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旨在综述面孔社会性线索加工的神经机制。通过系统回顾面孔社会性线索相关的研究,分别从面孔情绪、面孔吸引力、眼睛注视方向和面孔朝向以及唇读四个角度阐述其加工的神经机制。首先简要阐述了人类大脑对面孔刺激的一般加工机制,包括下颞叶梭状回面孔区、颞上沟后部面孔区和枕下回的枕叶面孔区等脑区在加工面孔刺激中的功能。接下来探讨了大脑对情绪面孔的加工。情绪面孔加工主要包括对面孔的知觉编码和情绪编码。研究显示,除了视觉皮层的面孔加工区之外,杏仁核在情绪编码中具有重要作用。神经系统对面孔表情的反应受到情绪类型、情绪面孔的动态性以及情绪面孔阈下呈现等因素的影响。在面孔吸引力加工方面,研究表明高吸引力面孔会激活奖赏相关的神经环路,但是吸引力对神经活动的具体影响目前仍存在争议。对面孔吸引力的神经反应可能受实验任务类型、观察者性取向和性别、观察者心理因素、面孔其他社会线索等因素的调节。眼睛注视方向和面孔朝向线索则和视觉注意有关,其神经加工系统除了包括面孔加工区外,还包括和注意相关的顶内沟等区域。关于唇读的研究则表明唇读在言语知觉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激活听觉皮层和言语相关皮层。最后,一方面总结了以上各方面实验证据对面孔信息加工理论的支持和改善作用,另一方面进一步探讨了特殊人群中这些加工存在的缺陷,并指出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刺激鸟类中脑引起鸣叫及植物性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脊椎动物的发声与鸣叫,在不同条件下有着区别,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似乎亦有一定的神经中枢来控制。过去的学者;如Ferrier刺激猴的中脑後疊体引起了发声反应;Bechterew的研究中也发现有同样结果。嗣後Klemeperer又明确指出刺激中脑引起发声反应的部位是在後疊体(参见)。  相似文献   

3.
李保兴 《生物学通报》2006,41(5):M0002-M0002
在高中课本中,应激性是指生物体对外界刺激能够产生一定反应的特性,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从这两个概念可以看出.应激性的内涵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刺激来自生物体外:反射的内涵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作出的反应。刺激既有外界环境的,又有内部环境的.反应的发生需要通过反射弧来完成,二者内涵是不相同的.自然其外延也不相同。应激性的外延涉及到一切生物体,既包括植物也包括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动物和人,它是生物的基本特征。而反射的外延仅是具有神经系统的人和动物,比应激性要窄。那么能否说反射是应激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即反射属于应激性呢?不能,人和动物对外界环境刺激作出的反应属于反射也属于应激性,人和动物对内部环境刺激作出的反应,属于反射但不属于应激性。例如: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又称减压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又称加压反射),都是由内部环境变化引起的反射,依照概念都不属于应激性,这样应激性与反射之间既有交叉重叠的地方.又有不相同的地方,用下图表示。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理卫生》课本在“骨胳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部分,指出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没有这种协作关系,要完成一个准确的动作是不可能的。那么,骨胳肌是如何在神经系统支配下,完成精确协调活动呢?本文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全身各器官的功能活动都直接地或间接地接受着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中枢神经系统对效应器活动的控制存在着一系列的精密控  相似文献   

5.
问题解答     
问“望梅止渴”属哪个信号系统的反射? 答生理卫生教师对这个问题是非常关心的,也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人说“望梅止渴”属第一信号系统的反射;有人说它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反射。为什么对同一个汉语成语会有不同的见解呢?我想就此成语及有关的一些问题谈一谈我的看法。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各种刺激发生的反应称为反射。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按照反  相似文献   

6.
孙复川  赵信珍  G.Hung 《生理学报》1990,42(6):547-554
本文用实验揭示了瞳孔对光动态反应具有采样控制特性。实验中采用各种不同时间间隔的双脉冲光,以开环的方式(Maxwellian View)刺激瞳孔,当双脉冲之间间隔较长时,瞳孔反应相当于对双脉冲光的两次脉冲分别产生瞬态收缩;当双脉冲时间间隔短于0.6s 时,其反应就成了一次瞬态收缩,与单个光脉冲所引起的瞳孔反应一样。同—受试者的多次实验结果相同,不同受试者所得结果也基本一致。故瞳孔对脉冲刺激光引起反应后,必须至少约隔0.6s 才能对另一次脉冲光产生反应,这就说明了瞳孔动态反应具有离散的采样控制特性。实验还进一步证明,瞳孔系统的控制机制是双重模式的控制:不同的刺激条件下,瞳孔反应可呈现为瞬态反应(AC)或持续反应(DC),瞬态反应的 AC 通道为离散的采样控制,持续反应的 DC 通道为连续控制。  相似文献   

7.
不同运动图象同时刺激左右眼时的交替视动震颤(OKN)现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了同时对左右眼分别以不同的运动图象刺激的实验方法,来测量及分析其OKN眼动反应,探索在OKN反映中两眼之间的输入关系以及眼动控制机制。实验结果发现在两眼的刺激图象不一致时,眼动反应为交替的OKN反应,即中枢神经系统根据各眼的刺激速度,交替地控制产生OKN眼动反应。本文还从闭环控制上讨论了视网膜上速度误差信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了同时对左右眼分别以不同的运动图象刺激的实验方法,来测量及分析其OKN眼动反应,探索在OKN反映中两眼之间的输入关系以及眼动控制机制。实验结果发现在两眼的刺激图象不一致时,眼动反应为交替的OKN反应,即中枢神经系统根据各眼的刺激速度,交替地控制产生OKN眼动反应。本文还从闭环控制上讨论了视网膜上速度误差信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7-9岁高功能自闭症儿童面孔加工时事件相关电位(Electrical event-relateds,ERP)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7-9岁自闭症儿童(实验组)与普通儿童(对照组)各15名,以中国人中性面孔及常见物件为刺激材料,记录和比较两类儿童在面孔刺激下的脑电成分。结果:剔除无效数据后,有效被试:实验组12人、对照组14人,两组年龄和性别组成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自闭症组按键反应时间、面孔反应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按键反应F=9.26,P0.05;面孔反应t=5.32,P0.05)。在面孔刺激因素下,自闭症组平均波峰明显小于对照组(t=4.62,P0.05)。在物件刺激因素下,两组平均波峰无显著差异(t=0.21,P0.05)。而两组的潜伏期组别主效应不显著(F=1.63,P0.05)。结论:自闭症儿童面孔结构编码过程异常,对面孔的关注度比普通儿童低。本文证实了自闭症儿童知觉/认知缺陷的存在,为更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不同类型的神经元的离子通道往往是通过相互作用而非独立地发挥其功能的,例如,激活一种通道能够抑制或增强另一种通道的功能.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NMDA受体)和γ-氨基丁酸A型受体(GABAA受体)分别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兴奋性和抑制性的受体.目前,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尤其是在中枢听觉系统中,关于这...  相似文献   

11.
碱基专一性的化学切断反应碱基专一性的部分切断反应包括以下三步:1.用具有碱基专一性的化学试剂对DNA分子中的某一种碱基进行部分修饰,控制修饰反应的条件,使DNA分子中每一个那样的碱基分别只在一部分DNA分子中被修饰;2.利用另一种化学试剂将被修饰的碱基从脱氧核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7-9岁高功能自闭症儿童面孔加工时事件相关电位(Electrical event-relateds,ERP)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7-9岁自闭症儿童(实验组)与普通儿童(对照组)各15名,以中国人中性面孔及常见物件为刺激材料,记录和比较两类儿童在面孔刺激下的脑电成分。结果:剔除无效数据后,有效被试:实验组12人、对照组14人,两组年龄和性别组成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自闭症组按键反应时间、面孔反应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按键反应F=9.26,P〈0.05;面孔反应t=5.32,P〈0.05)。在面孔刺激因素下,自闭症组平均波峰明显小于对照组(t=4.62,P〈0.05)。在物件刺激因素下,两组平均波峰无显著差异(t=0.21,P〉0.05)。而两组的潜伏期组别主效应不显著(F=1.63,P〉0.05)。结论:自闭症儿童面孔结构编码过程异常,对面孔的关注度比普通儿童低。本文证实了自闭症儿童知觉/认知缺陷的存在,为更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用较强的电刺激直接刺激不麻醉动物的大脑皮层,所引起的反应包含以一串频率为10—20次/秒的表面负电位为主的重复反应。这种重复反应在大脑皮层广大区域都可以得到,而以在体感觉运动区得到的最为显著。它可以持续2秒以上,每一个负电位的时程为20—50毫秒,振幅可以达到1毫伏特左右。当这些表面负电位的任一个和另一刺激引起的第一个表面负电位同时出现时,後者减小;在大脑皮层表面局部施加阿讬品或普鲁卡因溶液後,这两种负电位有平行的变化。由於第一个负电位主要是代表锥体神经原顶端树状突的活动,重复反应的表面负电位主要也是代表顶端树状突的活动。在大脑皮层表面局部施加普鲁卡因後,虽然重复反应表面负电位的振幅迅速减小,但是重复反应持续的时间并不缩短。为了引起重复反应,在皮层表面刺激所需的刺激强度比将刺激电极尖端插在座层深1毫米处刺激所需的大几倍。由此看来,重复反应不是发源於顶端树状突。将脑干在上、下叠体之间切断,或将丘脑的感觉核吸去,重复反应的出现不受影响,但是如果将丘脑中央部分吸去,重复反应就不再出现。刺激丘脑这一部分也会在大脑皮层引起图形相同的重复反应。从这些结果看来,重复反应的表面负电位是大脑皮层和丘脑中央部分之间的闭合线路被激发以後,神经衝动周期性冲击顶端树状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刺激爬行类蛤蚧中脑引起鸣叫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鸣叫反应是多种动物体对内外环境各种不同刺激的一种本能性反射反应。这种鸣叫反应不仅与个体的生存和繁育有关,而且作为传递信息的手段,还可以刺激同类或异类的其他动物个体或群体,使之相应发生一定的反应,这种双重性的作用是有着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刺激家鸽上纹状体对丘脑背中腹前核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彬  胡昌华 《生理学报》1993,45(2):172-177
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的55只鸽上,记录和分析了丘脑背中腹前核(nueleus dorsalis inter-medius ventralis anterior thalami,DIVA)对桡神经传入冲动发生反应的88个躯体感觉单位的放电其中一部分单位还对刺激坐骨神经发生反应。电刺激上纹状体的躯体传入投射区,可引致上述DIVA躯体感觉单位的自发放电和对桡神经传入的反应发生明显抑制。对自发放电抑制的程度与上纹状体的刺激频率和刺激强度呈正相关的关系;对桡神经传入反应的抑制则是使反应潜伏期增长和锋电位减少。以上结果提示,DIVA确实隶属于躯体感觉系统,而上纹状体躯体传入投射区对其躯体感觉单位有下行的抑制性影响,这种下行抑制可能使上纹状体得以对感觉输入进行反馈控制。看来中枢神经系统高级部位与丘脑之间的这种功能联系,在鸟类和哺乳类具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6.
郑春和 《生物学通报》2000,35(10):19-21
(上接 2 0 0 0年第 3 5卷第 9期第 2 7页 )2 .2 情感目标分类 我们认为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每一个情感行为都是对某种现象或刺激的反应 ,学生的情感反应有一个从“启动”→“容纳”→“赞同”→“体察” ,直至形成一种信念的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根据对刺激做出反应的程度不同 ,学生的情感行为可依次划分为 :接受、认同、参与 3个层次 ,每个层次又可细分出各自的亚层次。情感目标分类水平接受 觉察关注认同 赞许承诺参与 体验追求  上述情感目标分类的构想体系中 ,“接受”是最低层次 ,所谓“接受”是指学生愿意接受某个现象、事物或作…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动物学》原生动物门中讲到:“动物对外界的刺激能够产生反应,叫做应激性”。而是高中《生物》绪论中说:“生物都有激应性。任何生物对刺激都能发生一定的反应”。既然都是说明生物对外界刺激发生的反应,却一个叫应激性,一个叫“激应性”。为了不给学生造成概念上的模糊,我认为这二者应统一。根据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简明生物学词典》的解释“应激性”是“生物体随环境变化的刺激而发生相应反应的特性。应激性是生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丧失这种特性,生命活动就随之停止”,我认为这种解释好,因此,还是叫“应激性”合适。  相似文献   

18.
<正> 九、其它交叉反应及有关抗原 各种“共同”抗原 其它在不同细菌间的共同或“交叉反应”抗原曾有记述,有些与ECA可能相同,有些与之有明显的区别。 Brodhage氏记述过一种血清学上的交叉反应性,大概是由ECA引起的,他称之为共同或“C”抗原。肠道菌中的ECA系用细菌的尿素提取物做间接血凝测定。出现这些交叉反应的抗血清是一种抗宋内氏志贺氏菌血清,大概含有抗ECA。宋内氏志贺氏菌培养物常常含有一部分R变种,这些菌具有R1型LPS核心,与ECA的免疫原性形式相连。 所有革兰氏阴性菌的外膜具有一种相似的成分:LPS,(脂)蛋白,和脂类。LPS代表O抗原的差别,它是形成大肠艾希氏菌及  相似文献   

19.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coronavirus 2, SARS-CoV-2)的大流行已对全球人类健康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其所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表现出多器官系统受累的特征,包括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新近的研究显示,SARS-CoV-2感染引起神经系统症状的人数正在迅速增加,包括无症状或轻症感染者,令人担忧的是所出现的神经系统症状可能持续半年甚至更久。虽然SARS-COV-2感染引发的神经系统病症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已发现一些病毒可能侵袭中枢神经系统的潜在途径。现就SARS-CoV-2感染引发的人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疾病及病毒可能侵袭中枢神经系统的潜在途径及机制作一概述,对COVID-19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早期发现或预防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生理学教科书中,反射的定义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或称适应性反应(周衍椒,张镜如.生理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5,399)。显然在反射的概念中,十分强调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但事实并非如此。一、通过侧枝的轴突反射初级感觉神经元的轴突有许多分支,兴奋沿一分支传入,转而沿另一分支传出,它的“脑”在脊神经节内。这种在一根轴突上完成的反射称为轴突反射。上世纪已发现的背根逆向舒血管作用即为轴突反射。所谓Loven反射(1866)实际上包括局部轴突反射与同时相伴的全身反射。Woollar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