产地及种属来源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大麻种质资源中大麻素化学型及基因型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麻素(cannabinoids)是大麻植物中特有的次生代谢产物,主要成分为四氢大麻酚(THC,tetrahydrocannabinol)和大麻二酚(CBD,cannabidiol)。本研究通过对我国不同来源地的23份大麻种质资源共69个单株材料中THC和CBD含量特征及其合成关键酶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鉴定了我国大麻种质资源的大麻素化学型及基因型。结果显示,69个单株中大麻素含量差异显著,THC含量均值为0.56%,范围为0.01%~2.45%;CBD含量均值为0.53%,范围为0~2.24%;根据CBD/THC含量比值,大麻资源可划分为毒品型(占44.93%)、中间型(占20.29%)和纤维型(占34.78%)3种大麻素化学型,毒品型、中间型中分别有93.5%和71.4%的植株中THC含量0.3%,纤维型植株中THC含量≤0.08%。3种化学型遗传位点(共显性位点B)的基因型分别为BT/BT、BT/BD和BD/BD;BT等位基因(THCAS)存在10个变异位点,氨基酸序列有4处变异,BD等位基因(CBDAS)存在4个变异位点,均为同义突变。根据THCAS和CBDAS基因多态性,设计了一个共显性复合PCR分子标记,可准确鉴定出大麻3种化学型。研究结果揭示了我国大麻种质资源中大麻素含量、化学型和基因型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为大麻素遗传研究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药用植物“一粒癀”的初步研究(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民间药用植物“一粒癀”的用途、原植物的形态特征及分布。  相似文献   

9.
两面针变种及类型间的小叶形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分类和鉴定两面针原变种、毛两面针变种以及原变种的3个类型,对两面针2个变种及原变种3个类型的小叶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并利用扫描电镜和解剖镜对叶片表皮和叶脉进行了显微观察和微形态研究。结果显示:两面针原变种各类型和毛两面针的植物形态主要区别在叶片质地和被毛情况,叶片质地在类型内较为稳定,是首要分类性状。毛两面针的叶表面特征与原变种区别明显,类型三有别于前两种类型。叶脉特征中毛两面针和类型一也与类型二和三有所不同。叶表面和叶脉的微形态均具有较好的分类意义和鉴别意义,支持《中国植物志》关于两面针2个变种以及3个类型的划分。  相似文献   

10.
棍子植物中的麻黄科,仅有一个麻黄属,总共约40种,中国有12种及4变种。种数虽少,可分类上并不容易。尤其因为它们的植株形态相似,常常认不准确。三个县混淆的属麻黄、木贼、木麻黄三个属(种)植物分别属于探子植物麻黄科、获类植物木贼科、被子植物木麻黄科。可是它们营养  相似文献   

11.
大麻与真菌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麻具有天然的抗霉抑菌属性,其原生植物,纤维及织物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抗真菌性能。究其抗菌机制,可能与其富含多种特有的大麻酚类物质、抑菌性金属元素及中空多缝隙的纤维结构有关。另一方面,大麻也是一种被广泛滥用的毒品,吸食大麻,尤其对免疫抑制的患者来讲,可能是发生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等机会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湖南省酃县的蛇伤药毛萝藦(Marsdenia sinensis Hemsl.牛奶菜)应用较先进的实验研究方法进行了原植物形态,组织构造、组织解离和某些部分扫描电镜的观察研究,首次总结报导了牛奶菜的构造特征,并较全面地补充和修正了前人对牛奶菜原植物的形态描述,为签定牛奶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大麻是当前社会服用人数最多的毒品,其最有生理活性的成分是(-)-四氢大麻醇。大麻对乳动物生殖功能有一定的生物学作用。在雄性动物中直接抑制精子功能、减少性激素的分泌、阻精子的顶体反应等。在雌性动物中,大麻作用依赖于大麻水平和胚胎发育所处阶段的不同而不同。低浓度的大麻对胚胎发育和着麻有抑制作用,与子宫对胚胎着床的非接受性有关。大麻在生殖系统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CB1-R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研究了分布在我国的麻黄属11种植物的花粉形态,每种都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观察和照相;并对本属花粉的形态结构、类型以及与莎草蕨孢子的区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植物大麻素是具有生物活性的一系列萜类化合物的总称,被认为是大麻的专有成分。具有主要药理活性的植物大麻素为Δ~9-四氢大麻酚(Δ~9-tetrahydrocannabinol,Δ~9-THC)和大麻二酚(Cannabidiol,CBD),均以内源性大麻素受体为靶点,通过激活内源性大麻素系统而参与人体许多生理病理过程,具有广泛的治疗潜力。目前,Δ~9-THC、CBD及其类似物或组合制剂,已用于治疗癫痫、癌症化疗患者的呕吐、多发性硬化症痉挛和缓解神经性疼痛以及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随着对Δ~9-THC和CBD应用价值的深度发掘和药用标准化制剂需求量增加,Δ~9-THC和CBD在制药工业中实现规模化生产迫在眉睫。通过综述近年来植物大麻素的药理学研究进展,植物大麻素生物合成途径和关键酶的作用机制以及制药工业中植物大麻素的生产策略,旨在探索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解决植物大麻素药源问题的潜力,为合成大麻素的微生物工程研发提供理论基础,促进药用大麻素的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6.
毒品犯罪已成为严重危害社会的一大毒瘤,青少年又是毒品传播的高危人群。从毒品的概念入手,介绍了毒品的种类、特征及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分析了我国的毒品形势,意在教育青少年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相似文献   

17.
青蒿素是新型抗疟药的有效成分,而提取青蒿素的原植物则是一种习见杂草黄花蒿。介绍了黄花蒿的形态特征、生境及分布特点,以及资源利用现状,分析了我国中药青蒿的渊源,以及可能包含的植物种类,并指出了青蒿与黄花蒿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野外植物调查,结合文献分析,报道了江苏省3种归化植物新记录。在南京市将军山风景区,发现原产于北美洲的北美黄亚麻〔Linum medium (Planchon) Britton〕种群;在南京市六合区,发现原产于南美洲的柳叶马鞭草(Verbena bonariensis Linnaeus)种群;在南京市老山,发现原产于南美洲的狭叶马鞭草(V. brasiliensis Vellozo)种群。实地拍摄了三种归化植物的形态及生境照片,补充描述了北美黄亚麻的形态特征,并分析穗状花序形态特征可作为柳叶马鞭草与狭叶马鞭草的种间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19.
苦地丁的化学成分与药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苦地丁为地丁草CorydalisbungeanaTurcz的干燥全草 ,系少常用中药 ,具有清热解毒等诸多疗效。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此植物本文简单介绍了其原植物形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傣百解”是傣医常用的一种解药,其基原植物最早记录是夹竹桃科苦绳(Dregea sinensis),后来被鉴定为夹竹桃科通光散(Marsdenia tenacissima)。为进一步澄清“傣百解”的基原植物,该研究结合形态与分子证据对“傣百解”基原植物及近缘种进行了整合分析。结果表明:(1)利用3个DNA片段(psbD-trnT、trnL-trnF、ITS)重建牛奶菜属(Marsdenia)及其他牛奶菜族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其结果显示“傣百解”样品与通光散样品构成1个独立的单系分支,并与灵药牛奶菜(M.cavaleriei)构成姐妹类群。(2)结合形态性状与模式标本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傣百解”基原植物与通光散模式标本基本一致,而其形态特征与姐妹种灵药牛奶菜存在明显差异。(3)进一步确定了“傣百解”的基原植物是通光散,其叶形态与花部性状差异可作为区分通光散和灵药牛奶菜的重要特征。该研究通过整合形态特征与分子证据完成了对“傣百解”的正本清源,该研究结果可用于市场药材的快速准确鉴定,为“傣百解”今后的开发与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