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菌苗进展     
<正> 关于细菌感染,有种种的免疫机制和免疫反应。近年来,伴随现代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对于细菌感染的研究更加深入,并且制造出新的和更有效的菌苗。 实际工作的医生面临着一种新菌苗的数量比任何时候都增长的形势,迫使他们对那些新菌苗做严格的选择,选出其中有限数量的符合流行病学需要的有效和安全的菌苗。 菌苗就它们的抗原性、免疫反应、接种反应和安全性来说,可分为性质不同的四大类:1.类毒素。2.菌体抗原(Whole—cellAntigens)。3.减毒活菌苗。4.化学组分菌苗(fractionated Vaccines)。  相似文献   

2.
3.
本文为Levine教授在去年十月来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讲学时的讲稿,可与本刊第二期发表的作者的另一篇文章对照阅读。讲稿中有些尚未发表的资料,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在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中,绿脓杆菌感染的发生率日趋上升。由于绿脓杆菌对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有高度的耐药性,使绿脓杆菌败血症严重地威胁着烧伤和战伤病人的生命。近年来,对绿脓杆菌的主动和被动免疫的研究,已经广泛开展。下面就几种菌苗研制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5.
6.
<正> 绪 言 1965年,Youmans和Youmans报导了核糖体和无毒结核杆菌H37Ra菌株的核糖体RNA提取物,如果加入完全Freund佐剂并用以注射小白鼠,可引起对结核杆菌毒株H37Rv攻击的高水平免疫性。根据观察,保护性活性保持于核糖体的RNA提取物中,用核糖核酸酶将其处理后活性丧失50%,但用胰酶处理则否,这种证据提示,其活性组成成份系RNA。当代,虽未能解释何以菌体细胞组分有使宿主抗细菌感染的能力,但RNA引起超免疫应答这种唯一作用的前景,使得其他一些学者去探索各种病原菌的核糖体提取物的保护效力。由一些微生  相似文献   

7.
Eras.  CE 《微生物与感染》1990,13(1):36-39
  相似文献   

8.
痢疾菌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痢疾是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肠道传染病。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迄今已构建了新一代预防痢疾的疫苗,其中包括:具有侵袭力和不具侵袭力的单价口服活菌苗候选株;它们与大肠杆菌、伤寒沙门氏菌和血清型不同的痢疾杆菌组成的双价和三价菌苗候选株;以及以脂多糖和核糖体为基础的不经胃肠的组分菌。猴体和人体试验证明它们安全有效。预计在未来的10年中,将会有一个或几个安全有效的痢疾疫苗投放市场。  相似文献   

9.
<正>一、序言 本世纪四、五十年代,医务界盛行化疗,当时不少医生和生物学科学家以为从此可以控制并消灭传染病了,尤其是细菌传染病。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由于抗药菌株的不断出现,药价昂贵以及这些药物反复使用的困难,使传染病仍然是当今主要问题之一,尤其是一些发展中的国家,更是如此。因此,人们怀着强烈的愿望,要重新以预防接种为武器与传染病展开斗争。  相似文献   

10.
<正>百日咳菌苗注入小鼠脑腔,可引起脑部肿胀。第一天反应最强,并持续几天。经研究表明此活性与LPF有关,即菌苗加热80℃30分,此活性可消失,当重新加入LPF后,又可恢复。该因子为一种耐热因子,并非菌苗中的内毒素。本文根据它与LPF之间的阳性回归关系研制了一种测定菌苗中脑肿胀活  相似文献   

11.
12.
<正>伤寒杆菌是引起人类严重疾病伤寒的病原菌,为了构建有用的伤寒菌苗,人们在实验室和现场试验中已负出了很多心血。总的来说,非肠道使用死伤寒杆菌是一种有效的菌苗,但副作用比较常见,有时还比较严重。这个问题促使人们想构建和试验口服菌苗,由于死的伤寒杆菌作为口服菌苗时没有保护作用,所以,人们设计和制备了许多无毒的,带有突变的伤寒杆衍生株,并对其中的一些菌株在现场试验中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一、绪言二、纯化菌苗的制备及检定 1.菌种选择 2.培养基种类 3.接种培养 4.检定三、纯化菌苗的人群接种反应和效果四、结语 参考文献 一、绪言 早在1904年Bail最先发现炭疽病灶的炎症性水肿渗出液,用于注射实验动物后,对炭疽毒菌再感染有特异性保护作用。这种现象以后被许多人所证实(Okuda,1923;Matsumoto,1924;Hruska,1926;Urbain和Ross,1926,1927;  相似文献   

14.
<正>细菌多糖(PS)菌苗在小于18月龄的婴儿和患有免疫缺陷的成年人中不能产生抗体保护,而这类人群却最易遭受包胶菌的侵袭。另外,在健康人群中,多糖菌苗也难以诱导恒定的、增强的和高滴度的抗体反应,也不能启动IgG记忆应答。为了增强PS抗原的免疫原性,发展了多糖——蛋白结合菌苗。  相似文献   

15.
16.
引起腹泻的细菌主要有大肠菌、志贺氏痢疾菌、沙门氏伤寒菌、霍乱弧菌等。国内外针对这些菌的致病因子,用生物新技术研制疫苗巳获得良好的进展。本文针对当前的进展,对广谱预防腹泻疫苗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7.
<正>痢疾杆菌病原学和流行病学 杆菌性痢疾由志贺氏菌属和肠侵袭性大肠菌(EIEC)所引起。志贺氏菌属包括四群:痢疾志贺氏菌、福氏志贺氏菌、鲍氏志贺氏菌和宋内氏志贺氏菌,又根据细胞外壁LPS特异性O抗原多糖链的抗原性将每个群进一步分为多个血清型,其中痢疾志贺氏菌包括12个,福氏菌13个,鲍氏菌18个,宋内氏菌1个。  相似文献   

18.
19.
近年来 ,许多资料证明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 terpylori,Hp)可引起B型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上消化道疾病 ,并可进一步发展成胃癌[1~ 5] ,也可能是引起MALT淋巴瘤的原因 ,现已被WHO列入第一级生物致癌原[7] 。Hp的感染率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人群中约为 50 % ,而在发展中国家的人群中为 80 % [8] ,这样高的人群感染率 ,若根除人体内Hp ,使用化学药物及抗菌素虽可奏效 ,但由于存在感染人群数目大 ,药物价格昂贵 ,加之药物副作用大及容易形成耐药菌株等问题 ,所以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更关心疫苗预防和…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一般情况 脑膜炎球菌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周期性的爆发流行。非洲的“脑膜炎带”发病率高达十万分之40~50,而发达国家的流脑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1~5。脑膜炎球菌根据其荚膜多糖的化学结构与免疫学特性可分成A、B、C、H、I、K、L、X、Y、Z、29E及W_(135)等12个血清群,除I、K二群外,其他十个血清群的结构已弄清,见表一,约90%的流脑是由A、B、C群菌株引起的。A群菌在亚洲与非洲是流脑的主要致病菌,B、C群则是引起欧洲与美洲的流脑主要致病菌。 1969年Gotsehlich等研制的A、C群多糖菌苗成功以来,这是第一个化学纯的细菌性菌苗。1975年美国批准A、C群多糖菌苗,法国Mex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