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PCR技术从rec M1 3mp1 8中扩增出 1 2 0bp的大鼠肝tRNAIle合成基因片段 ,经限制性内切酶BstNⅠ酶切后作为模板 ,利用T7RNA聚合酶在体外无细胞体系转录由T7启动子带动的大鼠肝tRNAIle基因 ,生成不含修饰碱基的tRNAIle,并对体外转录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 ,回收的tRNA产量可达DNA模板量的 4 0倍  相似文献   

2.
目的:克隆斑马鱼Gfi1.1基因的全长cDNA,运用T7 RNA聚合酶对含有Gfi1.1基因的ORF区进行体外转录,在体外合成5端带有帽子结构的Gfi1.1 mRNA分子,为后续研究斑马鱼Gfi1.1基因的功能打下基础。方法:应用RT-PCR从斑马鱼组织中扩增出Gfi1.1 cDNA片段,经回收纯化与pGM-T载体连接并转化感受态细菌DH-5α,通过蓝白筛选酶切鉴定阳性菌落,小量提取质粒,Nde I限制性内切酶线性化pGM-T-Gfi1.1质粒,运用T7 RNA聚合酶对Gfi1.1基因进行体外转录及加帽。经凝胶电泳对目的片段进行鉴定。结果:RT-PCR扩增获得约1.2 kb的DNA片段,DNA序列分析的结果与GenBank上的序列(NM_001020776)一致,酶切线性化及体外转录加帽pGM-T-Gfi1.1,凝胶电泳鉴定RNA分子大小与预期完全一致。结论:成功克隆斑马鱼Gfi1.1基因并体外转录及加帽pGM-T-Gfi1.1。  相似文献   

3.
用T7 RNA聚合酶体外转录合成大鼠肝tRNAIl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技术从rec-M13mp18中扩增出120 bp的大鼠肝tRNAIle合成基因片段,经限制性内切酶BstNⅠ酶切后作为模板,利用T7 RNA聚合酶在体外无细胞体系转录由T7启动子带动的大鼠肝tRNAIle基因,生成不含修饰碱基的tRNAIle,并对体外转录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回收的tRNA产量可达DNA模板量的40倍.  相似文献   

4.
利用PCR技术构建体外高效转录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并合成了一对 PCR 反应引物,其5′端引物除含有目的基因5′端序列外,还外加 T7 RNA 聚合酶启动子的17个核苷酸.3′端引物则按常规设计.以染色体 DNA为模板,通过 PCR,可扩增出带有 T7 RNA 聚合酶启动子的目的基因 DNA 片段.以此 PCR 产物为模板,在体外成功实现了高效转录.这是一种快速、简便构建体外高效转录系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利用T7RNA聚合酶(T7 RNA polymerase,T7 RNAP)的体外转录方法因其简便、高效而在RNA制备中得到广泛应用,但该法由于T7RNAP的启动子跨越转录起始位点而会导致转录产物多出附加序列;如果去掉T7启动子的转录起始位点,则会严重降低T7RNAP的转录活性。本实验很好地消除了以上弊端,将T7RNAP的高效转录系统与核酶高度专一的自剪切技术相结合,成功构建了一种不影响转录效率的体外转录方法,而且转录后核酶能够在设计的特定位点进行自剪切并释放出目的RNA,得到了活性达113.6pmol/μg的人线粒体色氨酸tRNA(HmtRNATrp(UCA))。该方法转录效率高、重复性好,适合RNA的大量精确制备。  相似文献   

6.
梅菲  齐明霞  李明顺 《微生物学报》2016,56(7):1178-1185
【目的】利用Avi-tag和Pulldown技术建立体外靶基因筛选的新方法,在苏云金芽胞杆菌YBT-1520基因组范围内进行体外高通量筛选转录调控因子CodY的靶基因,为深入研究CodY在苏云金芽胞杆菌中的功能及调控网络打下基础。【方法】用Avi-tag技术对CodY蛋白进行体外生物素标记,酶切苏云金芽胞杆菌YBT-1520总DNA并在两端加上便于测序的adapter序列,用链霉亲和素树脂筛选与CodY蛋白相互作用的靶基因。【结果】在苏云金芽胞杆菌中得到了46条CodY可以直接作用的靶序列,分析发现CodY在苏云金芽胞杆菌中主要调控氨基酸代谢、糖代谢、脂肪酸代谢、转运、调控、DNA修复、双组份调控等的转录。【结论】本研究采用的Avi-tag技术具有特异性强、操作简单、成本低等优势,为转录因子体外靶序列的高通量筛选提供新的方法;苏云金芽胞杆菌中CodY靶基因的筛选为其他微生物中CodY的功能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利用PCR从λ溶原性细菌DE3中扩增出T7 RNA聚合酶基因,定向克隆进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puro,得到阳性重组质粒pTTBABEpuro.把该重组质粒与pVSV-G共感染GP2-293包装细胞系,形成假型病毒.通过polybrene介导假型病毒感染IBRS-2细胞,利用嘌呤霉素进行传代筛选,形成细胞系IBRST7.对不同代次的IBRST7细胞基因组进行PCR和RT-PCR鉴定,结果表明,T7 RNA聚合酶基因在细胞传代过程中能稳定存在,并能表达目的蛋白的mRNA.为了鉴定T7 RNA聚合酶在IBRST7细胞内是否具有转录活性,扩增口蹄疫病毒(FMDV)的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片段和EGFP基因,定向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43.Ia-c( )中,构建了T7启动子控制下转录的具有非帽依赖性表达的重组质粒pIERS-EGFP-ET,把该质粒转染IBRST7细胞,能够在紫外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说明EGFP得到了表达,表明IBRST7细胞系内的T7 RNA聚合酶具有转录活性.然后,利用该细胞系成功拯救出具有感染性的猪水泡病病毒(SVDV),并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了鉴定.该细胞系的建立为利用T7 RNA聚合酶转录系统体内高效拯救病毒提供了基础.该拯救病毒的策略使RNA拯救简化为一步快速的拯救方法,为进一步探索SVDV病毒致病的分子机制及研制新型SVD疫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9.
鲤鱼cDNA-AFLP技术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cDNA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cDNA-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技术应用在鲤鱼基因的转录表达研究中,本文通过对cDNA-AFLP主要步骤的优化和改进,建立起鲤鱼cDNA-AFLP反应体系.结果表明,采用MseⅠ和 BstYⅠ酶切鲤鱼cDNA 100 ng,分别处理2 h和3 h后,以接头浓度分别为2 pmol/μL和0.2 pmol/μL、T4连接酶浓度为0.12 U/μL的反应体系进行连接.以稀释50倍的预扩增产物为模板、BstYⅠ和MseⅠ比例为1:4的引物配比进行选择扩增可得到稳定的扩增结果.本研究建立的cDNA-AFLP技术将为鲤鱼转录组研究建立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gRNA快速合成及检测的方法。方法设计引物并利用PCR技术迅速扩增gRNA的DNA模板片段,然后通过体外转录纯化得到gRNA;最后通过体外反应迅速对gRNA和Cas9酶切效率及特异性进行检测。结果体外合成的gRNA特异性强,活性高,在靶点上成功切开DNA双链。结论成功建立gRNA快速合成及检测的方法,为后续转染或显微注射筛选有活性gRNA节约了时间。  相似文献   

11.
2015年以来,在简政放权的大环境下,我国医疗技术管理面临着从重审批的分级分类管理向重监管转型的挑战和机遇,亟需探索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医疗技术管理体系。使用医疗技术评估的科学工具和手段是在医疗技术管理领域国际通行的理念和做法。本文梳理了我国医疗技术管理政策沿革,介绍了国际典型代表英国医疗技术管理的过程和方法,并为完善我国医疗技术管理提供了几条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生物芯片技术是指通过微加工和微电子技术,在芯片表面构建微型生物化学分析系统,对组织细胞中的蛋白质、DNA或者其他生物组分进行高通量检测。生物芯片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司法鉴定、食品及营养科学、环境科学、农林科学、军事科学等多种领域。本文重点对其在肿瘤研究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目前以生物大分子为研究对象的分子生物学已经成为现代生物学领域里最具活力的学科.对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特点及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一些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Since the advent of murine hybridomas, the emergence of a variety of monoclonal antibody (mAb) technologies has enabled the wide applications of murine monoclonal antibodies in medicine, life science, agronomy, and food science. Compared with murine monoclonal antibodies, rabbit monoclonal antibodies (RabmAbs) exhibit higher affinity, presenting with increased detection sensitivity and greater specificity for the particular structure of epitop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history, preparation technique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current application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for RabmAbs.  相似文献   

15.
医疗设备管理是医院内部管理的重点之一,影响着整个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平。传统的医疗设备管理方法在越来越多的设备和越来越大的资产金额面前容易造成管理工作量大、设备利用率低下、资产盘点困难甚至设备流失等问题。对医疗设备管理现状进行了探讨,在考虑成本的前提下设计了一个新型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设备管理系统。此系统根据设备的价值高低分为高值设备管理系统、中高值设备管理系统和低值设备管理系统3个子系统和一个控制中心。3个子系统拥有同一个控制中心,统一对设备的出入库、维修、调配等进行管理。系统正在深圳市人民医院进行实施部署,将有效提升医院设备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6.
光催化与纯紫外工艺对船舶压载水微藻的处理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光催化和纯紫外工艺对控制处理压载水中10~50μm藻类的影响,比较了压载水中10~50μm藻类的去除率、种类变化、绿藻和硅藻去除率以及硅藻种类数的变化,结果显示光催化工艺对10~50μm藻类的去除效果要好于纯紫外工艺。两种工艺对10~50μm藻类的即时去除率均可以达到96.0%以上,压载数日后排放则效果更佳。研究发现两种工艺对硅藻的处理效果不如绿藻。并且压载水盐度会影响压载水处理工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生物催化研究和产业化都在迅速发展,但两者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成功的技术转移很少。缺乏集成研发平台成为生物催化技术转移的瓶颈。在国内相关企业的技术力量不足以进行技术集成的现状下,建议中国科学院建设酶工程集成研发平台,依托此平台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广泛的技术合作和技术转移关系,建立生物催化产业的产学研价值链。  相似文献   

18.
多媒体在微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之一。多媒体教学克服了传统的微生物教学可视化差、形象不够直观等缺点。但全课堂多媒体教学则会扼杀教师教学中的即兴创造,成为典型的电脑“满堂灌”。所以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符合教学规律,片面强调声形兼备,会导致许多环节与课堂脱节。教学中应目的明确、化难为易,探索其固有教学规律,努力做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9.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热泉地质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晴  王尚  邓晔 《微生物学报》2019,59(6):996-1011
陆地热泉是一类典型的极端生命-环境互作的地质系统,是我们认识生命与环境协同演化的天然实验室。然而,受限于有限的研究手段,热泉中仍存在大量未解密的微生物"暗物质"。这种困境随着技术的革新得到了改善,尤其是近几年来基于组学、探针和同位素标记的多元化检测手段在嗜热微生物多样性的挖掘、新物种和新代谢途径的发现以及嗜热微生物对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的调控和响应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使得热泉极端微生物和地质环境内在联系的研究也成为地质微生物学研究的热点。立足于前人研究成果,本文将简述常用于热泉地质微生物学研究的分子生物学手段的发展,重点总结其在挖掘热泉微生物多样性和热泉微生物的环境功能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最后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historical case studies to contextualise the learning of the natur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a biology lesson. Through exploring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vaccine technology, students were expected to understand the complexity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echnology and science beyond the simplistic portrayal of technology as ‘applied science’. Instructional scaffolding in the form of Socratic Dialogue and self-reflection was used to engage students in thinking about the difference in the natur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ir mutual interactions. This was followed by students’ reflections on the insights they have gained from the lesson as a means to evaluate and reconstruct their own understanding if necessary. The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to explore how technology could be further integrated into the school science curriculum to enhanc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litera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