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天性免疫是高等动物感知外界感染后迅速启动机体防御反应的一种方式,对该过程机制的理解在临床方面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布特勒先后发现了介导多种炎症反应的肿瘤坏死因子、感知脂多糖的Toll样受体4等物质,这些进展拓宽了人们对先天免疫分子机制认识同时也得到广泛临床应用,布特勒也被认为是近几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的热门人选之一。  相似文献   

2.
对阿克塞尔的生平及嗅觉受体的发现进行介绍。嗅觉是一种动物感知外界环境进而适应生存的重要方式,但对其分子机制缺乏详细的理解。1991年,美国科学家阿克塞尔和巴克鉴定出一类G-蛋白偶联受体,并证明其具有感知嗅觉的能力,在物种间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嗅觉受体的发现对理解感觉系统机理打开了一扇大门,阿克塞尔和巴克也因此分享了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相似文献   

3.
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在免疫学领域做出开创性工作的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博伊特勒、法国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和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表彰三位免疫学家“发现先天性免疫激活新机制”和“发现树突状细胞及其在获得性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MartinRodbell和AlfredG.Gilman成为1994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得主1994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由二位分子药理学家──已从美国国家环境卫生科学研究院退休的MartinRodbell和得克萨斯西南医学中心的AlfredG.Gil...  相似文献   

5.
潘希 《生命世界》2007,(1):10-13
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两个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获得,以表彰他们发现了RNA(核糖核酸)干扰机制。虽然奖项名目既涉及生理学,也涉及医学,但针对本年度两位获奖者及其成果,欧美媒体无不把今年这一奖项称为诺贝尔医学奖。对生物体内RNA的研究,是近  相似文献   

6.
信息交流     
基因功能研究的革命———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介绍2006年10月2日,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将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授予两名美国科学家AndrewZ.Fire(加州斯坦福大学的病理学和遗传学教授)和Craig C.Mellofor(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教授)  相似文献   

7.
郭晓强 《遗传》2012,(11):1517-1520
利根川进是一位日本分子生物学家,由于发现了抗体多样性产生的遗传机制而获得198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利根川进还由于研究了学习和记忆的分子与细胞机制而闻名。文章介绍了利根川进的生平和科研情况。  相似文献   

8.
1901—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建荣  胡伶莉  伍宗韶 《生命科学》2001,13(6):288-289,F003
今年是诺贝尔科学奖设立100周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奖92次,有175位科学家获此殊荣,每次授奖平均人数为1.90人。 根据“1901~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项目”的数据,对其进行以下六个方面的统计与分析。1 研究成果分类统计 据张田勘先生在“诺贝尔医学奖的百年”(《世界科学》2000年第8期)一文中提出的“百年诺贝尔医学奖”的三个特点对其进行统计看出(表1,封三:图1、图2),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创造性成果医学研究占57.70%;攻克和预防人类重大疾病并有效地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的金秋十月,对于中国科技界来说,是意义重大的.屠呦呦教授因发现抗疟药物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与屠呦呦教授分享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是爱尔兰科学家威廉·C·坎贝尔(William C.Campbell)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Satoshiōmura,おおむらさとし),他们发现了对河盲症和象皮病有较好疗效的药物阿维菌素.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三位发明了能有效控制疟疾和河盲症等寄生虫感染疾病药物的科  相似文献   

10.
陈忠 《生物学杂志》2004,21(6):8-10
介绍了三位获得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及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分子机理的研究过程,同时简介其与人类疾病治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正>诺奖的热门人选北京时间2016年10月3日17点33分,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大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会秘书长托马斯·佩勒曼宣布:将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教授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以表彰他在细胞自噬机制研究中做出的重大贡献。当诺奖评委会在现场连线大隅良典时,这位71岁的大胡子教授依然在实验室里工作。在他的工作台上,堆放着层层叠叠的文献;电脑里播放的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发布会的直播。大隅良典教授对获奖表示很惊讶,也很高兴。  相似文献   

12.
奇云 《生命世界》2013,(12):44-47
2013年10月7日,当地时间11时30分(北京时间17时30分),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发布会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厅”拉开序幕,西装革履的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秘书长戈兰·汉松宣布:将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詹姆斯·罗斯曼、兰迪·谢克曼和德国科学家托马斯·聚德霍夫,以表彰他们在“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研究中做出的革命性贡献。  相似文献   

13.
在王身立先生成功预测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之后,我们也曾就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些重要发现预测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获得者,并多次预测成功。在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中,我们认为核受体(nuclear receptor)领域的研究先驱应获得此项殊荣。  相似文献   

14.
2011年10月3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Bruce Beutler(布鲁斯·比特勒)、法国科学家Jules Hoffmann(朱尔斯·霍夫曼)和加拿大科学家Ralph Steinman(拉尔夫·斯坦曼),以表彰他们在人类免疫系统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发现G蛋白在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美学者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宣布,把1994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授予美国两位教授阿尔夫莱德·基尔曼和马尔丁·罗德贝尔.表彰他们发现了G蛋白质在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起名为G蛋白质是因为它们能把30...  相似文献   

16.
2011年10月3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图1),以表彰他们在人类免疫系统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其中一半奖金由来自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University of Stra sbourg)的朱尔斯.霍夫曼(Jules  相似文献   

17.
从近年Nobel奖项看生命科学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分析了近20年(1989~2008)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及化学奖中与生命科学有关的奖项资料.从基因表达调控与基因技术、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机制以及病原体研究5个方面进行概要归纳.它展示了近20年生命科学的发展历程,供广大科研、教学人员及研究生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细胞内特定蛋白质的靶向定位对于正常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而该过程由囊泡运输介导完成。谢克曼利用遗传学工具首先从酵母中筛选出多个囊泡运输相关基因;罗斯曼则用生物化学方法从哺乳动物细胞中鉴定出多个囊泡出芽和融合的相关分子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苏德霍夫则发现钙离子调节突触囊泡释放神经递质的分子机制。这些研究拓展了对细胞内物质精确定位的理解,同时也更新了对部分疾病发生机制的认识。3位科学家由于"细胞内主要运输体系——囊泡运输调节机制的发现"而分享了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19.
研发动态     
<正>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屠呦呦(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以及爱尔兰科学家William C.Campbell和日本科学家Satoshiōmura(获奖理由是"有关蛔虫寄生虫感染新疗法的发现")。其中,屠呦呦独享一半奖金(400万瑞典克  相似文献   

20.
正三位美国科学家历时几十年,从果蝇处见微知著,发现了生物钟运行背后的分子机制,荣获了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虽然获奖者只有杰弗里·霍尔(Jeffrey C.Hall)、迈克尔·罗斯巴什(Michael Rosbash)和迈克尔·杨(Michael W.Young)三位,但在生物钟研究的背后,是一系列艰难曲折的探索故事和一长串孜孜不倦的探索者名单。正是由于他们的信念和坚守,才使得生物钟的分子机制研究,激荡出朵朵晶莹灿烂的科学浪花。现在,让我们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