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脱脂奶溶蛋白琼脂扩散试验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脱脂奶溶蛋白琼脂扩散试验新方法,用于检测嗜水气单胞菌(Aeuomonas hydrophila Ah)J-1株两种培养基培养的去菌体上清中的胞外蛋白酶(ECP),同时用经典底物法进行了检测,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相符。与底物法相比,脱脂奶溶蛋白琼脂扩散试验操作简便、敏感性高、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2.
3.
4.
5.
嗜水气单胞菌胞外蛋白酶的化学修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蛋白酶是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hydrophila)的重要致病因子 .为研究其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用DEPC、EDC、PMSF、N AI等 9种化学修饰剂处理嗜水气单胞菌J 1株胞外蛋白酶ECPase54,然后检测残余酶活力 ,借以研究酶分子中氨基酸侧链基团与酶活性中心的关系 .结果表明 ,羧基、丝氨酸、ε 氨基、胍基等残基与酶活性无关 ;半胱氨酸残基与酶活性也无直接关系 ;而色氨酸、组氨酸、酪氨酸残基侧链以及二硫键的化学修饰引起酶活性的大幅度的下降 ,说明色氨酸、组氨酸、酪氨酸残基以及二硫键是酶活力所必需的基团 相似文献
6.
7.
8.
铁载体被认为是嗜水气单胞菌的毒力因子之一, 其由amoCEBFAGH七个基因编码, AmoCGH在前人的研究中已证实参与铁载体的合成。RT-PCR实验表明amoAEF基因的表达受到铁的调控。为进一步探究amoAEF基因的功能, 利用融合PCR和基因同源重组原理, 以自杀性质粒PRE112为载体构建基因缺失株ΔamoA、ΔamoE和ΔamoF。通过CAS平板检测实验以及arnow实验来检测野生株WT与各基因缺失突变株铁载体的合成情况, 并比较野生株与各缺失株在低铁培养基中的生长差异。结果显示, 成功构建了基因缺失株ΔamoA、ΔamoE和ΔamoF; 在富铁条件下, 基因缺失株ΔamoA、ΔamoE和ΔamoF的生长与野生株无显著性差异, 但在低铁条件下, 基因缺失株ΔamoA、ΔamoE和ΔamoF的生长能力、铁载体合成能力显著低于野生株。可见, amoA、amoE和amoF基因是嗜水气单胞菌铁载体合成的关键基因, 其缺失会导致细菌在低铁环境中的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9.
10.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现状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调查湖州市中心医院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现状和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分离,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或豚鼠气单胞菌,依据葡萄糖产气反应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并根据配套药敏卡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到34株嗜水气单胞菌,主要来自痰液、胆汁、腹腔引流液或腹水。嗜水气单胞菌对哌拉西林、替卡西林、阿莫西彬克拉维酸、妥布霉素、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为52.9%~73.5%。结论目前嗜水气单胞菌也呈现多重耐药现象,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嗜水气单胞菌铁载体的提纯及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纯了嗜水气单胞菌(Ah)J1 株的铁载体(siderophore) ,并对其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Ah J1 株的培养上清液经聚酰胺柱层析、双蒸水洗脱、乙酸乙脂沉淀和真空冻干,获得白色粉末。用CAS法及Arnow 法检测均为阳性,证实为铁载体,含有2 ,3二羟基苯甲酸(2 ,3DHB) 功能团,属酚盐类铁载体。高压液相色谱分析表明,此种铁载体仅含甘氨酸、赖氨酸及色氨酸。上述纯化的铁载体,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能促进产铁载体为弱阳性的Ah N9a 株的生长,且能对抗EDDA 对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显示铁载体能促进细菌的增殖,在细菌的感染致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嗜水气单胞菌S蛋白的提纯及特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电镜观察表明,嗜水气单胞菌J-1株具有S层结构,在菌体外层呈晶格样规则排列。菌体经酸性甘氨酸缓冲液处理,S层从菌体上脱落,离心上清液即为粗提S蛋白。进一步经Sephadex G200凝胶层析和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纯化,获得的S蛋白呈单一多肽,分子量为51500。氨基酸组分分析结果表明,S蛋白含有天门冬氨酸等15种氨基酸,其中丙氨酸等疏水性氨基酸占36.8%。生物学活性显示,S蛋白对Vero细胞有轻微的细胞毒性,但没有溶血性,对鲫鱼和小鼠也无致死作用。用自制的嗜水气单胞菌J-1株S蛋白抗血清PM及PR和国外提供的嗜水气单胞菌TF7株S蛋白抗血清PF1分别作免疫转印和间接ELISA,检测来源于不同地区和不同动物种类的20株嗜水气单胞菌的S蛋白。结果表明,S蛋白的抗原性存在着菌株间的差异。另外,某些菌株不具有S层。 相似文献
13.
嗜水气单胞菌诱导的池蝶蚌血细胞cDNA 文库的构建和亲环蛋白基因序列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利用灭活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诱导处于四龄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lii)14h,将诱导后的池蝶蚌血细胞的总RNA 进行逆转录, 用LD-PCR 法合成双链cDNA, 从而首次成功构建池蝶蚌血细胞的全长cDNA 文库。原始文库的滴度为4106 cfu/cm3, 重组率为90%, 扩增后文库的滴度为3.55109pfu/mL。目前文库已随机测序672 个样品, 将所得双向序列进行拼接, 去除载体, 并多序列比对去除重复序列后, 发现436 条为已知功能序列, 其余为未知功能序列。序列中最小长度270 bp, 最大长度为2153 bp, 平均大小608.6 bp, 表明插入片段大小理想。从文库中筛选获得免疫相关基因池蝶蚌亲环蛋白A(HsCyp A)全长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 HsCyp A 全长1229 bp, 序列包括52 bp 的5非编码区、495 bp 的开放阅读框、682 bp 的3非编码区和29 bp 的poly(A)尾, 没有明显的加尾信号。对Cyp A 氨基酸序列二级结构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并进行了三维建模, 同时构建了其系统进化树, 分析表明亲环蛋白家族是一个在进化上非常保守的蛋白家族。综合分析, Cyp A 在水生动物中不仅仅只是一种组成型蛋白, 而是可能在病原感染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用基因融合方式 ,以嗜水气单胞菌基因组DNA为模板 ,设计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把去除部分毒性活性编码区的细胞毒肠毒素基因 (act)与去除信号肽的外膜蛋白基因 (OmpTS)连接一起 ,两基因之间插入一个link er(Gly4Ser) 3 经BamHⅠ和HindⅢ双酶切 ,得到 2 .1kb的双基因融合片段 ,克隆于表达质粒pQE 30中 ,构建了双基因重组表达载体pQE30 /act GS ompTS ,转化大肠杆菌M15 (pREP4 ) ,经IPTG诱导 ,表达出预期大小 (81.0kD)的融合蛋白Act GS OmpTS ,此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 4 2 %。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 ,该蛋白与抗Act兔血清和抗OmpTS兔血清都呈阳性反应 ,表明融合蛋白保留了外毒素和外膜蛋白的反应原性 ,为进一步研究此融合蛋白作为疫苗候选成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嗜水气单胞菌TPS-30株丝氨酸蛋白酶基因与溶血素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融合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水气单胞菌丝氨酸蛋白酶和溶血素是该菌重要的致病因子与保护性抗原。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TPS-30株为江浙一带鱼类暴发病病原主要血清型O:9的代表株。研究利用PCR方法扩增嗜水气单胞菌TPS-30株的丝氨酸蛋白酶基因(Spe)和溶血素基因(Hly),将基因Spe和Hly通过柔性片段进行融合,并将融合片段插入pET32a的多克隆位点,构建成重组融合表达载体pET32a-Spe-Hly。将重组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异丙醛-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获得融合蛋白Spe-Hly。表达产物经SDS-PAGE检测,显示与预期大小约130kD相吻合的融合蛋白带。纯化融合蛋白并对鲫鱼进行免疫攻毒试验。结果表明,丝氨酸蛋白酶基因和溶血素基因融合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成功获得了融合蛋白Spe-Hly,对鲫鱼的免疫保护率达81.4%。这为基因工程亚单位多价疫苗的开发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8.
引起鱼类暴发性流行病的嗜水气单胞菌的血清型、毒力及溶血性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分离自暴发病鱼的33株嗜水气单胞菌株的血清型、毒力和溶血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按O抗原不同,大部分菌株可分为TPS-30和PBJS-76两个血清型,这两个血清型菌株分布于浙江各地及南方其它省市,可能是构成暴发病流行嗜水气单胞的主要血清型;这些菌株对健康白鲫有很强致病力,LD50小于106,有很强的产溶血素能力,但某些菌株的毒力与其溶血效价无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