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海南南湾猕猴种群增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海声  练健生 《兽类学报》1998,18(2):100-106
对海南南湾猕猴1965~1994年间的种群动态和雌性猴生命表的研究表明,该种群年均增长率为9.7%,1987年后种群增长率和繁殖率有所下降,猴群中非成年猴比例已不足50%。半驯化雌性猴的逐年存活率到17岁仍达0.58,通过对存活曲线和寿命期望曲线的分析,南湾雌猴寿命可达33~38岁。婴猴死亡率较低、成年猴死亡率较高,存活曲线属Ⅰ形即凸形。研究表明静态生命表编制方法不适于灵长类,在建立标准化存活曲线时应考虑种群综合死亡系数。猕猴通过存活率、繁殖率、群体结构变化等社群调节机制达到种群平衡。对南湾猕猴近年内每年可捕捉利用100~150只左右,10岁以上的猴应占50%以上,在不影响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上,可适当多捕一些成年雄猴。  相似文献   

2.
海南岛南湾半岛猕猴(Macaca mulatta)种群数量动态及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1981年以来,对海南岛南湾半岛猕猴进行了连续5年的调查研究。归纳1965年到1984年底的材料,该种群从100只发展到930只,其间种群的年均增长率为13%,种群增长率受着种群密度的制约,密度与增长率间存在着关系式y=-0.0003x~2+0.0857x+0.3534。该种群生长曲线可表示为指数函数式y=0.1253e~(0.1046x)或为Logistic曲线N=1850/1+e~(11.28-0.13x)。该半岛猕猴最大容纳量为1850只。各猴群的弹性核域受猴群密度和植被质量的影响,绘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图。  相似文献   

3.
江海声  刘振河 《兽类学报》1989,9(4):254-261
本文根据1981—1986年对海南岛南湾猕猴群体的观察,报道了南湾猕猴群体大小、群体结构和种群结构动态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猕猴雌性图解生命表。  相似文献   

4.
旅游对南湾猕猴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江海声  王骏 《兽类学报》1994,14(3):166-171
1984-1989年到海南省南湾旅游观猴人数年均增长69.8%,现每年接待游人逾10万人次,观察研究结果,发现开发旅游后猕猴繁殖率下降,新生猴死亡率提高,人工投喂半驯化猴群延长了猴群分群时间,导致猕猴种群增长减慢,在热带地区人工投食对猕猴的敏  相似文献   

5.
四个猕猴地理种群惊叫行为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冯敏  江海声 《兽类学报》1997,17(1):24-30
对华南地区4个猕猴种群惊叫行为的比较表明:叫声发生时,发声猴的行为在地理种群间的差异不明显。在叫声的频谱结构方面,个体间的差异不明显;湖南索溪峪、广西龙虎山、海南南湾种群间差异不明显,但深圳内伶仃岛种群与上述3个地理群间有明显差异。判别分析表明,基频频率(F1)是区分猕猴上述各地理种群间异同的重要参数。这些结果为研究猕猴的分类及演化提供了基础资料。对上述的猕猴地理种群,惊叫声传输性较好和“符号”较专一而有效与群体大、生境降雨量小的相关,本质上是惊叫声对内陆、热带地区、小海岛不同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6.
广东内伶仃岛猕猴种群年龄结构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7年1月至2000年12月的野外观察,对内伶仃岛猕猴种群年龄结构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内伶钉岛猕猴种群雄性比为1:98,各年龄组性比幼年组为1:1.07,青年组为1L0.93,中壮年组为1:0.6,中老年组为1:0.57,老年组为1:1.14;(2)列出了猕猴种群年龄结构图,确定了年增长率为6.9%,种群数量的动态公式是Nt=200e^0.069t;(3)预测了未来10a的猕猴种群的数量和发展,种群数量从2001年到2010年增长到1200头左右;(4)内伶仃岛猕猴种群发展的最适容纳量为900-1100头(平均1000头)。  相似文献   

7.
海南岛南湾半岛野生猕猴的繁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1981-1985年,在海南岛南湾半岛开展了对野生猕猴种群繁殖的研究。猕猴的发情交配期为11月至次年3月,产仔期为4-8月,怀孕期约177天。3年中,有70%的性成熟母猴每年产1胎,其它的产2胎或1胎。在连续两年中产仔间隔294-441天,平均362±16天,自1978年以来,年均繁殖率为53.8-100%,平均77.8±13.85%。雄性成熟年龄为3-4岁;约38%的雌性在3.5岁时开始怀孕,4岁产仔。低等级的雌性生育较少,雄性猴离群,无任何雄性终身在群内称王,这些都可避免种群衰退,利于种群生长和发展的极好生物学对策。  相似文献   

8.
南湾猴岛     
海南南湾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岛陵水县城南约14公里处的南湾半岛上,东经110°,北纬18°23′,依山傍水,东、西、南三面临海,东北角连结内陆。半岛总面积(包含滩涂)约25平方公里,其中保护区面积10平方公里,海岸线20公里。自1965年半岛上建立猕猴保护区以来,现居住着二千多只猕猴,因此人们称之为“南湾猴岛”,它是我国第一个以保  相似文献   

9.
昆虫种群内禀增长率的变异估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信庚  刘树生 《昆虫知识》1998,35(3):169-172
种群内禀增长率r。是综合考虑种群发育速率、存活率和生殖力,反映种群在特定环境下的数量增长潜能的一个指标。这一概念自从本世纪初期被提出以来[’],已在种群生态学研究中被广泛用来预测或比较种群的增长潜能。无疑,r。是由种群样本数据估计得到的种群总体内禀增长率的一个估计值,必然存在变异。但根据常用的求r。方法,即由l-Ze’。”lxmx从和mx分别为特定年龄X的存活率和该年龄区间的产雌率)这个式子(以下简称Lotka法),无法估计r。的变异。因此,也无法从统计上比较r。的差异。Meyer等[’1利用Jacknife原理提出了一种估计…  相似文献   

10.
海南坡鹿种群生活史特征及种群动态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应用生命表和Leslie矩阵等生活史常规研究方法,分析了生存于海南邦溪自然保护区的国家I级珍稀濒危哺乳动物海南坡鹿种群的年龄结构、特定年龄存活率、特定年龄繁殖率、初次产仔年龄、产仔季节、性比、寿命等重要生活史特征,并预测其种群动态趋势.邦溪海南坡鹿种群平均寿命4.6岁,雌性平均寿命略高于雄性,分别为4.7岁,4.4岁;雌性平均初次产仔年龄为24月龄;雌性平均性成熟年龄为16月龄;雌性最长繁殖寿命为8.5岁,雄性最长繁殖寿命约为4岁;成年雌性平均一年一胎,胎仔数为1;新生幼仔数量雄性大于雌性,性比为1.33∶1;种群动态生命表的分析结果表明,各年龄段雄性存活率高于雌性.幼体(0~2岁)死亡数雌性高于雄性,壮年成体(3~8岁)死亡数雄性高于雌性,老体(9岁~)死亡数两性几乎相等.雌性幼体受到较强的自然选择作用,体弱个体被淘汰;壮年雄体为繁殖付出较高的代价,死亡个体数量较高.Leslie矩阵预测结果表明,如果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因子不变,种群数量将逐年增长,周限增长率为λ≈1.011; 种群内禀增长率r≈0.012;种群世代增长率R0 ≈1.06;世代长度T≈5.12年.产仔时间为秋季与冬季,春、夏季节不产仔,此为适应海南岛独特的热带环境选择压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Rhesus monkeys (Macaca mulatta) at the Nanwan peninsula of Hainan Island, China, have been observed in the field for 25 years, and have been studied intensively for eight years, beginning in 1981. There were about 115 monkeys in 5 natural groups when the Nanwan Reserve was founded in 1965. From 1965 to 1984, the number of groups increased from 5 to 19, and the total population increased from 115 to 930 individuals, an annual population increase of 12.7%. From 1984 to 1987, the population continued a slower rate of increase (8.9%) to approximately 1200 monkeys in 20 groups. The home ranges of each monkey group at Nanwan varied from 0.16 to 0.72 km2, with a mea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0.37 ± 0.18. The size of the home range of the rhesus was affected by the quality of vegetation and rhesus population density. The average birth rate per year was 77.8 ± 13.9%, varying from 53.8% to 100% since 1978. From 1978, the birth rates of two food provisioned groups were higher in alternate years (x? = 91.7%) and lower in intervening years (x? = 68.8%; P = <0.01). A minority (26.5%) of females have given birth at 4 years of age, most at 5 years. The sex ratio of newborns in any one year varied from 0.3 to 3.5 males to females, with a mean and standard error of 1.09 ± 0.37 males to females.  相似文献   

12.
2014年的3月、5月、7月和12月在淮河上游南湾湖采集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样本532尾, 对麦穗鱼的年龄组成与生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本的体长分布范围为35.82—88.28 mm, 平均体长为(61.61±11.8) mm, 体重的分布范围为3.07—59.17 g, 平均体重为(19.23±10.73) g。雄性个体比雌性个体大, 雌雄性比为0.64鲶1。群体的年龄组成为1—3龄, 其中3龄样本数量占优势为57.38%。体长与体重的关系是雌性W=9.602E–5L2.928 (R2=0.883); 雄性W=4.487E–5L3.116 (R2=0.889), 雌雄样本间存在显著性差异(F=5.241, P<0.05)。麦穗鱼的鳞径与体长之间呈线性关系, 并且雌雄样本的鳞径与体长之间的关系差异性显著(F=78.405, P<0.05)。生长参数分别是雌性: L=107.005, K=0.246, t0= –0.76; 雄性: L=145.254, K=0.181, t0= –0.66。生长拐点是雌性3.607龄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70.46 mm和24.72 g, 雄性5.619龄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98.64 mm和73.53 g。研究结果表明雌性为匀速生长, 雄性为异速生长; 雄性麦穗鱼比雌性麦穗鱼的生长速度快。  相似文献   

13.
猕猴(Macaca mulatta)叫声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冯敏  江海声 《兽类学报》1990,10(3):170-174
本文对海南岛南湾半岛野生猕猴的正常和受惊叫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成年母猴与幼体正常和受惊时的叫声是一种谐波结构,其叫声的变化表现为谐波频数上不同的幅值组台。成年母猴正常和受惊叫声的高幅谐波SHHA1,2 分别为300Hz、550Hz和300Hz、1.2KHz;幼年猴正常和受惊叫声的高幅谐波SHHA1,2,3. 分别为300Hz、1KHz、2KHz和350Hz、IKHz、3KHz。SHHA1是波形结构中周期波上叠加的低幅波动LAP在功率谱上的反映,而SHHA2,3,是与波行中高幅阵脉冲列HAPT相对应的,波形结构中周期波的平均周期T始终保持一致为20ms。  相似文献   

14.
ESTIMATED POPULATION SIZE OF THE CALIFORNIA GRAY WHAL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stract: The 1987-1988 counts of gray whales passing Monterey are reanalyzed to provide a revised population size estimate. The double count data are modeled using iterative logistic regression to allow for the effects of various covariates on probability of detection, and a correction factor is introduced for night rate of travel. The revised absolute population size estimate is 20,869 animals, with CV = 4.37% and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9,200, 22,700). In addition the series of relative population size estimates from 1967-1968 to 1987-1988 is scaled to pass through this estimate and modeled to provide variance estimates from interannual variation in population size estimates. This method yields an alternative population size estimate for 1987-1988 of 21,296 animals, with CV = 6.05% and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8,900, 24,000). The average annual rate of increase between 1967-1968 and 1987-1988 was estimated to be 3.29% with standard error 0.44%.  相似文献   

15.
由大熊猫的年龄结构看其种群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五一棚”的大熊猫种群年龄结构已有报道,现据此数据通过Leslie矩阵预测该种群的发展趋势。按3年一个年龄组调整了1978年的数据,估计了各年龄组内1只大熊描3年内出生的幼仔数。并以魏辅文同学的数据,计算出各年龄组的存活率。 预测到2011年,发现该种群增长缓慢。在其种群年龄结构发展到正常状态,即呈金字塔形后(1978年2-5岁组数量太低,结构不正常),年增长率也不过1.66%或1.64%。 “五一棚”是大熊猫最好的栖息地, 保护措施又最得力,增长尚如此缓慢,其他地区恐还达不到这个数字。因此,动物保护事业必须加强,保护措施必须严格执行。  相似文献   

16.
四川盆地西北缘林麝种群密度及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1986年10月-1987年5月在四川盆地西北缘,利用粪堆计数法,对保护区和非保护区的4种不同生境及不同海拔区间林麝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到保护地区原生林、次生乔木林、次生灌木林、人工林4种生境中林麝种群密度(M±SE)分别为3.94±1.57、1.55±0.23、0.61±0.22、0.00头/平方公里,其中最佳生境林麝密度为9.88头/平方公里;非保护地区次生乔木林中林麝种群密度(M±SE)为0.15±0.09头/平方公里,非常显著地低于保护地区次生乔木林(P<0.005),此区已丧失了利用价值。按年平均增长率49.80%计算,在无任何人为猎取的情况下,要恢复到1.5-2.5头/平方公里(正常栖息密度),约需6-7年。而后,可按每年自然繁殖总量的60%或总数量的20%猎取。同时得到决定林麝水平分布的关键因子是植被类型、乔灌木密度及基底硬度;决定林麝垂直分布的主要因子是植被垂直分布和人为干扰程度。  相似文献   

17.
岷江上游林线附近岷江冷杉种群的生存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伟  吴宁  罗鹏 《植物生态学报》2005,29(3):349-353
岷江冷杉 (Abiesfaxoniana) 林是青藏高原东南缘亚高山暗针叶林的主要类型之一, 在岷江上游地区, 岷江冷杉林一般在 2 80 0~ 380 0m之间呈带状分布并且在阴坡形成林线。为了对岷江上游林线地段的岷江冷杉种群进行生存分析, 在岷江上游林线附近弓杠岭 (33°0 2′39″N, 10 3°4 3′11″E) 设置了 10个样地, 使用侧生轮枝计数或WinDENDRO系统对个体年龄进行确定。调查数据经匀滑技术处理, 编制了岷江冷杉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 绘制了岷江冷杉种群的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结果表明:1) 岷江上游林线地段岷江冷杉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型。 2) 林线地段岷江冷杉种群生存率呈单调下降趋势, 生存率下降趋势前期高于后期, 说明岷江冷杉种群幼苗死亡率高, 种群后期比较稳定。3) 林线地段岷江冷杉林整个生长期中出现了两个死亡高峰期, 一个出现在幼苗向幼树过渡时期 (0~ 4 0年), 另一个出现在中龄时期 (180年) 。岷江上游林线地段岷江冷杉种群幼苗死亡率较高的原因可能和林线地段的温度较低、积雪厚度、风向、水分等环境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