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痛的治疗是医学上一大难题。深入了解痛觉过程的机理才能推动其治疗。实验表明一种转录抑制子DREAM参与痛觉的调制。dream- /- 小鼠在急性热刺激、机械刺激和内脏痛模型中反应明显减弱。dream- /- 小鼠在慢性神经性痛和炎症痛中也表现出痛阈下降。然而 ,dream- /- 小鼠在运动能力或学习记忆方面并没有受到损害。在DREAM缺乏小鼠的脊髓中强啡肽原mRNA和强啡肽A的水平都增加 ,实验还表明dream- /- 小鼠的痛阈下降是由强啡肽选择性激活kappa阿片受体所介导的。因此 ,DREAM被认为是痛觉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深部脑刺激是一种广泛用于治疗中枢神经及精神疾病的功能型手术疗法。深部脑刺激在临床应用于疼痛治疗起源于半个多世纪以前,能够有效治疗多种类型的顽固疼痛,然而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为了进一步探索其神经机制,首先需要建立合适的深部脑刺激治疗疼痛的动物模型。本研究在大鼠的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ventrolateral periaqueductal gray,vl PAG)或丘脑腹后外侧核(ventral posterior lateral nucleus,VPL)埋置刺激电极,研究深部脑刺激对正常大鼠急性痛、完全弗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注射引起的慢性炎症痛大鼠模型以及脊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SNL)手术引起神经病理痛大鼠模型的镇痛效果。主要结果如下:(1)在正常大鼠中,单侧vl PAG刺激能够显著提高双侧足底的热辐射痛阈,即产生显著的双侧镇痛作用;(2)在CFA建立的慢性炎症痛模型中,对侧vl PAG刺激和VPL刺激都能够显著提高CFA侧足底的热辐射痛阈,即产生显著的镇痛作用;(3)在SNL手术引发的慢性神经源性痛模型中,对侧VPL刺激能够显著提高SNL侧足底的机械痛阈,而vl PAG刺激对SNL引发的触诱发痛没有影响。以上结果提示,PAG刺激对于急性痛以及慢性炎症痛有着较好的镇痛效果,而VPL刺激更适合慢性炎症痛和慢性神经病理痛的镇痛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动态观察弗氏完全佐剂(CFA)诱导慢性炎性痛模型大鼠痛情绪的改变情况,探索慢性炎性痛模型大鼠诱导焦虑、抑郁情绪的时间差异性。方法所有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于足底注射CFA建立慢性炎性痛模型。动态观察各组大鼠造模前、造模后1,3,7,18和26 d机械缩足阈变化(PWTs);观察造模后28 d旷场实验(OF),29 d高架O迷宫实验(EZM),30 d新奇食物抑制实验(NSF),造模后12,20和31 d大理石掩埋实验(MBT),造模后17,25和35 d糖水偏爱度实验(SPT)中大鼠行为改变情况。结果造模后1 d,模型对照组大鼠PWTs显著降低(P 0. 01),且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 0. 01)。模型对照组在OF中较空白对照组大鼠的中央区运动距离、中央区停留时间、中央区进入次数显著减少(P 0. 01);在EZM中较空白对照组大鼠的开放臂运动距离,开放臂停留时间,开放臂进入次数显著减少(P 0. 05);在NSF中较空白对照组大鼠摄食潜伏期明显增加(P 0. 05),且食物消耗量无明显差异(P 0. 05);而MBT仅模后31 d,模型对照组较空白对照组大鼠大理石埋藏数量显著增加(P 0. 05); SPT中模后各时间点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大鼠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 0. 05)。结论 CFA诱发的慢性炎性痛模型大鼠在4周后可出现多种与焦虑样情绪相关的动物行为改变,但在5周内均并未观察到与抑郁样情绪相关的动物行为改变。  相似文献   

4.
本文观察了疼痛患者脊髓脑脊液中强啡肽含量的变化。共收集31例急性疼痛患者和14例慢性疼痛患者的脊髓脑脊液,测定其中的强啡肽含量,与27例无痛患者的结果进行比较,并结合被测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血压、脉搏、体温等一般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慢性痛患者脑脊液中强啡肽含量显著升高,而急性痛患者则略有降低。判别分析表明,急性痛患者的强啡肽含量及其他临床资料有明显的特点(判别准确率82%);慢性痛患者未见明显特征。作者认为,在更广泛地收集临床资料和检验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不同病因的疼痛患者的临床特征,可能有助于对疼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极低频磁场对大鼠急性和慢性关节炎模型的影响。方法:大鼠足内皮下注射角叉菜胶建立急性关节炎模型,磁场分别暴露6h和8h,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建立慢性关节炎模型,磁场暴露7d,每天6h,观察炎症肿胀和炎性细胞因子的改变情况。结果:急性和慢性关节炎大鼠经过不同时间的磁场暴露后,踝关节和足垫肿胀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急性模型暴露6h和慢性模型血清和关节液的细胞因子均无改变,急性模型暴露8h血清IL-6,关节浸液IL-6和TNF-α均比对照组降低,其余指标无变化,但是有下降的趋势。结论:极低频磁场对急性和慢性关节炎肿胀有抑制作用,每天暴露8h可以部分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但其详细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CFA致炎性痛模型大鼠的情绪反应,探讨前扣带皮层(ACC)磷酸激酶Czeta(PKCzeta)与炎性痛大鼠情绪反应的关系。方法 24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足底皮下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建立慢性炎性痛模型。动态观察各组大鼠造模前(base)、造模后3、7、14、21和28 d的体重和痛阈变化;观察造模后14、21、28 d所有大鼠在高架O迷宫中的总运动距离、开放臂运动距离、开放臂进入次数和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观察造模后14、29 d所有大鼠在旷场中的总运动距离、中央象限运动距离、中央象限进入次数和中央象限停留时间。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造模后14 d和29 d健侧和患侧ACC区域PKCzeta蛋白表达。结果各个时间点两组大鼠体重差异无显著性(P0.05)。造模前,两组大鼠痛阈差异无显著性(P0.05);造模后1 d,模型对照组大鼠痛阈显著降低(P0.05),且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于模后28 d开放臂运动距离和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显著减少(P0.05),于模后29 d中央象限运动距离和中央象限进入次数明显减少(P0.05)。造模后29 d,模型对照组大鼠患侧ACC区域PKCzeta蛋白表达明显多于空白对照组(P0.05)。且开放臂运动距离、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中央象限运动距离、中央象限进入次数与患侧PKCzeta蛋白表达变化呈负相关。结论 CFA诱导的慢性炎性痛大鼠可出现异常情绪行为;慢性炎性痛情绪样行为可能与ACC区域PKCzeta的高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外周神经元蛋白酶激活受体2-蛋白激酶A/蛋白激酶Cε(PAR2-PKA/PKCε)通路在痛转化中的作用,寻找同时干预急性痛和慢性痛的可能方案。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诱发组、诱发组、抑制剂1组和抑制剂2组。除空白组和假诱发组,所有大鼠均通过先后足部注射角叉菜胶和前列腺素E2(PGE2)建立痛觉敏化诱发模型。PGE2于角叉菜胶注射后7 d进行足部注射。抑制剂1组和抑制剂2组大鼠于PGE2注射前/后,分别给予PAR2抑制剂。观察角叉菜胶/生理盐水,注射前、注射后5 h、3 d、6 d、7 d 0.5 h、7 d 4 h和7 d 24 h大鼠机械痛阈(PWTs)的变化,检测角叉菜胶注射后7 d 24 h造模侧背根神经节(DRG)中PAR2、蛋白激酶A(PKA)和蛋白激酶(PKCε)表达。结果 痛觉敏化诱发模型建立成功。角叉菜胶注射后7 d给予PGE2,显著延长了PGE2诱发疼痛的存在时间,角叉菜胶注射后7 d 24 h假诱发组大鼠PWTs与同期空白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诱发组大鼠PWTs明显低于同期空白组和假诱发组大鼠(P0.01)。诱发组大鼠造模侧DRG中PAR2和PKCε表达在角叉菜胶注射后7 d 24 h明显提升,高于同期假诱发组和空白组(P0.05)。给予PAR2抑制,不论时间均能显著翻转角叉菜胶注射后7 d 24 h,诱发组大鼠由PGE2诱发的疼痛(P0.05),并抑制DRG中PKCε表达。但,给予PAR2抑制剂不能影响PGE2诱发的急性疼痛和调制DRG中PKA含量。结论 抑制PAR2表达能阻断急性痛向慢性痛转化,这可能与其抑制DRG中PAR2-PKCε通路激活有关。但抑制PAR2并不能干预急性痛,这可能是因为DRG中PAR2相关通路未参与急性痛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龙胆苦苷镇痛抗炎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本文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龙胆苦苷(gentiopicroside)的镇痛药理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急性炎症模型及大鼠肉芽肿慢性炎症模型,考察龙胆苦苷的抗炎药理作用.龙胆苦苷经皮下注射给药,在小鼠醋酸扭体和热板法实验中,减少了扭体次数,提高了小鼠痛域阈值,呈良好的量效关系.明显减轻了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降低蛋清致大鼠足趾肿胀,抑制了大鼠肉芽肿.结果表明龙胆苦苷对热和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反应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对急、慢性炎症反应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反复电针对慢性痛的累加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罗非 《生理科学进展》1996,27(3):241-244
本研究从基础和临床两方面观察了反复电针对慢性痛的累加治疗作用,并结合疼痛患者及慢性痛动物模型中几种神经肽的放射免疫测定及相应受体拮抗剂的药理学研究结果,探讨了产生累加效应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在临床脊髓损伤性痉挛患者,100Hz穴位体表电刺激有效地缓解痉挛并有累加效应;在临床慢性痛患者,2/15Hz变频TENS刺激有效地治疗疼痛并具有累加效应。在关节炎模型大鼠,电针刺激能产生明显的镇痛并具有累加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预处理对急性内脏痛大鼠的影响,初步阐述三七总皂苷对急性内脏痛的影响机制。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6),生理盐水预处理组(n=24),三七总皂苷预处理组(n=24)。正常组常规条件饲养,不做干预及建立急性内脏痛模型;生理盐水预处理组和三七总皂苷预处理组大鼠分别预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86 ml/kg)或7 mg/ml的三七总皂苷(2.86 ml/kg),每12 h一次,连续7 d,第8天腹腔注射1%乙酸(10 mg/kg),建立急性内脏痛模型,立即观测SD大鼠扭体反应。按(30、60、90、180 min)不同存活时间处死动物,免疫组化法观测脊髓背角GFAP的表达变化。结果:VPI评分显示,三七总皂苷能显著下调内脏痛模型VPI评分,减轻疼痛。免疫组化显示在相同时间点,三七总皂苷预处理组大鼠GFAP表达弱于生理盐水预处理组,尤其在30、60、90 min存活组。结论:对SD大鼠急性内脏痛模型预先腹腔注射三七总皂苷可以抑制脊髓胶质细胞激活,从而减轻急性内脏痛。  相似文献   

11.
本工作在单发佐剂性关节炎慢性痛模型大鼠上比较观察了不同时间间隔和不同强度的多次100Hz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的治疗效果,并对炎症和TENS过程中P物质(SP)和强啡肽的变化规律及其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鼠慢性前列腺炎疼痛模型中L5-S2脊段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变化.方法:通过前列腺完全弗氏佐剂注射制作大鼠慢性前列腺炎疼痛模型,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观察时间为0、4、12、24d,用热辐射痛阈测定法和前列腺病理进行疼痛模型鉴定,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L5-S2脊段后角中小胶质细胞标志物IBA-1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慢性前列腺炎疼痛大鼠模型,并观察到L5-S2脊髓背角中存在小胶质细胞的活化.结论:慢性前列腺炎疼痛可以引起L5-S2脊髓中枢小胶质细胞活化,小胶质细胞异常活化可引起神经炎性疼痛,有可能与慢性前列腺炎疼痛的持续和泛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陈筱静  罗林丽  黄蔚 《蛇志》2014,(1):85-86
<正>腹腔镜手术发展迅速,与开腹手术相比,其切口小,疼痛轻,但术后镇痛不应忽视。如术后疼痛治疗不及时而引起慢性痛,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阻止中枢敏化的发生和控制术后痛可减少慢性痛的发生率。术后早期疼痛得到控制的患者能积极参加术后康复训练,有助于其术后短期和长期的康复。因此,控制术后急性痛能促进患者的长期康复,而良好的术后镇痛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近年来,随着对疼痛  相似文献   

14.
慢性盆腔痛是许多临床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治疗较为棘手。跨器官痛觉致敏与慢性盆腔痛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跨器官痛觉致敏发生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与伤害性传入信息在外周和中枢感觉神经通路的会聚及神经源性炎症有关。从研究跨器官痛觉致敏的产生机制入手,有助于了解盆腔器官功能紊乱的病理生理过程,有望开辟诊断和治疗慢性盆腔痛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神经病理痛是临床上常见病症,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其慢性神经病理痛持续时间长,故其研究成为疼痛领域的热点和重点。近年来发现T型钙通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本文将近年T型钙通道在神经病理性痛模型中介导疼痛的机制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异位电活动的特点及其与慢性神经病理性痛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Sun Q  Tu HY  Wan Y 《生理科学进展》2004,35(4):325-328
外周神经损伤后 ,受累的背根神经节 (DRG)神经元及损伤部位发放大量异位放电 ,这种放电被认为是慢性神经病理性痛发生发展的基础之一 ,但近期这一理论受到越来越多实验的挑战。本文以脊神经结扎 (SNL)模型为例 ,从三个方面就异位放电的特点及其与慢性神经病理性痛的关系进行论述 :首先介绍异位放电的特点 ;然后根据现有的实验资料分析异位放电发生的可能分子机制 ,着重讨论电压依赖性钠离子通道在异位放电中的作用 ;最后 ,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损伤的外周神经产生的异位放电在慢性神经病理性痛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金叶女贞果实花青素对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导慢性炎性痛的镇痛作用及其可能的中枢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n=10):正常对照组、慢性炎性痛模型组(左后足跖注射100 μl CFA)、花青素治疗组(模型+花青素90 mg·kg-1,ig,qd)。造模前和术后第1、3、5、7、9、11、13日测量各组大鼠的体重、基础痛阈(热痛阈和机械痛阈),左后肢足趾容积;术后第14日实验结束,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血清各项生化指标,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区总辣椒素受体(TRPV1)和磷酸化辣椒素受体(p-TRPV1)的表达。结果:花青素能提高模型组大鼠热痛阈和机械痛阈(P<0.05),降低足趾肿胀度(P<0.05),提高血清SOD水平(P<0.01),降低血清MDA和NO含量(P<0.05),降低大脑海马区p-TRPV1/TRPV1蛋白比例。结论:花青素灌胃14日处理对完全弗氏佐剂诱导的大鼠慢性炎性痛有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性因子释放,提高抗氧化能力和下调TRPV1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1992年10月11~14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了第二届东西方疼痛会议(简称疼痛会议)。第一届会议是三年前(1989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当时到会代表164人,包括外宾4人。本次到会300余人,其中外宾128人,反映了学会工作的进展和我国国际影响的扩大。疼痛是人们就医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的急性痛或慢性痛甚至可使人丧失生存的信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有慢性痛(如头痛、腰背痛、癌症痛)的病人不再愿意成年累月地忍受疼痛,而要求医师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小鼠急慢性结肠炎模型,并探讨小鼠结肠上皮组织分离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将40只8周龄C57小鼠随机分为急性和慢性结肠炎模型DSS组和急慢和性结肠炎对照组,每组10只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给予C57小鼠3%DSS自由饮水7天,蒸馏水3天;慢性结肠炎模型:给予C57小鼠2.5%DSS水5天,换蒸馏水自由饮水7天,再给予2.5%DSS水5天后换蒸馏水水7天,重复3个循环,共36天,对照组蒸馏水自由饮水。期间每天观察并记录小鼠体重、便隐血、大便性状并评分。造模完成后对结肠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评价有无组织学炎性损伤。小鼠肠上皮分离采用运用机械涡旋的方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小鼠体重减轻明显(P0.001)、便隐血阳性、大便性状发生改变,结肠长度明显缩短(P0.01)。小鼠慢性结肠炎模型小鼠体重随着DSS和蒸馏水的交替出现下降和上升的变化趋势,HE染色提示急性和慢性小鼠结肠炎模型结肠上皮发生急性和慢性的炎症伤;分离得到的肠上皮组织样本提取总蛋白证实蛋白未发生降解,Actin和GAPDH内参条带清晰。结论:小鼠急性和慢性结肠炎模型的建立成功,本实验采用的小鼠结肠上皮分离方法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20.
福尔马林引起的急性内脏炎症痛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深入开展内脏痛的研究,建立急性内脏炎症痛模型。方法:实验选用Wistar 大鼠,雌雄不拘,体重240~270 g。本实验分两个部分:①大鼠乙状结肠壁粘膜下注射福尔马林(0 .1ml,5 %) 复制急性内脏炎症痛模型;②检测吗啡(1 mg/kg,2 mg/kg,4 mg/kg)对模型疼痛分数的影响。结果:①福尔马林具有显著的致痛效应,实验组的疼痛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1) ;②疼痛分数能够反映内脏疼痛程度;③吗啡对模型具有显著、剂量依赖的止痛效应(P< 0.01) 。结论:①大鼠乙状结肠壁粘膜下注射福尔马林可作为急性内脏炎症痛模型;②疼痛分数能客观反映了内脏疼痛程度,可作为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