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棉田蜘蛛群落及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26  
李代芹  赵敬钊 《生态学报》1993,13(3):205-213
本文对武汉地区棉田蜘蛛群落及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棉田蜘蛛种类较多,有30种;优势种为草间小黑蛛、三突花蛛、八斑鞘蛛和棕管巢蛛;2)控制打药区群落的多样性高于常规打药区;棉花生育后期群落的多样性高于生育前期。蜘蛛群落的多样性曲线由结网型蜘蛛亚群落的多样性曲线决定;3)棉花生育前期影响多样性的主要成分是种类丰富度,后期影响多样性的主要成分是均匀性。  相似文献   

2.
棉田蜘蛛群落结构及优势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董应才  竺锡武 《蛛形学报》1994,3(2):137-140
通过棉田定点调查,初步鉴定陕西大荔棉田计有蜘蛛8科17种,其中主要成分依次为狼蛛、皿蛛、球蛛、蟹蛛,园蛛和肖蛸等;蜘蛛群落结构在棉花苗期和蕾铃期有明显不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和均匀度等分析,棉花苗期物种多样性明显小于蕾铃期,优势种为丁纹豹蛛和草间小黑蛛;分析了丁纹豹蛛种群消长动态。  相似文献   

3.
菜田蜘蛛群落组成及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锐  李生才  田瑞钧 《蛛形学报》2007,16(2):116-120
根据2006年5月至8月对蕃茄、茄子、豆角、青椒、尖椒及油菜共6种蔬菜田蜘蛛种类及数量的系统调查,经初步整理鉴定,隶属于9科19属27种。通过时空二维生态位分析,星豹蛛的二维宽度最大,草间钻头蛛和齿螯额角蛛的二维重叠值最大。应用模糊聚类法对群落的相似性进行分析,以λ=0.68为聚类阈值,可将9种菜田优势种蜘蛛划分为1个明显竞争群及3个分离种。以λ=0.9736为聚类阈值,可将菜田蜘蛛时间序列分为5月份,6、7月份和8月份3个状态集,即蜘蛛群落建立、发展和瓦解3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对3种果树小绿叶蝉及其天敌数量进行t检验得出,樱桃园与梨园之间,小绿叶蝉、异色瓢虫、锥腹肖蛸差异显著、三突花蟹蛛差异极显著,均是樱桃园多于梨园;樱桃园与杏园之间,三突花蟹蛛、草间小黑蛛差异显著,异色瓢虫、锥腹肖蛸差异基本显著,均是樱桃园多于杏园,小绿叶蝉差异基本显著,杏园多于樱桃园;梨园与杏园之间,草间小黑蛛和小绿叶蝉均差异显著,杏园多于梨园。采用灰色系统分析方法研究樱桃小绿叶蝉数量与其天敌个体数量关联度,结果是,关联度较高的天敌依次是锥腹肖蛸、草间小黑蛛、八斑球腹蛛和中华草蛉,与理想优势种天敌数量关联度较高的天敌依次是三突花蟹蛛、异色瓢虫、草间小黑蛛和中华草蛉;利用生态位分析方法分析的结果是,与小绿叶蝉时间生态位和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较大的天敌依次是异色瓢虫、草间小黑蛛、三突花蟹蛛和锥腹肖蛸;与小绿叶蝉两种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指数较大的天敌依次是异色瓢虫、三突花蟹蛛、草间小黑蛛和锥腹肖蛸。综合排序分析,前4位的天敌依次是异色瓢虫、草间小黑蛛、三突花蟹蛛和锥腹肖蛸。  相似文献   

5.
石榴园棉蚜及其天敌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灰色系统分析方法,分析了对主要害虫棉蚜及其天敌日捕食总量之间关联度,结果表明,棉蚜群落中与其关联度较高的天敌种类依次为肖蛸蛛(0.8607)、中华草蛉(0.8058)、八斑球腹蛛(0.7989)、异色瓢虫(0.7881)和大草蛉(0.7758),与理想天敌日捕食总量间关联度较高的天敌种类为草间小黑蛛(0.8975)、智利小绥螨(0.8132)、龟纹瓢虫(0.7806)和大草蛉(0.7669);与天敌数量间关联度较高的天敌依次为草间小黑蛛(0.8482)、中华草蛉(0.7533)、肖蛸蛛(0.7532)、八斑球腹蛛(0.7411)和大草蛉(0.7116),与理想天敌数量间关联度较高的为草间小黑蛛(0.8461)、智利小绥螨(0.7325)、龟纹瓢虫(0.6983)、大草蛉(0.6815)和中华草蛉(0.6757).棉蚜垂直生态位和水平生态位的重迭值均>0.9567的天敌有草间小黑蛛、大草蛉和肖蛸蛛;时间生态位重迭值>0.4020的天敌有草间小黑蛛、大草蛉和肖蛸蛛,表明草间小黑蛛、大草蛉、肖蛸蛛等为棉蚜主要天敌优势种。  相似文献   

6.
转Bt基因棉田蜘蛛的时空动态及控害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8-1999年在河北棉区系统调查转Bt基因棉棉田中的蜘蛛发生时空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转Bt基因棉田中,全年百株累计数量为3984头,占棉田总捕食性天敌数量的49.7%。其中优势蜘蛛温室希蛛,狼蛛和草间小黑蛛分别占53.6%,16.7%和18.6%。季节动态表现为棉田前期少,中,后期多,最高可达百株454头;棉株下部和地面的蜘蛛增加快,而上,中部蜘蛛增加慢,空间分布表现为下部和地面占优势,丰富度分别为0.464和0.303,而上部蜘蛛的丰富度仅为0.067。地面蜘蛛中以狼蛛和草间小黑蛛占优势,分别占52.6%和40.6%。基于蜘蛛的数量,时空动态及与棉铃虫的配合程度认为,对棉铃虫起主要控制作用的为草间小黑蛛,温室希蛛和卷叶蛛,分别占蜘蛛总控制指数的41.3%,25.2%和10.9%。其中2代棉铃虫发生期,草间小黑蛛贡献最大。占67.7%。3代棉铃虫发生期,温室希蛛和草间小黑蛛分别占29.0%和25.4%的贡献率,4代棉铃虫发生期温室希蛛起主要作用。占45.3%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7.
棉蚜及其捕食性天敌时空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研究结果表明,棉蚜的时间生态位宽度较小而空间生态位宽度较大,说明棉蚜种群的发生有高峰期明显和全株为害的特点.棉蚜的时动空间生态位宽度与种群密度无相关性,说明棉蚜的为害较复杂.捕食性天敌中草间小黑蛛和龟纹瓢虫的时空生态位宽度较大,说明它们发生期较长、分布范围较广.八斑球腹蛛和龟纹瓢虫与棉蚜的时间生态位重叠度较大,八斑球腹蛛和草间小黑蛛与棉蚜的空间生态位重量度较大.与棉蚜的时间×空间生态位重叠度,八斑球腹蛛>龟纹瓢虫>草间小黑蛛>其它天敌合计>三色长蝽>三突花蛛>小花蝽,这一结果同棉蚜与捕食性天敌数量的关联度大小排序相一致,表明捕食性天敌与棉蚜的时间同步和空间同线性与天敌的捕食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518"油桃主要害虫与其捕食性天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科学施药,合理保护和利用天敌进行油桃园害虫的综合防治,用t检验法比较 “518”油桃季节间和年度间害虫及其天敌的种群差异,结果表明两年春-夏季之间小绿叶蝉、桃蚜、山楂叶螨和李肖叶甲4种害虫的t值分别为0.8049、1.1449、0.0700和0.9895,t值均小于t0.05(2.26),差异均不显著;异色瓢虫、龟纹瓢虫、粽管巢蛛、八斑球腹蛛、三突花蟹蛛、草间小黑蛛、中华草蛉和黑带食蚜蝇8种天敌的t值分别为1.7014、0.9098、1.4304、0.6239、0.1545、0.0544、1.5579和0.8249,t值均小于t0.05(2.26),差异均不显著。2009年春-夏与2009年秋季之间,桃蚜的t值为38.8150,粽管巢蛛的t值为9.1706,t>t0.01(3.355),差异均极显著,异色瓢虫、三突花蟹蛛、黑带食蚜蝇的t值分别为2.3332,3.1497和2.4712,t>t0.05(2.306),差异显著;2010年春-夏与2009年秋季之间,粽管巢蛛t值为7.0763,t>t0.01(3.355),差异极显著,其余差异均不显著。采用灰色系统分析方法、生态位分析方法,对2009年及2010年春-夏季油桃园桃蚜、小绿叶蝉、山楂叶螨和李肖叶甲与其捕食性天敌在数量、时间和空间格局等方面关系进行分析,对每一种天敌对应 的关联度、生态位重叠指数和相似性比例等参数标准化后相加,按照参数标准化值之和大小排序得出,2009年春-夏季小绿叶蝉前三位的主要天敌是异色瓢虫、八斑球腹蛛和龟纹瓢虫;桃蚜的主要天敌是中华草蛉、粽管巢蛛和异色瓢虫;山楂叶螨的主要天敌是草间小黑蛛、三突花蟹蛛和龟纹瓢虫;李肖叶甲的主要天敌是草间小黑蛛、八斑球腹蛛和龟纹瓢虫。2010年春-夏季小绿叶蝉的主要天敌是龟纹瓢虫、八斑球腹蛛和草间小黑蛛;桃蚜的主要天敌是中华草蛉、黑带食蚜蝇和粽管巢蛛;山楂叶螨的主要天敌是八斑球腹蛛、草间小黑蛛和龟纹瓢虫;李肖叶甲的主要天敌是草间小黑蛛、八斑球腹蛛和异色瓢虫。2009年秋季小绿叶蝉的主要天敌是龟纹瓢虫、草间小黑蛛和异色瓢虫;桃蚜的主要天敌是八斑球腹蛛、异色瓢虫和粽管巢蛛;山楂叶螨的主要天敌是三突花蟹蛛、龟纹瓢虫和八斑球腹蛛;李肖叶甲的主要天敌是草间小黑蛛、八斑球腹蛛和三突花蟹蛛。4种害虫种群聚集均数λ均大于2,其聚集是害虫本身原因造成的,2009年5月5日的天敌异色瓢虫、中华草蛉和6月18日的天敌草间小黑蛛 值均大于2,聚集是由于天敌本身原因所致。三个时间段其余天敌的 值均小于2,表明其聚集时由环境中某一因子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9.
棉田捕食性天敌群落动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0,他引:7  
对安徽沿江棉田捕食性天敌群落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棉田捕食性天敌种类很多,共记录19种,主要优势种为龟纹瓢虫,草间小黑蛛,八斑球腹蛛,三突花蛛,小花蝽和三色长蝽,捕食性天敌数量丰富,但雨季较少,优势种中龟纹瓢虫,三突花蛛,小花蝽和三色长蝽主要分布于棉株上部和中部,草间小黑蛛和八斑球腹蛛主要分布于棉株中,下部,群落多样性在棉花生育期前期较高,7月上旬棉花蕾花期达最大值,此后不断下降,影响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因子,在棉花生育前期(苗期至蕾花期)是物种丰富度,在棉花生育后期(花铃期至吐絮期)是均匀度。群落特征在8月中旬前棉花苗期至花铃期较为类似,以后群落优势种特征日益突出,群落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10.
茶园4种半翅目主要害虫与其捕食性天敌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科学施药,合理利用和保护天敌进行假眼小绿叶蝉、通草粉虱、黑刺粉虱和茶蚜的综合防治,用灰色系统分析方法,生态位分析方法和空间格局聚集强度指标分析方法对潜山县茶园4种半翅目主要害虫与其捕食性天敌在数量、时间、空间格局等方面进行分析,评判出害虫的主要天敌,与假眼小绿叶蝉数量上跟随关系密切的天敌是三突花蟹蛛、斑管巢蛛、鞍型花蟹蛛、茶色新圆蛛和八点球腹蛛;时间上是三突花蟹蛛、斑管巢蛛、鞍型花蟹蛛、八点球腹蛛和茶色新圆蛛;空间上是三突花蟹蛛、斑管巢蛛、草间小黑蛛、八点球腹蛛和茶色新圆蛛;把与假眼小绿叶蝉在数、时、空方面参数大小的序号积加,和最小的即是第一位天敌,其综合排序得出假眼小绿叶蝉的主要捕食性天敌依次是三突花蟹蛛、斑管巢蛛、八点球腹蛛、茶色新圆蛛和鞍型花蟹蛛。与通草粉虱数量上跟随关系密切的天敌是锥腹肖蛸、日本球腹蛛、草间小黑蛛、龟纹瓢虫和八点球腹蛛;时间上是龟纹瓢虫、锥腹肖蛸、草间小黑蛛、八点球腹蛛和日本球腹蛛;空间上是八点球腹蛛、草间小黑蛛、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和三突花蟹蛛;把与通草粉虱在数、时、空方面参数大小的序号积加,综合排序得出通草粉虱的是龟纹瓢虫、草间小黑蛛、八点球腹蛛、锥腹肖蛸和异色瓢虫。与黑刺粉虱数量上跟随关系密切的天敌是草间小黑蛛、锥腹肖蛸、八点球腹蛛、异色瓢虫和鞍型花蟹蛛;时间上是草间小黑蛛、八点球腹蛛、锥腹肖蛸、异色瓢虫和斑管巢蛛;空间上是八点球腹蛛、草间小黑蛛、异色瓢虫、锥腹肖蛸和龟纹瓢虫;把与黑刺粉虱在数、时、空方面参数大小的序号积加,综合排序得出黑刺粉虱的是八点球腹蛛、草间小黑蛛、锥腹肖蛸、异色瓢虫和斑管巢蛛。与茶蚜数量上跟随关系密切的天敌是异色瓢虫、日本球腹蛛、草间小黑蛛、鞍型花蟹蛛和八点球腹蛛;时间上是日本球腹蛛、草间小黑蛛、鞍型花蟹蛛和茶色新圆蛛;空间上是异色瓢虫、草间小黑蛛、、八点球腹蛛、茶色新圆蛛和鞍型花蟹蛛;把与茶蚜在数、时、空方面参数大小的序号积加,综合排序得出茶蚜的是异色瓢虫、日本球腹蛛、草间小黑蛛、鞍型花蟹蛛和茶色新圆蛛。4种害虫种群聚集均数λ均大于2,其聚集是害虫本身原因造成的,天敌的种群聚集均数λ均小于2,其聚集是环境因子所致。  相似文献   

11.
农田狼蛛亚群落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永强 《动物学报》1993,39(2):139-145
本文对南宁市郊农田九种生境狼蛛亚群落结构进行了讨论。群落有7属37种狼蛛。文中揭示了农田各生境区间狼蛛亚群落的主要成分及其主要属性差异的原因。以狼蛛类群为指示动物,用群落相似性比例和聚类分析法,能较好地区分幼豹蛛(Pardosa pusiola)与奇异獾蛛(Trochosa ruricola)和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与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是构成农田区旱地和水田生境型具有代表性的两个狼蛛亚群落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2.
笔者于1992~2003 a对鲁北沿海蝗区的蝗虫天敌-蜘蛛类群,进行了大田调查与定点系统调查.鲁北沿海蝗区蜘蛛隶属6科9属14种.明确了蜘蛛类群的消长动态,并对优势种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 进行了系统观察,明确了其生活史和习性.并提出了保护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13.
农田蜘蛛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4  
张永强 《生态学报》1989,9(2):157-162
本文对南宁地区农田自然蜘蛛群落和旱地狼蛛亚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 1.农田区蜘蛛群落有14科、41属、80种。主要成分是食虫瘤胸蛛、拟环纹狼蛛、拟水狼蛛、奇异獾蛛和豹蛛属种类,个体数以食虫瘤胸蛛最多。旱地狼蛛亚群落主要成分是奇异獾蛛和豹蛛属种类。 2.稻田区蜘蛛群落多样性指数以田埂杂草群落最高,早稻田群落最低。多样性、均匀度和种类丰富度时间格局是早、晚稻皆随时间序列增加。平均多样性、均匀度和个体数,晚稻均高于早稻。狼蛛更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以草地最高。 3.应用群落比例相似性和聚类分析表明,拟环纹狼蛛与拟水狼蛛和奇异獾蛛与豹蛛属种类是组成当地农田区的水田和旱地生境具有代表性的两个狼蛛亚群落主要成分。 本文试图揭示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稻田蜘蛛,在不受化学农药干扰下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变化,并以狼蛛亚群落为代表,比较农田区内不同生境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与生境生态特征的关系,为害虫防治和动物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星豹蛛不同地理种群COⅠ基因序列差异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豹蛛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的农田、果园、菜田及森林等生态系统中,是农林害虫的重要天敌。本文测定了采自山西临汾、运城、晋中和忻州4个地区的星豹蛛地理种群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部分序列(932bp),并对此序列及从NCBI网站GenBank上下载的采自国内10个省市星豹蛛相应序列一并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分析了碱基组成和变异情况以及核苷酸序列差异,采用距离矩阵邻接法和最大简约法构建了不同的分子系统树,得到了相似的拓扑结构,从分子水平初步探讨了星豹蛛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星豹蛛地理种群间的COⅠ序列同源性达98%~100%,显示出较大的遗传差异。序列比对后从供试14个COⅠ序列中共检测出41个变异位点和6个单倍型,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种群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综合分析,星豹蛛不同地理种群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大,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进一步从分子遗传学角度证明了星豹蛛成为我国广布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星豹蛛求偶和交配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对其求偶和交配行为进行了描述。雄蛛"俯卧撑"式动作(push-up)在求偶中具重要作用。交配初期,两侧触肢交替插入;随交配进行,单侧触肢连续插入3~5次后才换另一侧触肢插入,触肢每插入一次,基血囊膨大多次。完整交配一次雄蛛触肢器平均插入次数为29·625。交配前求偶时间、交配持续时间和有效交配时间分别平均为6min、32min25s和11min11s。星豹蛛雄蛛可进行多次交配,而雌蛛一般为单次交配。雌蛛交配状态(是否已经交配)影响其同类相食行为,已交配雌蛛对雄蛛同类相食率显著高于未交配雌蛛对雄蛛同类相食率。  相似文献   

16.
Microorganisms in insect guts have been recognized as having a great impact on their hosts' nutrition, health, and behavior. Spiders are important natural enemies of pests, an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gut microbiota of spiders remains unclear. Will the bacterial taxa in spiders be same as the bacterial taxa in insects, and what are the potential functions of the gut bacteria in spiders? To gain insight into the composition of the gut bacteria in spiders and their potential function, we collected three spider species, Pardosa laura, Pardosa astrigera, and Nurscia albofasciata, in the field, and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of the 16S rRNA V3 and V4 regions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diversity of gut microbiota across the three spider species. A total of 23 phyla and 150 families were identified in these three spider species. The dominant bacterial phylum across all samples was Proteobacteria. Burkholderia, Ralstonia, Ochrobactrum, Providencia, Acinetobacter, Proteus, and Rhodoplanes were the dominant genera in the guts of the three spider species. The relative abundances of Wolbachia and Rickettsiella detected in Nalbofasciata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other two spider species.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Thermus, Amycolatopsis, Lactococcus, Acinetobacter Microbacterium, and Koribacter detected in spider gut was different among the three spider species. Biomolecular interaction networks indicated that the microbiota in the guts had complex interaction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lso suggested that at the genus level, some of the gut bacteria taxa in the three spider species were the same as the bacteria in insect guts.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Hidryta sp.和Idris sp.对云南洱海周边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Boes.&Str.)和星豹蛛Pastvigera C.L.Koch卵孵化的影响,对具卵囊的拟环纹豹蛛和星豹蛛进行为期1年的野外采集和室内卵囊孵化观察,发现Hidryta sp.寄生蜘蛛卵囊后,每个卵囊内仅羽化出1只蜂,不再有幼蛛孵化出;而被Idris sp.寄生后每个卵囊羽化出一至数十只蜂,仍有幼蛛孵化出。比较未被寄生与被寄生蜘蛛卵囊的孵化量显示,拟环纹豹蛛未被寄生与被Idrissp.寄生后的孵化量间无显著差异(P〉0.05);星豹蛛未被寄生与被Idris sp.寄生后的孵化量问存在显著差异(P〈0.01)。比较单位个体孵化量显示,Hidrytasp.对拟环纹豹蛛卵孵化的影响程度大于Idris sp.;而Hidrytasp.对星豹蛛卵孵化的影响程度小于Idris sp.。  相似文献   

18.
星豹蛛Pardosa astigera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报告星豹蛛的染色体形态结构、数目和性染色体组成。实验结果表明:星豹蛛染色体数目为:雄体2n=28,雌体2n=30,性别决定机制属于X_1X_2O型。X_1为全部染色体中最长的,X_2为全部染色体中最短的。全部染色体均为端着丝粒,这个结论可以被C-带标本所证实,且C-带带纹大小及染色深浅均无明显差异。G-带处理得到了稳定的、有重复性的带纹。  相似文献   

19.
星豹蛛精子的超微结构和精子发生(蜘蛛目:狼蛛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的精子发生过程和成熟精子的超微结构。研究表明,星豹蛛的精子发生有下列特征与其他蜘蛛的研究结果相同:1.染色质浓缩;2.精子的囊内形成;3.顶体泡出现,并有一直穿到核管的顶体丝;5.轴丝为9×2+3型;6.精子成熟时盘曲;7.精子在输精管内进行包装。同时,我们在研究中获得如下新的资料:1.在精原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巢外层出现上皮细胞;2.中心粒在精子发生的前期为平行排列,到后期变为垂直排列;3.微管环在前期见于核膜外,随后消失;后期见于细胞膜下,最后消失;4.没有线粒体和鞭毛通道,但在胞质中有成群的电子致密圆泡和一膜状结构;5.顶体泡锥形,部分内陷到核内;6.精子包装为闭精武。上述研究结果为今后深入探讨蜘蛛目的系统发生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