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微生物絮凝剂的菌种培养及絮凝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具有絮凝活性的菌种作为微生物絮凝剂,通过将其对高岭土悬浊液进行絮凝活性测定,得出了适于该菌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基为:以浓度为1.5%的葡萄糖作为碳源,以NH4Q0.06% 酵母膏0.04%相组合为氮源,以浓度0.3%的KH2PO4作为无机营养物质,其它培养条件pH值为7~8,温度为30℃,摇床转速为180r/min。并将培养好的菌液用于多种废水净化,试验结果表明:其絮凝率与去除率均达90%以上,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2.
筛选出一株针对屠宰废水有高效絮凝活性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并对其所产微生物絮凝剂D6进行单因子絮凝条件优化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絮凝条件。絮凝条件包括:微生物絮凝剂D6投加量、pH、金属离子种类、1%CaCl2投加量。试验中发现碱性环境是微生物絮凝剂D6发挥絮凝活性的前提,表明微生物絮凝剂D6分子链的充分伸展对絮凝作用起决定因素,因此微生物絮凝剂D6的絮凝机理为吸附架桥作用。其最佳絮凝条件为微生物絮凝剂D6的投加量为25mL·L-1,1%CaCl2投加量55mL·L-1,pH为8。在最佳絮凝条件下,絮凝率为96.6%,浊度去除率为97.8%,SS去除率为92.6%。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絮凝剂及其絮凝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介绍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微生物絮凝剂和絮凝微生物的一些发展概况,列举了近几年发现的一些微生物絮凝剂的物质属性和组成,重点讨论了胞外絮凝剂和絮凝酵母的絮凝机理,详细综述了絮凝微生物的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讨论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概况,提出微生物絮凝剂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好氧活性污泥、土壤和河泥中分离筛选具有较高活性的絮凝剂产生菌,并优化其培养条件;方法:通过常规分离获得目的菌株,运用单因素法考察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发酵液初始pH值及摇床转速对菌株絮凝活性的影响;结果:得到了絮凝活性较高的菌株,经过优化得出,其最佳培养时间和温度分别为48h和30℃,发酵液最佳初始pH值为7.0,最佳摇床转速为120r/min,在最佳培养条件下,RF-32对高岭土悬浊液絮凝率为84.32%。结论:从活性污泥中可筛选出较高活性的絮凝剂产生菌,研究发现,菌株的絮凝活性与其生长量呈同步增长趋势,并在一段时间后达到一稳定值。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发酵液初始pH值及摇床转速均能通过一定的作用因素对菌株生长情况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絮凝活性。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类新型絮凝剂。絮凝剂产生菌作为微生物絮凝剂的一个科研重点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本文主要总结了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一些研究进展,重点对絮凝剂产生菌的种类、筛选、培养条件、生物学机理等进行了阐述。此外还介绍了国内外几个新的研究方向,并就以后的研究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絮凝剂及其絮凝机理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述了产絮凝剂微生物及其筛选,以及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取和性能的研究概况;探讨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絮凝剂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天然高分子絮凝剂 ,因其安全、高效、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已应用于污水处理、食品和发酵工业等。综述了微生物絮凝剂的主要组成、特点、絮凝机理及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与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到1株絮凝活性很高的菌株MY-88。研究结果表明,MY-88的初始培养pH为6.5~7.0,最适温度为25~35℃,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在摇床速度为180 r/min时,其絮凝率达100%。Na 、K 、Ca2 、Fe3 均有较好的促絮凝作用,其中Ca2 尤为显著,使絮凝率达99.6%。MY-88在较大的pH、温度、摇床速度、搅拌速度、水样pH等范围内均具有较高的絮凝活性,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采用常规细菌分离方法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编号为B6。经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反应及16S rDNA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o.DQ115363)同源性比较鉴定该菌株为恶臭假单胞菌,命名为Pseudomonas putidaB6。对其培养基进行研究,确定其最佳的碳源和氮源,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的培养基成分配比(ρ/gL-1)为葡萄糖15、果糖3、KH2PO41.0、K2HPO43.0、MgSO40.1、NH4NO30.8、(NH4)2SO41.5、酵母汁0.2、NaCl0.1。同时对其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确定最佳的培养基初始pH值为8.0、培养温度为30℃、摇床速度为160r/min,以及产絮凝剂的周期变化过程。用高岭土悬浮液对其絮凝条件进行研究,确定培养液最佳的絮凝条件。  相似文献   

10.
利用固定化菌半连续生产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多孔聚酯泡沫为载体,进行了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固定化条件优化和半连续生产絮凝剂的研究。研究发现,利用多孔聚酯可吸附固定XN1菌丝细胞,且能够较长时间保持高的活性。选择载体颗粒0.5cm×0.5 cm×0.5 cm,固液比为6 g/L,接种量105个孢子/mL培养基可达到较好的固定化和产絮凝剂效果。利用最佳固定化条件进行絮凝剂的摇瓶半连续生产实验发现,在最佳条件下,固定化XN1菌产絮凝剂可连续达12批次,且絮凝活性均在90%以上,说明利用多孔聚酯泡沫颗粒作为固定化载体,连续生产絮凝剂的方法是可行的。且和游离菌生产絮凝剂相比,生产效率可提高77.78%。  相似文献   

11.
张山  胡萌  何永志  董志扬 《微生物学报》2021,61(8):2250-2263
极端环境微生物定义了生命的边界.为了适应各种极端环境,极端环境微生物通过合成许多独特的活性化合物来保护自己.四氢嘧啶就是其中一种代表性的保护性物质.它最早是从极端嗜盐菌中发现的,作为调节细胞渗透压的一类相容性溶质,可以帮助微生物适应高盐等恶劣环境.研究发现四氢嘧啶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渗透压调节剂,还是一种高效的生物保护剂,...  相似文献   

12.
Aim: To evaluate the bioenergy generation and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from palm oil mill effluent using microbial fuel cell. Methods and Results: Microbial fuel cells enriched with palm oil mill effluent (POME) were employed to harvest bioenergy from both artificial wastewater containing acetate and complex POME. The microbial fuel cell (MFC) showed maximum power density of 3004 mW m?2 after continuous feeding with artificial wastewater containing acetate substrate. Subsequent replacement of the acetate substrate with complex substrate of POME recorded maximum power density of 622 mW m?2. Based on 16S rDNA analyses, relatively higher abundance of Deltaproteobacteria (88·5%) was detected in the MFCs fed with acetate artificial wastewater as compared to POME. Meanwhile, members of Gammaproteobacteria, Epsilonproteobacteria and Betaproteobacteria codominated the microbial consortium of the MFC fed with POME with 21, 20 and 18·5% abundances,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Enriched electrochemically active bacteria originated from POME demonstrated potential to generate bioenergy from both acetate and complex POME substrates. Further improvements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MFC systems that are able to utilize both fermentative and nonfermentative substrates in POME are needed to maximize the bioenergy generation. Significance and Impact of the Study: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microbial structure is critical for bioenergy generation from POME using MFC. Data obtained in this study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conversion of POME to electricity.  相似文献   

13.
PCR-DGGE技术在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3,自引:6,他引:43  
罗海峰  齐鸿雁  薛凯  张洪勋 《生态学报》2003,23(8):1570-1575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GGE)在微生物生态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研究采用化学裂解法直接提取出不同农田土壤微生物基因组DNA,并以此基因组DNA为模板,选择特异性引物F357GC和R515对16S rRNA基因的V3区进行扩增,长约230bp的PCR产物经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进行分离后,得到不同数目且分离效果较好的电泳条带。结果说明,DGGE能够对土壤样品中的不同微生物的16S rRNA基因的V3区的DNA扩增片断进行分离,为这些DNA片断的定性和鉴定提供了条件。与传统的平板培养方法相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能够更精确的反映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它是一种有效的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技术。  相似文献   

14.
几丁质是自然界含量丰富的多糖,难溶于水,常被作为废弃物丢弃,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然而,其水解产物N-乙酰氨基葡萄糖(GlcNAc)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氨糖类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及护肤品等领域,市场需求量大.因此,将几丁质转换为高附加值的GlcNAc具有重要意义.几丁质酶可专一性水解几丁质产生GlcNAc,用于G...  相似文献   

15.
随着近代微生物学与地质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微生物在矿业相关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微生物及其技术在找矿、选矿、采矿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情况,并着重对微生物在矿产的成矿以及废弃矿区的环境修复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甲烷氧化反硝化耦合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甲烷氧化反硝化耦合过程是连接碳循环和氮循环的重要桥梁.该过程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完善人们对全球碳氮生物化学循环的认识.甲烷作为反硝化外加气体碳源,既能调控大气甲烷平衡,有效减缓由甲烷引起的温室效应,又能降低反硝化工艺中因投入外加碳源带来的成本.因此近年来甲烷氧化反硝化耦合反应及其机理研究倍受关注.本文主要讨论了好氧和厌氧两种类型的甲烷氧化反硝化过程,重点对其微生物耦合反应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同时指出了其工程化应用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赵欣  吴忆宁  王岭  李伟明  靳敏  李帅 《微生物学报》2016,56(11):1794-1801
【目的】为探究UASB颗粒污泥启动的单室微生物电解池(Single-chamber microbial electrolysis cell,SMEC)对Ni(II)的去除途径和SMEC中微生物群落的动态特征。【方法】以乙酸钠为底物,采用单因子控制方法分析SMEC对Ni(II)的去除途径和应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SMEC启动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动态学特征。【结果】结果表明,SMEC对重金属的去除主要通过吸附和微生物作用。经培养驯化功能菌群发生变化。成熟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Single-chamber microbial fuel cell,SMFC)阳极生物膜菌群主要是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91.42%)中的Geobacter sp.(地杆菌属,76.25%);阴极生物膜菌群主要是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47.99%)中的Niabella sp.(布鲁氏菌属,33.01%)和Proteobacteria(45.74%)中的Ochrobactrum sp.(苍白杆菌属,10.80%)。成熟SMFC改装成的SMEC在12.5 mg-Ni(II)/L下,阳极生物膜菌群由单一优势菌Geobacter sp.转变为Geobacter sp.(41.56%)和Proteobacteria中的Azospirillum sp.(固氮螺菌属,5.97%);阴极生物膜菌群由Niabella sp.和Ochrobactrum sp.转变为Firmicutes(厚壁菌门,25.21%)中的Acetoanaerobium sp.(19.28%)、Proteobacteria(51.42%)中的Dokdonella sp.(16.48%)和Azospirillum sp.(9.49%)。【结论】本研究表明,污泥微生物经SMFC和SMEC驯化过程及Ni(II)的淘汰和选择,在电极上形成了稳定、高效产电与除镍菌群,优势菌群为Proteobacteria。  相似文献   

18.
聚苹果酸是一种优良的完全可生物降解的生物活性材料,在医学和药学领域有着极大的应用潜力。文中结合我们的工作总结了近年来聚苹果酸代谢、聚苹果酸的微生物发酵合成以及聚苹果酸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聚苹果酸的深入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土壤微生物资源管理、应用技术与学科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先贵  陈瑞蕊  胡君利 《生态学报》2010,30(24):7029-7037
土壤中蕴藏着高度的微生物多样性,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功能,加强对土壤微生物资源的综合管理与开发应用是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生产力及农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首先,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具有全球性的重大意义,有待完善对土壤微生物的检测与监测技术研究,进而实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土壤功能的耦合以及对土壤质量的评定;其次,土壤微生物作为一种宝贵的生产资料和可持续资源,要加强其在土壤肥力强化与保育、土壤障碍消减与调节、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等3个领域的应用研究。最后,未来土壤微生物学发展将会形成土壤微生物系统学、土壤微生物过程学与土壤微生物功能学3个子学科,要建立土壤微生物种质资源库与遗传信息库,推进土壤微生物生理代谢过程、生物化学过程及生态行为过程的研究,联结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功能的关系,并从土壤中的功能微生物出发对环境变化作出积极响应和主动调控。此外,原创性方法的建立与应用是限制土壤微生物学发展的技术瓶颈,联合生物地理学与生物信息学破译重要基因的特定生态功能,并将其应用到生态模型以及生态系统未知领域的研究中去,是土壤微生物学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油田区多环芳烃污染盐碱土壤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焦海华  张淑珍  景旭东  张通  白志辉 《生态学报》2016,36(21):6994-7005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土壤中广泛存在的、美国环保总署(USEPA)优先控制的一类有毒(致癌、致突变)的持久性污染物,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是表征土壤质量变化的敏感指标之一。磷脂脂肪酸(PLFAs)分析方法是基于活性微生物细胞膜的PLFAs组分的生化检测技术,克服了传统培养方法只能分离出少量微生物(1%)的缺点。采用PLFAs方法,解析了土壤活性微生物对PAHs污染胁迫的反应。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分布情况可分为4种类型:Ⅰ型,微生物PLFAs种类最多,占该区土壤微生物PLFAs种类总数的57.7%,PAHs对变量的解释量最小;Ⅱ型,微生物PLFAs占PLFAs总数的30.8%,PAHs对变量的解释量较小;Ⅲ型,微生物PLFAs种类占总数的7.68%,PAHs对变量的解释量较大;Ⅳ型,微生物PLFAs的种类仅占总数的3.85%,PAHs对变量的解释量最大。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PLFAs的种类、生物量和生态多样性指数与土壤中萘(Nap)、芴(Flu)、蒽(Ant)、苯并[K]荧蒽(Bkf)、苯并[a]芘(Bap)、茚并[1,2,3-cd]芘(Ind)的相对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苊(Ace)、菲(Phe)、荧蒽(Fla)、芘(Pyr)、苯并[a]蒽(Baa)的相对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PAHs的种类和浓度呈负相关关系。结果将为开展PAHs污染土壤的生态风险评价和微生物生物修复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