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菜蛾颗粒体病毒对小菜蛾防治作用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莫美华  庞雄飞 《生态学报》1999,19(5):724-727
用以作用因子组配的生命表,种群趋势指数和控制指数评价小菜蛾颗粒体病毒对小菜蛾种群动态的作用。结果表明,施用该病毒对小菜蛾种群动态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种群趋势指数为0.97,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0.19,即施用病毒后,其种群趋势指数相当于对照的0.19,施用化学杀虫剂的种群趋势指数为7.20,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1.43,即种群趋势指数将增长为对照的1.43倍。  相似文献   

2.
小菜蛾的生物防治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应用种群数量发展趋势指数和干扰作用控制指数,研究不同菜场的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L.)种群动态。在大量而频繁施用广谱性杀虫剂的菜场,小菜蛾的种群数量发展趋势指数高达29.3。在应用苏云金杆菌制剂代替广谱性杀虫剂的菜场,经过若干世代以后,小菜蛾的种群数量发展趋势指数下降为4.88,接近于不使用化学杀虫剂的小区的水平(3.40)。在试验中,散放赤眼蜂Trichogramma(T.confusumViggiani,=T.chilonis,Nagaraja,nec.Ishu)使小菜蛾种群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下降为0.24。施用苏云金杆菌制剂使小菜蛾的种群数量发展趋势指数下降为0.29,这两种措施在种群数量发展趋势指数比较低的情况下可以防治小菜蛾。散放赤眼蜂和施用苏云金杆菌制剂的处理,种群数量发展趋势指数下降为0.06,表达了两者相辅相成的作用。即使在种群数量发展趋势指数高达29.3,也可能受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颗粒体病毒对小菜蛾自然种群的控制作用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作用因子组配的生命表和种群系统控制理论,模拟了小菜蛾颗粒体病毒不同浓度和不同施用次数组合对菜心地小菜蛾自然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蔬菜生态系统天敌作用得到逐渐恢复的前提下,如果不采用任何防治措施,春季菜心地小菜蛾自然种群经第一代的繁殖,第二代卵和幼虫数量为第一代的41倍;在小菜蛾第一代低龄幼虫期,喷施0.25 LE/L病毒2次,小菜蛾第二代卵和幼虫数量比对照显著下降,但下代小菜蛾种群增长仍保持在1以上;而喷施0.5 LE/L病毒2次,1 LE/L病毒1次两种组合处理,小菜蛾第二代种群增长倍数仅为0.13,显著降低田间小菜蛾种群数量,达到控制小菜蛾为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四种十字花科蔬菜上小菜蛾自然种群连续世代生命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吕利华  何余容  庞雄飞 《生态学报》2003,23(12):2624-2630
利用作用因子生命表技术,组建芥菜、芥蓝、小白菜和菜心4种十字花科蔬菜上小菜蛾自然种群连续世代生命表,分析寄主植物和生物因子对小菜蛾种群数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4种十字花科蔬菜的一造菜上,小菜蛾均能完成两个世代。虽然小菜蛾在芥菜上的初始卵量最高,但害虫种群总增长倍数在芥蓝上最高,其次为小白菜,菜心和芥菜,分别为17.64、11.90、11.43和3.76。这说明尽管芥菜对小菜蛾成虫的产卵有一定的吸引作用,但不适合小菜蛾生长发育。芥蓝是最适宜小菜蛾种群增长的寄主。生物因子在小菜蛾自然种群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不同种类十字花科蔬菜上,天敌类群对小菜蛾控制作用存在一定差异。除芥菜之外,寄生性天敌对芥蓝、菜心和小白菜上的小菜蛾种群控制作用最大,其次为“捕食及其它”,病原微生物的控制作用最小。“捕食及其它”对芥菜上小菜蛾种群的作用非常明显,如果排除此因子作用,小菜蛾种群两代后将增长126.03倍。该因子是导致芥菜小菜蛾自然种群增长趋势指数低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制定小菜蛾防治策略时,应考虑蔬菜的种类和布局,加大对芥蓝小菜蛾种群的防治力度;芥菜可作为一种诱杀植物种植,以吸引小菜蛾产卵,并集中防治。这些防治策略在小菜蛾综合治理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非嗜食植物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种群的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应用作用因子生命表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法评价了几种非嗜食植物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非寄主植物的乙醇提取物(浓度为0.01 g·ml-1)即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马缨丹(Lantana camara)和蟛蜞菊(Wedelia chinensis)对保护菜心免受小菜蛾为害起着明显的作用,这些作用物质在处理区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分别为0.110、0.136和0.165,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可达89.0%、86.4%和83.5%.可见,3种供试作用物质对小菜蛾种群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印楝素乳油x对-小菜蛾种群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室内外系统试验探讨了印楝素乳油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其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成虫产卵的显著忌避作用、对幼虫的拒食作用以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和减少幼虫危害力等方面.印楝素乳油0.005 mL/L处理对成虫的忌避率为78.3%,对幼虫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71.8%和62.9%,幼虫总取食量是对照的59.0%,使小菜蛾种群趋势指数(I值)降为2.4,干扰作用控制指数(1lpc)为0.1079.采用状态空间分析法就印楝素乳油施用后小菜蛾种群数量动态的模拟分析亦表明,其显著的控制作用表现在种群发展初期对成虫的忌避作用.  相似文献   

7.
颗粒体病毒对不同蔬菜上小菜蛾实验种群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组建施用颗粒体病毒Plutella xylostellagranulosis virus(PxGV)后4种十字花科蔬菜上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实验种群生命表发现:小菜蛾颗粒体病毒除了能引起幼虫感病死亡外,还能显著地降低成虫的产卵量,推迟产卵高蜂1~2 d,但对化蛹及雌蛾寿命无显著影响。在种群水平上,病毒对小菜蛾的控制作用综合表现为压低了小菜蛾种群增长趋势指数,在菜心、芥蓝、芥菜和小白菜上小菜蛾实验种群增长趋势指数在分别为13.7,12.3,10.7和22.7,病毒对小菜蛾种群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分别为0.334,0.177,0.280和0.433,表明病毒对小菜蛾种群的控制能力受到寄主植物的影响,在芥蓝上控制能力最强,其次为芥菜和菜心,而小白菜最次。  相似文献   

8.
印楝素乳油对小菜蛾种群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通过室内外系统试验探讨了印楝素乳油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其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成虫产卵的显忌避作用。对幼虫的拒食作用以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和减少幼虫危害为等方面,印楝素乳油0.005mL/59.0%,使小菜蛾种群趋势指数(I值)降为2.4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为0.1079,采用状态空间分析法就印楝素乳油施用后小菜蛾种群数量动态的模拟分析亦表明,其显的控制作用表现在种群发展初期对成虫的忌避作用。  相似文献   

9.
生态恢复状态下天敌对小菜蛾的自然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组建不同防治措施下的小菜蛾自然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化学防治区小菜蛾自然种群趋势指数为52.52;在生态恢复区,天敌因子对目标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得到恢复和增强,连续4个世代的小菜蛾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16.9、7.16、3.71和4.02,其种群数量的发展得到有效地抑制.影响小菜蛾春季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代种群数量的重要因子分别为绒茧蜂寄生、4龄幼虫的捕食及其它、赤眼蜂寄生和绒茧蜂寄生,其相应的排除作用控制指数分别为1.39、1.56、1.74和1.54.从天敌与小菜蛾种群相互作用的过程来看,前者对后者的控制作用表现出明显的时滞效应,其种群数量的发展需要一个累积过程.能否采取积极的田间保护、增强措施,将是充分发挥天敌控害潜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苦皮藤乳油对小菜蛾种群控制效应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外试验的基础上 ,应用生命表技术评价 1%苦皮藤 (CelastrusangulatusMaxim .)乳油对小菜蛾 (PlutellaxylostellaL .)种群的控制作用 ,结果表明 ,其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成虫产卵的忌避作用和对幼虫的拒食作用。浓度 10 .0 0mL/L的苦皮藤液效果最佳 ,对成虫的忌避率为 73 2 % ,对幼虫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 94 7%和 93 5 % ,小菜蛾种群趋势指数I值由对照的 2 1 6 140降为 0 6 6 84,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 0 0 30 8。  相似文献   

11.
12.
A study of four species of Erysiphaceae (Uncinula salicis, Podosphaera leucotricha, Erysiphe cichoracearum, and Microsphaera diffusa) revealed that the binucleate stages of the ascocarp are initiated in a similar manner to those of Diporotheca rhizophila Gordon & Shaw. The “appendages” developing on immature ascocarps are considered to be receptive hyphae. Appendages characteristic of mature ascocarps are produced much later. Lysis of certain centrum cells occurs, and asci are initiated from some of the remaining binucleate centrum cells. Resorption of centrum cells by the asci is supported by this investigation, corroborating Björling's earlier studies on Erysiphe graminis.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