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缰核(Hb)是前脑边缘结构至脑干的驿站,可整合来自前脑边缘结构的信息。Hb发出大量纤维组成后屈束到达脑干广大区域,调节和控制脑干的许多生理功能,其中包括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激活内阿片肽系统可抑制防御性心血管反应,纳洛酮可翻转这种作用。本实验用静脉和侧脑室注射的方法观察了吗啡对电刺激Hb引起的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边缘前脑内重要升、降压区调节血压的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Gu YH 《生理科学进展》2000,31(4):311-316
边缘前脑在调节情绪和应激反应、水和电解质平衡中起重要作用。这些活动都伴有心血管活动的变化。边缘前脑内很多升、降压区参与这些活动。近年来随着脑干各区调节血压机制研究的深入,边缘前脑调节血压机制的研究也有很大进展。本文综述了边缘前脑各升、降压区间,以及它们及脑干各区间的机能联系及参与的递质和受体。  相似文献   

3.
杨绍年  王绍 《动物学报》1991,37(3):271-275
电刺激大鼠扣带前回(ACg),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同时缰核(Hb)内20.7%的神经元兴奋,22.4%的神经元抑制,56.9%的神经元无反应。双侧Hb内微量注射盐酸利多卡因,可明显阻断电刺激ACg引起的心血管反应。结果表明,ACg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部分是通过改变Hb的活动来实现的,Hb是ACg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下行性通路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在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发现一例慢速a链异常血红蛋白,经化学结构分析确定,它是a链C末端延长的变异物,与Clegg等(1971),和Weatnerall和Clegg(1981)所报道的Hb Constant Spring(Hb CS)化学结构相同。本例异常血红蛋白化学结构分析在中国为首例报道。  相似文献   

5.
边缘系统参与机体生殖功能的调节,作为边缘前脑至脑干背侧通路的枢纽缰核(habenularnucleus,Hb)与下丘脑之间互有紧密的双相联系,在功能上互为协调。Hb对生殖功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不同性甾体激素水平下,Hb内单位电活动形式明显不同。本文以电活动为指标,直接观察Hb在不同性甾体激素水平时雌激素敏感性相关神经元的电变化及其与内侧视前区下丘脑前区(mPOAAHA)的功能联系。1 材料和方法(1)动物 体重为250g左右成年Wistar雌性大鼠41只。受光照14h,水食任取,观察阴道涂片,鉴定动情周期。(2)…  相似文献   

6.
目的 :阐明下丘脑背内侧核 (DMH)在缰核 (Hb)兴奋诱发的心血管反应中的作用及DMH在腓深神经 (DPN)传入冲动调节Hb兴奋诱发的心血管活动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脲酯和氯醛糖混合静脉麻醉的家兔 ,电刺激Hb、腓深神经 ,记录股动脉血压及心外膜电图 ,DMH内微量注射受体拮抗剂。结果 :同侧DMH微量注射谷氨酸受体阻断剂Kynurenicacid ,部分取消了电刺激Hb兴奋诱发的升压反应及缺血性心电变化反应。同侧DMH微量注射纳洛酮对腓深神经传入冲动抑制Hb兴奋诱发的上述反应有削弱作用。结论 :DMH及其中的谷氨酸受体参与电刺激缰核兴奋诱发的心血管反应 ,DMH及其中的阿片受体参与了DPN传入冲动对上述心血管反应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乌拉坦麻醉的大鼠,研究了去甲肾上腺素(NE)在缰核(Hb)引起的心血管效应及其机制。Hb内微量注射NE使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呈剂量依赖性增加。用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预处理Hb,可明显减弱NE在Hb引起的心血管效应,但β受体阻断剂心得安或生理盐水不引起任何影响。Hb内微量注射海人酸使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明显增加,但Hb内微量注射利多卡因则不能引起明显的心血管效应。上述结果表明,Hb内NE在调节心血管活动中起重要作用,而这种效应可能是通过激活α受体使Hb兴奋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刺激大鼠隔区对外侧缰核痛相关神经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侧缰核是前脑边缘系统与脑干结构联系的驿站,在这个核内存在对痛刺激呈兴奋反应的神经元(LHPE)。本实验观察了边缘系统中与针刺镇痛有关的隔区与外侧缰核在疼痛方面的机能联系。在清醒的大鼠,刺激隔区明显地抑制 LHPE 的自发放电。单脉冲刺激隔区对LHPE 自发放电的平均抑制时程为2.91 s,重复刺激时则作用更强。刺激隔区还可抑制痛诱发的 LHPE 放电。损毁隔区后,LHPE 自发放电频率可暂时升高,提示隔区对 LHPE 的抑制具有张力性。在外侧缰核内还可记录到一种对伤害性刺激呈抑制反应的神经元(LHPI),刺激隔区对 LHPI 主要呈以兴奋作用,而对这个核内与痛无关神经元的影响较小。本文就以上结果在镇痛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Ji SM  Hu SA  He RR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5,21(2):146-149,i001
目的和方法:利用Fos蛋白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双重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侧脑室注射肾上腺髓质素对大鼠心血管相关核团中儿茶酚胺神经元及c fos表达的影响,以探讨肾上腺髓质素的中枢效应是否通过激活脑内儿茶酚胺能神经元而诱发。结果:①侧脑室注射肾上腺髓质素(3nmol/kg)诱发脑干、下丘脑及前脑等多个部位的心血管中枢出现大量Fos样免疫反应神经元。②侧脑室注射肾上腺髓质素引起最后区(AP)、孤束核(NTS)、巨细胞旁外侧核(PGL)和蓝斑核(LC)内Fos TH双标神经元明显增加。③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拮抗剂CGRP8-37(30nmol/kg)可明显减弱肾上腺髓质素的效应。结论:肾上腺髓质素可兴奋脑干、下丘脑及前脑等多个部位心血管相关核团的神经元,其中枢效应通过激活儿茶酚胺能神经元而诱发,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介导这一效应。  相似文献   

10.
视前区、下丘脑外侧区对外侧缰核“痛”单位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工作表明,刺激或损毁缰核可改变动物的痛阈(王绍、李淑捷等,1980),并从外侧缰核发现了与痛有关的神经元(王绍、江岩等,1980)。在痛觉调制的机能联系中,缰核可以调节中缝核(王绍、江岩等1980;Wang等,1977)、蓝斑核(王绍等,1981)的放电活动。而缰核是边缘——中脑环路中一个重要的中转站,它可以会聚许多边缘前脑结构的传入纤维(Miles等,1977)。其中,视前区、下丘脑外侧区的传出纤维直接分布于外侧缰核(Hamilton,1976)。而且电针信号可到达这两个区域(天津医学院针麻研究室,1977;孙文颖等,1979),刺激或损毁它们也可加强或削弱针刺镇痛(唐仲良等,1978;张家驹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广西地区的泰国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1的血液学、基因型、临床表现及民族分布进行分析。方法:对门诊病人进行血常规、血红蛋白电泳及-地中海贫血基因分析,收集已确诊为泰国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1患者的检测数据及临床资料,并用SPSS统计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104例泰国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1,其中71例基因型为--THAI/αα,17例基因型为--THAI/-α3.7,14例基因型为--THAI/αCSα,2例基因型为--THAI/αQSα。统计学分析:--THAI/αα杂合子和--SEA/αα杂合子的血常规结果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泰国型Hb H病(--THAI/-α3.7、--THAI/αCSα、--THAI/αCSα)和东南亚型Hb H病(--SEA/-α3.7、--SEA/αCSα)的血常规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民族分布上,有67例为壮族,34例为汉族,其他民族3例。结论:泰国缺失型-地中海贫血1在广西有一定的发生率,在壮族人群多见;和东南亚缺失型Hb H病相比,泰国缺失型Hb H病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更早、贫血更严重。  相似文献   

12.
缰核对蓝斑核的兴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本文记录了蓝斑核等部位的单位自发放电,实验表明这些细胞可能含有阿片受体.它们可为自然痛刺激所兴奋,可被吗啡等镇痛剂所抑制。 2.电刺激缰核可以使蓝斑细胞的自发放电频率增高。损毁一侧缰核可使蓝斑细胞自发放电暂时性减少。 3.电泳乙酰胆碱使蓝斑核细胞放电增多.电泳阿托品使之减少,并可对抗刺激缰核所引起的蓝斑细胞放电增多反应。电泳毒扁豆碱一般能增加蓝斑细胞放电频率。电泳γ-氨基丁酸抑制蓝斑放电。可见刺激缰核引起蓝斑细胞放电增多是通过释放乙酰胆碱递质实现的。 4.刺激缰核(可能通过中间神经元)加强蓝斑细胞的自发放电。由于缰核是许多前脑边缘结构至脑干的重要驿站,故前脑可能通过缰核对蓝斑的活动进行某种调节。  相似文献   

13.
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是隐源性脑梗死(cryptogenic stroke,CS)的主要病因之一,也是CS病因研究中的热点。现就近期临床所见的一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形态学资料和电生理实验证明,缰核是前脑边缘结构至脑干的中间枢纽,它接受隔区、视前区、海马、伏隔核等的抑制性作用,进而对脑干的有关核团如中缝核、蓝斑核的活动进行调节,从而加强针刺镇痛效应。本实验以整体动物的甩尾阈值为指标,确定并衡量缰核对基础痛阈的影响和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Δ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是植物渗透胁迫下谷氨酸途径合成脯氨酸的关键酶。该研究以石蒜(Lycoris radiata)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RACE方法结合RT-PCR技术克隆获得LrP5CS基因全长c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LrP5CS基因全长2 521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为2 139bp,编码713个氨基酸,预测编码蛋白质的分子量为77.19kD,等电点为6.34;LrP5CS是1个稳定的疏水蛋白,不含信号肽,不具有跨膜结构,具有AAK超基因家族和ALDH-SF超基因家族的保守结构域。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LrP5CS与植物其他P5CS蛋白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且与海枣PdP5CS及油棕EgP5CS聚为一类,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LrP5CS在根、鳞茎和叶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鳞茎中的表达量最高。LrP5CS在20%聚乙二醇(PEG)处理下的表达模式分析发现,LrP5CS受PEG胁迫处理的诱导表达,其基因相对表达量在处理后6h达到最高;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LrP5CS基因相对表达量水平逐渐下调至对照水平。将LrP5CS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8a上,转化获得LrP5CS编码基因的大肠杆菌BL21(DE3)工程菌,通过IPTG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发现成功表达目的蛋白。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LrP5CS基因功能及石蒜抗逆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人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分子F7 (SLAMF7/CS1)是一种细胞表面糖蛋白,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中高度表达。已有研究表明CS1是多发性骨髓瘤较为灵敏且特异的生物标志物。CAR-T细胞免疫疗法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新方法,其中CS1 CAR-T细胞免疫疗法针对复发性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有较好的疗效。为了检测CS1 CAR-T细胞上CS1CAR的表达效率和探寻CAR-T细胞免疫疗法的辅助手段,文中制备了一种CS1-Fc融合蛋白。首先利用PCR技术从已有质粒中扩增得到CS1的胞外段序列,再通过重叠延伸PCR与人IgG1-Fc段相连。将重组片段连接至pMH3真核表达载体上,经酶切鉴定和DNA测序后,将重组质粒pMH3-CS1-Fc-his转染至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S)。经G418加压筛选和流式细胞术鉴定,证实CS1-Fc融合蛋白在CHO-S细胞中获得了表达。利用镍柱对CS1-Fc融合蛋白进行纯化,经Western blotting鉴定,融合蛋白的分子量约为70 kDa。流式细胞术和细胞计数分析结果显示,CS1-Fc融合蛋白能有效检测CS1 CAR的表达效率,证实了CS1-Fc融合蛋白对CS1 C...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儿童血红蛋白(Hb)病检查的意义,并时5356例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集5356例广东地区儿童EDTA-K2抗凝血2ml,采用HPLC方法测定各血红蛋白组分含量.结果:在5356例儿童中,检出血红蛋白病977例(18.24%),其中检出β地中海贫血673例(12.57%),α地中海贫血283例(5.28%),其中包括21例CS型HbH病(0.39%),α复合β地中海贫血8例(0.15%),HbE病8例(0.15%),HbQ病5例(0.09%).结论:广东地区儿童血红蛋白病的发生率高,应用HPLC技术加强对儿童血红蛋白(Hb)病进行筛查,早发现,早预防,指导合理婚配,对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同时从血液运氧能力和骨骼肌氧化能力的角度,观察不同低氧暴露对机体有氧代谢潜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n=10):常氧对照组、12h低氧暴露组(间歇低氧暴露组)和24h低氧暴露组(持续低氧暴露组)。氧浓度为13.6%。6周后测试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和腓肠肌柠檬酸合成酶(CS)、琥珀酸脱氢酶(SDH)、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结果:持续低氧能显著提高RBC、Hb、Hct、2,3-DPG和腓肠肌CS、SDH、MDH活性;间歇低氧除了显著提高Hb外,其它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持续低氧暴露同时提高机体运氧能力和骨骼肌氧化能力,可以充分提高机体有氧代谢潜能;间歇低氧暴露只能提高血氧容量,对血氧亲和力和骨骼肌氧化能力没有影响,提高机体有氧代谢潜能的效果不如持续低氧暴露。  相似文献   

19.
血红蛋白与一氧化氮的生物化学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红蛋白(Hb)的血红素或HbβCys^98分别与一氧化氮(NO)形成铁亚硝酰血红蛋白[Hb(Fe^Ⅱ)NO]或S-亚硝基血红蛋白(SNO-Hb)。两种存在状态与Hb铁的氧化还原化学以及Hb构象有关。Hb分子内NO能从血红素转移至βCys^93巯基,调节NO的贮存与释放。  相似文献   

20.
陈玲  李淑萍  安睿  陈瑜  王琛玭  任冰 《生物磁学》2013,(30):5925-5928
目的:探讨二维及实时三维超声联合诊断胎儿全前脑畸形的价值。方法:二维超声系统检查发现胎儿颅脑结构异常者进行胎儿颅脑和颜面部实时三维成像,并将超声诊断结果与引产后尸检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20918例孕16~41周的胎儿中,经引产后尸检证实的全前脑畸形5例,其中无叶全前脑3例,半叶全前脑2例,均与产前超声检查结果相符合,二维联合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对胎儿全前脑畸形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二维超声联合实时三维超声检查是诊断胎儿全前脑畸形可靠有效的方法,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产前全前脑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