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火菇属Flammulina野生菌株发酵液对栽培菌株的影响,以火菇属野生柳生金针菇F. rossica F52、野生金针菇F. filiformis F39和栽培金针菇F. filiformis F47为供试菌株,采用固体平板培养和液体发酵的方法,对比了添加不同体积分数火菇属野生菌株发酵液对栽培菌株平板中菌丝长速、液体发酵中菌丝生物量、干质量及漆酶和淀粉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体积分数野生金针菇菌株F39发酵液对栽培菌株F47菌丝长速有抑制作用,对发酵液中菌丝生物量无显著影响,当添加发酵液体积分数为50%时可显著提高菌株F47发酵液中漆酶活力,当体积分数为40%时,可显著提高菌株F47发酵液中淀粉酶的活力(P<0.05);添加不同体积分数的野生柳生金针菇菌株F52发酵液对菌株F47除淀粉酶外其他指标均影响显著,添加体积分数为30%的发酵液对栽培金针菇F47菌丝长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当添加发酵液体积分数为40%时,对菌株F47液体发酵中菌丝干质量和漆酶活力均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证明了化感效应不仅存在于属间,在同属下的种间也存在。  相似文献   

2.
黄斌 《生命世界》1992,19(6):20-21
冬菇(Collybia velutip=Flammulinavelutipes)又名构菌、金针菇,按照拉丁学名、中文名应叫毛柄金钱菌,在真菌分类中属担子菌纲,伞菌目,口蘑科,金钱菌属。由于它是低温型菌类,每当隆冬将逝,日晖转发,北国还是白雪皑皑,江南仍然凛冽冰霜,人们便能看到它的亭亭倩影,“冬菇”大概渊源于此;又由于它柄长盖小,色泽乳黄,食之甜脆,不是黄花,神似黄花,“金针菇”也许由此得名。  相似文献   

3.
塑料袋栽培金针菇已成为当前金针菇栽培的主要方法。在金针菇栽培过程中,由于金针菇菌丝生长速度较慢,抗杂菌污染能力弱,再加上菇农缺乏栽培技术等原因,常导致袋栽金针菇被杂菌污染,轻则影响产量,重则导致绝产。因此,防止金针菇栽培杂菌污染,提高栽培的成功率和产量,已成为金针菇栽培者所关心的突出问题。本文作者总结了多年来从事食用菌教学和技术推广工作的一些经验,希望有益于广大的金针菇栽培者。现将杂菌种类、形态特征、污染原因及防治措施简介如下。1金针菇栽培中的污染杂菌种类及形态特征1.1木霉菌木霉菌是袋栽金针菇最…  相似文献   

4.
金针菇作为药食两用真菌,在我国的资源十分丰富.多糖是金针菇主要功能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抑菌、免疫调节和增加记忆等多种功能活性,研究金针菇多糖的提取纯化对金针菇综合开发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以近10年来国内发表文献(中国知网)为依据,总结概述金针菇多糖提取纯化研究进展,为金针菇多糖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应用提供参...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红油金针菇的辐照加工技术,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红油金针菇的最佳调味配方,结果表明:红油添加量10%、蔗糖添加量0.1%、食盐添加量3%、柠檬酸添加量0.2%为最佳调味配方。研究红油金针菇的防腐杀菌技术的结果表明:添加0.015%的脱氢乙酸钠和0.015%的山梨酸钾复配防腐剂比单一防腐剂更有效提高了红油金针菇的防腐效果,辐照剂量为4kGy杀菌后的红油金针菇可达到完全灭菌的效果。将上述杀菌处理后的红油金针菇进行常温贮藏,180d后红油金针菇产品细菌总数仍然很少并且保持有令人满意的色泽、脆度和口感。辐照处理对红油金针菇的营养成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四种重金属在金针菇栽培过程中的迁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铅、镉、砷、汞4种有害重金属元素在金针菇栽培过程中的富集和迁移,为金针菇产品质量控制提供依据。采用在培养料中添加一定量的铅、镉、汞、砷栽培金针菇,测定其在各栽培阶段培养料、金针菇子实体中的含量。结果表明,在试验的浓度范围内,金针菇子实体中4种重金属的含量随着培养料中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金针菇子实体中4种重金属主要是来源于培养料,但金针菇子实体对不同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能力不同,对汞的吸收富集能力最强,富集系数最高达到7.590,富集能力大小依次为汞>镉>砷>铅。  相似文献   

7.
金针菇是重要的食药用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随着金针菇全基因组序列的公布、多组学分析、转基因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金针菇重要性状(如生长速度、菌柄长度、生物活性物质含量等)相关的分子调控机制以及关键基因的发掘。本文综述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金针菇研究中的应用并分析了不同技术的利弊;同时,系统介绍了金针菇菌丝和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应答、生物活性物质代谢、蓝光响应等重要生物学过程中调控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未来金针菇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我国金针菇产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金针菇免疫调节蛋白的研发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近年关于金针菇功能性蛋白之一即金针菇免疫调节蛋白的性质、分离纯化及其抗癌、抗过敏、抗增殖、刺激免疫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免疫调节等功能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金针菇免疫调节蛋白的作用机制、开发应用领域以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9.
4种增稠剂(瓜尔胶、CNS-Na、CMC-Na、魔芋精粉)和面粉混合后,其味觉阈值各有不同,当瓜尔胶添加量超过1%,或当魔芋精粉添加量大于4.5%,均有明显异味。羧甲基淀粉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添加,对于金针菇挂面的味道基本无影响。在合适的添加范围内,CMC-Na对最大拉伸力和最大剪切力的影响最大,CMC-Na与质构特性之间均呈现正相关;瓜尔胶和魔芋精粉对咀嚼度的相对较大。金针菇挂面中复合磷酸盐和大豆软磷脂的加入都可以改变金针菇挂面的质构特性,从而改良金针菇挂面的品质。金针菇挂面的最佳配方为:9.17%金针菇粉、4%CMC-Na、复合磷酸盐0.2%、大豆卵磷脂1.5%。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白色金针菇液体菌种制备及工厂化生产中应用的研究,确定白色金针菇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及制备条件,建立了采用液体菌种进行白色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技术规程.通过对茵丝干重的测定,确定了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培养时间、培养温度、起始pH值等技术参数.并根据本地区的资源情况,通过比较试验,确定了白色金针菇液体菌种制备工艺,工厂化生产的培养料配方及工艺流程.结果表明:采用液体菌种进行白色金针菇的工厂化生产,发茵生长周期明显缩短,污染率显著降低,为白色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
金针菇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及荧光标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金针菇多糖热水浸提的最佳工艺,并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金针菇多糖(FVP),研究标记多糖的体外稳定性和细胞毒性。结果表明:优化的最佳浸提条件为液料比41∶1(m L∶g)、提取温度92℃、提取时间3 h,金针菇多糖的提取率为4.87%;通过还原胺化反应实现了金针菇多糖的FITC标记,FITC的取代度为0.90%,在24 h内标记的金针菇多糖体外稳定性良好,且不影响FVP的抑瘤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通透性保鲜膜对金针菇保鲜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新鲜的金针菇为原料,分别以市售的中通透性保鲜膜(潘多拉PE保鲜膜)、低通透性保鲜膜(旭包鲜PVDC保鲜膜)和高通透性保鲜膜(好丽家PE保鲜膜)为包装材料,在模拟超市冷鲜货架温湿度条件(温度约14±1℃、贮藏环境相对湿度约85% )下,研究3种不同通透性保鲜膜对金针菇的保鲜效果及对金针菇内源甲醛含量的影响。结果:3种不同通透性的保鲜膜阻水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与低通透性保鲜膜和高通透性保鲜膜相比,中通透性保鲜膜能显著抑制金针菇子实体抗坏血酸、多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下降,保持金针菇最佳的感官品质(P<0.05),高通透性保鲜膜和中通透性保鲜膜均能显著抑制金针菇中甲醛含量的上升(P<0.05)。结论:3种不同通透性保鲜膜以中通透性保鲜膜(潘多拉PE保鲜膜)对金针菇的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曾旭  刘芳  陈娟  王威  谢宝贵  郭顺星 《菌物学报》2015,34(4):670-682
金针菇是我国一种重要的食药用真菌,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尤其是从金针菇中分离得到了多种麦角甾醇、倍半萜等萜类,具有抗菌、抗肿瘤和降血脂等功效。以往关于金针菇的研究多集中在营养成分、栽培和市场开发等方面,而很少报道有关生物活性成分的合成和代谢研究。从福建省金针菇主要栽培品种中获得原生质体单核化L11菌株,我们进行了金针菇基因组测序与初步分析,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研究了其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萜类合成途径中的关键基因。结果显示,金针菇单孢全基因组序列长度为34.75Mb。通过分析萜类合成途径中的相关基因,确定了4个萜类合成关键基因的基因结构,并且表明其蛋白结构具有稳定性,该类基因还含有多个信号肽和跨膜结构。金针菇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为下一步功能基因的筛选、分析等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金针菇的密码子偏好性,挖掘高表达基因的特征信息,以金针菇基因组及转录组数据为材料,分析金针菇的密码子偏好性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发育阶段高表达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和顺式元件分析。分析表明,金针菇高表达基因表现出较强的密码子偏好性,且其偏好密码子多以胞嘧啶(C)结尾,此外在高表达基因中存在6种氨基酸的最优密码子较为保守。在进化过程中,金针菇高表达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受到自然选择压力的影响较大。功能注释分类表明,高表达基因多为核糖体通路相关的基因,与蛋白质翻译和生物合成相关。顺式元件分析表明,高表达基因启动子区域大多存在MeJA响应元件、ABA响应元件、光响应元件及MYB转录因子结合元件。研究结果可为提高金针菇异源表达效率和挖掘强启动子提供理论基础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背景】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栽培食用菌,年产量超过250万t,规模已跃居世界首位。菌种保藏技术是金针菇栽培和新品种研发的基础,但相关研究十分薄弱,已成为制约我国金针菇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目的】探索不同保藏因素对金针菇优良菌种中短期保藏的影响,为建立高效、低成本、易操作的保藏方法奠定基础。【方法】以温度、甘油、海藻糖、甘露醇以及保护剂体积5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经12个月保藏,考察金针菇菌种在木屑培养基中的菌丝生长速度,通过极差分析和回归分析解析保藏因素的效应。【结果】温度、海藻糖、甘油和甘露醇对金针菇菌种的中短期保藏有极显著的影响,保护剂体积的影响不显著。温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与其它4个因素的互作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20°C是较好的短期保藏温度,-80°C为理想的中期保藏温度。渗透型与非渗透型保护剂间的互作效应对金针菇菌种的中短期保藏有极显著影响,海藻糖和甘露醇间的互作效应不显著。高浓度的海藻糖、甘油及甘露醇均不利于金针菇菌种的中短期保藏。保藏效果较佳的保护剂为10%甘油和0.3 mol/L甘露醇混合液。【结论】建立的菌种中短期保藏方法填补了金针菇产业发展的空白,研究结果可为其它大型真菌的中短期保藏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自滇西北地区的2份野生大型真菌标本,通过形态学及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柳生金针菇Flammulina rossica和金针菇F.filiformis。以分离纯化保藏的菌株Mdr-02和Mdr-09作为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特性和驯化栽培研究,采用碳源、氮源、无机盐、pH和温度5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从中挑选出4个较优因素的3个最优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柳生金针菇菌丝的最适生长碳源为麦芽浸粉,最适生长氮源为豆饼粉,最适无机盐为碳酸钙,最适生长温度为24℃,最适pH为6.0;金针菇菌丝最适碳源为麦芽浸粉,最适氮源为酵母粉,最适无机盐为硫酸镁,最适生长温度为24℃,最适pH为6.0。此外,本研究首次成功驯化了柳生金针菇并获得了一株可选育的金针菇菌株,为野生金针菇种质资源开发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采用高压热水浸提法从金针菇中提取游离氨基酸的最适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了料液比、高压热水浸提时间及高压热水浸提温度对金针菇中游离氨基酸提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此法提取金针菇中游离氨基酸的最适条件为:料液比为1∶35(g/mL)、高压热水浸提温度为108℃、高压热水浸提时间为50min。在此条件下,金针菇中游离氨基酸的提取率为3.37%。  相似文献   

18.
【背景】几丁质是真菌细胞壁的重要成分,由几丁质合成酶(chitin synthase,CS)催化合成。几丁质合成酶编码基因在大型食用真菌金针菇中的数量及表达规律尚不明确。【目的】探究几丁质合成酶基因在金针菇中存在的数量及其在子实体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规律,为其在大型真菌子实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基于已有的金针菇菌株L11基因组数据,结合NCBI其他真菌CS序列鉴定金针菇中几丁质合成酶编码基因的数量,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进一步根据金针菇F19转录组数据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技术分析金针菇CS基因家族的表达规律。【结果】在金针菇单核体菌株L11的基因组中鉴定到9个几丁质合成酶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它们在子实体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可分为4类(皮尔森相关系数=0.85)。【结论】金针菇CS基因家族表达模式在金针菇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均存在差异,可能参与了子实体发育不同时期和组织的形态建成。  相似文献   

19.
通过氨基酸同源比对(Blast P)以及金针菇冷诱导前后菌丝阶段和原基阶段的转录组数据分析,获得了金针菇中的两个假定G蛋白偶联受体基因Fvgpcr1Fvgpcr2。对获得的金针菇假定G蛋白偶联受体基因Fvgpcr1Fvgpcr2构建了基因组编辑(CRISPR/Cas9)的pCAMBIA0390-hph-Fvcas9-Fvgpcr1- sgRNA1/sgRNA2、pCAMBIA0390-hph-Fvcas9-Fvgpcr2-sgRNA1/sgRNA2等4个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ATMT)将表达载体pCAMBIA0390-hph-Fvcas9-Fvgpcr-sgRNA转化金针菇菌丝体,采用潮霉素和头孢毒素低浓度初筛和高浓度复筛,经两段筛选获得金针菇拟转化子。经对拟转化子进行PCR鉴定、RT-qPCR检测和Western杂交验证,结果显示表达载体pCAMBIA0390-hph-Fvcas9-Fvgpcr-sgRNA成功整合进金针菇基因组中,FvCas9蛋白正常表达,但未得到Fvgpcr基因敲除突变体。本研究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在金针菇中构建了CRISPR/Cas9敲除体系,对后续目标基因的敲除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通过对柳生金针菇胞外粗多糖对肿瘤生长的抑制和机体免疫调节的体内实验,来探索柳生金针菇胞外粗多糖的相关抗肿瘤机制。结果表明柳生金针菇胞外粗多糖高、中、低剂量组能不同程度抑制肝癌H22肿瘤的生长。高剂量组抑瘤率最高,为35.25%,中低剂量也能抑制肿瘤生长,缓解脾脏肿大和胸腺萎缩。同时免疫学实验结果表明柳生金针菇胞外粗多糖可明显增加血清中各种细胞因子的表达,通过增强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来起到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