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伟秋  徐浩东 《生理学报》1992,44(6):556-561
孤离大鼠左侧颈动脉窦,采用侧脑室(LCV)注射α_1受体阻断剂酚苄明(phenoxybenzam-ine PBZ,2μg/20μl)或α_2受体阻断剂育亨宾(yohimbine Y,2μg/20μl),以颈动脉窦内压(ISP)-平均动脉压(MAP)关系曲线及其有关参数为指标,研究和分析了中枢α受体对颈动脉窦反射的影响。将所得ISP和MAP经Logistic方程拟合,建立ISP-MAP关系曲线。结果如下:PBZ组,ISP-MAP关系曲线在高窦内压区明显上移;峰斜率、MAP变动范围明显减小;ISP-斜率关系曲线在15.96kPa处明显下移。Y组,ISP-MAP关系曲线在高窦内压区明显上移;峰斜率、MAP变动范围明显减小,阈压明显增大,ISP-斜率关系曲线在10.64、15.96kPa处明显下移。与PBZ组相比,Y组的峰斜率、MAP变动范围减小更明显。结果表明:中枢α_1或α_2受体阻断后,窦反射的敏感性明显降低,其中阻断α_2受体的作用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检验了局限于一个反射发生区的不同压力对另一个反射发生区的压力变化反应的影响。将狗用氯醛糖(100mg/kg)麻醉,并进行人工呼吸。人工控制左室的收缩压和颈动脉窦压,即将一个套管固定在升主动脉内,并连接到一个控制左心室收缩压的压力容器。左心房压是通过把血液转移到左心房和主动脉容器之间的任何方向来控制的。将一侧后肢血管分离,用恒定血流独立地灌注隔离的后肢血管。在7条狗身上,将颈动脉窦压控制在65±2.7或243±4.7mmHg时,左心室收缩压从95±7.2mmHg升至  相似文献   

3.
家兔用乌拉坦(700mg/kg)和氯醛糖(35mg/kg)静脉麻醉,用三碘季铵酚制动,在人工呼吸下进行实验。用电刺激下丘脑近中线区的方法诱发室性期前收缩(HVE)。中脑中央灰质(CG)内微量注射去甲肾上腺素(NA,4μg/2μl)对 HVE 有易化效应,使 HVE 次数增多。微量注射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心得宁(2μg/2μl)使 HVE 次数明显减少,而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2μg/2μl)则对 HVE 次数无明显减少作用。事先在 CG 内微量注射心得宁也可阻断 CG 内注入 NA 对 HVE 的易化效应。在 CG 内注射 NA 后,再在 CG 内微量注射吗啡,后者对 HVE 的抑制效应仍然存在。但在 GG 内注射 NA 可减少或消除刺激腓深神经对 HVE 的抑制作用。上述结果提示,在 CG 内β-受体的激活可增加 HVE 次数。刺激腓深神经对 HVE 的抑制作用可能部份是通过内源性吗啡样物质抑制 CG 内 NA 的释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维生素E(VE)对2,3,7,8四-氯代二苯并-对-二噁英(TCDD)染毒雄性小鼠白细胞介素(IL)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我们设计了5个实验组,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5组动物给予TCDD和维生素E的水平依次为:TCDD 0 ng/kg和VE0 mg/kg、TCDD 100 ng/kg和VE0 mg/kg、TCDD 100 ng/kg和VE20 mg/kg、TCDD 100ng/kg和VE100 mg/kg、TCDD 100 ng/kg和VE500 mg/kg。灌胃7周后取其血液和脾脏,用酶联免疫法测小鼠血清IL的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法测定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表明:TCDD染毒组小鼠血清IL-1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VE20 mg/kg和100 mg/kg的两组,其血清IL-1α水平均明显低于染毒组;而VE500 mg/kg组,其血清IL-1α水平与染毒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CDD染毒组小鼠血清I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VE100 mg/kg和500 mg/kg两组,其血清IL-2水平明显高于染毒组;TCDD染毒组CD4 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给予VE的三组,其脾CD4 T淋巴细胞百分比与TCDD染毒组相比有升高的趋势,但没有统计学意义;TCDD染毒组小鼠脾CD8 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VE为100 mg/kg组,其脾CD8 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染毒组和VE20 mg/kg两组;VE500 mg/kg组,其脾CD8 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染毒组。表明TCDD能导致机体白细胞介素分泌的紊乱以及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而适当剂量的VE对TCDD所致的毒性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枢氧化应激对压力反射功能的影响,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压力反射敏感性降低的中枢机制。方法:24周龄雄性SHR和正常大鼠在乌拉坦和α-氯醛糖混合麻醉下,静脉注射苯肾上腺素(PE)和硝普钠(NP)诱发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以心率变化与血压变化的比值代表压力反射敏感性(BRS)。侧脑室给予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拟似剂tempol和SOD抑制剂DETC,检测给药前后BRS变化。结果:高血压大鼠BRS明显低于正常大鼠(P<0.01),侧脑室应用Tempol明显改善高血压大鼠BRS(P<0.05),但不影响正常大鼠BRS;而DETC则衰减两组大鼠BRS(P<0.05),对正常大鼠BRS抑制作用更明显。高血压大鼠下丘脑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大鼠(P<0.01),但总抗氧化能力、总SOD、CuZn-SOD、过氧化物酶(CAT)等活性均明显低于正常大鼠(P<0.05)。结论:高血压大鼠压力反射功能减弱与中枢氧化应激有关,脑内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和抗氧化能力下降可能导致中枢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蓝斑α1和α2受体在脑室注射(ICV)组胺(HA)对颈动脉窦反射(CBR)重调定中的作用.方法:孤离麻醉SD大鼠的双侧颈动脉窦区,将不同窦内压(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MAP)值进行Logistic五参数曲线拟合,求得ISP-MAP关系曲线及其特征参数,观察ICV HA以及预先在蓝斑(LC)微量注射α1或α2受体拮抗剂对CBR的影响.结果:ICV HA(60 μmol·L,5μl)导致ISP-MAP关系曲线后半程显著上移(P<0.05),反射参数MAP反射变动范围及反射最大增益减小(P<0.05);预先向LC注射选择性的α1受体拮抗剂酚苄明(PBZ,3μmol·L,500nl)或α2受体拮抗剂育亨宾(YOH,2.5μmol·L-1,500 nl),均能明显加强HA的上述效应,PBZ的这种加强作用不如YOH的显著(P<0.05).结论:脑室给HA使CBR产生快速重调定,反射敏感性下降;LC的α1、α2受体作用可减弱ICV HA对CBR的抑制性重调定;α2受体在调制这种重调定的过程中可能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对大鼠颈动脉窦反射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余浩东  苏伟秋 《生理学报》1992,44(2):127-132
孤离颈动脉窦,向侧脑室(LCV)注射6-羟多巴胺(6-OHDA,200μg)和电解损毁蓝斑(LC),建立窦内压(ISP)-平均动脉压(MAP)关系曲线,与对照组比较,研究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对ISP调节MAP的影响。通过Logistic曲线方程符合所有ISP-MAP曲线,曲线的特征是由两个参数即曲线斜率的反演点坐标和MAP变动范围决定的,MAP变动范围同斜率因子的变化率有关,并受ISP的控制。结果如下:(1)注射6-OHDA后,ISP-MAP曲线斜率变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窦内压控制的平均动脉压变动范围明显缩小,而曲线斜率反演点的横坐标(即ISP的位置)无改变。(2)与对照组相比,电解损毁LC后,引起ISP-MAP曲线相似于注射6-OHDA后的变化,但不如后者显著。结果提示: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可易化颈动脉窦反射。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水合氯醛、乌拉坦及其1:1混合液在SD大鼠麻醉中的效果并进一步在大鼠模型制备的麻醉中检验其效果。方法: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水合氯醛和乌拉坦及其1:1混合液进行麻醉实验,比较其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死亡率,并将相同剂量的1:1混合液应用于SD大鼠模型制作时的麻醉中,比较其与非模型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水合氯醛和乌拉坦混合液麻醉大鼠的起效时间2.5±1.5分钟,与单用水合氯醛无差异(P>0.05),比单用乌拉坦起效时间短(P<0.05);维持时间107.4±4.1分钟,比单用水合氯醛、乌拉坦长(P<0.01);麻醉死亡率比单用水合氯醛低,总死亡率比单用水合氯醛、乌拉坦低。模型组大鼠的麻醉起效时间2.9±1.6分钟,维持时间108.9±4.4分钟,零麻醉死亡率,总死亡率为2.5%;与1:1混合液非模型组的麻醉效果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水合氯醛+乌拉坦1:1混合液麻醉效果好、起效快、死亡率极低,适合用于2小时左右的SD大鼠手术或模型制作。  相似文献   

9.
Lu JX  Zhou PH  Wang J  Li X  Cao YX  Zhou X  Zhu DN 《生理学报》2004,56(4):503-508
实验在以乌拉坦和氯醛糖混合麻醉的雄性SD大鼠上进行。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以建立急性心肌缺血(AMI)动物模型。病理学检查显示该模型具有典型的心肌缺血改变。功能学改变包括心率(HR)减慢、平均动脉压(MAP)降低,以及心功能减弱,如左室舒张末压(LVEDP)增大,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压变化最大速率(±dp/dt)、左室收缩成分缩短速度(VCE)、心力环总面积(L0)等均明显减小。电针AMI大鼠的内关穴位20 min,可使其HR、MAP、LVEDP、LVSP、±dp/dt、VCE和L0等均明显改善。若电针前于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M)微量注射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NNA(0.1 mmol/L,0.1 μl),除HR和MAP外,电针改善AMI心功能的其余各项指标均减弱或被取消,而以等量的生理盐水取代L-NNA被注入RVLM时,则不能影响EA对AMI各项心功能指标的改善作用。以上结果提示电针内关改善AMI的作用由RVLM的一氧化氮(NO)所介导。  相似文献   

10.
链霉素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Yin T  Chen S  He RR 《生理学报》2000,52(3):239-242
在 2 3只隔离灌流颈动脉窦区的麻醉大鼠 ,观察了链霉素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的影响。结果如下 :(1)以链霉素 (10 0 μmol/L)隔离灌流大鼠左侧颈动脉窦区时 ,压力感受器反射机能曲线向左下方移位 ,曲线最大斜率 (PS)由 0 40± 0 0 1kPa降至 0 33± 0 0 1kPa (P <0 0 0 1) ,血压反射性下降 (reflexdecrease ,RD)幅度由 6 2 2±0 13kPa降至 5 0 2± 0 11kPa (P <0 0 0 1) ,阈压 (TP)、平衡压 (EP)和饱和压 (SP)则分别从 8 2 7± 0 2 5 ,12 71± 0 2 1和 2 4 41± 0 14kPa增至 10 33± 0 32 (P <0 0 1) ,13 33± 0 30 (P <0 0 1)和 2 6 11± 0 2 8kPa (P <0 0 1)。其中RD ,PS和TP的变化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2 )应用腺苷隔离灌流大鼠颈动脉窦区 ,引起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的易化 ;在用链霉素预处理后 ,此易化效应不仅完全被阻断 ,且可使反射效应小于应用腺苷前的对照值。以上结果表明 ,链霉素对大鼠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沙门菌CWDMs脂代谢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毛地黄皂苷敏感试验和菌细胞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胆碱酯酶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经L 型变异后形成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CW DM )的脂类代谢活性,了解这些CW DM 变异的性质和探讨细菌细胞壁缺陷突变与细菌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 DM s 具有显著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对毛地黄皂苷高度敏感并且还具有与白色念珠菌相似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但未能检出胆碱酯酶活性。CW DM s返祖菌丧失了脂类代谢酶类和胞浆膜不含胆固醇,恢复了与其亲代细菌型相似的代谢特征。提示在沙门菌天然即存在有与脂类及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细胞壁的缺陷导致这些脂类及胆固醇代谢基因活化,以致 CW DM s 能够表达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和胞浆膜含有胆固醇  相似文献   

12.
1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CWDMs及其宁代细菌型和伤寒杆菌粗糙型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以了解沙门菌CWDMs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结果表明,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细菌型及伤寒杆粗糙型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显示出相同的4种具有不同泳动速率的LDH同功酶,但CWDMs仅显示2种LDH。CWDMs的2种LDH同功酶与其亲代细菌型及伤寒杆  相似文献   

14.
沙门菌CWDMs氨基酸代谢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旭  王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3):142-143,145
采用氨基氨利用生长试验和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酶(GOT)、乳酸脱氨酶(LDH)、肌酸激酶(CK)、α-闳丁酸脱氢酶(α-HBD)、γ-谷志肽酶(γ-GT),酸性磷酸酶(ACP)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CWDMs变异的特点及其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在仅含蛋氨酸或脯氨  相似文献   

15.
16.
两种蚤的幼虫形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肖柏林 《昆虫学报》1990,33(2):250-253
关于蚤类幼虫形态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我国王敦清1956年首次描述7种蚤的幼虫形态以后,由柳支英,虞以新(1957),孙昌秀(1965),叶瑞玉(1982,1986),费荣中(1986)等学者先后共描述过约29种蚤的幼虫形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知蚤类幼虫形态约36种,隶属6科19属。本文描述未见报道的无棘鬃额蚤Frontopsylla aspiniformis Liu etWu(1960)和青海双蚤Amphipsylla qinghaiensis Ren et Ji(1979)两种蚤山幼虫形态。  相似文献   

17.
光照对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种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Spring配子体假根无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其生长方向与光照方向无关外,其它7种的配子体假根均有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假根的向重力性反应在配子体发育初期,因光照的方向不同而异,表现为负向光性。随着配子体发育至片状体阶段,光对其向重力性反应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重力的影响增强。在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初期,光对  相似文献   

18.
作者解剖观察了33种,隶于4目、7亚目、15科、19属的中国鳐类脑颅的形态。研究结果认为:锯鳐目和鳐目是原始类群,它们均具吻软骨,其中圆犂头鳐科和团扇鳐科是特化类群。电鳐目亦具吻软骨,它们是特化和退化类群。在较高等的鲼目则无吻软骨。依据鳐类不同的分类阶元,其脑颅亦各具有不同的式型。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