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邵民  张正东 《四川动物》1992,11(4):33-33
扬子鳄一龄幼鳄室內饲养成活率现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溆做彝馑茄4媛室恢逼?1985年为38%,1986年为20%。与美国密河鳄的二龄幼鳄保存率均在80%左右相差甚大。为此,1987年6月至1988年6月对如何提高扬子鳄二龄幼鳄保存率做了重点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扬子鳄一野生种群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朱红星 《四川动物》1997,16(1):40-41
扬子鳄(Alligatorsinensis)俗称土龙,属爬行纲、鳄目后科、短吻鳄亚科、题属。1879年由A.AhaVe命名而公诸于世。1972年我国政府将其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73年被联合国列为濒危种和禁运种。这种最早出现于三叠纪、生活在我国的淡水鳄,迄今已有两亿三千多万年的生活史。近百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为的干扰和破坏,使种群数量锐减,栖息地现仅分布在安徽省宣城地区的宣州、郎溪、广德、经县4县(市)以及芜湖市的南陵县境内;且由过去生活在河湖沼泽迁到现在的山地丘陵的山塘水库和圩区沟塘中。笔者于lop年5月一1996年5月间,对…  相似文献   

3.
陈媛媛  赵娟  张方 《动物学杂志》2016,51(6):977-984
成年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的声信号已经有过深入的研究,然而其声音的个体发育,特别是幼鳄出壳前后鸣声的时空特征至今还不为人所知。为了解扬子鳄声音的发育过程,记录和分析了21只扬子鳄幼鳄的260个叫声,结果表明,幼鳄出壳前后的鸣声具有相似的特征,即开始向上的频率调节和较长的向下的频率调节。出壳前和出壳后的两组叫声均包括持续叠加的多组谐波,并且绝大多数的鸣声都是在第3谐波显示了最强的能量。分析了出壳前后鸣声的9个参数,即总时长、向上调频的时长、向下调频的时长、基频的起始频率、最高频率、结束频率、向上调频的倾斜度、向下调频的倾斜度、主频。除了向上调频的时长,出壳前后鸣声的其他时长参数均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与之相反的是,出壳前后鸣声的频谱参数,特别是基频的最高频率和主频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出壳前鸣声基频的最高频率为(573±103)Hz,出壳后的声音最高频率(460±52)Hz,出壳前比出壳后高113 Hz;出壳前的声音主频(1 359±229)Hz,出壳后的声音主频(1 123±216)Hz,前者比后者高236 Hz。幼鳄发出主频较高的鸣叫有利于吸引附近母鳄的注意同时避免天敌的捕食。  相似文献   

4.
扬子鳄的越冬管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扬子鳄(Alligatorsinensi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爬行动物。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经过20年的发展,现有扬子鳄8000余条,是国内外驯养、繁殖扬子鳄的最大种群基地。冬眠是扬子鳄适应寒冷气候的一种生理现象,其越冬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鳄的成活率和成鳄的繁殖率,故其越冬技术一直很受重视,并不断得以完善,现将其总结,供引种扬子鳄饲养者参考。由于不同年龄扬子鳄的生理特点和管理要求不同,所以将扬子鳄的越冬管理分成当年孵出鳄、2-6龄鳄和成鳄3个年龄段来叙述。1 当年孵出鳄的越冬管理当年孵出的幼鳄,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尚…  相似文献   

5.
棉铃虫室内饲养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传统人工饲料饲养技术的基础上 ,对棉铃虫的卵、幼虫、蛹和成虫的饲养器材和操作方法进行了简化和改进。将产于纱布上的卵经消毒晾干后 ,直接放于塑料保鲜袋中孵化。初孵幼虫用毛笔移入特制的带盖 1 0孔饲养盒 ,每孔 1头 ,孔径和高度为 2 5cm× 1 8cm ,接虫前每孔加人工饲料 4~ 5g ,接虫后加盖 ,直至化蛹。幼虫化蛹后用培养皿收集 ,直接放于成虫饲养笼中 ,任其羽化、交配和产卵。采用这一改进饲养技术 ,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等均有显著提高 ,棉铃虫的病害明显减少 ,同时节约饲养成本约 5 0 %。  相似文献   

6.
人工饲养条件下扬子鳄的营巢和产卵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2005年,利用红外线摄像仪,对人工饲养条件下扬子鳄(Alligatorsinensis)的营巢和产卵行为进行了研究。扬子鳄在产卵前,有营造后肢落脚洞的行为;在产卵后期,一边产卵,一边覆盖。为探讨气候对营巢的影响,采用线性回归对气候和扬子鳄营巢开始时间进行分析后的结果表明,对营巢开始时间影响最大的是4月的平均气温,较高的平均气温会导致扬子鳄营巢开始时间提前。运用主成分分析饲养条件下巢址的环境因子,得出巢址的植被盖度、离水源距离等对扬子鳄的巢址利用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试论蛇类的饲养技术和管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肉用蛇一直走俏市场 ,价格一再攀高 ,供不应求 ,刺激了养蛇业的发展。目前国内主要养殖的种类有毒蛇中的五步蛇 (尖吻蝮 )、眼镜蛇、银环蛇 (主要是用于孵化仔蛇出售 )。无毒蛇有王锦蛇、滑鼠蛇 (水律蛇 )、黑眉锦蛇 (锦蛇 )、棕黑锦蛇 (虎尾蛇 )、乌梢蛇、榕蛇等。王锦蛇、黑眉锦蛇和滑鼠蛇适于南北各地养殖 ,是国内养殖最多、效益较高、最有发展前途的 3种蛇。但是 ,国内很多蛇场因为不懂饲养技术和管理方法 ,造成蛇类死亡严重 ,消瘦不增重 ,经济效益低。作者从事养蛇多年 ,现将养殖蛇类过程中积累的一些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报道如下 ,…  相似文献   

8.
2003~2005年,利用红外线摄像仪,对人工饲养条件下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的营巢和产卵行为进行了研究。扬子鳄在产卵前,有营造后肢落脚洞的行为;在产卵后期,一边产卵,一边覆盖。为探讨气候对营巢的影响,采用线性回归对气候和扬子鳄营巢开始时间进行分析后的结果表明,对营巢开始时间影响最大的是4月的平均气温,较高的平均气温会导致扬子鳄营巢开始时间提前。运用主成分分析饲养条件下巢址的环境因子,得出巢址的植被盖度、离水源距离等对扬子鳄的巢址利用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夏秋两季饲养条件下扬子鳄的行为谱和活动节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3年夏秋两季(7-11月间),采用扫描取样法和目标动物取样法,对饲养条件下扬子鳄的个体行为和活动 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夏秋两季饲养条件下扬子鳄的个体行为主要包括休息行为(水中休息、陆地休息、晒 太阳、挠痒、打哈欠、伸懒腰);运动行为(游泳、潜水、爬行、摆尾);摄食行为(摄食、漱口);冲突行为(打斗、对视);嬉 戏行为(嬉戏、堆积);吼叫行为;排泄行为等。 夏季,扬子鳄休息行为的时间最多,日变化规律显示:早晨6:00-7:00为休息高峰期;下午12:30-13:30为潜 水高峰期。秋季,用于晒太阳的时间最多,秋季早晨6:00-7:30为潜水高峰期,且一天中扬于鳄晒太阳活动出现三 次高峰即10:30-11:00,13:30-14:00,16:30-17:00。统计结果表明,夏秋两季潜水、晒太阳和休息3种个体行为差 异性较为显著。在30℃-36℃之间,扬子鳄潜水时间和温度之间呈线性关系。研究结果同时表明,长期人工饲养 对扬子鳄的某些弹性行为如摄食行为等产生了较大影响。在行为描述的基础上,对扬子鳄的有关行为机制进行了 探讨。而影响扬子鳄行为表达的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和食物资源;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空间和生境等。  相似文献   

10.
11.
人工驯养下扬子鳄的生长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结果表明扬子鳄在饲养条件下的生长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饲养群体中,5龄以前的鳄生长速率较快,其中在2龄前生长速率最快,在5龄至7龄间生长速率明显减慢;鳄体长与体重之间呈正相关,两者在体长小于50cm时呈直线相关,体长大于50cm时呈曲线相关。不同性别的扬子鳄年生长状况不同,从5龄开始雌雄鳄体重出现显著差异,雄鳄重于雌鳄;从6龄开始雌雄鳄在体长方面的生长速率出现差异,雄鳄生长明显快于雌鳄;达到10龄后,雌雄鳄在体长和体重方面的增长均明显减慢,达到15龄时两者的体形已相差悬殊,雄性大于雌性。由von Berta-lanffy生长模型分析,雌鳄达到25龄而雄鳄达到35龄后,各自的体长几乎停止生长,雌鳄平均最大体长为173cm,雄鳄平均最大体长为219cm。在人工越冬下,除第一次越冬外,扬子鳄在越冬室内的冬眠中体况无明显变化,体能明显消耗出现在户外冬眠过程中。本研究为扬子鳄的科学化饲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是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该物种的生长、繁殖状况一直备受关注,分别在2014年3月(冬眠期)和6月(繁殖期)对17条成年雌性扬子鳄腹部应用VIVIDⅠ型彩色多普勒超声(B型超声)便携诊断仪进行检测,并对3月份卵巢卵泡大小用SPSS 19.0回归分析。扬子鳄心、肝、肠等内脏器官形态在B型超声诊断仪下清晰可见。冬眠期17条扬子鳄两侧卵巢中共检测到41枚卵泡,繁殖期共42枚。冬眠期卵泡处于低回声暗区或无回声暗区的未成熟状态,繁殖期多数卵泡的发育状态与3月相同,少数卵泡呈高回声暗区,此时已形成卵黄颗粒,也有呈高回声亮光区形成卵黄膜的卵泡。对3月份检测的17条扬子鳄具有卵泡的19个卵巢大小与卵泡大小进行回归分析,卵巢随卵泡发育而增大。本研究探讨了B超这种低损伤方法对扬子鳄检测的有效性,同时评估卵泡发育状况,提高繁殖鳄的筛选正确率。  相似文献   

13.
1IntroductionAlligatorsinensisisakindofvaluablebutrareanimalwhichisdistributedonlyinChi-na.Chinesealligatorsliveinreservoirsandpondsinthehillsidesbetweenthemiddleandup-perreachesoftheYangtzeRiver.Historically,thedistributionareaoftheChinesealligatorsreached34.5millionhectaresandthenumberreachedthelevelofbeing"tooeasytogetanddisgust"duringtheWesternHanDynasty(206B.C.-24A.D.).Withtheinterruptionofhumanactivities,thedistributionareaofA.sinensisisdecreasingcontinuouslyandthenumberisreducinggr…  相似文献   

14.
人工条件下越冬扬子鳄的繁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3年11月~2004年9月在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观察了人工养殖的成年扬子鳄(Alligatorsinensis)在饲养池和模拟自然生态环境的繁殖区中越冬后的繁殖行为。结果表明,在与扬子鳄自然洞穴的温度和水分条件相似但其他条件相差很大的人工环境中冬眠的扬子鳄具有繁殖能力。越冬后,这些鳄只能在具备其栖息地环境特点的场地成功繁殖,但不能在不具备这种环境特点的场地成功繁殖。本研究拓展了扬子鳄的人工繁殖技术,为扬子鳄人工繁殖场地的兴建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
黄磊  王义权 《动物学杂志》2004,39(5):101-104
扬子鳄 (Alligatorsinensis)是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 ,其遗传资源的保护已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来有关扬子鳄在分子系统学、遗传多样性与种群遗传结构、线粒体基因组、个体识别以及性别决定方面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6.
扬子鳄胚胎中脑视叶的组织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了16例不同时间扬子鳄胚胎中脑视叶的组织发生过程。胚胎孵育第6d,三个脑泡明显;孵育第9~10d,中脑泡可分细胞层和边缘层或纤维层,中脑水管未形成;孵育第18d,视叶隆起于中脑背侧,中脑水管形成,视叶分三层;孵育第24d,视叶分5层;孵育第34d,视叶分化为6层;孵育第51d,视叶分化为8层,与初生扬子鳄中脑视叶分层相同。  相似文献   

17.
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和分布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在1998~2005年对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内自然环境下鳄卵及其繁殖地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包括窝卵数、产卵时间、出壳时间、孵化期内温度、湿度的变化情况、雏鳄孵出后的存活数量以及巢区的植被盖度.调查发现天气状况直接影响母鳄产卵时间、卵的孵化质量与雏鳄的出壳数量.盖度相对大于0.5的窝巢中多数卵基本能正常发育,盖度小于0.5的窝巢中可能只有少数几枚卵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18.
扬子鳄胚胎发育分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150例不同胎龄的扬子鳄胚胎,将扬子鳄胚胎发育过程分成28个时期。早期胚胎主要以外部形态如体节、体曲程度、脑泡、感觉器官、附肢、鳃弓、颜面部突起、心脏、皮肤等作为分期标准;晚期胚胎主要以器官发育的组织学指标为分期依据。发现在前20个时期中,每个时期的胎龄与密河鳄的很一致,后8个时期的胎龄与密河鳄有差异。分析认为,鳄类晚期胚胎的分期依据应增加器官发育的组织学指标,以便使不同鳄类的胚胎发育有一致的分期标准,为鳄类发育生物学后续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扬子鳄4个Sox基因保守区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参考人SRY基因HMG-box的保守区序列,设计一对简并引物,用PCR扩增了扬子鳄Sox基因的HMG-box,并对PCR产物进行了亚克隆和测序。结果在雌雄个体中均筛选到4个不同的Sox基因,无性别差异。其序列与人相应的SOX基因保守区编码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1%、96%、100%、96%,分别命名为AS-Sox1,ASSox2,ASSox11,ASSox22。与其他动物相关的Sox/SOX基因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扬子鳄Sox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进化位置各异的其他动物的Sox/SOX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存在高度的同源性,显示出Sox基因在系统进化上的高度保守性。  相似文献   

20.
野生扬子鳄种群及栖息地现状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1999年7~8月及2000年8~9月,利用GPS、激光测距仪等,采用夜间灯光照射计数方法,对 有野生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存在的安徽省宣州、泾县、广德、郎溪、南陵等5 县市的26个地点进行了调查,包括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3个指定保护点。结果发现: 目前野生扬子鳄主要生存在第一类栖息地(1999年50.7%、2000年40.0%),面积为17.38 hm2;其他两类栖息地的野生扬子鳄分布比率较小(各为1999年24.0%、2000年30.9%、1999 年25.3% 、2000年29.1%),面积分别为22.04hm2、19.03hm2。两年的平均生态密度分别为1.28条/hm2和1.79条/hm2,野生扬子鳄种群数量为145条。其种群已明显分为至少18个数 量不等且相互隔离的地方种群。建议恢复足够大的栖息地,并放饲养鳄于其中以重新 建立有效野生种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