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秋稻品种‘Dular’广亲和基因效应的RFLP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RFLP标记对秋稻品种Dular的三交(南京11//Dular/2533)的F2群体与灿粳品种的测交F1进行了单株带鉴定,并对广亲和性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第6染色体上标记RG213连锁的广亲和基因S5^n效应较大;不同位点广亲和基因具有明显的累加效应;位点内的互作导致了粳型配子的部分败育,同时还存在位点间的互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扩增幽门螺杆菌全长cagA基因的方法并对扩增的原因进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采用巢式PCR与TD-PCR结合的方法扩增cagA,运用EcoRI T HindⅢ酶切PCR产物。结果 20例标本中有13例的目的基因片段得到了扩增并得到了相应的EFLP指纹图谱。结论 (1)我们所建立的方法能较好地扩增cagA全长基因。(2)cagA基因含有重复序列,并显示RFLP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系由正常品种“农垦58”(Oryza sativa L.ssp.japonica)自然突变产生。为弄清该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曾用覆盖整个水稻基因组的300余个RFLP探针对农垦58S和“农垦58”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了7个具多态性的探针,其中2个探针RG30和RZ626正好落在第7染色体上以前定位的光敏核不育基因pmsl所在的区段。以这两个标记对农垦58S/“农垦58”组合F_2随机群体140单株进行了RFLP分析,按RFLP基因型分组对育性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这2个标记位点与此群体中引起育性分离的位点无连锁关系。说明由正常“农垦58”变为光敏核不育农垦58S的突变基因不在pmsl区段。  相似文献   

4.
多个遗传标记情形下的RFLP的可诊断率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力  刘祖洞 《遗传学报》1989,16(5):404-414
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作为共显性的遗传标记,已广泛应用于遗传病的产前诊断。为评价各遗传标记的适用性,本文给出了在多个遗传标记情形下的RFLP的可诊断率的估计方法,即在使用若干个遗传标记时,群体中可被诊断后代罹病与否的婚配类型的比例的估计方法,包括致病基因为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X连锁显性和X连锁隐性的情况,并认为增加遗传标记的个数和选择具较多等位基因的遗传标记,是提高产前诊断可诊断率的有效途径。同时,根据各遗传标记在群体中的多态性分布,可估计各遗传标记及其各种不同组合的可诊断率,以此选择在该群体中最为适合的遗传标记或其组合,以指导RFLP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RFLP分子标记方法,在自然条件下对内蒙古东、西部8个地点采集的24个沙棘根瘤样品进行沙棘共生菌Frankia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样品nifD-nifK基因间隔区(IGS)扩增片段的大小约1 100bp;不同样品的酶切图谱有明显差异;有些样品产生复合RFLP型,揭示在自然状态下不同基因型的Frankia菌株可共同侵染同一沙棘寄主。聚类分析显示,来源于相同地点和不同地点的根瘤样品内的Frankia菌株间均有遗传多样性;没有发现Frankia菌株遗传多样性的分布与采样地点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分子标记和水稻籼粳交双单倍体群体进行遗传作图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圭 630”(籼稻 ,Oryza sativa subsp.indica) /“0 2 4 2 8”(粳型广亲和品种 ,O.sativa subsp.japonica)的 F1代花药培养双单倍体植株 ( DH)群体和 RFLP标记构建了一张水稻分子连锁图谱。图上有 2 33个标记 ,覆盖基因组约 2 0 70 c M( centimorgan) ,定位了 2 5个 RFLP新标记、2个染色体端粒和水稻落粒性基因 sh- 2。亲本间的 RFLP主要来源于碱基取代 ,少数来源于 DNA结构的变化。RFLP标记在图谱上的排序与其它图谱基本相同 ,但标记在染色体间和染色体内分配不均 ,这可能与染色体间的遗传稳定性和染色体内的区段变异性 ,以及各区段交换重组活性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7.
以一对籼粳交(圭630/02 428)经花药培养产生的双单倍体(DH)群体构建了含233个RFLP标记、覆盖基因组约2070cM的水稻分子图谱.利用QTL区间作图对水稻重要农艺性状如抽穗期、株高、有效穗、着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7个性状的基因座位进行了定位分析,检测到8个主效基因和29个微效基因.双亲间性状差异较大有利于主效基因的鉴别.  相似文献   

8.
一种提高水稻FISH检出率的新方法——RFLP混合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危危  覃瑞  宋运淳  余舜武 《遗传》2001,23(3):263-266
分别以水稻1号染色体上混合示记的8个紧密连锁的RFLP(平均约1.7kb)和5号染色体的BAC克隆44B4(137kb),以及12号染色体单个RFLP RG397(约1.5kb)为探针,在水稻染色体上进行了荧光原位杂交(FISH)。结果表明,RFLP混合标记杂交的检出率为27%,大大高于 RFLP的检出率(7%)。其检出率虽然低于BAC克隆44B4(60%),但它具有程序简单易行的特点,使基因原位定位更加高效,由于水稻中与已知功能基因紧密边销的RFLP标记具有数量丰富、分布密集等优势,揭示了混合标记的RFLP在禾本科植物同线性和共线性分析中的广阔应用前景。此外,混合标记的RFLP带可以用于染色体的准确识别和核型分析。  相似文献   

9.
无选择标记基因植物转化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转基因植物中,将选择标记基因去掉,将提高转基因植物的食用安全性和对环境的安全性,更易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也有利于对同一个植物品种进行多次转基因操作。科学工作者已经在建立无选择标记基因转化系统方面作了大量尝试,获得了无标记基因的转基因植物(MFTPs:Marker-Free Transgenic Plants)。本文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给大家,以推动植物生物技术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半矮秆基因brh1在大麦中的精细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从大麦、小麦和水稻中分离的RFLP标记 ,构建了大麦半矮秆基因brh1精细图谱。以快中子处理六棱大麦品种Steptoe的种子 ,从M2 代中选择出brh1突变体FN5 3。brh1是一个极易鉴别的形态学标记 ,通过对FN5 3×Morex的F2 代群体进行鉴定表明 ,brh1基因为隐性 ,前人通过BSA法将其初步定位在大麦第 1染色体 (7H)短臂上 ,靠近端粒区。这一区间还有一个控制秆锈病抗性的显性基因Rpg1。所以 ,brh1的精细定位不仅对研究其本身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 ,也为Rpg1的图位克隆和功能研究提供了更大的重组配子群体。定位实验全部以F2 中具有brh1特征的个体为对象完成 ,鉴定工作在苗期进行。在该精细图上 ,brh1区间长15 .2cM ,各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 0 .8cM。其中 ,大麦的cDNA克隆MWG2 0 74B与brh1共分离。 2 0 74A在靠近着丝点一侧 ,与brh1相距 0 .8cM。BCD12 9和R3139在定位群体内呈现与MWG2 0 74A共分离。CDO5 4 5位于端粒一侧 ,距离brh1为 0 .8cM。根据禾谷类作物基因组的共线性原理 ,CDO5 4 5成功定位在水稻的同源染色体即第 6染色体短臂brh1区间内。然而 ,由于在定位亲本间缺乏多态性 ,BCD12 9和MWG2 0 74的 2条主带A和B均未能定位在水稻的共线性区段内。推测MWG2 0 74的其他各带可能被定位在水稻的目标区间内 ,从而有  相似文献   

11.
无选择标记基因植物转化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转基因植物中,将选择标记基因去掉,将提高转基因植物的食用安全性和对环境的安全性,更易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也有利于对同一个植物品种进行多次转基因操作。科学工作者已经在建立无选择标记基因转化系统方面作了大量尝试,获得了无标记基因的转基因植物(MFTPs:MarkerFreeTransgenicPlants)。本文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给大家,以推动植物生物技术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基于trnK基因的葱属植物分子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形态和细胞分类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产于中国的9组47种葱属植物(含外类群5种),运用PCR方法扩增叶绿体trnK基因,选择26种限制性内切酶对PCR扩增片段进行了RFLP分析.结果表明:trnK基因的PCR产物在各分类群间几乎不存在长度变异,约为2 520 bp,PCR扩增片段酶切后,共得到247个变异位点,其中信息位点201个.运用PAU P 4.0 B 10.0和M EGA 3.1软件进行分析,构建葱属系统发育的D o llo和W agner最简约(M P)树及邻接(N J)树.分析表明:(1)宽叶组类群组成比较自然的单系群,洋葱组和葱组也各自形成独立分枝,表明这3个组的划分是比较自然的.多籽组和合被组在本次分析中形成1个单系群,表明这2个组具有较密切的亲缘关系.而粗根组、根茎组和单生组的划分是不自然的,需进一步研究后作适当的调整.粗根组的类群在trnK基因的RFLP分析中,得到很好的分辨,可按其染色体基数分为3个大的类群.(2)中国葱属植物可以划分为6个亚属的新等级,在各亚属下可以再分组.(3)本文还对葱属的种间亲缘、进化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比较遗传学研究表明 ,禾本科不同基因组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同线性和共线性。对水稻 (OryzasativaL .)这一模式植物与其他禾本科植物的原位杂交定位可以揭示禾本科植物基因组的共同特点和进化规律 ,为建立禾本科遗传大体系积累资料。实验以图位克隆法分离的水稻Pib基因 (10 .3kb)和与之连锁的RFLP标记为探针 ,研究了Pib及与其连锁的RFLP标记在供试种中的同源性和物理位置。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 ,Pib在玉米 (ZeamaysL .)基因组中有同源序列。进一步利用单色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确定了Pib在栽培稻 (O .sativassp .indicacv .Guangluai4)、玉米和药用野生稻 (O .officinalisWallexWatt)染色体上的物理位置。定位结果表明 ,Pib基因和与之连锁的RFLP标记在这 3个供试种基因组中具有同线性。  相似文献   

14.
用双单倍体群体构建水稻的分子连锁图   总被引:37,自引:6,他引:31  
本研究以窄叶青8号(籼稻)×京系17(粳稻)的F1花培株系──DH群体为基础建立了1个水稻的RFLP连锁框架图,该图含RFLP标记、同功酶标记等共108个位点,标记间的平均间距为8.6cM。该图谱与已发表的用其他群体构建的图谱有很高的可比性。利用该框架图定位了2个未知位点的同功酶标记基因和1个籼稻亲本的抗稻瘟病基因。研究表明,目前的群体可进一步扩大成为一个永久性的作图群体,并应用于水稻基因定位和基因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药用野生稻转育后代一个抗白叶枯病新基因的定位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从药用野生稻渗入后代选育的水稻株系B5表现为高抗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白叶枯病。对B5与籼稻品种明恢63杂交组合的187个重组自交系(RILs)进行了抗白叶枯病接种鉴定,采用分离集团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在第1染色体上筛选到与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相连锁RFLP分子标记。利用RILs抗病性表现型鉴定资料和构建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谱,将抗白叶枯病基因定位在第1染色体短臂的C904和R596之间,这两个分子标记间遗传距离为1.3cM。该基因对RILs群体抗病性变异的贡献率为52.96%,是一效应值较大的主效基因。这一抗白叶枯病基因不同于已报道的抗白叶枯病基因的位点,因此将其命名为Xa29(t)。  相似文献   

16.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α-14在分子标记连锁图上的定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选取对水稻白叶枯病原菌6个菲律宾小种均为感病的籼稻品种珍珠矮为母本,携带抗病基因Xα-14的粳稻近等基因系CBB14(抗菲律宾5号小种P5)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F1植株对相对应的菌系P5表现全生育期抗病, F2群体在分蘖前期接种鉴定结果表明,抗、感植株的分离符合3:1显性单基因分离比。根据对F2群体中选择的99个单株进行的RFLP分析的结果,构建了水稻第4连锁群的分子图谱,并把抗病基因Xα-14定位于RG62 0和G282之间。 Abstract:In order to map a rice bacterial blight resistance gene Xα-14,a F2 population containing 99 plants was generated from a cross between Zhenzhuai(susceptible to all six Philippines races)and CBB14 with Xα-14(resistant to race 5).It was observed that 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plants were segregated in a ratio of 3:1.Based on RFLP analysis in the population,a molecular linkage map of chromosome 4 was constructed,and the gene Xα-14 was located between RFLP markers RG 620 and G282.  相似文献   

17.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简为RFLP)作为遗传标记和连锁分析工具首先出现于人类遗传学,并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几年来,RFLP方法在植物遗传育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两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介绍了RFLR的方法在育种中的应用、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标记基因在为植物遗传转化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综述了植物遗传转化中常用的选择标记基因、标记基因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选择标记基因安全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谈永松  周波  王林云 《遗传学报》2005,32(2):163-169
采用PCR-RFLP法和PCR-SSCP法对17头五指山猪、28头二花脸猪以及28头皮特兰猪SLA-DRB外显子2进行分型。采用PCR-RFLP技术分型,结果显示:限制酶MspⅠ酶切可分出1种RFLP带,即M:143bp/102bp;限制酶RsaⅠ酶切可分出4种RFLP带,分别为A:141bp/93bp/11bp,B:111bp/69bp/54bp/11bp,C:180bp/54bp/11bp以及D:93bp/48bp/39bp/54bp/11bp。检测发现,五指山猪有2种RFLP带型:AA和BB,二花脸猪有3种RFLP带型:AA、BB和AB,皮特兰猪有3种RFLP带型:AA、CC和BD。比较五指山猪、二花脸猪与皮特兰猪,发现3个品种都是以A带为主,分别占到0.69、0.73和0.82,品种之间差别不显著。采用PCR—SSCP技术共分出7种标记带型,分别为αα、αδ、、ββ、γγ、αγ、δδ,βε,其中五指山猪有3种带型,分别为αα、αδ和ββ,二花脸猪有3种带型,分别为αα、γγ和αγ,而皮特兰则出现5种带型,分别为αα、δδ、αδ、βε和ββ。在3个品种猪中均存在α带,且其频率在各自品种中均最高,在五指山猪和皮特兰猪中δ带出现的频率次之,相应的在这两个猪种中杂合型αδ带型出现的频率则最高。Hardy-Weinberg平衡分析表明,二花脸猪SLA—DRB基因外显子2的RFLP带型达到平衡状态,其SSCP带型也达到平衡状态,五指山猪SLA—DRB基因外显子2的RFLP带型以及SSCP带型均未达平衡状态,皮特兰猪SLA—DRB基因外显子2的RFLP及SSCP带型大部分未达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20.
红豆杉科及相关类群rbcL基因PCR—RFLP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RFLP方法对红豆杉科及相关类群14种植物叶绿体rbcL基因PCR产物进行限制酶酶切分析,共获29个酶切变异位点。采用PHYLIP软件包对限制位点变异数据进行极大简约法分析得到18个步长为6的最简约树并求得一致树,结果显示:⑴红豆杉科和三尖杉科属单系群;⑵穗花杉属Amentotaxus以置于红豆杉科内为宜,不支持将穗花杉属独立成科的处理方式;⑶白豆杉应为红豆杉科内一个属Pseudotaxus;⑷三尖杉属内篦子三尖杉地位特殊,可设篦子三尖杉组;⑸不赞同将竹柏类从罗汉松属中分离出去成立新科;⑹红豆杉科、三尖杉科和罗汉松科三者间,前两者的关系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