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酪氨酸是三大芳香族氨基酸之一,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工等领域。转运系统工程为代谢工程改造大肠杆菌选育酪氨酸生产菌株提供了一种重要的研究策略。大肠杆菌中酪氨酸胞内转运主要通过aroP和tyrP基因编码的通透酶进行调控。以酪氨酸生产菌株HGXP为出发菌株,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构建了aroP和tyrP基因敲除菌,并通过发酵试验考察了调节转运系统对酪氨酸生产的影响。发酵结果表明,aroP和tyrP基因敲除菌酪氨酸产量分别达到3.74 g/L和3.45 g/L,较出发菌株酪氨酸产量分别提高了19%和10%。对诱导温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38℃为最佳诱导温度。在3 L发酵罐上进行了补料分批发酵,aroP和tyrP基因敲除菌酪氨酸产量进一步提高至44.5 g/L和35.1 g/L,较出发菌株酪氨酸产量分别提高了57%和24%。研究结果对代谢工程强化大肠杆菌生产酪氨酸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L-酪氨酸和苯甲醇为原料合成一种新型的L-酪氨酸衍生物——L-酪氨酸苄酯。首先用苯甲醇与氯化亚砜反应生成氯化亚硫酸酯,合成物再与L-酪氨酸发生酯化反应得到L-酪氨酸苄酯,其结构经质谱(MS)分析法确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影响该合成工艺的主要因素,即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结果显示合成L-酪氨酸苄酯的较佳工艺条件为:物料摩尔比mol(SOCl2)∶mol(L-酪氨酸)=1.3∶1.0,室温下反应3h,120℃下反应2h,后处理溶液pH为7.5。本工艺适宜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L-酪氨酸对离体培养大鼠黄体细胞3β-HSD活性的影响.方法:运用细胞培养技术和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不同剂量L-酪氨酸对大鼠黄体细胞3β-HSD活性的影响和L-酪氨酸及其类似物酪氨酰肼在拮抗hCG诱导孕酮生成作用中,3β-HSD活性的变化.结果:①0.2 mmol-1和2.0 mmol-1的L-酪氨酸明显抑制3β-HSD的活性,相同浓度的L-苯丙氨酸及L-多巴胺对此酶活性无影响;②在底物浓度较低时,L-酪氨酸可显著增强3β-HSD活性,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L-酪氨酸的作用逐渐减弱并转为抑制作用.③L-酪氨酸及酪氨酰肼对hCG诱导的3β-HSD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L-酪氨酸可明显影响大鼠黄体细胞3β-HSD活性,其作用性质与底物浓度密切相关.L-酪氨酸及酪氨酰肼抑制hCG诱导的3β-HSD活性. 相似文献
4.
5.
研究了流加浓度对酪氨酸重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R-165(pAP-B03)发酵生产L-苯丙氨酸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后L-酪氨酸流加加速了菌体的生长,提高了生产强度,缩短了发酵周期.在流加浓度为75 mg/h时,最大菌体干重达到了40.13 g/L(对照11.48 g/L),生产周期缩短到30 h(对照48 h),生产强度达到1.409 g/h/L(对照0.876 g/h/L).但是L-酪氨酸的流加对L-苯丙氨酸的最终产量没有明显的影响,因此可认为流加酪氨酸是减少发酵时间并提高生产强度的有效方法.本研究获得的酪氨酸流加方式对L-苯丙氨酸的工业化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L-酪氨酸对离体培养大鼠黄体细胞3β-HSD活性的影响。方法:运用细胞培养技术和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不同剂量L-酪氨酸对大鼠黄体细胞3β-HSD活性的影响和L-酪氨酸及其类似物酪氨酰肼在拮抗hCG诱导孕酮生成作用中,3β-HSD活性的变化。结果:①0.2mmol^-1和2.0mmol^-1的L酪氨酸明显抑制3β-HSD的活性,相同浓度的L-苯丙氨酸及L-广多巴胺对此酶活性无影响;②在底物浓度较低时,L-酪氨酸可显著增强3β-HSD活性,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L-酪氨酸的作用逐渐减弱并转为抑制作用。③L-酪氨酸及酪氨酰胼对hCG诱导的3β-HSD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L-酪氨酸可明显影响大鼠黄体细胞3β-HSD活性,其作用性质与底物浓度密切相关。L-酪氨酸及酪氯酰肼抑制hCG诱导的3β-HSD活性。 相似文献
7.
8.
NaCl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及Na^+、K^+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对宁夏地区种植的几个春小麦品种和国内外引进的抗盐小麦材料的幼苗进行不同浓度NaCl胁迫处理,结果表明:NaCl胁迫对小麦幼苗地上部生长抑制显著,而对地下部生长影响较小;NaCl胁迫对小麦幼苗的胁迫主要是离子伤害,而渗透胁迫不明显;随NaCl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同时植株中Na^ 含量增加,K^ 含量下降,K^ /Na^ 降低;不同品种对不同浓度NaCl的胁迫反应不同。 相似文献
9.
酪氨酸对大鼠离体Leydig细胞睾酮和cAMP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采用胶原酶消化,Ficoll 密度梯度离心,制备大鼠睾丸 Leydig 细胞悬浮液进行体外培养(每管内含有10~6 细胞),以研究酪氨酸对 Leydig 细胞睾酮和cAMP 生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CG(100mIU)能明显地促进Leydig 细胞睾酮和 cAMP的生成。睾酮从对照组的3.08±0.58ng(X±SD,下同)增加到41.61±1.52ng,cAMP 含量从19.62±2.56pmol增加到153.24±5.92pmol。若将酪氨酸(60μg)与hCG同时加入到细胞培养液中,则睾酮和cAMP 含量分别下降到 19.22±.0.52ng(P<0.01)和92.63±6.02pmol(P<0.05)。但是,酪氨酸羟化酶抑制剂(α-甲基酪氨酸)对酪氨酸抗hCG致睾酮生成作用无阻断效应,而酪氨酸对外源cAMP(2.5mM)诱导的睾酮生成,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睾酮含量从27.56±1.53ng降至 19.50±0.47ng(P<0.01)。以上实验结果表明,酪氨酸抗hCG致睾酮生成的作用机理与cAMP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观察了15戈瑞γ-射线全身照射后,大鼠小肠粘膜上皮细胞核体外转录活性,从染色质结合的RNA聚合酶和可溶性RNA聚合酶活性变化探讨辐射对核转录活性的抑制机理。实验结果表明:(1)照后2小时、8小时和24小时,核转录活性分别下降22.7%、20.8%和28.2%;(2)染色质结合的RNA聚合酶活性变化与细胞核转录活性变化基本平行,提示核转录活性降低与核内染色质损伤有关;(3)照后24小时,核分离的可溶性RNA聚合酶抑制58%,提示辐射至少部分是通过抑制RNA聚合酶而影响细胞核转录活性;(4)在细胞核和分离的RNA聚合酶都观察到RNA聚合酶Ⅱ抑制程度大于RNA聚合酶Ⅰ和酶Ⅲ,酶活性下降主要表现在RNA聚合酶Ⅱ提示不同类RNA聚合酶对辐射的敏感性不同,酶Ⅱ对辐射更敏感。 相似文献
11.
白藜芦醇甙对大鼠心室乳头状肌动作电位的影响及其离子机制(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研究表明白藜芦醇甙(polydatin)具有抗缺血性心律失常作用,但其电生理学机制尚未明了。本研究旨在应用细胞内记录和全细胞膜片钳方法,探讨白藜芦醇甙对大鼠心室乳头状肌动作电位的影响及其离子机制。结果显示:(1)白藜芦醇甙(50和100μmol/L)可剂量依赖性地缩短正常乳头状肌动作电位复极化50%时间(APD50)和90%时间(APD90)(P<0.01)。白藜芦醇甙对正常乳头状肌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动作电位幅值(amplitude of action potential,APA)、超射值(overshoot,OS)和0期最大上升速度(Vmax)无影响(P>0.05)。(2)对部分去极化的乳头状肌,白藜芦醇甙(50μmol/L)不但缩短APD50和APD90,而且还降低动作电位OS、APA和Vmax(P<0.05)。(3)ATP敏感钾通道阻断剂格列本脲(10μmol/L)可部分阻断白藜芦醇甙(50μmol/L)的电生理效应。(4)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1 mmol/L)对白藜芦醇甙的上述效应无影响。(5)白藜芦醇甙(25、50、75、100μmol/L)可浓度依... 相似文献
12.
13.
14.
通过诱导血红素氧化酶1(Hemeoxygenase1,HO1)可增强大鼠对抗心肌缺血复灌损伤。本文探讨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chondrialATPsensitivepotassiumchannel,mitoKATP)、酪氨酸激酶(Proteintyrosinekinases,PTK)和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B,NFκB)是否参与其中。SD大鼠腹腔注射HO1的诱导剂高铁血红素(hemin)50mg/kg,24h后取离体心脏给予30min缺血和120min复灌。结果发现,hemin可改善缺血-复灌(Ischemiareperfusion,IS)心脏的收缩功能,缩小心肌梗死面积;而HO1的抑制剂ZnPP可抑制hemin引起的HO1活性增加,并抵消hemin诱导的心肌保护作用。在腹腔注射hemin前给予mitoKATP通道阻断剂5HD(5mg/kg),与hemin IS组相比,心脏的收缩功能明显下降,心肌梗死面积增大,LDH和CK释放增加。而在hemin预处理后24h,30min缺血前给予5HD灌流(100μmol/L)同样可阻断hemin诱导的心肌保护作用。hemin诱导的心肌保护作用亦可被PTK抑制剂genistein(10μmol/L)或NFκB抑制剂PDTC(100μmol/L)所取消。结果提示:hemin可诱导心肌HO1增加,保护心肌缺血-复灌性损伤,其作用可能与PTK和NFκB的激活有关,而mitoKATP通道在hemin诱导的心肌保护作用中可能扮演了启动因子和终末效应器双重角色。 相似文献
15.
脑室注射强啡肽A—(1—13)对肾水钠钾排出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验在12%乙醇麻醉大鼠进行,侧脑室注射强啡肽A-(1-13)(DYN)观察对肾水钠钾排出的影响。注射DYN10μg可使大鼠尿量明显增加,尿钠,尿钾浓度降低,但排钠量,排钾量无明显变化。注药后20min尿量开始增加,持续120min。侧脑室预先注射纳洛酮(NX20μg/μl)或阿托品(Atr10μg/μl)均可阻断DYN的利尿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不同剂量L-酪氨酸(L—TYR)对羊驼黑素细胞增殖及酪氨酸酶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不同剂量的L-酪氨酸对羊驼黑素细胞增殖以及酪氨酸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正常羊驼皮肤黑素细胞,显微镜下观察不同剂量的L-酪氨酸(100μmol/L、200μmol/L、300μmol/L、400μmol/L)对羊驼皮肤黑素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不同剂量L-酪氨酸对酪氨酸酶mRNA的表达量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培养的黑素细胞中添加了不同剂量L-酪氨酸3d后,镜检观察,黑素细胞数量相比较空白对照组有所减少,酪氨酸酶mRNA表达量增加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200μmol/L时,酪氨酸酶mRNA表达量达到最高峰值。结论:L-酪氨酸能诱导羊驼皮肤黑素细胞酪氨酸酶mRNA表达量增高。 相似文献
17.
心理应激对大鼠旷场行为的影响及酪氨酸干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理应激对大鼠自主探究行为的影响,并探讨酪氨酸干预对心理应激动物的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n=10):正常对照组、应激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酪氨酸补充应激组。测定动物的旷场行为表现,以放免法检测血浆皮质醇水平,以化学荧光法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含量。结果:束缚应激使动物的血浆皮质醇水平明显升高,并出现体重增长缓慢。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应激对照组动物在旷场中的潜伏期延长、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次数减少,而中剂量酪氨酸补充应激组和高剂量酪氨酸补充应激组动物的旷场行为表现未见显著差异。应激对照组和低剂量酪氨酸补充应激组动物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水平降低,其它动物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应激引起动物应激激素分泌增加,旷场行为表现异常,而补充酪氨酸可减轻应激造成的这种不良影响。其机制可能涉及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作者观察了8Gy γ线全身照射正常和DEN诱发的肝癌大鼠其肝(癌)细胞核RNA合成的辐射生物效应,发现:<1>正常大鼠在受照射后4h出现一过性的RNA合成增高期,而后表现为抑制,出现双相效应;而肝癌大鼠在受照后4和18h均表现为強烈抑制;<2>在抑制了内源性染色质模板后,转录外源模板的游离型RNA聚合酶出现与染色质结合型酶相似的辐射效应,提示射线可直接影响RNA聚合酶;<3>在照射后4和18h,RNA聚合酶Ⅱ的活性变化率显著高于酶Ⅰ,提示酶Ⅱ及其复合体成分对射线更敏感;<4>肝癌大鼠在受照射后其核RNA合成的抑制与转录活性RNA聚合酶分子数目的减少以及酶的催化效率(延长速度)减低有关,而正常大鼠则是通过不同的机制实现。 相似文献
19.
脑缺血/再灌对海马磷酸酪氨酸蛋白含量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和方法:采用蒙古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BCAO)前脑缺血模型,研究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NR)非竞争性拮抗剂氯胺酮(ketamine,KT)、L-型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L-type voltage gatd calcium channel,L型VGCC)拮抗剂硝苯吡啶(Nifedipine ND)及非NR拮抗剂6,7-二硝基喹恶啉上卫四(6,7-dinitroquinoxaline-2,3dione DNQX)对沙土鼠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海马可溶性(S3)、突触体(P2)和颗粒性(P3)部分中磷酸酪氨酸蛋白(p-tyr-pr)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①缺血15min,三部分(P2,P3,S3)p-tyr-pr含量均下降,而S3部分p-tyr-pr含量下降更明显;随着脑缺血再灌时间的延长,三部分P-tyr-Pr含量均逐渐升高。S3部分恢复快,P2与P3部分相比,升高的速度较慢,但升高的幅度较大,且再灌后期变化不大;②脑缺血前腹腔注射KT或ND,均可部分地拮抗缺血再灌引起的p-tyr-pr含量的升高,而DNQX对此无影响。结论:缺血/再灌引起的p-tyr-pr变化与NR通道及L型VGCC有关,而与非NR无关。 相似文献
20.
镉胁迫对白骨壤幼苗钾钠镁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砂基栽培,研究重金属镉(Cd)不同胁迫浓度(0、0.5、5、25、50、100和150mg·L-1)和胁迫时间(45和90 d)对红树植物白骨壤幼苗钾钠镁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白骨壤各器官对Cd的吸收和累积均表现为随Cd胁迫浓度上升而增加,随胁迫时间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进入植物体内的Cd主要富集在根部,其次是凋落子叶,在150 mg·L-1浓度下分别占累积总量的66.9%和16.3%,这对减少Cd对植物全株的危害具有积极意义.受Cd胁迫影响90 d后,根和茎中Na含量呈上升趋势,叶和子叶中呈下降趋势;根和子叶中K含量呈下降趋势,茎和叶中变化不明显;Cd胁迫90 d后各器官(根、茎、叶和子叶)中Mg含量均低于对照,且与Cd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