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密度脂蛋白 (High densityLipoprotein ,HDL)是血浆中重要的脂蛋白 ,其主要成分为载脂蛋白AⅠ(ApoliproteinAⅠ ,ApoAⅠ为了大量制备该蛋白 ,首先尝试利用Pichiapastoris表达系统高效表达ApoAⅠ。通过PCR扩增获得天然含人载脂蛋白ApoAⅠ的基因片段 ,将其插入到P .pastoris分泌型载体pPIC9K上 ,BglⅡ酶切线性化后电转化P .pastorisGS115 ,将获得的 1000多个转化子依次在含不同G418浓度的YPD平板筛选高抗性转化子 ,得到的2 2个高抗性转化子经甲醇诱导 ,SDS PAGE检测得到 6株高表达菌。然后对其中的高表达菌株AP16的培养及诱导条件进行了优化 ,结果显示 :接种后培养 24~ 28h ,转入诱导阶段 ,培养基pH值在 7~ 7.5 ,菌体密度OD600 =80左右 ,以 1%甲醇诱导 96h最有利于ApoAⅠ的表达 ,表达水平达 160mg/L。 14L发酵罐结果显示表达水平与摇瓶相当 ,均高于其它表达系统 ,为大批量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文摘     
030 0 37人三叶因子 3在毕赤酵母中表达条件的研究〔中〕/王艳茹… / /生物工程学报 .- 2 0 0 1 ,1 7(6 ) .- 6 4 8~ 6 5 1为提高人三叶因子 3(HumanTrefoilfactor 3,hTEF3)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量 ,研究了转化子生长的培养条件 ,包括不同碳源对转化子生长的影响和接种量、甲醇浓度、pH值、摇瓶转速及不同诱导时间对人三叶因子 3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化子在生长阶段加入葡萄生长旺盛 ,培养 1 4h后OD60 0 就可达到 5 .0。在 1 0 0ml生长培养基上的菌液以 1∶1接入诱导培养基时蛋白表达量最高 ;转化子在1 %的甲醇、pH6 .0、摇瓶转速 2 4 …  相似文献   

3.
高密度培养大肠杆菌YK537/pSBHL11生产重组人细胞白介素-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B.Braun ES-10型15L和NBS BioFlo 3000型5L发酵罐中,利用补料分批培养技术高密度表达培养含重组质粒pSBHL-11的大肠杆菌YK537,生产重组人白细胞介素-3(IL-3),发现在发酵过程中,限制性流加甘油,控制溶解氧在30%~40%左右、30℃生长11h,42℃诱导培养4h,能将发酵液中最终菌体密度从OD16600提高到OD53600(相当于每升发酵液含106克湿菌体),并且保持了白细胞介素-3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0%左右,含量超过3.3%g/L,使IL-3包涵体产量从湿重2.2g/L提高到8.5 g/L,纯化步骤比较简单,超声破菌后经两次洗涤纯度就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4.
用PCR扩增SARS冠状病毒N蛋白全长cDNA,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PIC3.5K,构建pPIC3.5K-SCoVN酵母表达质粒。表达质粒线性化后电转化到毕赤酵母GS115中,经G418-RDB, MM/MD平板与PCR扩增筛选获得His+ Mut+ 重组菌株。比较研究了不同的培养基、溶解氧以及甲醇浓度对菌株生长与重组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FBS培养基最适宜重组菌的生长与表达,溶氧对菌体的生长与表达有显著的影响,甲醇诱导最佳终浓度为1%(V/V),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的表达量,发现重组N 蛋白表达量占细胞总蛋白的6%,每升培养基可以生产410mg重组N蛋白,生物量达45OD600。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重组N 蛋白对鼠源单克隆抗体以及SARS病人恢复期血清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反应。对摇瓶培养条件进行了发酵罐放大实验,结果生物量达到348OD600,表达量达到 2.5g/L,分别为摇瓶表达的7.7倍和6.1倍,为SARS早期血清学诊断研究以及为N蛋白在病毒复制以及致病机理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对表达人骨形成蛋白2成熟肽的基因工程大肠杆菌E.coli DH5α/pDH-B2m在500mL摇瓶中进行了培养条件的摸索实验,并在此基础上扩大至NBS Bioflo IV 20L发酵罐,利用溶氧反馈-分批补料培养技术:在培养过程中保持适当的溶解氧(40%),以溶氧值在线反馈控制搅拌速度及流加补料培养基,使细菌保持适当的比生长率,成功地进行了工程菌的高密度培养,最终菌体密度达OD600=57,每升干菌量22.8 g,目的蛋白的表达量占细菌总蛋白的30%,人骨形成蛋白2成熟肽的理论产率达到3.59 g/L。   相似文献   

6.
单链抗体2F3表达条件的优化及其提纯和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构建好的单链抗体 2F3表达载体pTMF2F3ScFv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先挑选出表达量高的单克隆 ,然后让其在 37℃进行表达 ,并将表达时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 :最佳诱导条件为开始诱导时的菌体密度OD590nm =1.0~ 1.8,所加异丙基β-D 硫代半乳糖苷 (IPTG)的浓度为 0.3~0.5mmol/L ,诱导时间 7h ,优化后目的蛋白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20% ,并用发酵罐成功地进行了扩大培养 ,筛选了洗涤包涵体的最佳条件。采用两步法对包涵体复性进行了研究 ,用Westernblotting及ELISA法检测了所表达的单链抗体及其生物活性 ,并成功制备了含硒单链抗体酶.  相似文献   

7.
以摇瓶所得摄氧率为基准进行发酵放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设计特殊摇瓶,用亚硫酸盐法测出摇瓶口纱布层氧通透率的基础上,在实际发酵情况下通过测定瓶内气、液相氧的变化得出其发酵过程中的摄氧率(OUR)及氧传递系数(KLa)。以特制摇瓶取得的菌体CUR为基准进行发酵过程和发酵罐的放大。通过质谱仪在线检测及采样分析,研究了3种不同供气流量及搅拌转速下的放大结果。摇瓶与发酵罐在菌体OUR、菌体产量方面吻合很好,而在整个放大过程中,发现摇瓶与发酵罐内的氧传递系数(KLa)、溶解氧(CL)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流加补料培养方式培养重组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血管生长抑制素(Angiostatin)。整个培养过程分为以甘油为碳源的生长阶段和以甲醇为碳源的诱导阶段。全过程用氨水调节pH时,诱导阶段菌体生长受到抑制,蛋白的最大表达量为9.08mg/L。进行不同氨离子浓度的摇瓶培养,证实在以甲醇为碳源时,氨离子浓度对菌体的生长有明显的影响。高密度培养中改用 2 mol/L的 KOH溶液调节 pH,诱导阶段菌体有缓慢的生长,蛋白最大表达量增为20mg/L。  相似文献   

9.
α-葡萄糖醛酸酶作为木聚糖降解的限速酶之一,在木聚糖类半纤维素的生物转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海栖热袍菌Thermotoga maritima是一个嗜极端高温的厌氧细菌,其产生的极耐热性酶类具有非常可观的工业应用前景。但热袍菌属Thermotoga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一般较困难。研究了T. maritima中的极耐热性α葡萄糖醛酸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不同菌株中的表达水平及纯化技术。结果表明,稀有密码子AGA、AGG和AUA限制了该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在大肠杆菌BL21-CodonPlus(DE3)RIL可得到高效表达,重组蛋白表达量达20%,比酶活比野生菌株提高5倍;重组蛋白经热处理和金属Ni2+的亲和层析提纯后,达到了电泳纯,提纯倍数为5.1倍,收率为55.1%。对重组菌诱导表达条件的研究表明,营养丰富的TB培养基有助于重组菌的生长, 重组菌生长至OD600为0.7~0.8时添加IPTG诱导5h后重组蛋白的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对表达人骨形成蛋白-2A(BMP-2A)的重组大肠杆菌YK537/pDH-B2m在500ml摇瓶中进行了培养条件的摸索实验,继后用5L自控发酵罐进行分批培养和分批补料培养,以获取rhBMP-2A两种培养方式结果比较表明,在培养过程中保持30%~40%左右的溶解氧和限制性流加葡萄糖可以使BMP-2A的含量达到2.78g/L,最终菌体密度为OD60053(相当于干菌21.2g/L),重组蛋白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25%。该培养技术的关键是:(1)在培养过程中保持适当的溶解氧;(2)限制性流加葡萄糖;(3)42℃起始诱导的时间控制在对数生长中期,持续表达时间为4h;(4)细菌持续生长的比生长速率控制在0.3h -1左右。  相似文献   

11.
中性内切型纤维素酶在毕赤酵母中高水平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性内切型纤维素酶在纺织及造纸工业具有重要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从我国草菇中克隆的一种新的中性内切型纤维素酶(EG1)在Pichiapastoris中的表达水平,我们进行了提高基因拷贝数及高密度发酵等多种手段实现其高水平表达的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对已整合eg1的重组子再转化的方法,从含有2000μgLZeocin的YPDSZ平板上筛选到高抗Zeocin转化子,在摇瓶培养条件下,该转化子表达量比原来提高了3.8倍,在pH4~8条件下均有稳定表达,接种量(OD600=5.0)表达水平最好,提高甲醇的诱导浓度对表达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用3.2L发酵罐进行了高密度发酵,甲醇诱导95.5h后达到最高值,比摇瓶培养再提高了6.4倍,因此利用高抗Zeocin转化子及高密度发酵的手段,使EG1的表达水平提高了34倍,蛋白表达量达8.80mgmL,EG1酶活达到543.36IUmL,实现了中性内切纤维素酶的高水平表达,本研究将大大促进建立我国纺织用纤维素酶大规模高效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2.
疟疾目前仍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现全球每年新增疟疾病例3~5亿人,其中约300万人死于该病.特别是病原虫抗药性的产生和扩散已给疟疾防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因此研制新的预防措施已成为当务之急.研制有效的疟疾疫苗被认为是人类控制乃至消灭疟疾的重要途径,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已构建和鉴定多个疫苗候选抗原[1,2].本研究进行高密度优化表达的融合抗原就是一个疫苗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13.
重组毕赤酵母发酵牛肉风味肽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分泌表达16拷贝牛肉风味肽(beefy meaty peptide, BMP)毕赤酵母工程菌株(Pichia pastoris GS115-16B2)的500L发酵罐中试发酵工艺。在500L发酵罐中采用三步发酵法进行了3批次中试发酵实验,设定菌体培养阶段温度为30℃,pH5.0,诱导表达阶段温度为28℃,pH3.0。在发酵程中通过调节搅拌速度、通气量和罐压等措施来使DO维持在20%~35%左右,总共发酵126h(诱导时间为96h),当诱导88h后(发酵118h),600nm波长下的光密度值(OD600)达到184.5,菌体湿重达到318.7g/L,目的产物BMP的表达量达到最高为172 mg/L,实现了BMP的高效表达。通过中试发酵初步建立了工程菌P. pastoris GS115-16B2的中试发酵工艺,为BMP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The recombinant protein human trefoil factor 1 (hTFF1), formerly called hpS2, has been produc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a yeast-based expression in Pichia pastoris. hTFF1 was secreted in large amounts in the extracellular medium of P. pastoris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promoter. The fermentation broth containing hTFF1 was concentrated by tangential flow filtration prior to purification by anion- and cat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followed by preparativ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he resulting hTFF1 was found to be intact by Western blot analysis. Further analysis revealed mainly the presence of the monomeric form of the hTFF1 peptide. Finally, in vitro, the recombinant hTFF1 was shown to decrease proliferation of the HCT116 cancer cells.  相似文献   

15.
Bacterial expression and purification of biologically active human TFF3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ang M  Wang W  Wang Y  Ru B 《Peptides》2004,25(5):785-792
  相似文献   

16.
Wang H  Tong Y  Fang M  Ru B 《Peptides》2005,26(7):1213-1218
A strategy for expression and purification of recombinant N-terminal human trefoil factor family-domain peptide 3 (hTFF3) in Escherichia coli was established. The gene of hTFF3 was synthesized to substitute the low-usage condons with corresponding high-usage synonymous condons. At the same time, the signal peptide of DsbC was added to the N-terminus of the hTFF3 gene. The mature recombinant hTFF3 was located in the periplasm of E. coli, which can be released by sonication. The protein was further purified by a two-step cat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mentod. The yield is about 14-15 mg/l of culture.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purified hTFF3 was analyzed by cell-based apoptosis assay, which shows that the recombinant hTFF3 is biologically active.  相似文献   

17.
Zhuang YH  Li SM  Yu GY  Zhang Y  Xiang Y  Zou H  Lee WH 《动物学研究》2012,33(2):144-150
人三叶因子2(hTFF2)具有促进细胞迁移和抑制细胞凋亡的活性,所以被认为是胃肠黏膜修复的启动者之一。因为从人组织中获得hTFF2比较困难,而且体外产生的重组hTFF2大都以融合蛋白的形式存在,所以该研究的目的是在体外产生不带任何融合蛋白的游离型hTFF2。hTFF2的开放阅读框被插入pET-32a(+)表达载体,然后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带有硫氧还蛋白融合部分的hTFF2融合蛋白。进而利用融合蛋白的组氨酸标签使用镍亲和色谱柱以及反向高压色谱柱对目的蛋白进行纯化。23°C,FXa因子裂解纯度高达95%的融合蛋白以得到游离型hTFF2。在去除FXa因子和尚未被切开的融合蛋白后,获得的游离型hTFF2被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所证实。重组游离型hTFF2的产量约为5mg/L,并且hTFF2能促进IEC-6细胞的迁移以及体外的伤口修复,而这些活性是依赖于ERK1/2的激活。同时,hTFF2也能抑制50μmol/L神经鞘氨醇所引起的HCT-116细胞的凋亡。总之,研究结果表明,在大肠杆菌中高产量地成功表达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游离型hTFF2,这为研究TFF2的分子机制,以及研制和开发TFF2的相关药物都提供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高效表达白地霉脂肪酶的毕赤酵母重组菌株,并对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摇瓶发酵条件优化和分批补料高密度发酵工艺研究。方法:将诱导型表达载体pPIC9K-gcl电转化至毕赤酵母GS115。通过橄榄油-罗丹明B平板和摇瓶发酵筛选高脂肪酶活力的重组菌株,运用基于TaqMan探针的实时荧光定量PCR 法确定其拷贝数,并对菌株进行摇瓶发酵条件优化。在此基础上,研究重组菌在3L 发酵罐中的高密度发酵工艺。结果:筛选得到一株具有3 个白地霉脂肪酶基因拷贝的菌株GS115/pPIC9K-gcl 78#,初始酶活力为220 U/ml。当摇瓶发酵条件为甲醇诱导96 h,每24 h甲醇添加量1 %,接种量2 %,培养基初始pH 7.0,500 ml摇瓶装液量50 ml,甲醇诱导温度25℃ 时酶活力达735 U/ml。3L 发酵罐高密度发酵176.5 h,酶活力达到3360 U/ml,总蛋白含量达到4.30 g/L,且发酵过程中细胞活性一直保持在96 % 以上。结论:基因拷贝数与重组菌株的产酶水平呈正相关,摇瓶优化可显著提高重组菌株的产酶能力,为白地霉脂肪酶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利用PCR技术,从A型产气荚膜梭菌标准株染色体DNA中扩增出α毒素基因,构建了含α毒素基因的重组菌株BL21(DE3)(pXETA02)。经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证实,构建的表达质粒pXETA02含有α毒素基因序列。经SDS-PAGE、Western blot分析和ELISA检测,重组菌株表达的α毒素蛋白能够被α毒素单抗识别。表达优化结果表明,以IPTG为诱导剂诱导α毒素表达的优化条件是:培养基pH 7.5,培养温度37℃,IPTG浓度0.8mmol/L,菌体生长密度OD600达到0.8时加入IPTG,诱导时间5h,此时α毒素蛋白表达量为34.83%。以乳糖为诱导剂诱导α毒素表达的优化条件是:培养基pH7.5、培养温度37℃,乳糖浓度0.1g/L,菌体生长密度OD600达到0.8时加入乳糖,诱导时间5h,α毒素蛋白表达量为23.82%。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用重组菌株α毒素蛋白免疫的小鼠可以抵抗1MLD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标准株C57-1毒素攻击。  相似文献   

20.
Yu GY  Zhang HY  Zhang Y  Jiang P  Lee WH  Zhang Y 《动物学研究》2010,31(6):565-569
Bm-TFF2,一种从大蹼铃蟾皮肤分泌物中分离得到的两栖类三叶因子,具有比人三叶因子更强的生物学活性。该研究以Bm-TFF2的cDNA为模板,利用PCR方法扩增Bm-TFF2基因,然后插到含有AOX1启动子和α-因子信号肽序列的表达载体pPIC9K中,采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进行分泌表达,并用G418筛选高拷贝整合转化子。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都检测到Bm-TFF2被分泌性表达于酵母上清。在1%的甲醇诱导表达不同时间后,重组蛋白在72h的表达量最大,可达50mg/L;而不同浓度的饱和硫酸铵沉淀菌液上清时,80%的饱和硫酸铵沉淀量最大。这些结果表明,重组质粒Bm-TFF2-pPIC9K成功构建并在真核细胞中高效表达,这为进一步研究Bm-TFF2的生物学活性及其结构与功能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